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5
附录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接触限1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一氧化碳(8)(锅炉、电焊)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当与空气混合后爆炸极限为12.5 ~ 74% ,当空气中浓度达58.5 mg/m3时,人接触150分钟可有轻度头痛;而浓度达300 mg/m3时,接触2小时后可致严重头痛、眩晕。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并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甚至昏厥。
只要脱离接触,呼吸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消失。
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可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等。
经治疗好转后,个别病例于数日或数周后突然出现神经或精神症状,甚至出现瘫痪、失明、失语等严重后发症。
一氧化碳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列为II级,属高度危害;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一氧化碳被列为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
CO急救措施: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2)氮氧化物3。
又)(锅炉、电焊)X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合物的总称。
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
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
氮氧化物中除NO外均极不稳定,NO遇水汽和氧即转化为NO2。
NO2较难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46.01,熔点-11.2℃, 沸点21.2℃,蒸气压101.31 ( 21℃) kPa。
NO分子量30.01,熔点-163.6℃,沸点151.8℃,蒸气压101.31 (- 151.7℃) kPa。
NO2主要引起肺损害。
急性吸入可致肺水肿、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支气管炎。
长期接触较低浓度氮氧化物,可有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引起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有人还有神衰症状,如头昏、头痛、无力、失眠、食欲减退等以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下,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某种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不仅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的危害1.1 健康影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受损,引发各种疾病,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1.2 经济负担:职业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压力。
1.3 社会影响: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减弱,对企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引发舆论关注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性2.1 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2.2 维护社会稳定:职业病的预防可以减少劳动者因疾病引起的经济负担,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3 促进经济发展:预防职业病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流失,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预防职业病的主要措施3.1 环境控制: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暴露,如加强通风设施、使用防护设备等。
3.2 健康监测: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筛查,及早发现潜在危害。
3.3 健康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病预防的政策保障4.1 法律法规:完善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对职业病的惩治力度。
4.2 政府监管: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控措施和责任。
4.3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职业病预防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五、职业病预防的挑战与展望5.1 新兴职业病: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新兴职业病的防控成为一个新的挑战。
5.2 跨行业协作:职业病预防需要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建设。
一、噪声(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损伤,其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产生听力损伤,导致职业性噪声聋。
(2)噪声的全身影响: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有的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等症状。
二、聚乙烯粉尘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
引起多脏器损害。
急性中毒:引起肌肉无力、胃肠道症状、中枢神经抑制、虚脱、体温下降和昏迷,并可引起肺水肿和肝、肾、胰等脏器损害,最终发生呼吸衰竭。
慢性影响:可引起消化道功能障碍,肝、肾损害和皮疹。
三、二氯甲烷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四、电焊烟尘电焊工尘肺是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电焊烟尘而引起的以慢性肺组织纤维增生损害为主的一种尘肺。
电焊工尘肺发病缓慢,发病工龄多在15-20年,最短发病工龄为4年。
虽然一经发生,即使脱离粉尘作业,仍可继续发展,但相对缓慢。
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和气短等,但很轻微。
在X线胸片已有改变时仍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和体征。
若无症状进行性加重,一般不影响工作。
随病程发展,尤其是出现腹部感染或并发肺气肿后,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肺功能检查早期基本在正常范围,并发肺气肿等病变后肺功能才相应地降低。
中、晚期可并发肺结核、自发性气胸与肺心病等,此间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低下,应加强护理,在秋、冬季极易诱发肺、支气管感染,使疾病恶化,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电焊工可合并有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职业病。
国电山西洁能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分布表序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理化特性接触方式进入人体的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体检周期应急救援措施1 噪声-- 间歇接触通过耳部进入人体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引起听力损伤,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直至噪声性耳聋。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早期可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慢,长期接触较强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
对其它系统的影响:可引起免疫功能降低、胃肠功能紊乱及人体脂代谢障碍等。
职业性噪声聋1年--2 工频电场-- 间歇接触--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有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心悸、消瘦和脱发等,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 高温-- 间歇接触眼睛、神经系统机体大量受热可引起中暑热衰竭,严重者发生晕倒,可引起水盐代谢失调发生中暑(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以及慢性热致疾病,还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造成血压异常和心脏功能异常以及消化功能障碍等。
职业性中暑1年--4 六氟外观与性间歇接触呼吸道六氟化硫的降解产物二氟化二硫、四氟化硫、十氟化- 1年吸入:迅速序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理化特性接触方式进入人体的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体检周期应急救援措施化硫状:无色无臭气体。
化学性质稳定。
微溶于水、醇及醚,可溶于氢氧化钾。
不与氢氧化钠、液氨、盐酸及水起化学的反应。
二硫等有毒,对人体眼与上呼吸道粘膜均有强烈刺激性,吸入这些降解产物可致眼畏光、流泪,气短、胸闷、剧烈咳嗽,而后致头痛、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十氟化硫还可引起肺水肿。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5 硫化氢无色、有恶臭的气体,溶于水、乙醇。
易燃,具强刺激性,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间歇接触呼吸道、皮肤1、轻度中毒表现为眼胀痛、畏光、咽喉干、咳嗽,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苯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2.甲苯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3.二甲苯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4.异丙醇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
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
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5.乙酸乙酯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痛、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6.丙酮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作者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条件。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职业危害的类型及其对工作者的危害、主要职业病以及预防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职业危害的类型及其对工作者的危害1.物理危害物理危害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因素。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职业性听力损害。
振动可以引起手部关节炎、脊柱疾病等,影响工作者的生活质量。
辐射如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高温可以引起中暑、热衰竭等症状,低温则可能引发冻疮、低体温等。
2.化学危害化学危害主要指作业场所存在的毒性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有害气体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癌症等疾病。
比如,长期接触铅会导致铅中毒,长期接触苯会引起白血病等。
3.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包括各类病原体和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工作者在从事相关工作时可能接触到这些病原体,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医务人员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能导致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4.心理危害心理危害主要指由于工作环境长期紧张、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会引发工作倦怠、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职业危害对工作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危害既包括直接的身体损害,也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二、主要职业病1.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一组职业病。
主要包括矽肺、石棉肺和煤肺等。
患者会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且病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2.化学中毒化学中毒是由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职业病。
例如,工作者长期接触重金属汞,可能导致汞中毒;长期接触苯类物质,可能导致白血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等。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指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
二、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①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③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
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
④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而形成。
如苯蒸气、磷蒸气等。
⑤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氨气、氯气等。
三、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噪声即噪音。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 噪声对人的危害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
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职业病的危害与影响职业病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或者工作方式、工作组织与管理等原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职业病的危害与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职业病对个人的危害与影响职业病对个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1. 身体健康受到威胁职业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劳动强度等因素。
比如,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有毒物质和重金属会导致中毒症状;高温、噪音和振动会损伤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长期工作压力过大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这些职业病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2. 心理健康受到冲击职业病还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恶劣、工作不稳定等因素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职业病不仅仅是对个人身体的侵害,也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
二、职业病对社会的危害与影响职业病的发生不仅对个人造成危害,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 增加社会负担职业病的治疗费用和社会赔偿支出通常较高,这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另外,职业病还会导致个人劳动能力下降,从而减少生产力,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 减少劳动力资源职业病会导致人才流失和劳动力资源减少。
一方面,受到职业病影响的员工很可能因身体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了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新的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需求会更加苛刻,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成本来满足安全与健康需求。
三、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为了减少职业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工作环境监测与改善加强工作环境监测,掌握各种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并改变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另外,改进生产工艺、增加防护设备、优化工作流程等,以降低职业病的风险。
2. 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企业和员工要提高对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视。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引言概述: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工作引起的一类与工作环境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伤害,还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职业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职业病的危害以及预防方法。
一、职业病的危害1.1 肺部疾病危害长期吸入有害气体、粉尘或者烟尘等职业环境中的污染物,会导致肺部疾病的发生。
例如,矽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矽尘而引起的职业病,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导致呼吸难点和肺功能下降。
1.2 神经系统伤害某些职业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会引起头晕、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毒性脑病。
1.3 肌肉骨骼疾病一些职业需要长期保持同一姿式或者频繁重复动作,如长期使用计算机、搬运重物等,会导致肌肉骨骼疾病的发生。
例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常见于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群。
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性2.1 提高职业健康意识员工应该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增强对自身职业健康的重视。
雇主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病预防意识。
2.2 健康工作环境建设雇主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健康标准。
例如,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改善通风设施,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设备等。
2.3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雇主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职业病预防的具体措施3.1 个人防护措施员工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耳塞等,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危害。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歇息时间,避免长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中。
3.2 职业病监测和评估雇主应建立职业病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病危(wei)险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70余种化学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一、一氧化碳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21005CAS号630-08-0中文名称一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monoxide别名分子式CO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28.01蒸气压309kPa/-180℃闪点:<-50℃熔点-199.1℃沸点:-191.4℃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0.97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4(易燃气体)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