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艺术教育摘要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艺术教育方法,它强调通过与自然互动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启示。
首先,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现在全球面临着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峻的环境问题,而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
例如,在绘画课上,可以让学生观察自然界的美景,然后通过画画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自然美景的认知,并引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其次,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更多地接收和消费信息,而缺乏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
生态式艺术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界的美景、生态系统等来进行艺术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创作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音乐课上,可以通过让学生合作创作一首关于自然环境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和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再次,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它不仅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界的美景,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雕塑课上,可以带学生到户外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大自然的雕塑艺术,如风景、花朵等,然后让学生通过捏泥塑、剪纸等方式创作自己对自然美的理解欣赏。
最后,生态式艺术教育能够促进跨学科的学习。
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放了艺术的创作边界,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
在小学的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生态式艺术教育与科学、地理、文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学习。
例如,在文学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创作故事、诗歌等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同时学习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艺术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树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亟需寻求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生态式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本文将从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概念、原则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探讨其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概念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指将生态学的观念和方法运用到艺术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强调艺术与自然、社会、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式艺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创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原则1.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生态式艺术教育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个体的感知和体会,既要关注客观规律和价值,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和情感表达。
2.体验与实践的结合: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和现场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动手能力。
3.个别发展与整体培养的统一:生态式艺术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通过个别指导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生态式艺术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生态式艺术教育在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启示1.培养环境意识生态式艺术教育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观察和体验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小学艺术课堂可以组织户外写生活动,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2.发展创造力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艺术课堂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如自由绘画、手工制作等,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也越来越深刻。
在艺术教育方面,生态式艺术教育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艺术课堂教学之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启示,并且可以使得小学生们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增强对于环保意识的重视。
本文将从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概念、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特点、生态式艺术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于小学艺术课堂教学起到启示的作用。
一、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概念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以保护环境、推广生态文明理念为宗旨的一种艺术教育方式。
它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两个方面,强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小学生们对环境、对自然产生浓厚的情感,鼓励小学生们通过艺术行为来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式艺术教育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艺术教育理念。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特点1. 倡导环境保护,追求生态平衡,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2. 强调情感的体验和内化,艺术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3. 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创作和欣赏艺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未来环保人才。
4. 唤醒美学情感,加强环保意识,推广生态文明观念,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
三、生态式艺术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适用性生态式艺术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首先,小学生是一个对于自然环境比较敏感的人群,在生态意识方面,易于接受和理解,通过在艺术课堂开展生态式教育,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
其次,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传递生态文明的理念,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通过参与生态式艺术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最后,生态式艺术教育与小学课堂中的其他科目有密切联系,可以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的教育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提升。
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和艺术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它的出现为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发展方向。
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与自然环境互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创造力,同时也提倡教师与学生、校园与社区之间形成生态共融的艺术教育生态系统。
首先,生态式艺术教育提倡自然体验和直观感受。
在传统的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是在教室里看图片或者通过书本学习艺术。
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学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自然中的艺术创作和表演。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素描、手工制作、摄影等活动,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感受自然风景,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灵感。
这样的亲身体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审美能力。
其次,生态式艺术教育倡导跨学科教学。
在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艺术本身,忽略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而生态式艺术教育更强调艺术与自然、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结合。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与生态保护活动来进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生态式艺术教育还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再次,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社区与校园的融合。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往往只停留在校园内部,缺乏与社区的互动,导致学生的艺术教育缺乏实践和创新。
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与社区共同创作和共同分享,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的文化、历史和环境,通过艺术表达来丰富社区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小学附近的公园或者社区中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展示或者公共艺术创作,让学生的艺术作品与社区环境相结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社区意识。
最后,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传统的艺术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
实施生态式艺术教育,构建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发布时间:2021-12-09T06:22:13.310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9期作者:陆娜娜[导读]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由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始引入中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富足,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
幼儿园开展生态式美术教育,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促进眼、手、脑等感官协调发展,并在不断的体验与感知中实现认知内化。
生态式美术教育的目的是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构建特色的美术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康成长。
陆娜娜合肥幼教集团光明之家幼儿园安徽合肥 230011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由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始引入中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富足,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
幼儿园开展生态式美术教育,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促进眼、手、脑等感官协调发展,并在不断的体验与感知中实现认知内化。
生态式美术教育的目的是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构建特色的美术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康成长。
关键词:生态式;美术教育;艺术;美术活动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幼儿美育的重要桥梁。
幼儿由于成长环境造成个体差异性,所以幼儿教师要掌握本班幼儿情况,根据幼儿的爱好设计趣味多样的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促进幼儿交流,提升美术教育质量,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那在美术教育中,如何开展生态式教育呢?一、何谓生态式艺术教育?社会在飞速发展中,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资料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所以,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在教育中也同样秉承生态化理念。
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艺术教育便出现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新理念。
生态式艺术教育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和部分,其中包括了在生态观为指导下的幼儿艺术学习,主张通过各种生态美与艺术知识,提高幼儿的美术知识与美术鉴赏能力,使得幼儿自身感性与理性得以生态平衡。
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态,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如何推广和发展艺术教育呢?生态式艺术教育应运而生,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的一股强劲力量。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概念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和素材,采用多元文化交融、民族艺术传承、社会文化关怀等方式来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
它以生态学和哲学为基础,将艺术和自然生态提炼、融合到教育中,将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社会生态有机地结合,发挥生态系统的有机性、自主性、相互联系性和完整性。
生态式艺术教育就是将艺术和生态无缝结合,让艺术教育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和能量。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对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生态式艺术教育通过将艺术与生态的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珍惜自然,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通过对生态的研究和创作,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以生态为素材来创作艺术品,更能感悟自然、融入自然,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生态素材的创作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来产生和实施想法。
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增强学生对社会与环境的关爱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社会与环境的关爱。
通过生态素材的展示、生态伦理的引导等方式,使学生从心底深处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关爱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更好地融合社会与自然环境,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为美化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生态式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维和形态,对于小学艺术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启示性的意义。
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在文章概述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背景。
在分别阐述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发展历程、实践模式、意义和影响以及研究的框架。
结论部分总结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展望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式艺术教育及其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生态式艺术教育, 研究背景, 定义和特点, 发展历程, 实践模式, 意义和影响, 研究框架, 启示, 未来展望与建议1. 引言1.1 概述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是一种以生态学理念为基础,将艺术教育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方法。
它强调通过艺术创作和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和探索自然环境,培养其对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旨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环境和社会。
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态式艺术教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实现艺术创作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意能力,更能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为培养具有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艺术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1.2 研究背景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的背景可追溯到对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反思和挑战。
传统的艺术教育往往注重技法和规范化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个体的创造力和环境的关联性。
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认知的提升,人们开始意识到艺术教育应当更具灵活性、创新性和与环境相融合,这也促使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生态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生态式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的融合昆山一中心幼儿园尤亚摘要:生态式艺术教育”这一新概念。
是由中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教育家滕守尧教授经过多年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并率先提出来的。
幼儿园的《纲要》中也有同样的要求“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一、创设合理的人际生态环境,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以区域与美术为切入口,促进和谐的人际生态。
三、在生活中促进和谐的人际生态关系生态式艺术教育”这一新概念。
是由中国著名的美学家、艺术教育家滕守尧教授经过多年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并率先提出来的。
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
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具有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幼儿园的《纲要》中也有同样的要求“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因此,我在我的教学中大胆地实施,积极贯彻运用生态式艺术教育,使孩子们得到美的熏陶。
一、创设合理的人际生态环境,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首先,在班级中创设一种良好、和谐、宽松、自由、快乐的生态关系。
合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环节,引导幼儿观察,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户外活动中,我会引导幼儿倾听不同的声音,观察天上白云的变化,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春季、秋季散步的时候,我会引导幼儿去观察不同的花朵,摸一摸柔软的小草,找一找刚出洞的小昆虫,说一说风吹在脸上的感觉等,并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形式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
就幼儿生活的环境来说,我要求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班级环境,注意物品的有序摆放,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观有序的环境。
同时还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讨论。
例如:你觉得图书,玩具怎样摆放才好看?区角中该增添点啥?你觉得圣诞节、六一节教室布置的环境好看吗?为什么?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在身边的活动中理解美、感知美。
生态式艺术教育”课题的简单介绍时间:2004-2-7 10:42:37 编辑:“生态式艺术教育”课题的简单介绍《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研究、实验与推广》这一课题,是滕守尧教授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验》的子课题。
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刘诚同志作为组长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研组织处批准的。
课题说明摘录:什么是生态式艺术教育?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以生态学的科学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
“生态式艺术教育概念”是由中国社科院著名美学家、艺术教育家、博导滕守尧教授经过多年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的一项重大的成果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各种艺术学科为载体的综合艺术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多种教育关系;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学科之间的多种教育相互支持的现代艺术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种教育互动,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和相互支持的有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组和。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觉、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高级智慧。
智力——是一种先天的心理能力,可以通过智商测验来确定。
智能——不仅有先天能力,还与后天的创造能力,经验作用以及实践领悟活动有关。
智慧——包括智力和智能,还包括了健全的生活态度、健康的信仰、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观念等。
智慧是在上述要素、创生感知、想象、情感、理解、观念之间的频繁交流、对话、合成后而生成的新质。
生态式艺术教育就是创生智慧的艺术教育。
课题内容包括四部分1、《幼儿园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研究、实验与推广》2、《小学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研究、实验与推广》3、《中学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研究、实验与推广》4、《高等院校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研究、实验与推广.》1、幼儿园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实验,可以把幼儿园多年来在艺术领域,音乐、美术、舞蹈等分科教学的教改探索经验整合到一起,在专家组高水平的指导下,提升本园教师的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艺术素养、艺术教育的专业技能。
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可持续文化。
然而,社会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正是人们最应该重视的。
事实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具备接纳百川的开放心理和心态,而艺术正是这种融会贯通的枢纽。
创造艺术、改造艺术、吸收艺术,是一种深层对接教育的过程。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核心课程来指导人们的艺术观念。
1 关于艺术教育的回顾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人们通过自身的反思、认知、改造,促成了新形态的艺术形成,而艺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深处。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艺术教育引导,有标准的理论支撑,使人们探索的过程不偏离中心。
中国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用音乐培养统治者人选,至周代,周公开创了“制礼作乐”的历程。
在这个最高统治者的推动下,整个社会礼乐并举,相辅相成,相互加强,为的是造就一种祥和的社会和人的心理世界。
这一举措不仅成为西周的一项根本社会制度,同时还是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
在西周社会中,音乐与教育几乎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周礼》规定:负责人必须都是搞音乐的,所谓“大司乐”和“乐师”,其实就是负责大学与小学教育的官长。
甚至所有教育内容或目标,包括“乐德”“乐语”“乐舞”,全部与音乐有关。
“乐德”,是受祥和的音乐影响的行为和德行,具体指忠、和、敬、孝等;“乐语”,即具有音乐韵味的语言,包括诗辞等;“乐舞”,即受祥和音乐影响的歌舞。
据说,那些掌握了这种歌舞的学生,一般都会具有优雅的神态和举止。
“乐德”“乐语”“乐舞”三者合成,就成为当时的“礼”。
归根结底,“礼”就是受到音乐影响和规范的语言和行为,其形式和韵味与音乐同构。
音乐不仅是教育的方法或工具,它已经与教育的内容完全融为一体。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及认识摘要:生态式艺术教育是生态式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意指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艺术教育。
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内容、各项活动的开展、人际的互动、环境的设置等都应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
关键字:生态式艺术教育生态观对话生态式教育是指以一种生态的原理和方法来思考和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策略。
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中,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内容、各项活动的开展、人际的互动、环境的设置等都应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生态式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由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意指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综合艺术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把每一单元都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强调在每一个单元内部,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艺术学科内部的各艺术门类之间、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融合、互生互补,以形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态关系。
一、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有机融合的艺术教育,生态式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儿童发展的整合观生态式艺术教育以儿童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体目标。
儿童的艺术能力,除了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还包括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想象与创造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儿童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期待着通过这种艺术教育不仅培养儿童的艺术能力,还使他们具有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活动内容的综合观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不是互相割裂,互不相关的,它们以生态的方式相互交叉融合,彼此相通,互生互补,成为一种有机融合的综合艺术教育。
3、活动过程的整体观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活动中自然、适当地渗透着初步的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内容,表现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进程中,就有了艺术感知与体验、艺术创造与表现、艺术评价与反思等几个基本的环节。
屍血勲4*1■笼走向多元文化的生态式艺术教育□孙文舒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的艺术已经发展成培养专业能力的一门学科,艺术教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艺术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获得了世界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可,但当下艺术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致艺术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该文分析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生态式教育理念,提出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希望能够促进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均衡化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述无论是音乐、舞蹈、绘画还是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人们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一种途径和方式。
经过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演变,艺术发展至今已经完全脱离其最初的目的,成为一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品位甚至改变生活的力量。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育的专业性,都让艺术与生活逐渐拉开距离,形成一种“精英类”的教育模式。
就目前的艺术教育而言,其重心更多地集中在专业性方面,部分教师一味地将艺术技巧、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甚至将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审美经验传给学生。
这样的艺术教育往往是缺失的、不完整的,将艺术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开,忽略了人文、社会、自然、生态等因素对艺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现阶段的艺术教育应该加以改良,结合生态式教育发展理念,从艺术教育与生态和谐、人文教育、社会生活、思政教育等多方面的关系入手,实现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协调发展。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滕守尧在他的著作《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中对生态式艺术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解析。
为了进一步理解“生态式艺术教育”这个概念,人们首先要明确生态的概念。
生态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包括人类、生物以及一切与之相关联的活动。
换句话说,处于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个体都不是也不可能单独存在,因为处于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个体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一、引言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注重生态与艺术融合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旨在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内涵和特点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将生态意识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它强调以自然为基础,促进环境保护、审美意识和创造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当下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不足。
当前小学艺术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艺术的感悟能力。
2.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缺乏互动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与生活脱节。
当前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与学生生活和环境的融合,艺术作品离学生生活较远,缺乏实用性和参与感。
四、生态式艺术教育对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启示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态式艺术教育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环境问题的艺术表达,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内心感受和思考。
3.强调学生的参与与合作。
生态式艺术教育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群体艺术创作和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责任感。
4.将艺术融入学生的生活。
生态式艺术教育强调将艺术与生活融合,通过艺术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
五、改进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1.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作品中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思考。
2.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生态式教育观下的音乐教育基于生态式教育观下的音乐教育基于生态式教育观下的音乐教育摘要:生态式教育是运用一种生态学的原理、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学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当代艺术教育呈现出了生态学的走向,它强调通过不同艺术学科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融通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
以生态式教育观观照音乐教育就是强调母语、关注对话、提倡学科综合。
关键词:生态式教育 ; 艺术教育 ; 音乐教育生态式教育是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的问题。
生态学(Ecology)一词最早由博物学家索罗(H.D.Thoreau)于1858年提出,旨在研究有机体或有机体群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
现在的生态学一般是指“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形式或总体的科学”.①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就具有生态系统观、整体观的内涵。
在我国,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生态式教育的理念,他借用生态学术语,提出生态式教育的理念,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生态式教育还强调运用一种生态的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
生态式教育对当今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都带来了重要的启迪和意义。
一、当代艺术教育的生态学走向当今的社会,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是教育思考的重要问题,为培养这种人才,全球教育日益重视艺术教育,出现了“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普遍共识。
于是,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出现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开始以生态的方式交叉和融合的现象。
这一综合态势带来了艺术教育观的变化,即从注重艺术技术的学习转向人的整体生命存在;从注重知识技能转向了艺术的人文理解;从单一学科转向综合学科;从单纯的学校艺术教育转向学校、家庭、社会等等。
生态式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强调师生间的对话平等关系,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并强调解感官,消除自我封闭,注重个体体验的艺术教育理念。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互生互补、相互融合,以整体的观点来进行活动设计;师幼互动处于一个平等互助的状态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并且通过作品欣赏、操作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儿童对作品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本设计基于生态式艺术教育理念,选择了《麦田上的群鸦》这一很少作为幼儿园美术欣赏对象的作品,尝试通过对作品形式要素分析的逐步深入,引导幼儿对作品内隐的恐惧情感进行感受。
整幅画面色彩昏暗、线条流动,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他们很少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接触到的恐惧情感,并进行恰当的引导。
通过本次设计,设计者就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活动应满足幼儿发展需要、整合各领域内容以及对话法的运用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Eco-styl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education philosophy that based on experience of children`s daily-life and interest-oriented,that emphasizes equal dialogue,that could drive children convey their feeling and idea,that could inspire young children`s propulsion of probing.And the philosophy also emphasizes both emancipating their senses and removing self-enclosed.As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ing,setting program objective&course content&course system is harmonious and balanced.We must devise a course as a munication of teacher and children is equal and friendly.All of this is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ecosystem.And in this course,we have to improve children`s inner feeling by all measures including aesthetic act, artistic creation and so on.
This curriculum design is base on Eco-style aesthetic education,and select<Wheat Field with Crows>(by.Vincent Willem van Gogh) that rarely used in pre-school of China to be the aesthetic object.We guide children to experience the deep sense of the picture by factor analysis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The picture with rayless hue and dynamic line could bring a sense of fear that children touch seldom in must of aesthetic course to students.After a number of experiments,author covey some suggestion concern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urse and children`s development,string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a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