孤岛油田稠油井动态“一井一策”管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97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用目视管理模式实现“一井一策”一、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来源和内涵1、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来源提起目视管理就不能不提到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生产制。
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原有的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合。
企业面临着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变的局面,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灵活性,减少浪费成为必然趋势,需要管理者能迅速方便地管理大量岗位工人和随时掌握岗位操作的多变实时数据,迅速判断结果是否正确、规范、达到预期目标,这时出现了现场的生产卡片,它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使管理者管理生产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有序起来。
目视管理则因此应运而生。
2、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内涵目视管理模式是利用形象直观的卡片,将现实生产的各种多变生产参数进行显示化、公开化,使其成为指引职工采取正确生产行动的基准和向导,达到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低成本消耗、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形成全员参与、主动控制生产、奔向共同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二、采油四队油井管理面临的问题2008年底,队党政深入班组各岗位现场开展调查,发现油井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所辖油区的油井经二十年开发,腐蚀结垢结蜡等造成井筒情况复杂,老井的频繁作业、检泵周期较短;抽油机工作时间长,老化严重,存在生产问题且易发生安全事故;其次是队伍管理层面呈现出“老小并存”的状况。
“老”,即大部分班组长是老职工,因工作时间较长、现场经验较为丰富,很容易在工作中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小”,即干部年龄偏小化,因工作时间不长,现场经验欠缺;三、简介油井目视管理模式和意义鉴于存在的问题,本着数据依托于实际、服务于实际的思想,我队于2009年提出:由技术员牵头并由各班组配合,制定一套完整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油井管理系统,促进全队油井管理水平。
1、油井目视管理模式简介油井目视管理模式是以提高油井生产能力为核心,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油井分析诊断,将每口油井井史、各种工程和地质数据的变化、设备流程损坏状况、油井腐蚀结垢结蜡情况、抽油机工况分析等监测起来,并针对油井存在的生产问题逐一提出解决措施,最后统计汇总成一张小卡片张贴出来,形成“一井一策”,供全队职工参考,达到优化油水井运行参数、提高职工生产绩效的目的。
稠油井动态管理
稠油油田由于原油粘度高,地层能量低,紧靠天然能量无法开采,而且注水和机械采油也不见效。
因此形成了稠油油田独特的开采方式——主蒸汽开采。
稠油井主汽方式,目前有两种:单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面积驱。
单井蒸汽吞吐开采方式是以一口井为单元体,主汽采油在同一口井进行。
是周期性的向生产井中注蒸汽,将热输入油层,的一种增产措施。
注入的热使原有的粘度降低,从而提高了生产期有的流动能力。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单井进行合理的调整措施,是保证吞吐井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故吞吐井动态分析是保证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方法,也是油田采油地质工作者的基础工作。
蒸汽吞吐分为三个阶段:主汽阶段、焖井阶段、开井生产阶段。
一、吞吐井动态分的目的及内容
单井动态分析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单井吞吐开发效果分析:即单井阶段小结。
通过比较全面
的收集资料,并与正常邻井和方案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状况与效果,找出影响因素和问题,提出下阶段的挖潜方向。
2.措施井效果分析:主要进行各种措施及新技术试验前后试
验状况分析、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看法和意见。
摘要本文针对孤岛油田开发过程中稠油油井出砂和防砂存在的问题,对防砂方法和相应的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筛选和改进。
粉细砂岩油井由于埋藏浅、地层压实程度低、胶结疏松,在较大生产压差下容易出砂。
研究表明,采用油并分级砾石充填防砂方法,并辅以物理解堵工艺和粘土防膨工艺,能明显增加油井产量、延长防砂有效期。
稠油热采井由于地层疏松以及高温高压蒸汽的注入和高强度的采液,对油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这是造成稠油热采井出砂的原因。
通过室内试验和研究,确定了采用注汽前化学一机械复合防砂一次性工艺以及高孔密射孔和地层深部处理配套技术,达到了提高稠油热采吞吐效果和防砂的目的。
孤岛油田属于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随生产压差增大容易出砂。
本文对影响出砂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剪切、拉伸对砂岩的破坏机理,总结了出砂预测方法,进而对防砂方法和相应配套工艺技术进行了筛选和改进。
关键词:油井防砂方法;油井生产配套工艺;孤岛油田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sand production and sand control in the Gudao oil field,the mechanisms of sand production in various wells were analyzed,and the sand control methods and matching technology were studied in this thesis.The fine siltstone reservoir is likely to produce sand under larger pressure drops because of its shallow depth,worse compaction and unconsolidated. To process such wells, graduated gravel packing combined with the physical unplugging technology and the clay expand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was used.During the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oil,the injection of steam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production with high rate,the chemical-mechanical sanding control method before the injection of steam and matching technology were ing such method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steam soak during the heavy oil recovery.Gudao Oil Field is a sandstone reservore cementing loosely which is easy to produce sand under larger pressure drop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such as the geological factors,the explortation factors and the well completion factors and the well completion factors that leads to the sand production.And we do some research to the destroying mechanism of shera force and tensile force.Then we concluded some methods to forcast the sand production and mimprove the sand conteol methods and matching technology. During the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oil,the injection lf steam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production with high rate,the chemical-mechanical sanding control method before the injection of steam and matching technology were selected.Key words: sand control;matching technology of oil production;Gudao oil field目录1绪论 (1)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的目标、技术路线及所完成的工作 (3)1.3.1 研究的目标 (3)1.3.2 技术路线 (4)2出砂原因和出砂机理 (5)2.1 出砂因素 (5)2.1.1 水平构造作用力下的胶结地层易出砂 (5)2.1.2 地层胶结疏松,容易出砂 (6)2.1.3 流体性质 (7)2.1.4 其它影响出砂因素 (7)2.2 油层出砂机理 (7)2.2.1 剪切破坏机理 (8)2.2.2 拉伸破坏机理 (9)2.2.3 微粒运移 (10)3 稠油井防砂技术调查 (11)3.1 孤岛油田稠油开发概况 (11)3.2 稠油热采一次防砂工艺的研究 (12)3.2.1 稠油热采一次防砂工艺防砂机理 (12)3.2.2 割缝管防砂工艺的调研 (13)3.3 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19)3.3.1 高温防砂剂强度及耐温性能的研究 (19)3.3.2 射孔工艺 (20)3.3.3 深部处理油层技术 (21)3.4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21)3.5 小结 (22)4 方案设计 (23)4.1 完善实验数据 (23)4.2 增加射孔密度 (23)4.3 高温防砂剂优化 (23)4.4 油层深部处理 (23)4.5 防砂割缝筛管设计 (24)4.6 环空充填砂砾粒度的确定 (24)5 结论及建议 (25)5.1 结论 (25)5.2 建议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1 绪论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自1971年孤岛油田投入开发以来,影响开发生产的主要矛盾一直是砂、稠、水。
应用“一井一策”管理法提高稠油井热洗效率摘要:抽油机作用在悬点上的载荷主要有抽油杆重量、液柱重量、惯性载荷;其次是摩擦力、沉没度、井口回压等组成,由于沉没度和井口回压对悬点载荷的力是相反的可以相互抵消。
目前生产过程中由于热洗不当造成原油产量下降或检泵作业的现象总是伴随着全年的生产中,特别是稠油区块油井,由于部分油井热洗不及时、不到位、方法不得当造成了维护作业频繁,造成采油成本增加,严重影响原油产量。
频繁的作业井不仅导致作业费高投入,而且严重影响油井的原油产量,因此加强抽油井的热洗管理,减少作业井次,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关键词:稠油区块;抽油井;正常生产;热洗质量;检泵周期热洗是保证抽油井正常生产的一种日常维护措施,热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抽油井的原油生产。
现实生产过程中由于热洗不当造成原油产量下降或检泵作业的现象总是伴随着全年的生产中,特别是稠油区块油井,由于部分油井热洗不及时、不到位、方法不得当造成了维护作业频繁,造成采油成本增加,一、确定目标根据采油厂的要求,以提高抽油井热洗质量为目的,确定了小组活动目标:按照油井的特点把需要热洗井,按照液面情况进行了分类,实现了一井一策,努力把抽油井检泵作业井次控制在72口以内,每月作业控制在5井次;抽油井平均泵效为50%以上。
二、现状调查为了真正把握影响油井热洗管理的主要因素,2018年对需要热洗的56口油井的液面情况进行了分类,作出了单井的一井一策热洗调查表。
第一类:沉没度在100米,这部分井有11口,这部分井由于液面较深,制定融蜡车洗井的方法。
第二类沉没度在200-400米,这部分井有17口,这部分井由于液面适中,根据单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热水洗井的措施。
第三类沉没度在100米以下,这部分井有28口,这部分井由于液面较深,平常的水洗就会把油井压死造成多天不出油,从而影响了产量,这部分井计划对它们采取锅炉车洗井的方式。
三、原因分析,确认要因和工作流程1、原因分析认真分析油井生产中热洗管理过程,确立了热洗方式制定不合理、热洗员责任心差、水温不够、水量不够、热洗时没有调整冲次是作业油井较多的主要原因,认真分析资料总结了影响油井热洗的4个方面因素。
基于稠油生产优化的矩阵管理模式孤岛采油厂孤一油藏经营管理区管理着孤岛油田中一区Ng3-4、Ng5-6、中一区Ng5稠油等8套开发管理单元,探明含油面积16.8Km2,地质储量12097×104t,可采储量5660×104t,开发方式分为常规水驱、聚合物驱及稠油热采。
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当前孤一区处于水驱单元进入高含水期,聚驱单元进入开采末期的特殊时期,老井产量逐年递减。
稠油热采成为孤一区实现产能接替,确保年度生产任务完成的主要开发手段。
目前,孤一区热采单元产量已占到措施产量的59.4%,解决稠油生产波动大的管理难题对保障全区生产任务完成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多年来,孤一区认真总结稠油开发管理经验,准确把握稠油生产管理规律,通过紧紧抓住“掺水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掺水管理方法,实现了稠油区块产量稳、掺水少、效益好的目标。
2011年累计掺水23.89万立方米,降低掺水15.39万立方米,同比降低57.19%,完成稠油产量5.64万吨,四季稠油产量稳定过度无大幅度波动。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稠油具有热敏性强、粘度大、流动性差的特点,在油田这种露天生产环境下,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和不同稠油单元物性存在差异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稳定生产管理的难度较大,对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要求要高于常规井。
但在实际掺水管理中,受管理特点影响存在需多管理难点,不合理、不及时、不到位等粗放掺水管理现象仍然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造成了稠油生产的不稳定和效能低下。
实现稠油生产高效稳定运行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技术上优化工作量大,稠油掺水工艺参数优化不及时目前,孤一区稠油掺水工艺主要以稠油地面常温掺水伴输工艺为主,部分井配套使用掺水升温、双空心杆加热、加降粘药剂等工艺为辅。
稠油掺水工艺类别多、技术参数多。
面对各种工艺的众多参数,作为执行主体的职工全面掌握、现场灵活调整的难度较大,而分析指导主题的各层级技术干部掺水优化分析由于工作量大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造成掺水参数优化和调节不及时。
油田动态管理实施方案一、引言。
油田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发和管理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深入,油田动态管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就油田动态管理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油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油田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油田作为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需要不断地进行动态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
动态管理可以及时调整开采方案,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三、油田动态管理的实施方案。
1. 数据监测与分析。
建立完善的油田数据监测系统,对油田开采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包括地质勘探数据、生产数据、注水数据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了解油田的动态变化,为调整开采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资源评估与优化配置。
定期对油田资源进行评估,包括原油储量、地质构造、油层厚度等。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开采方案,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大化价值。
3. 技术创新与应用。
积极引进先进的油田开采技术,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CO2驱油等。
并结合油田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采收率。
4. 管理制度与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的油田管理制度,包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
加强对油田开采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5.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加强油田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油田管理人才。
建立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提高油田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四、结语。
油田动态管理是油田开采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科学的油田动态管理方案,可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能够为油田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有效控制抽油井躺井措施探讨摘要:2013年以来,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孤一油藏经营管理区在管理理念上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操作技能和工作质量,通过精细管理,有效控制了油井躺井。
关键词:管理工作制度扶井措施探讨0 引言油井躺井必先有异常变化,因此异常井是孤一管理区监控的重点,恢复异常井是孤一管理区降低躺井的首要任务,在异常井治理和作业方案优化上要体现“细”、“快”、“准”三字,即落实资料、措施制定、效果对比上要细、快、准。
同时加强研制、完备打捞工具,提高扶井质量和成功率,有效降低躺井率。
1 抽油井管理存在的问题孤一管理区在预躺井控制工作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躺井指标从在2009年的25口,合理控制控制在2013年1-10月的11口,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在日常管理和现场实施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油井工作制度不合理,增大了躺井机率。
生产参数过大,井下管柱组合不合理,大泵深抽等都是造成躺井增加的因素。
(2)作业监督的力度和质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造成作业井生产周期短或重复作业。
我厂目前作业所用的管杆大部分为复新管杆,抗拉、耐磨强度较差,存在质量问题,造成下井后短时间内出现管漏、杆断脱等现象的发生,造成二次躺井。
(3)躺井资料的分析判断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出现无效扶井工作量。
目前油井活塞凡尔罩断裂现象明显上升,现场往往都以抽油杆脱进行对扣扶井,这样就出现了许多无效扶井工作量,如何准确分析判断活塞凡尔罩断裂与抽油杆脱扣及油管漏的区别,还有待探讨研究。
(4)现场扶井工具不完备,吊车协调不能及时到位,延误扶井时间。
目前,在抽油杆断的躺井中,抽油杆接箍断、扳手方径处断等情况增多,抽油杆断在中下部的也明显增加,由于无合适打捞工具,使用吊车实施打捞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等多种原因,限制了实施打捞扶井工作。
2 有效控制抽油井躺井的措施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加强了班组人员对日常基础工作的管理,做到早发现问题、早汇报、早治理。
边远井管理区“一井一策”精细管理模式探索摘要:对油田生产企业(采油厂)来说,油水井是其工作的直接对象,是产量成本的最终载体,同时油井的产出也是企业各项工作效果的集中体现,油水井运营能力是油田生产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采油厂整体综合效益提高的根本保障。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储量、产量、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持续稳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有效缓解上述矛盾,管理区积极推行“一井一策”精细管理,根据不同油水井提出不同的增产、降本和安全对策,最终实现整体经济效益最优化、最大化。
关键词:一井一策;精细管理;模式;探索边远井油藏经营管理区现有职工74名,管理着孤南209断块、垦西626断块等12个偏远小断块油藏的42口油井,全靠天然能量开采,采取罐车拉运方式,管理上产难度大。
随着多年的高效开发,各类油藏层间、层内矛盾日益突出,产量递减不断加大,极大地降低了油井免修期,严重制约着油田生产的发展。
面对这一现状,管理区结合采油厂开展的“精细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坚持“精、准、细、严”四字方针,按照“分析-控制-监督-预警”要求,大力实施“一井一策”精细管理模式,即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诊断,评价出油井运行参数的优劣,对运-1-行正常并处于良好状态的油井,提出保持对策;对处于可能朝坏的方向变化的临点参数,提出优化对策,提前采取行动,确保运行参数向好的方向发展;对运行不正常并处于不恶化状态的运行参数,提出整改对策,落实到岗位督促执行,真正实现由维护抽油机正常运转向提高运转效率和效益的方向转移,由单纯的现场管理型向经济技术效益型的转变。
一、细分油井类型是实施“一井一策”精细管理模式的根基一是录准基础资料。
管理区在资料录取和动态分析上下功夫、做文章,资料录取突出一个“准”字,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如针对高液量高含水的井,采用大桶连续取样,延长蒸馏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获得了较为准确的资料。
动态分析突出一个“细”字,坚持做到分析过程精细、查找问题仔细、措施实施严细。
采油“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的构建与实施作者:王忠艳张红亮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10期作为油田管理基层采油站,开展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细划核算单位到单井,正确评价油田开发过程中单井的经济效益,分析成本构成与原因,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于以上原因提出“一井一策”全员效益目标管理。
(一)建立科学的单井效益评价体系,形成完善“一井一策”效益目标建立科学的单井效益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的单井效益评价体系。
单井经济效益评价就是把效益考核的立足点放在单井上,改变过去那种依行政组织机构为主的评价模式,通过对单井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评价,让每口生产井的经济效益清晰明了。
为准确判断生产井盈亏,形成地质、财务部门一体化分析运行,根据不同开发方式,科学制定评价模板,稀油为一个检泵周期,准确对每口单井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核算,计算出盈亏,以单井为单位,分别从人工费、折旧费、材料费、维修费、作业费、电费等方面落实成本发生数额,明确单井效益区间,分别针对无效、低效、边际和利润四种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计划;单井效益评价为无效井的不开采,低效井、边际井采取措施提效开采,利润井稳定开采。
做到生产过程日核算、班组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提高产量、控制相关成本支出,确保了油水管理安全、优质、高效。
在此基础上,建立单井效益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现有的成本数据采集与单井效益评价模块,由基层经营管理人员采集单井每次发生材料费、维修、维护等费用,自动提取数据库电费、运费等费用和油井生产状况数据,结合当前油价,自动实施单井效益状况评价,汇总计算单井效益指标,使每口单井得到实时效益评价,实现了信息化带来的快捷,由过去单纯的技术管理向效益管理延伸。
采油管理区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由区干部、财务人员、技术员和大班组骨干组成的油井排查小组,他们相互配合、仔细核查,摸清所管理每一口油水井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油井井深、能量、含水、耗电量等地层特性,对每口井的状况逐一进行测算分析,根据每口井的不同特点,细化各项控制指标,制定出各井组稳升方案、降本措施,完善单井核算机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单井效益评价体系。
以实现油藏高效开发为目标的持续改进管理主要作者:赵波 李红梅 于艳 刘卫芝发布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发布时间:二0一四年三月2013年度胜利油田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材料目录一、油藏持续改进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1)二、持续改进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3)三、油藏持续改进管理的实施过程 (5)(一)持续对标,建立持续改进的目标体系 (5)(二)持续认识,校准持续改进的潜力方向 (8)(三)持续创新,优化持续改进的关键技术 (14)(四)持续完善,健全持续改进的保障机制 (28)四、实施效果及效益评价 (32)以实现油藏高效开发为目标的持续改进管理孤岛采油厂孤一油藏经营管理区管理着孤岛油田中一区Ng3-4、Ng5-6、中一区Ng5稠油等8套开发管理单元,探明含油面积16.8Km2,地质储量12097×104t,可采储量5660×104t,开发方式分为常规水驱、聚合物驱及稠油热采。
担负着年产原油51.0×104t、年注水1446×104 m3的生产任务。
管理区所辖的油藏单元已经开发了四十多年,近年来中一区各油藏单元已进入特高含水深度开发阶段,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采出程度高、水淹程度高、产量递减快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油田。
2013年,孤一区深入开展“潜力再认识、对标再分析、办法再创新,打造一流上水平”主题活动,从重点指标入手,按照“现状分析、对标比较、创新方法、持续改进”的原则,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摸索出了适应新形势下老油田开发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的持续改进管理模式,使老油田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完善,推动实现增储增产、提质增效、挖潜创效,全力提升老油田整体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油藏持续改进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1、持续提升油藏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2007年7月,孤岛采油厂推行油藏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孤岛油田稠油井动态“一井一策”管理技术X
王忠滨,崔海亮,林秋民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山东东营 257231)
摘 要:孤岛油田稠油区块属于疏松砂岩油藏,胶结疏松原油粘度大,比重高,流动性差。
地面油井生产以掺水工艺为主,主要采用“掺水伴输、降回压为主,掺水稀释降粘和掺水升温降粘提高掺水效果为辅,特殊井特殊对待”的稠油掺水工艺。
通过室内研究建立稠油掺水降粘的实验方法和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油水混合物粘温关系相关模式,现场试验稠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状态,建立起稠油井地面正常生产的“温度场”,在此基础上首先确立不同区块油井的整体管理指导意见,再根据稠油井不同注汽周期、注汽的不同阶段、原油特性、地质条件、季节变化、开发方案等因素,制定稠油井地面正常生产的“一井一策”,建立油井生产档案,及时进行地面配套和参数动态优化,使稠油井处于最佳生产状况,减少稠油井停井时间,提高稠油井采油时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疏松;掺水;温度场;一井一策;动态
中图分类号:T E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101—01
孤岛油田稠油井地面管理主要采用以“掺水伴输、降回压为主,掺水稀释降粘和掺水升温降粘提高掺水效果为辅,特殊井特殊对待”的稠油掺水工艺,即对于普通稠油井采用井筒或地面掺水以降回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提高掺水温度以提高掺水降粘效果;对特殊稠油井综合加降粘剂、空心杆、双管、双泵、水力喷射泵、螺杆泵等工艺,提高稠油井地面整体管理水平。
1 稠油与原油含水和温度的关系
1.1 掺水与稠油含水的关系
从2001年起孤岛采油厂开展了稠油井井筒举升工艺研究。
通过室内研究建立了稠油掺水降粘的实验方法和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油水混合物粘温关系相关模式。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掺水降粘举升工艺生产的油井,其掺入水量以保证井筒内油水混合液的含水率大于80%为宜。
1.2 稠油流动性与温度的关系
针对稠油区块原油粘度大,流动性差,对温度敏感的特点,对不同区块稠油通过实验做出粘度与温度关系的粘满温曲线,通过实验确定南区稠油拐点温度为80℃,渤76块拐点温度为70℃。
通过统计近几年的生产数据,找出油井能正常生产时产出液温度,通过对南区和渤76块油井统计,油井正常生产的产出液温度分别60~70℃和55~65℃,通过现场在水中放入一定量的稠油做的升温实验,GDN6-2稠油在75~80℃呈现良好的流动性,GDNB76X62稠油在65~70℃呈现良好的流动性。
从拐点温度、实验温度和统计温度看,分别有5℃的差异,分析原因是掺水升温降粘和稀释降粘的综合结果,5℃的差异主要是稀释降粘的结果。
2 不同稠油区块油井地面管理指导原则
2.1 稠油集输地面“温度场”的建立
稠油粘度大,比重高,在油藏条件下几乎不能流动,即使开采到地面,也会因流动阻力使地面管线回压增加。
根据对稠油与含水、温度关系研究表明,从地下、井筒到地面建立起适合稠油开采和集输的“温度场”是做好稠油井地面管理的关键,根据不同区块的特点和“温度场”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区块稠油的开采对策和地面升温标准。
2.2 稠油区块油井掺水优化对策
根据稠油井掺水量与含水的关系,结合不同区块开发方式、累计产液、采油速度、采油程度、地层亏空、原油物性、地面配套等因素,分别对不同区块稠油进行了研究,制定出不同稠油区块油井掺水优化对策。
3 稠油井动态“一井一策”管理办法
3.1 正常稠油井“一井一策”管理办法
稠油井除具有一般油井的特点外,因要注汽、井筒升温和掺水伴输降粘等工艺辅助生产,情况复杂,管理节点多,管理难度大,根据不同区块、不同季节、不同周期、不同工艺等因素,在对稠油粘度、层位特点、吞吐周期、注汽干度、井筒工艺、掺水压力、掺水温度、生产历史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口井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参数,为每一口稠油井建立了“生产档案”,制定了动态“一井一策”,使稠油井在最优条件下生产。
3.2 特殊井特殊对待
对一些特殊稠油井在现有井筒举升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一般掺水(或没有掺水)不能正常生产的油井所采用的方式,对策如下加大掺水量,一般为理论掺水量的5%,根据情况还可加大。
掺水流
101
2012年第5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浅析X
王俊生1,白红亮2,王 艳3
1.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
2.内蒙古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3.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因此了解其优点与缺点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是十分必要。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优点;缺点
中图分类号:T K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102—0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该技术是清洁煤燃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先进技术之一。
它集节约能源、洁净燃烧、安全可靠、降低污染排放等优点于一体。
在低负荷调节要求较高、负荷变化频繁的调峰电厂和负荷波动较大的自备电站中,循环流化床技术是当今最佳选择。
1 优点分析
1.1 燃烧效率较高
新近设计制造的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在较宽的运行变化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燃烧效率。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其他种类锅炉的根本区别在于燃烧系统,它的燃烧系统是由燃烧室物料分离器和返料器组成。
燃烧室内部分固体颗料在高速气流的携带下离开燃烧室进入炉膛,较大颗料因重力作用沿炉膛内壁向下流动,在燃烧室内继续进行磨损燃烧,而一些较小颗料随烟气飞出炉膛进入物料分离装置。
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设置有高效率的分离装置,被分离下来的颗料经过返料器又被送回炉膛,这就降低了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绝大部分未燃尽的燃料被再循环至炉膛再燃烧,使锅炉炉膛内有足够高的灰浓度,这种方式下进行多次循环燃烧,保证燃料充分燃尽,从而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
1.2 煤种适应性强
循环流化床锅炉既可用优质煤又可用各种劣质
程、集油流程分别加热升温。
掺水干线中加入降粘剂。
单井加降粘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单井掺水流程加,一种是井口点滴加。
定期洗井,主要用掺水洗。
比如GDN8-2,结蜡比较严重,以前经常出现异常,在井上安装一台新炉子,做为清蜡专用,每20天清一次蜡,该井生产正常。
3.3 “三先三后三观察”开井管理办法和“井停流程畅”关停井标准
新井开井和作业开井,稠油井与普通油井有很大的不同,在生产实际中,总结制定了出一套“三先三后三观察”的稠油井开管理办法,效果不错,“三先三后三观察”是:先优化参数后开井生产、先循环掺水后开井生产、先井筒升温后开井生产。
在开井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三个参数的变化,即:压力、温度、水量的变化,随时动态调整,保证开井成功。
需要关停油井时,要严格执行“井停流程畅”关停井标准,“井停流程畅”就是关井时,先将油井关停,继续循环掺水(尽可能提高温度),清理干净井筒和管线,最后用压风机扫线,保证管线畅通,为下步开井做好准备,没有掺水的油井就用水泥车清理井筒和管线,最后用压风机扫线。
3.4 捞换(光)杆扶井
稠油井杆断(脱)躺井比较多,仅2010年一年就有108井次,其中55井次通过捞换(光)杆扶井成功,实际躺井53井次,占当年躺井的29.2%。
同时,由于油稠、掺水系统不稳定、停电、管线穿孔、温度低、转周不及时、工艺不适应、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稠油井井筒、地面管线堵塞、光杆缓下、参数被迫下调的事故经常发生,用掺水处理压力不够,水泥车处理不是堵的更死就是打破管线,一度成为躺井的重要原因,有的地面管线必须更换,给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不便。
针对这两种情况,主要采用捞换(光)杆和排量泵处理的对策进行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多年来,通过系统配套完善,管理理念创新,精细日常工作,动态优化参数,预防治理并举,全员全过程参与,形成了地面油井管理的动态“一井一策”,油井管理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 张锐,等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02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年第5期
1..: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