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等级的选择2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8
齿轮常用的精度等级齿轮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
在齿轮制造过程中,精度等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精度等级表示齿轮的制造精度和传动效率,对于保证齿轮的正常运转和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齿轮精度等级有以下几种:1. 3级精度3级精度是齿轮制造中的一种较低精度等级。
齿轮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和齿形偏差较大。
这种精度等级适用于一些传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一些低速、低负荷的设备。
2. 4级精度4级精度是齿轮制造中的一种中等精度等级。
相比于3级精度,4级精度的齿轮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和齿形偏差要求更高。
这种精度等级适用于一些中速、中负荷的设备,如一些机床、输送机械等。
3. 5级精度5级精度是齿轮制造中的一种较高精度等级。
相比于4级精度,5级精度的齿轮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和齿形偏差要求更高。
这种精度等级适用于一些高速、高负荷的设备,如一些汽车变速器、航空发动机等。
4. 6级精度6级精度是齿轮制造中的一种较高精度等级。
相比于5级精度,6级精度的齿轮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和齿形偏差要求更高。
这种精度等级适用于一些对传动效率和噪声要求极高的设备,如一些高速电机、精密仪器等。
在齿轮制造过程中,要保证齿轮的精度等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材料选择齿轮的材料选择对于保证其精度等级至关重要。
应选择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性能的材料,如优质合金钢等。
2. 设备选择齿轮的加工设备也是影响其精度等级的重要因素。
应选择具备高精度的齿轮加工设备,如数控齿轮磨床、数控齿轮滚齿机等。
3. 加工工艺齿轮的加工工艺也是影响其精度等级的关键因素。
应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如精密滚刀、精密磨齿等,以保证齿轮的加工精度。
4. 检测手段齿轮的精度等级需要通过检测手段进行验证。
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齿轮测量仪、轮廓仪等。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对齿轮的尺寸公差、齿形偏差等进行精确测量,以保证其精度等级。
齿轮的精度等级是保证其正常运转和提高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红外线测温仪精度等级标准
红外线测温仪的精度等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国家或国际标准来制定的。
以下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红外线测温仪精度等级标准(IEC 80601-2-59):
1. 精度等级 1:适用于对测温结果要求非常高的应用,如医疗领域。
精度等级1的测温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测量值的±0.1度或者±0.2%(取较大值)。
2. 精度等级 2:适用于对测温结果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工业领域。
精度等级2的测温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测量值的±0.2度或者±1%(取较大值)。
3. 精度等级 3:适用于对测温结果要求一般的应用,如家用。
精度等级3的测温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测量值的±0.3度或者±1.5%(取较大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温仪型号和品牌可能会有不同的精度等级标准,因此在选择和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最好参考具体的产品说明书和相关标准。
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摘要:一、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概述二、螺母精度等级1.螺母的精度等级分类2.螺母的精度等级对紧固件性能的影响三、螺栓精度等级1.螺栓的精度等级分类2.螺栓的精度等级对紧固件性能的影响四、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选择与应用1.选择合适的精度等级2.精度等级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正文:螺母和螺栓是机械连接中常用的紧固件,它们的精度等级对于紧固件的性能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以及它们的选择和应用。
一、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概述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是指它们在制造过程中所达到的尺寸和形状公差。
精度等级越高,表示紧固件的尺寸和形状公差越小,其连接性能和稳定性越好。
二、螺母精度等级1.螺母的精度等级分类根据我国的标准,螺母的精度等级通常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 级精度最高,C级精度最低。
2.螺母的精度等级对紧固件性能的影响螺母的精度等级直接影响到紧固件的连接性能。
精度等级越高,螺母与螺栓的配合越紧密,螺母所能承受的轴向力和扭矩越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高。
三、螺栓精度等级1.螺栓的精度等级分类螺栓的精度等级通常分为3、4、5、6、7、8、9七个等级,其中3级精度最高,9级精度最低。
2.螺栓的精度等级对紧固件性能的影响螺栓的精度等级对紧固件的连接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精度等级越高,螺栓与螺母的配合越紧密,螺栓所能承受的轴向力和扭矩越大,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越高。
四、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选择与应用1.选择合适的精度等级在选择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要求较高的连接,应选择精度等级较高的螺母和螺栓;对于一般要求的连接,可以选择精度等级较低的螺母和螺栓。
2.精度等级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在实际应用中,螺母和螺栓的精度等级主要体现在其连接性能和稳定性上。
国标精度等级摘要:1.引言:介绍国标精度等级的背景和意义2.国标精度等级的定义与分类3.国标精度等级的具体内容4.国标精度等级的应用领域5.国标精度等级的发展趋势6.结论:总结国标精度等级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正文:【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制造和测量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众多行业中,精度等级已成为衡量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规范和指导我国的精密制造和测量技术,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精度等级的标准,即国标精度等级。
本文将介绍国标精度等级的背景、定义、具体内容、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国标精度等级的定义与分类】国标精度等级是指根据产品的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圆度、直线度等参数的允许偏差范围,划分出的一系列等级。
国标精度等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尺寸精度等级:根据尺寸公差的允许范围,分为IT01、IT0、IT1、IT2、IT3、IT4、IT5、IT6、IT7、IT8、IT9、IT10 等11 个等级。
2.形状精度等级:根据轮廓公差的允许范围,分为A、B、C、D、E 等5 个等级。
3.表面粗糙度精度等级:根据表面粗糙度的允许范围,分为Ra0.1、Ra0.4、Ra0.8、Ra1.6、Ra3.2、Ra6.3、Ra12.5 等7 个等级。
4.圆度精度等级:根据圆度的允许范围,分为0、1、2、3、4 等5 个等级。
5.直线度精度等级:根据直线度的允许范围,分为0、1、2、3、4 等5 个等级。
【国标精度等级的具体内容】国标精度等级的具体内容包括各个等级的允许偏差范围、检测方法和评定规则等。
以尺寸精度等级为例,IT01 级要求尺寸公差为0,即零件尺寸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而IT10 级则要求尺寸公差较大,允许的尺寸偏差也相应较大。
【国标精度等级的应用领域】国标精度等级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零件、工具、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等领域。
在精密制造业,国标精度等级是衡量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依据。
对于设计、生产、检测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国标精度等级进行操作,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性能。
国标精度等级
摘要:
一、国标精度等级的定义和作用
1.国标精度等级的定义
2.国标精度等级的作用
二、国标精度等级的分类
1.等级1
2.等级2
3.等级3
4.等级4
5.等级5
三、国标精度等级与产品制造的关系
1.等级对产品制造的影响
2.等级与产品制造的关联性
四、国标精度等级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1.等级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2.等级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
五、国标精度等级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1.等级对我国制造业的促进作用
2.等级对我国制造业的挑战
正文:
国标精度等级是在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中,对产品制造精度进行衡量和评价的一种标准。
它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标,精度等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这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精度要求,其中等级1 的精度要求最高,等级5 的精度要求最低。
国标精度等级的分类,对于指导企业进行产品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等级进行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此外,国标精度等级在国际贸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产品是否符合国标精度等级,是影响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和掌握国标精度等级,对于推动我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国标精度等级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涡轮流量计精度等级要求
涡轮流量计是一种常见的流量测量仪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涡轮流量计的精度等级是衡量其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介绍涡轮流量计精度等级的要求。
一、精度等级的定义
涡轮流量计的精度等级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其测量结果与真实流量值之间的误差范围。
通常用“最大允许误差”来表示精度等级,单位为百分比。
例如,精度等级为1%,表示涡轮流量计的测量误差范围为实际流量值的±1%。
二、精度等级的分类
根据涡轮流量计的精度等级,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0.5级:精度等级为0.5%。
2. 1级:精度等级为1%。
3. 1.5级:精度等级为1.5%。
4. 2级:精度等级为2%。
5. 2.5级:精度等级为2.5%。
6. 3级:精度等级为3%。
三、精度等级的选择
选择涡轮流量计的精度等级应根据实际流量值和流量变化范围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流量较小的场合应选用精度等级较高的涡轮流量计,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而在流量较大的场合,精度等级可以适当降低,以降低成本。
四、精度等级的影响因素
涡轮流量计的精度等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性质、流道形状、温度、压力、粘度等。
因此,在使用涡轮流量计进行流量测量时,应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涡轮流量计的精度等级是衡量其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重要指标,选择合适的精度等级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降低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德汉光栅尺精度等级海德汉光栅尺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置测量设备,其精度等级是衡量其测量精度的重要指标。
海德汉光栅尺的精度等级通常分为15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为0级,最低等级为14级。
下面将对海德汉光栅尺的精度等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精度等级的定义海德汉光栅尺的精度等级是根据其测量误差的大小来定义的。
在光栅尺的长度范围内,每个长度单位(如毫米或英寸)都会有一定的测量误差。
精度等级越低,测量误差越大,精度等级越高,测量误差越小。
因此,精度等级是衡量光栅尺测量精度的重要指标。
二、精度等级的划分海德汉光栅尺的精度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0级、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9级、10级、11级、12级、13级和14级。
其中,0级为最高等级,14级为最低等级。
在各个等级中,测量误差的大小是不同的。
三、精度等级的表示方法海德汉光栅尺的精度等级通常用字母和数字来表示。
例如,“0级”表示该光栅尺的精度等级为最高,测量误差最小;“14级”表示该光栅尺的精度等级为最低,测量误差最大。
四、精度等级的影响因素海德汉光栅尺的精度等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造工艺: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因素都会影响光栅尺的精度等级。
2.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光栅尺的测量精度产生影响。
3. 使用条件: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压力、冲击等因素也会影响光栅尺的精度等级。
五、精度等级的选择在选择海德汉光栅尺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度等级。
如果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可以选择精度等级较高的光栅尺;如果对成本要求较高,可以选择精度等级较低的光栅尺。
需要注意的是,精度等级越高,价格也越高。
因此,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成本因素。
六、总结海德汉光栅尺是一种高精度的位置测量设备,其精度等级是衡量其测量精度的重要指标。
了解海德汉光栅尺的精度等级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该设备,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生产效率。
精度等级精度等级表示方法引用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常用精度2.5 、1.5 级现在有的数字已经达到0.02级目录1. 1划分2. 2标准划分编辑精度等级是以它的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值的百分数来划分的,其精度等级数越大允许误差占表盘刻度极限值越大。
量程越大,同样精度等级的,它测得压力值的绝对值允许误差越大。
经常使用的的精度为2.5 、1.5 级,如果是1.0和0.5级的属于高精度,现在有的数字已经达到0.25级。
误差的表示方法分为:引用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例如:2%F.S.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测量值)×100%例如:≤2%绝对误差即指误差偏离真实值的多少。
例如:≤±0.01m3/s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仪表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叫仪表的准确度。
在工业测量中,为了便于表示仪表的质量,通常用准确度等级来表示仪表的准确程度.准确度等级就是最大引用误差去掉正,负号及百分号。
准确度等级是衡量仪表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工业仪表等级分为0.1,0.2,0.5,1.0,1.5,2.5,5.0七个等级,并标志在仪表刻度标尺或铭牌上。
仪表准确度习惯上称为精度,准确度等级习惯上称为精度等级。
仪表精度=(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以上计算式取绝对值去掉%就是精度等级。
仪表精度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大小分成几个等级的。
某一类仪表的允许误差是指在规定的正常情况下允许的百分比误差的最大值。
我国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精度等级有0.005、0.02、0.1、0.35、0.5、1.0、1.5、2.5、4等。
一般工业用表为0.5~4级。
精度数字越小说明仪表精确度越高。
标准编辑现在的精度等级很乱,在化工岗位用同一个系统所测的压力不一样,给仪表工带来很大的麻烦。
1.5级已经在09年的国家标准中改为1.6级了,其实差别不大。
精度等级也和表盘直径有关系,直径100mm的一般都是1.6级,直径60mm的一般是2.5级。
轴承的精度等级及采纳1、轴承的公差等级主要依据轴对支撑的旋转精度要求来确立的。
0级:在旋转精度大于10μm 的一般轴承系中,应用十分宽泛。
如一般机床的变速机构、进给机构、汽车、拖沓机的变速机构,一般电机、水泵及农业机械等一般通用机械的旋起色构中。
6、5 级:在旋转精度在5-10μm 或转速较高的精细轴承系中,如一般车床所用轴承(前支撑用5 级,后支撑用6 级)较精细的仪器、仪表以及精细仪器、仪表,和精细的旋起色构。
3 v l, t- @5 j* W1 L! E:H4、2 级:在旋转精度小于 5μm 或转速很高的超精细仪器中,比如精细坐标镗床,精细磨床的齿轮系统,精细仪器、仪表以及高速摄像机的等精细系统。
2、中国轴承从前旧代号精度等级代号各国的拟订的标准都是依照 ISO标准拟订,一般都是和 ISO一致,个别严格于 ISO标准。
精度分为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
分为 0 级、6X级、6 级、5 级、4 级、2 级。
中国轴承从前旧代号标准是:G 级( 0 级)、 E级(6 级)、 D 级( 5 级)、 C级( 4 级)、 B 级( 2 级)。
现行代号一般采纳德国DIN 标准。
P0 级( 0 级)、 P6 级(6 级)、 P5 级( 5 级)、 P4 级( 4 级)、 P2级( 2 级)。
一般标准等级 P0 级,反响在轴承型号上是省略的,只有 P6 级或 P6 级以上的,等级代号才出此刻轴承型号中间。
比如:6205 和 6205/P5,此中 6205 的精度等级是 P0 级,只可是是省略了。
这就给人们造成了, P0 级是非精度等级轴承的印象。
此外,各样精度的轴承除了差别在加工工艺上,也差别在价值上。
比如:国内 HRB轴承的价值, P6 级精度的轴承是P0 级的1.5 倍, P5 精度的轴承是 P0 的 2 倍, P4 精度的是 P5 精度的2.5 倍。
轮齿的失效形式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 129 更新时间:2006-7-18正常情况下,齿轮的失效都集中在轮齿部位。
其主要失效形式有:● 轮齿折断整体折断,一般发生在齿根,这是因为轮齿相当于一个悬臂梁,受力后其齿根部位弯曲应力最大,并受应力集中影响。
局部折断,主要由载荷集中造成,通常发生于轮齿的一端(图18-1a)。
在齿轮制造安装不良或轴的变形过大时,载荷集中于轮齿的一端,容易引起轮齿的局部折断。
图18-1 轮齿的失效形式a)局部折断b)齿面点蚀c)齿面胶合d)磨粒磨损e)塑性变形齿轮经长期使用,在载荷多次重复作用下引起的轮齿折断,称疲劳折断;由于短时超过额定载荷(包括一次作用的尖峰载荷)而引起的轮齿折断,称过载折断。
二者损伤机理不同,断口形态各异,设计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般地说,为防止轮齿折断,齿轮必须具有足够大的模数。
其次,增大齿根过渡圆角半径、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进行齿面强化处理、减轻轮齿加工过程中的损伤,均有利于提高轮齿抗疲劳折断的能力。
而尽可能消除载荷分布不均现象,则有利于避免轮齿的局部折断。
为避免轮齿折断,通常应对齿轮轮齿进行抗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
必要时,还应进行抗弯曲静强度验算。
● 齿面点蚀轮齿工作时,其工作齿面上的接触应力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脉动循环应力。
齿面长时间在这种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可能会出现微小的金属剥落而形成一些浅坑(麻点),这种现象称为齿面点蚀(图18-1b)。
齿面点蚀通常发生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
实践证明,点蚀的部位多发生在轮齿节线附近靠齿根的一侧。
这主要是由于该处通常只有一对轮齿啮合,接触应力较高的缘故。
提高齿面硬度,降低齿面粗糙度值,采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以及进行合理的变位等,都能提高齿面抗疲劳点蚀的能力。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齿面硬度。
为了避免出现齿面点蚀,对于闭式齿轮传动,通常需要进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齿面胶合齿面胶合是相啮合轮齿的表面,在一定压力下直接接触发生粘着,并随着齿轮的相对运动,发生齿面金属撕脱或转移的一种粘着磨损现象(图18-1c)。
一般说,胶合总是在重载条件下发生。
按其形成的条件,又可分为热胶合和冷胶合。
热胶合发生于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中。
由于重载和较大的相对滑动速度,在轮齿间引起局部瞬时高温,导致油膜破裂,从而使两接触齿面金属间产生局部“焊合”而形成胶合。
冷胶合则发生于低速、重载的齿轮传动中。
它是由于齿面接触压力过大,直接导致油膜压溃而产生的胶合。
采用极压型润滑油、提高齿面硬度、降低齿面粗糙度值、合理选择齿轮参数并进行变位等,均有利于提高齿轮的抗胶合能力。
为了防止胶合,对于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可进行抗胶合承载能力的计算。
● 齿面磨粒磨损当铁屑、粉尘等微粒进入齿轮的啮合部位时,将引起齿面的磨粒磨损(图18-1d)。
闭式齿轮传动,只要经常注意润滑油的更换和清洁,一般不会发生磨粒磨损。
开式齿轮传动,由于齿轮外露,其主要失效形式为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不仅导致轮齿失去正确的齿形,还会由于齿厚不断减薄而最终引起断齿。
与闭式齿轮传动不同,一般认为,开式齿轮传动不会出现齿面点蚀现象。
这是因为磨损速度比较快,齿面还来不及达到点蚀的程度,其表层材料就已经被磨掉的缘故。
● 齿面塑性变形重载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齿轮可能产生齿面塑性变形(也称齿面塑性流动),从而使轮齿原有的正确齿形遭受破坏。
如图18-1e 所示,在主、从动齿轮上由于齿面摩擦力方向不同,其齿面变形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对于主动齿轮,在节线附近形成凹槽;对于从动齿轮,在节线附近形成凸脊。
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 758 更新时间:2006-7-18在渐开线圆柱齿轮和锥齿轮精度标准(GB/T 10095.1—2001和GB/T 10095.2—2001)中,分别对圆柱齿轮和锥齿轮规定有12个精度等级,按精度的高低依次为:1、2、…、12。
并根据对运动准确性、传动平稳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要求不同,将每个精度等级的各项公差依次分成三个组,即第Ⅰ公差组、第Ⅱ公差组和第Ⅲ公差组。
此外,还规定了齿坯公差、齿轮副侧隙和图样标注等各项内容。
齿轮精度等级应根据传动的用途、使用条件、传动功率和圆周速度等确定。
表18-2给出了各种精度等级齿轮的使用和加工方法等,供选择精度等级时参考。
常用5~9级精度齿轮允许的最大圆周速度见表18-3。
表18-2 齿轮精度等级、使用和加工情况精度等级使用和加工情况2 、3(特高精度)检验用的齿轮,高速齿轮及在重载下要求特别安全可靠的齿轮。
需用特殊的工艺方法制造4 、5(高精度)用于高精度传动链及某些危险场合下工作的齿轮,如汽轮机齿轮,航空齿轮等。
需要磨齿加工6 、7(较高精度)用于中等速度的齿轮和要求安全可靠工作的车辆齿轮。
一般需要采用磨齿或剃齿工艺,也可用高精度的滚齿加工8 、9(中等精度)用于一般设备中速度不高的齿轮。
通常用滚齿或插齿加工10 ~12(低精度)低速传动用不重要的齿轮。
其中12级齿轮可不经切削加工而由铸造成形方法得到表18-3 动力传动齿轮的最大圆周速度(单位:m∕s)第Ⅱ公差组精度等级圆柱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直齿斜齿直齿曲线齿5级及其以上6级7级8级9级≥15<15<10<6<2≥30<30<15<10<4≥12<12<8<4<1.5≥20<20<10<7<3注:锥齿轮传动的圆周速度按平均直径计算。
⑴闭式传动闭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和轮齿的弯曲疲劳折断。
当采用软齿面(齿面硬度≤350HBS)时,其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相对较低。
因此,一般应首先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计算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及其主要几何参数(如中心距、齿宽等),然后再对其轮齿的抗弯曲疲劳强度进行校核。
当采用硬齿面(齿面硬度>350HBS)时,则一般应首先按齿轮的抗弯曲疲劳强度条件,确定齿轮的模数及其主要几何参数,然后再校核其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⑵开式传动开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磨粒磨损和轮齿的弯曲疲劳折断。
由于目前齿面磨粒磨损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因此通常只对其进行抗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并采用适当加大模数的方法来考虑磨粒磨损的影响。
本手册中的圆柱齿轮精度摘自(GB10095—88),现将有关规定和定义简要说明如下:(1) 精度等级齿轮及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
齿轮副中两个齿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许取成不相同。
齿轮的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分成三个组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的分组公差组公差与极限偏差项目误差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ⅠF i′、F P、F PkF i″、F r、F w以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Ⅱf i′、f i″、f f±f Pt、±f Pb、f fβ在齿轮一周内,多次周期地重复出现的误差传动的平稳性,噪声,振动ⅢFβ、F b、±F Px齿向线的误差载荷分布的均匀性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在同一公差组内,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用按机器类型选择按速度、加工、工作条件选择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机器类型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 一般用途减速器6~8透平机用减速器3~6 载重汽车6~9金属切削机床3~8 拖拉机及轧钢机的小齿轮6~10航空发动机4~7 起重机械7~10轻便汽车5~8 矿山用卷扬机8~10 内燃机车和电气机车5~8 农业机械8~11轮类零件的结构设计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转载点击数: 165 更新时间:2006-7-24轮类零件的类型很多,本节主要介绍齿轮、蜗轮、带轮等轮类传动件的结构设计。
1.轮类零件的结构轮类零件大多为盘状结构,基本由轮缘、腹板(或轮辐)和轮毂三部分组成,如图26-1所示。
通常轮缘位于外部,是实现特定传动功能的部位;轮毂是与轴实现连接的部分;腹板或轮辐介于轮缘和轮毂之间,起连接轮缘和轮毂的作用。
a) 腹板式结构 b) 轮辐式结构 c) 实心式结构图图26-1 轮类零件的结构 2.轮类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通用尺寸轮类零件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轮缘、腹板(轮辐)及轮毂的结构型式及尺寸的确定。
这部分结构尺寸通常是根据各种零件通用尺寸设计规范中推荐的经验公式确定,这也是结构设计的常用方法。
在进行轮类零件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 轮缘的设计轮类零件靠轮缘的工作部分与其它传动件的接触传递运动和动力,为保证其工作部分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轮缘在整体上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对于有腹板(轮辐)的轮类零件,结构设计中主要是确定轮缘的厚度。
2) 腹板(轮辐)的设计中等直径的轮类零件常采用锻造毛坯,做成腹板式结构(图26-1a)。
腹板的型式有多种,随零件的类型、尺寸和毛坯的制造工艺等因素而不同。
设计中应考虑节省材料、减轻重量、简化制造工艺。
在高速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还应注意腹板结构对振动和噪声的影响。
一般结构设计中主要是确定腹板的厚度。
轮缘和腹板多为整体式结构。
但有时为节约贵重金属,也可将轮缘和腹板用不同材料分别制造加工,然后将二者连接装配成一体。
这种结构称为组合式结构,常见于尺寸较大的蜗轮、齿轮等零件。
具体连接方法见表26-1中组合式蜗轮。
直径较大的轮类零件,受锻造设备的限制常选用铸造毛坯,并做成轮辐式结构(图26-1b)。
结构设计时应合理确定轮辐的个数及其横截面形状和尺寸,重要场合应通过强度计算确定,具体方法可参考有关设计资料。
小直径轮类零件常不设腹板或轮辐,而采用轮缘与轮毂直接相连的实心式结构(图26-1c)。
3) 轮毂的设计轮类零件通过轮毂与轴的连接传递运动和载荷,轮毂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将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零件整体与轴的定位精度。
(1)轮毂在轴向应有适当的宽度(2)轮毂在径向应有一定的厚度(3)轮毂、轮缘和腹板应有合理的相对位置(4)注意轮毂端面设计以上四点都有一些具体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适当的宽度轮毂在轴向应有适当的宽度。
轮毂通过毂孔表面与轴的配合实现零件的径向定位,为保证足够的定位精度和承载能力,轮毂的宽度不能过小。
圆柱齿轮轮毂的宽度不应小于齿宽。
对于锥齿轮、蜗轮等轴向力较大的零件,轮毂宽度宜取大些。
轮毂宽度一般根据轴的直径确定。
一定的厚度轮毂在径向应有一定的厚度。
轮毂与轴常用键和过盈连接,为保证连接强度和载荷传递能力,轮毂需要足够的厚度。
通常可根据轴的直径确定轮毂的厚度。
实心结构的齿轮采用键连接时,毂孔上的键槽对轮毂的强度有所削弱,故轮毂的剩余厚度e应满足一定要求(见表26-1中实心式齿轮)。
e值不满足要求时,应将齿轮与轴做成一体。
但一体式结构的齿轮加工不便,而且齿轮一旦失效,将与轴同时报废。
因此e值满足要求时,齿轮与轴应设计成分体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