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82
《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重点内容概述一、人体形态评定的发展:人体形态评定是人体测量学的一部分,最先出现于人类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术领域的相互渗透,人类对健康需求和美学要求的提高,人体测量学不断与临床医学、整形外科学、人体工程学、体育保健学、心理学等相结合,成为这些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康复功能评定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二、人体形态评定内容:(一)、身体姿势评定在人体形态评定中,通常用直立姿势作为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姿势。
直立姿势测量法要求被测者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耳眼平面”姿势。
耳眼平面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平面,已被各国人体测量工作者广为采用。
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优点是,所需测量器械相对比较简单轻便,测量所需的时间也较短,适宜于大面积测量或流动性的工作。
但是,在直立状态下进行测量,被测者的稳定性较差,也难以根据测量的要求,对姿势做精确的矫正。
(二)、体格评定在一般的人体形态评定中,体格评定的内容常用身高、体重、胸围、肢体长度和围度等指标来表示。
、体型评定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营养、环境及疾病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同体型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体型评定多采用定性的评定方法对人体体型进行分类,目前有几十种有关体型分类方法。
1)谢尔顿体型分类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谢尔顿按照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三个胚层,将人的体型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型(肥胖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圆胖、头大、颈短而粗、胸厚而宽,腹部隆起,腰部粗壮,四肢短粗。
中胚型(健壮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身体魁伟高大,肌肉结实粗壮,肩宽胸厚,腰腹较小,身体有一定线条。
外胚型(瘦小型):这种类型的人体体型特点是瘦小、软弱无力,肌肉不发达,四肢细小。
2)国内常用分类:国内学者基于谢尔顿体型分类法,将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以下三种。
第二章康复评定技术康复评定即功能障碍评定,是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准确、量化地评定和分级,通过康复评定估计功能障碍的发展、转归和预后,判定功能恢复的潜力,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
中医康复学的康复评定是在整体、辨证、功能、预防康复观的指导下,运用四诊评定方法与现代康复医学评定方法相结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定。
主要内容包括整体功能评定(通过四诊评定法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进行评定)、躯体功能评定(如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协调与平衡等功能的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如失语症、构音障碍等功能的评定)、精神心理功能评定(如情绪、心理、精神等状态的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如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就业能力等评定)五大方面。
通过综合评定,明确患者的残损程度,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并在康复过程之中和其最终阶段评定康复效果。
中医康复评定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①康复评定主要是针对病伤残者的总体状态和全身或局部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转归和预后)进行;②评定方法多样化、标准化、定量化;③由康复治疗小组各成员参与评定;④评定是多次进行,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评定;⑤康复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中医康复评定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评定:①初期评定。
对于初入院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实施前进行。
目的是了解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康复潜力,确定近期康复目标和方案;②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实施中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后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疗效,调整康复治疗计划。
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③后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或出院前进行。
目的是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效果,提出返回家庭和社会后的康复治疗建议。
中医康复评定的目的包括:①明确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拟定治疗目标;②检验治疗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③比较多种治疗方案之间的优劣;④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⑤进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