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控股股权架构简析
- 格式:ppt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5
一、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一)、联想控股基本情况:公司名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企业性质: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柳传志注册(实收)资本:66,086.0399 万元成立日期:1984 年11 月9 日注册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科学南路2 号融科资讯中心A 座10 层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科学南路2 号融科资讯中心A 座10 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10000004205071税务登记证:京税证字110108*********经营期限:2001 年6 月22 日至2051 年6 月21 日经营范围:许可经营项目:无。
一般经营项目: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经济贸易咨询;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销售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矿产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
组织机构代码:10111229-8联想控股[-]良好信息[共5 条记录]序号良好内容发布部门公示日期1 守合同重信用信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04-10-012 守合同重信用信息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05-10-013 纳税A级企业北京市地方税务局2003-09-014 纳税A级企业北京市海淀区地方税务局2003-05-015 纳税A级企业北京市地方税务局2010-02-22[-]警示信息[共0条记录] ——数据来源: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二)、历史沿革及注册资本变化情况1、1984 年11 月设立联想控股系于 1984 年11 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民所有制(预算外)企业,设立时的名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注册资本为130 万元。
1990 年5 月23 日,经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企业局《关于同意变更注册资金等的批复》((90)企字101 号)的批准,同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30 万元变更为100 万元。
解密联想MBO布局图在握有联想集团8.7%的股份之后,杨元庆声称要“做企业的主人”…… 对于联想集团的公众股东,一切都来得有些突然。
6月17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突然豪掷巨资,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杨以个人名义从联想控股购得7.97亿股股票,按当日平均股价4.18港元计算,杨元庆购入股票总市值高达33.328亿港元。
联想集团官方表示,在交易完成后,杨元庆持有联想集团8.7%的股份,为最大个人股东。
突如其来的巨额股权交易引发了连番的疑问:如此庞大的收购数字下,杨元庆用于收购的资金从何而来?这起导致股权变动的收购行动,是否真如联想表示“交易本身属于杨元庆的个人投资行为”?资金来源杨元庆此番“出手”联想集团,颇为低调。
实施这笔股票购买的机构名为Sureinvest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设立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离岸公司,杨元庆全资拥有这家公司。
作为一家近乎隐形的公司,在公开资料中也很难找到它的信息。
事实上,在这笔超过30亿元港币的投资之前,Sureinvest Holdings Limited从未被“激活”过。
杨元庆选择6月17日完成收购,这一时间点也可谓“精心安排”。
在6月18、19日休市之后,6月20日,联想集团发布“2010~2011年度财务报告”,以及“股东周年大会通告”。
交易的开启和闭合极为短暂,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的控制者,甚至没有留给公众股东多少时间差。
杨元庆真的是以个人出资完成了此次收购?此前有媒体曾对杨元庆的收入算了一笔账,得出杨元庆自2004年底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六年的各项收入进项应该在3亿港元左右,即便杨职业生涯至今的总收入,也仅在4亿港币左右,与收购所付31.49亿港元相比,相距甚远。
一种猜测认为,杨元庆可能是在收购股份之前,已将这部分股份抵押给了投资银行或机构,从而获得了收购资金。
一家大型股权投资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以联想控股旗下基金公司的实力,以及柳传志的影响力,杨元庆无需向银行或者第三方金融机构借贷。
联想简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td.,简称联想控股)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由中科院计算所11名科研人员凭借20万元资金创立。
2008年,联想控股综合营业额1152亿元,总资产644亿元,历年累计上缴国家各种税收126亿元,公司员工总数近3万人。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24,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22。
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3位。
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202亿港元股权结构在2009年9月以前,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通过国科控股持有65%的股份,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持有另外35%的股份。
2009年9月,国科控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以27.55亿元的价格,将联想控股有限公司29%的股份转让给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转让后的股权结构为:国科控股持股36%,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持股35%,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9%。
IBM PCD简介主要从事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外设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约9500名员工。
但是已经累计亏损三年半。
2001年亏损状况为3.97亿美元,2002年为1.71亿美元,2003年为2.58亿美元。
而2004年上半年已亏损1.39亿美元全球PC市场上,IBM以5.2%的市场占有率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居第三交易简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
此次联想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部门的实际交易价格为17.5亿美元,其中含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股票以及5亿美元的债务。
联想将通过公司内部现金和向银行贷款来筹集现金。
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联想公司组织结构管理分析一.公司简介: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科技公司,由原联想集团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组成。
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机、手机等商品。
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集团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联想集团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同时在中国北京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Raleigh)设立两个主要运营中心,通过联想自己的销售机构、联想业务合作伙伴以及与IBM的联盟,新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
联想在全球拥有19000多名员工。
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深圳、厦门、成都和上海,日本的东京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
联想集团的销售网络遍及全世界,PC市场份额在全球位居第四。
2004年3月,联想集团作为第一家中国企业签约成为国际奥委会(IOC)的全球合作伙伴,是国际奥委会于2005年到2008年期间的计算技术设备指定供应商。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联想集团一贯秉承“让用户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面向未来,作为IT技术与服务的提供者,联想将以全面客户导向为原则,满足家庭、个人、中小企业、大行业大企业四类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组织结构分析:优点:业务扩展:•通过成熟业务帮助发展新业务•各产业部能够独立扩展客户导向:•矩阵式结构的前端能够充分接近客户资源利用:•矩阵式结构使得横向和纵向有资源共享和制衡管理效率:•有明确的损益责任•统一的管理架构使得组织分工对内对外易于沟通缺点:业务扩展:•业务单元发展不均衡,在规模和成熟度方面差距很大。
相同的管理模式不完全适用于所有业务单元•新业务无法有效地与成熟业务共享资源;新业务的资源需求在资源分配中难以得到满足客户导向:•产品从设计到客户之间层次很多,距离太远,使得信息传递衰减,后端工作有时与客户需求脱节管理效率:•管理层次较多,决策过程复杂,导致决策效率降低三.联想集团组织结构演变在1998年联想分为四大系统:产品事业部、七个大区和细分市场的部门、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管理系统。
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融科置地、神州数码的股东,同时还是联想投资、弘毅投资的LP,每年都从这些产业公司获得分红。
联想控股的血液还来自退出旗下产业公司所得,比如神州数码MBO之即,联想控股部分退出套现。
以联想直投三大业务部为窗口,这些资金将流向联想看好的新产业,比如金融业、新能源产业。
当这些产业公司做大做强之后,它们将成为联想控股新的血液来源。
公司发展目前联想在国内除北京平台外,在香港、上海、深圳、惠阳、沈阳、武汉、西安、成都设有区域平v339_联想台,在哈尔滨、济南、南京、杭州、广州、郑州、重庆、昆明、乌鲁木齐、长春、兰州、南昌和南宁设有办事处。
在国外设有欧洲区、美洲区,包括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奥地利七间子公司。
联想在北京、上海和广东惠阳各建有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机板等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台(电脑);同时在厦门设有大规模的手机生产基地在2002年9月《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上市企业百强中,联想集团位列第六;2002年底,作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联想”品牌荣登前五,品牌价值达到198.32亿元人民币;2003年1月,在《亚洲货币》第十一届“Best-Managed Companies”(最佳管理公司)的评选中,联想获得“最佳管理公司”、“最佳投资者关系”、“最佳财务管理”等全部评选的第一名。
联想确实是中国最优秀的公司! 面向新世纪,联想将自身的使命概括为四为,即,为客户: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
未来的联想将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
联想(HKSE: 992,ADR: LNVGY)专注于制造最具创新性的个人电脑。
联想的商业模式构筑于创新、运营效率、客户满意度以场的投入。
联想产权制度改革关键字:联想产权改革摘要:联想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中关村成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最成功的案例,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这其中的甜酸苦辣,只有柳传志和联想的创业者们才能充分体会。
本文深刻剖析联想的产权制度,并进行深刻分析。
2009年9月8日,联想控股和中国泛海向媒体宣布,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成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持有联想控股29%的股权。
此次股权社会化改革,是柳传志等创办联想25年来,为解决联想的产权问题而出手的第三次重大动作。
第一次是在1996年,中科院把35%的分红权给了柳传志及其团队,这在当时是突破性的变革,极大地激励了联想的团队;第二次是在2000年,通过香港联想资产重组的机会,创业者使用积累的分红资金,购买了35%的股权。
至此,联想从第一步实现创业者参与分红,到第二步创业者有其股,再到第三步由中科院绝对控股变为股权结构相对均衡的社会企业。
联想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在产权制度上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
对于65岁的柳传志来讲,联想的产权改造是他终身最大的一件事情,而且他必须在未来的五年内彻底的解决它。
而联想的产权改造会有很多的困难,第一:规模太大,出让价格的高低,非常容易引起大的争议,第二:进来的那个民营资本,不能够干扰到现在联想业已形成的经理人治理结构,所以时机和人选的选择变得非常的关键。
先说时机。
联想自1984年成立以来,是一家百分百的国有企业,柳传志一直在为联想的股份清晰做努力。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柳传志乘机提出了一个“股份制改造的方案”,按此方案的设想,联想资产的55%归国家所有,45%归于员工。
对于这个方案,中国科学院没有异议,但是却立即被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打回,毕竟在当时,如此大胆的股权清晰尚无先例,谁也不敢担当“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
柳传志当即退而求其次,他提出了红利分配的方案:65%归中科院,35%归员工。
在这一部分,中科院有完全的决定权,开明的院长周光召对联想情有独钟,很快同意了这个方案。
解密联想MBO布局图在握有联想集团8.7%的股份之后,杨元庆声称要“做企业的主人”…… 对于联想集团的公众股东,一切都来得有些突然。
6月17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突然豪掷巨资,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杨以个人名义从联想控股购得7.97亿股股票,按当日平均股价4.18港元计算,杨元庆购入股票总市值高达33.328亿港元。
联想集团官方表示,在交易完成后,杨元庆持有联想集团8.7%的股份,为最大个人股东。
突如其来的巨额股权交易引发了连番的疑问:如此庞大的收购数字下,杨元庆用于收购的资金从何而来?这起导致股权变动的收购行动,是否真如联想表示“交易本身属于杨元庆的个人投资行为”?资金来源杨元庆此番“出手”联想集团,颇为低调。
实施这笔股票购买的机构名为Sureinvest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设立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离岸公司,杨元庆全资拥有这家公司。
作为一家近乎隐形的公司,在公开资料中也很难找到它的信息。
事实上,在这笔超过30亿元港币的投资之前,Sureinvest Holdings Limited从未被“激活”过。
杨元庆选择6月17日完成收购,这一时间点也可谓“精心安排”。
在6月18、19日休市之后,6月20日,联想集团发布“2010~2011年度财务报告”,以及“股东周年大会通告”。
交易的开启和闭合极为短暂,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的控制者,甚至没有留给公众股东多少时间差。
杨元庆真的是以个人出资完成了此次收购?此前有媒体曾对杨元庆的收入算了一笔账,得出杨元庆自2004年底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六年的各项收入进项应该在3亿港元左右,即便杨职业生涯至今的总收入,也仅在4亿港币左右,与收购所付31.49亿港元相比,相距甚远。
一种猜测认为,杨元庆可能是在收购股份之前,已将这部分股份抵押给了投资银行或机构,从而获得了收购资金。
一家大型股权投资基金的董事总经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以联想控股旗下基金公司的实力,以及柳传志的影响力,杨元庆无需向银行或者第三方金融机构借贷。
联想初始股权分配方案联想初始股权分配方案一、背景介绍联想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科技创新企业,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联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并在移动设备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联想的不断壮大,管理层决定进行初始股权分配,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并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联想初始股权分配的目标是吸引优秀的人才,激励管理层,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为股东创造价值。
2. 原则:a. 公平公正原则:初始股权分配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b. 激励约束原则:股权分配要以激励和约束为目的,约束初始股东对公司的管理行为和决策。
c. 长期发展原则:股权分配要注重公司的长期发展,不仅要考虑当前的财务状况,还要考虑公司未来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初始股权分配的对象及比例1. 初始股权分配对象包括以下几类:a. 创始团队:创始团队在公司初创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初始股权比例应该较高,以激励他们继续为公司做出贡献。
b. 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是公司的核心资源,他们的初始股权比例在公司员工中较高,以激励他们提供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c. 管理层:公司的管理层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他们的初始股权比例也应该相应增加,以激励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d. 投资者:投资者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初始股权比例应该与其投资额相匹配,以激励他们继续支持公司的发展。
2. 初始股权比例的分配原则:a. 创始团队:创始团队的初始股权比例为10%。
b. 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初始股权比例为20%。
c. 管理层:管理层的初始股权比例为10%。
d. 投资者:投资者的初始股权比例根据其投资额确定,不超过40%。
e. 公开发行:剩余的初始股权比例通过公开发行获取,以吸引更多的股东参与。
四、股权激励机制1. 期权激励:公司可以通过期权激励的方式,将一部分股权分配给员工,以激励他们为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