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29.94 KB
- 文档页数:6
风力发电场场内道路设计规范随着国家对于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视,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风力发电场除了风力发电机组之外,道路系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连接风力发电机组和外部道路系统之间的纽带,风力发电场内部的道路系统不仅需要保证交通畅通,还需要兼具安全、节能、环保和美观等多项特点。
因此,在风力发电场设计过程中,场内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道路规划在风力发电场场内,一般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种道路等级。
主干道的作用是连接发电机组和变电站等主要设施,所以通常采用较宽的路基和路面,方便大型车辆的进出。
而次干道和支路则以连接主干道和各个风力发电机组为主。
内部道路的规划一定要充分考虑风力发电机组的位置和选址,合理规划不仅可以节约用地,还能有效地减少施工和维护的费用。
一般而言,风力发电机组布设在平坦开阔的地带,可以根据风速、风向等因素进行选址。
此外,高山、悬崖峭壁等复杂地形地貌一般不适宜建设风力发电场。
二、道路设计标准1.道路宽度风力发电场内的道路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进行设计。
在选择道路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当前用途,还要充分考虑未来的铺设管道、电缆等设施,因此,道路标准不宜过低,确保道路使用寿命长。
主干道的标准宽度应不低于12米,支路和次干道宽度一般不少于7米。
此外,在确认道路宽度时,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给予大型车辆和设备,以便行驶和维护。
2.道路路基和路面为确保风力发电场内的道路耐久、平整和缓冲,道路路基和路面的质量是关键。
在路基的设置上,一般基础夯筑高度不小于0.5 米,路面应使用防滑性好、耐磨损的材料,可以考虑采用沥青混凝土或者水泥混凝土等。
3.道路标识和安全设施在风力发电场内的道路上,标示和安全设施是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的重要保障。
标识方面应设置标线、交通标志、引导标志、路名标牌等,以引导车辆行驶。
而安全设施方面,则应设置路段防撞护栏、路侧护栏、照明系统、亮色标志、标志桩、警示锥、反光镜等,以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电动风力发电机技术要求规范书1. 引言本技术要求规范书旨在确保电动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符合安全、可靠和环保的要求。
该规范书适用于所有电动风力发电机的相关方,包括制造商、运营商和监管机构。
2. 技术要求2.1 整体设计要求- 电动风力发电机的整体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 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
- 风力发电机的外观应美观、简洁。
-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腐蚀和耐久性能。
2.2 风力转换系统要求- 风力转换系统应具备高效、稳定的转换能力,最大限度地捕捉风能。
- 转换系统应具备可调节机械特性的能力,以适应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发电需求。
2.3 发电系统要求- 发电系统应具备高效的发电能力,能够稳定地输出电能。
- 发电系统应能自动调节发电功率,以尽量降低风力波动对电网的影响。
- 发电系统应具备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能力。
2.4 控制系统要求- 控制系统应能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 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诊断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报警故障情况。
- 控制系统应具备自动调节风轮转速的能力。
2.5 安全防护要求- 设备应具备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人员误操作和意外伤害。
- 设备应具备防雷击、防顶风、抗震等能力。
2.6 环保要求- 设备制造和运行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 废弃的风力发电机设备应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3. 监督检验为确保电动风力发电机符合上述技术要求,相关方应进行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应包括对设备制造、安装和运行的全过程监控,以及对设备性能和安全的定期检测。
4. 备注本技术要求规范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而进行修改和补充。
相关方应定期关注技术与政策的最新变化,以确保符合最新要求。
以上为《电动风力发电机技术要求规范书》的主要内容,供相关方参考和遵守。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术语和要求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和具体化。
风力发电场电气设备及系统技术规范接入电力系统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应从全网出发,合理布局,消除薄弱环节,加强受端主干网络,增强抗事故干扰能力,简化网络结构,降低损耗,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网络结构应该满足风力发电场规划容量送出的需求,同时兼顾地区电力负荷发展的需要。
2,电能质量应能够满足风力发电场运行的基本标准。
3,节省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使年计算费用最小,并考虑分期建设和过渡的方便。
网络的输电容量必须满足各种正常运行方式并兼顾事故运行方式的需要。
事故运行方式是在正常运行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单一故障。
选择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电压损失符合规程要求。
电气主接线风力发电场集电线路方案。
1,根据场区现场条件和风力机布局来确定集电线路方案。
2,在条件允许时应对接线方案在以下方面进行比较论证:①运行可靠性;②运行方式灵活度;③维护工作量;④经济性。
3,在设计风力发电场接线上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配电变压器应该能够与电网完全隔离,满足设备的检修需要。
(2)如果是架空线网络,应考虑防雷设施。
(3)接地系统应满足设备和安全的要求。
升压站主接线方式。
1,根据风力发电场的规划容量和区域电网接线方式的要求进行升压站主接线的设计,应该进行多个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论证,最终确定升压站电气主接线。
2,选定风力发电场场用电源的接线方式。
3,根据风力发电场的规模和电网要求选定无功补偿方式及无功容量。
4,符合其他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5,对于分期建设的风力发电场,说明风力发电场分期建设和过渡方案,以适应分期过渡的要求,同时提出可行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6,对于已有和扩建升压站应校验原有电气设备,并提出改造措施。
主要电气设备短路电流计算叙述短路电流计算基本资料,列表提出短路电流计算成果,包括短路点、短路点平均电压、短路电流周期分量起始值(有效值)、全电流最大有效值、短路电流冲击值。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1,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可以参考地区电网其他升压站、变电所的电气设备的型号和厂商。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 2383-2007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ind power plant design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场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装机容量5MW 及以上风力发电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059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61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DL/T 5092 110KV~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 220KV~500KV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3. 总则3.0.1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要求。
3.0.2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结合工程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考虑后期发展扩建的可能。
3.0.3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
3.0.4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对场区环境保护的,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
3.0.5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声区已有的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3.0.6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应本着“节能降耗”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减少损耗。
3.0.7 风力发电场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4.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4.0.1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入系统方案、土地征占用批准文件、地质勘测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及国家、地方、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技术资料、4.0.2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设计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风力发电机组的布置2.中央监控室及场区建筑物布置3.升压站布置。
4.场区集电线路布置5.风力发电机组变电单元布置6.中央监控通信系统布置7.场区道路8.其他防护功能设施(防洪、防雷、防火)4.0.3 风力发电场总体布局,应以下因素:1.应避开基本农田、林地、民居、电力线路、天然气管道等限制用地的区域。
国家出台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能作为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选择。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利用风能资源,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技术规范来指导风电场的并网设计。
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是一个汇集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旨在指导和规范大型风电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规范从风电场的选址和布局开始,根据风能资源的分布和地形条件,合理确定风轮布局和主机排布方式,以最大化吸收风能,提高发电效率。
同时,规范也要求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规范对大型风电场的发电机组和并网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对于发电机组,要求具备高效、稳定、可靠的发电能力,同时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的保障。
对于并网系统,要求能够实现风电向电网的安全、稳定地注入电能,同时具备对电网故障的防护和自主切除的能力。
此外,规范还要求大型风电场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运营。
通过建立先进的监控系统,及时获取风力资源和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并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管理。
同时,规范还要求风电场要实现与电网运行的无缝对接,以确保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规范对大型风电场的工程施工和运维进行了要求。
风电场的工程施工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安全和质量。
运维阶段要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和风险。
规范还要求风电场要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之,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的出台,对于推动风能产业的发展,提高风电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规范的指导,能够更好地推动大型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的利用。
同时,规范还有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为了确保风力发电场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设计风力发电场时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 环境评估:在选择风力发电场的位置时,应进行环境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情况、动植物保护等。
2. 风能资源评估:必须对选定位置的风能资源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测量风速、风向和频率等数据。
这些数据将作为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和布局风力发电场的基础依据。
3. 基础设计: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设计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
基础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抵抗风力发电机组的负载和外部风荷载。
4. 房屋和设施布置:风力发电场中的房屋和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布置。
特别是发电机组的间距、道路和维护区域的规划应满足工作和安全要求。
5. 输电线路规划:风力发电场的输电线路规划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电力规范,并保证输电效率和电能质量。
6. 安全设施:风力发电场应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灭火系统、警示标志和紧急撤离通道等。
同时,应采取措施保护发电机组和设备免受闪电等自然灾害的侵害。
7. 维护和检修:风力发电场应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设施用于维护和检修工作。
维护通道、可操作的设施和维修设备必须容易访问和使用。
8. 环境保护:在设计风力发电场时,必须考虑环境保护。
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如噪音控制和鸟类保护。
9. 抗风性能:风力发电机组和风力发电场的设计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风性能。
特别是在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和场地应能承受风力荷载。
10. 泄洪设计:在选择风力发电场的位置时,还要考虑附近水域的泄洪情况。
必要时需要进行泄洪模拟和计算,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和设施的安全。
总之,设计风力发电场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土壤、环境、安全、电力等多个因素。
只有合理设计和遵守规范,才能确保风力发电场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是关于海上风力发电场建设的技术规范,它主要包括海上风电场选址、布局设计、风机选型、基础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安全标准等内容。
海上风力发电场的设计标准对于保障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和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选址规范海上风力发电场的选址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虑到风资源情况、水深情况、地质条件、航道安全等因素。
设计标准应明确规定选址前需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和风资源评估,选址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二、布局设计规范海上风力发电场布局设计需要考虑到风机的排列方式、间距、方向等因素,同时要避免与航道、渔业生产、海洋环境保护区等存在冲突。
设计标准应明确规定布局设计需满足风机之间的最佳布置距离、排列方式以及避让航道的要求,同时需要考虑动态响应和海洋工程施工条件。
三、风机选型规范风机选型是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需要考虑风场的风速分布、海上风机的耐强风能力、稳定性等因素。
设计标准应明确规定风机的选型需满足在海上运行的环境条件以及高效稳定的发电要求,并需要具备防腐蚀、抗海水腐蚀、防海洋生物附着等特殊要求。
四、基础设计规范海上风力发电场的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包括水深、波浪、风暴等因素。
设计标准应明确规定基础设计需满足在恶劣海洋环境下的稳定性、抗冲刷、抗风载和抗震需求,同时还应符合相关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五、电气系统设计规范海上风力发电场的电气系统是保障发电设备正常运行和电能输送的核心。
设计标准应明确规定电气系统设计需满足海上运行环境的安全可靠要求,包括风机接线方式、变压器、集电线路等部分,确保在任何恶劣的海洋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
六、安全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场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安全标准,同时需要考虑到海上工程的安全,比如台风、海啸等极端天气事件对风机设施的影响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等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