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32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一章快速内环现状及快速路发展规划1.1快速内环建设情况随着苏州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加强与完善,城市建设规模的大幅扩大,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主骨架,建设快速路系统,以缓解苏州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增强城市交通可达性,成为苏州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措施。
伴随苏州城市空间拓展,经过苏州市的长期努力,目前快速内环及部分放射线已经建成,同时新的快速路放射线建设已经启动。
官渎里立交、东南环立交、友新立交和新庄立交等重要节点枢纽已经建成。
图1-1 现状快速路布局截止2009年上半年,共完成快速路建设49.04km,预计2010年快速路通车里程61.34km。
届时,苏州市区快速路路网密度达0.19km/km2,低于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大城市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4~0.5km/km2的要求,仍需持续加大快速路系统建设力度。
表1-1 内环快速路系统建设情况道路名称起讫长度(公里)通车时间南环高架一期南环桥—盘蠡路 3.3 2003年12月南环高架二期盘蠡路—友新立交 1.9 2004年5月友新高架友新立交以南 5.47 2004年5月西环路沪宁高速—友新高架11.43 2004年5月东环高架官渎里立交—南环东路 4.8 2004年6月独墅湖大道东南环立交—车斜路7.37 2007年10月北环快速路官渎里立交—新庄立交 6.13 2007年12月北环快速路东延官渎里立交—唐庄立交 6.11 2007年12月苏福快速路一期友新立交—滨河路 1.45 2007年12月东南环立交完善南环桥桥面—南园南路 1.08 2008年10月北环快速路西延新庄立交—太湖大道8.3 2010年5月(预计)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星港街立交—星湖街 4 2010年6月(预计)1.2快速路系统与城市形态关系快速路网络布局应适应并引导城市空拓展,同时处理好市际、市域和市内三个层次的的交通衔接与协调。
主要内容发展历程技术内容主要特点主要条文解说1.发展历程70年代,城市中心市区是以客货混行以及自行车为主的一幅式断面,通行能力低,行车安全性差。
为解决机非矛盾,提高行车安全与通行能力,三、四幅式断面得到大规模应用。
一幅式道路断面三幅式道路断面四幅式道路断面80年代,改革开放,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全国掀起修建城市环线、立体交叉。
环线就是城市快速路的雏形。
城市环线立体交叉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二环路33km,31座立交,中国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90年代初——1994年:三环路48.2km, 48座立交,快速路标准改建90年代末期——2001年:四环路65.3km, 51座立交,全国最高标准的城市快速路2000年——至今:五环路98km, 86座立交2000年开始:加强联络线和放射线的建设,并对二三环路及部分节点进行了改造北京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桥—建于1974年1979年的建国门桥—二层长条苜蓿叶立交1980年,通车不久的西直门立交桥—车辆寥寥无几1986年,广州天河立交通车典礼-市民上桥参观的盛况1991年8月1日颁布实施第一节道路分类与分级第2.1.1条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一、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第二节计算行车速度第2.2.1条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表2.2.1道路类别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级别-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 60,50 50,40 40,30 50,40 40,30 30,20 40,30 30,20 20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
第一章快速内环现状及快速路发展规划1.1快速内环建设情况随着苏州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加强与完善,城市建设规模的大幅扩大,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主骨架,建设快速路系统,以缓解苏州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增强城市交通可达性,成为苏州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措施。
伴随苏州城市空间拓展,经过苏州市的长期努力,目前快速内环及部分放射线已经建成,同时新的快速路放射线建设已经启动。
官渎里立交、东南环立交、友新立交和新庄立交等重要节点枢纽已经建成。
图1-1 现状快速路布局截止2009年上半年,共完成快速路建设49.04km,预计2010年快速路通车里程61.34km。
届时,苏州市区快速路路网密度达0.19km/km2,低于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大城市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4~0.5km/km2的要求,仍需持续加大快速路系统建设力度。
表1-1 内环快速路系统建设情况道路名称起讫长度(公里)通车时间南环高架一期南环桥—盘蠡路 3.3 2003年12月南环高架二期盘蠡路—友新立交 1.9 2004年5月友新高架友新立交以南 5.47 2004年5月西环路沪宁高速—友新高架11.43 2004年5月东环高架官渎里立交—南环东路 4.8 2004年6月独墅湖大道东南环立交—车斜路7.37 2007年10月北环快速路官渎里立交—新庄立交 6.13 2007年12月北环快速路东延官渎里立交—唐庄立交 6.11 2007年12月苏福快速路一期友新立交—滨河路 1.45 2007年12月东南环立交完善南环桥桥面—南园南路 1.08 2008年10月北环快速路西延新庄立交—太湖大道8.3 2010年5月(预计)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星港街立交—星湖街 4 2010年6月(预计)1.2快速路系统与城市形态关系快速路网络布局应适应并引导城市空拓展,同时处理好市际、市域和市内三个层次的的交通衔接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