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精华版
- 格式:pptx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0
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教育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刚刚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三个文件。
按最新规定,每名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并按成绩分别打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级,结果将进入档案,作为升学重要依据。
扬子晚报记者王璟蔡蕴琦国家体质测试最新标准测试项目组别小学一、二年级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小学三、四年级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小学五、六年级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跑(50米X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初中以上学校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说明:凡测试项目后未注明性别的,男、女生均应测试。
A 变化1 每个学生每年要测体质现状:中小学以抽测为主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每个学生每年都要参加相应的项目测试。
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都要参加体质健康测试。
与往常不同的是,新标准中,强调每个学校每学年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本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均直接将本校各年级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部门审核后报送至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教育部将综合考虑学校类型、学生性别、年级学段、区域布局等因素,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考查样本,进行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现场抽查复核。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学生体质测试在高校中的普及率较高,大部分高校有体质测试。
不过,在部分中小学,体质测试形同虚设。
学生体质以抽测为主。
这次新规定将学生体质测试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2 体测结果作为升学依据现状:部分高校与评优挂钩教育部表示,此次颁发系列“办法”的主要目的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
2014年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5年12月30日)为了解我省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开展,促进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下,浙江省体育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科技厅、省民宗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统计局、省总工会等10个部门于2014年在浙江省11个地市开展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的检测指标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监测对象为3~69周岁的浙江省国民[1],按年龄分为幼儿(3~6周岁)、儿童青少年(7~19周岁学生)、成年人(20~59周岁)和老年人(60~69周岁)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分为城、乡两类人群,其中城镇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共监测46,977人,其中3~6岁幼儿8,535人,7~19岁儿童青少年7,600人,20~59岁成年人26,349人,60~69岁老年人4,493人。
现将本次监测结果公布如下[2]:一、国民体质基本状况(一)国民体质单项指标1. 幼儿2. 儿童青少年3. 成年人4. 老年人(二)国民体质达标率1. 全省总体水平2014年我省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3]“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0.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3~6岁幼儿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比例为93.0%,20~39岁成年人90.5%,40~59岁成年人89.9%,60~69岁老年人87.1%。
男性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比例为90.0%,女性为90.9%。
城镇人群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比例为91.3%,乡村为89.1%。
2. 各地市水平各地市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在84.1%~95.7%(表10)。
(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4]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结果,2014年我省(三个国家抽样监测点[5])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4.99,高于全国100.54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区、市)列第二位。
2014版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答:一、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身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正常范围为18.5-24.9,低于18.5为偏瘦,超过24.9为超重或肥胖。
二、肺活量肺活量是衡量肺部健康的重要指标。
测试时,受试者需要站立,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可能多地呼出气体。
测试结果以毫升为单位。
根据年龄和性别,肺活量的正常范围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男性正常范围为3500-4000毫升,女性正常范围为3000-3500毫升。
三、50米跑50米跑是衡量爆发力和速度的重要指标。
受试者需站立起跑,计时器启动时开始跑,计时器停止时停表。
测试结果以秒为单位。
男性正常范围为6.7-7.5秒,女性正常范围为7.2-8.2秒。
四、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是衡量身体柔韧性的指标。
受试者坐在垫子上,双脚并拢,脚尖向前,上体前屈,双臂伸直向前伸展,尽量用手指触碰脚尖,保持姿势稳定。
测试结果以厘米为单位。
男性正常范围为10.4-25.4厘米,女性正常范围为13.0-27.9厘米。
五、1分钟跳绳1分钟跳绳是衡量心肺耐力的指标。
受试者手持跳绳,双脚同时起跳,保持节奏稳定,尽可能多地完成跳绳次数。
测试结果以次为单位。
男性正常范围为80-150次,女性正常范围为80-140次。
六、1分钟仰卧起坐1分钟仰卧起坐是衡量腹部肌肉力量的指标。
受试者仰卧于垫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双腿弯曲并拢,双脚着地,连续做仰卧起坐动作。
测试结果以次为单位。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5年11月25日)为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的要求,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等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了第4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体育总局负责实施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群的体质监测工作;教育部负责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指标与以往相同,主要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
监测对象为3~69周岁的中国国民[1]。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2904个机关单位、企事业、学校、幼儿园、行政村中抽取了531849人,其中,3~6岁幼儿50702人;7~19岁儿童青少年(学生)308725人;20~59岁成年人146703人;60~69岁老年人25719人。
现将主要监测结果公布如下[2]:一、国民体质基本状况(一)国民体质单项指标情况1、幼儿表1 2014年全国3~6岁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2 2014年全国3~6岁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2、儿童青少年表3 2014年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4 2014年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3、成年人表5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6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1)表7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2)4、老年人表8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9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二)国民体质达标率1、全国总体水平2014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3]“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89.6%。
(一)单项指标评分表
表1-1男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
表1-2女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1
表1-3男生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毫升)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2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3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4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5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6
7A版优质实用文档7
7A版优质实用文档8
7A版优质实用文档9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0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1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2
表1-9男生一分钟跳绳单项评分表(单位:次)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3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4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5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6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7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8
7A版优质实用文档19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0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1
注:小学三年级~六年级:一分钟仰卧起坐;初中、高中、大学:引体向上。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2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3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4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5
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1000米跑。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6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7
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800米跑。
7A版优质实用文档28。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5年11月25日)为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的要求,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等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了第4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体育总局负责实施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群的体质监测工作;教育部负责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监测工作。
本次监测指标与以往相同,主要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
监测对象为3~69周岁的中国国民[1]。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2904个机关单位、企事业、学校、幼儿园、行政村中抽取了531849人,其中,3~6岁幼儿50702人;7~19岁儿童青少年(学生)308725人;20~59岁成年人146703人;60~69岁老年人25719人。
现将主要监测结果公布如下[2]:一、国民体质基本状况(一)国民体质单项指标情况??? 1、幼儿表1? 2014年全国3~6岁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2? 2014年全国3~6岁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2、儿童青少年表3? 2014年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4? 2014年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 3、成年人表5?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6?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1)表7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2)???? 4、老年人表8?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9?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二)国民体质达标率1、全国总体水平2014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3]“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89.6%。
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1 男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表1-2 女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表1-3 男生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毫升)表1-4 女生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毫升)表1-5 男生50米跑单项评分表(单位:秒)表1-6 女生50米跑单项评分表(单位:秒)表1-7 男生坐位体前屈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表1-8 女生坐位体前屈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表1-11 男生立定跳远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表1-12 女生立定跳远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表1-13 男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单项评分表(单位:次)注:小学三年级~六年级:一分钟仰卧起坐;初中、高中、大学:引体向上。
表1-14 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单项评分表(单位:次)表1-15 男生耐力跑单项评分表(单位:分·秒)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1000米跑。
表1-16 女生耐力跑单项评分表(单位:分·秒)注:小学五年级~六年级: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800米跑。
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加分指标评分表表2-3 男生引体向上评分表(单位:次)表2-4 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评分表(单位:次)注: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均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表2-5 男生1000米跑评分表(单位:分·秒)表2-6 女生800米跑评分表(单位:分·秒)注:1000米跑、800米跑均为低优指标,学生成绩低于单项评分100分后,以减少的秒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单项指标与权重注: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
附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一、说明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
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
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2015年11月16日)【发布时间:2015-11-16】字体:【大】【中】【小】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客观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为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是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69个街道和乡镇中抽取了8万余居民户,采用入户方式进行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135,229例,其中6~19岁儿童青少年53,401例,20周岁及以上人群81,828例。
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体育锻炼参与度1、6~19岁儿童青少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19岁儿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94.6%的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见图1。
在校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3%,不在学校上学的这一人数百分比为39.9%。
随着年龄的增长,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
在每周参加10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9岁人群占30.5%,而16~19岁人群仅占17.0%。
2、20岁及以上人群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1,比2007年增加0.7亿人。
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图2)。
其中,20~2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8.2%,7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为26.0%。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2百分比为33.9%(含儿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20岁及以上的人群为14.7%,其中,城镇居民为19.5%,乡村居民为10.4%。
【一图读懂】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公报功能介绍普及“健康体适能”知识,践行运动促进健康,增强国民体质。
2015年11月25日下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全面解读近五年来中国国民体质变化情况。
本次公报指标体系由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大类共计20项指标组成。
你达标了吗?《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解读一、中国人的体质提高,各项指标年年涨!据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达到100.54国民体质综合合格率+0.7%国民体质综合指数+0.15%小科普:什么是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指通过国民体质监测,所取得国民总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资料,进行无量纲处理后得到的反映国民体质综合状况的指数。
其中身体素质权重约占60%,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各约占20%。
疑问:今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大于100,就说明体质提高了吗?不一定。
但是2010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39,2014年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0.54,那么提高百分比为:(100.54—100.39)/100.39=0.15%,也就是说2014年的国民体质提高了0.15%。
二、中国人变高啦!公报告诉我们,以后逃票可是越来越难了。
因为我国国民长个儿了!数据显示,我国孩子的平均身高7岁时就已经超过了1米2,其中男孩为1米26,女孩为1米25。
(咦,我怎么记得小学时都是女生比男生高呢?)除了孩子,我国各个年龄段人群身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中国人越来越高!这事靠谱!根据公报数据显示,我国20-24岁男女成年人平均身高均有小幅提升三、中国人胖子越来越多!此次监测的三大类内容中,身体形态指数是唯一出现下滑的指数。
这丢的分正是因为国人体重超重和肥胖。
数据显示,2014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1.8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0.9个百分点。
原标题:2014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肥胖率持续上升)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焦莹)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14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今天发布。
监测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上升,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但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从2000年开始,国民体质监测每五年进行一次,今年是第四次。
监测对象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岁至69岁中国公民。
监测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良表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即达到“合格”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有所增长,增长了0.7个百分点,并且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人群均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乡村人群和女性人群的增长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虽然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男性成年人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和体质综合指数均有所下降。
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备受关注,从今年的调研结果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组长邢文华说,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视力不良低龄化现象仍然存在,且略有增长。
多年来,我国一直推广体育运动,但学生视力不良和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马军分析,视力不良,跟长时间的工作活动有关系。
如果让孩子每天在户外增加40分钟的户外活动,能使近视发生的年龄推迟几年,但是恰恰现在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非常少。
肥胖除了活动少之外,跟饮食习惯不健康有一定的关系。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5年11月25日)为系统掌握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的规定,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的要求,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一、国民体质基本状况(一)国民体质单项指标情况1、幼儿表1 2014年全国3~6岁幼儿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2、儿童青少年表3 2014年全国7~19岁儿童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7 2014年全国20~59岁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2)4、老年人表8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表9 2014年全国60~69岁老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续)2、各省(区、市)水平各省(区、市)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在76.4%~97.1%(表10)。
表10 各省(区、市)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1、全国总体水平(一)单项指标的变化1、幼儿与2010年相比较,2014年3~6岁男性幼儿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体重、胸围、身高、坐高、坐位体前屈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2%~16.5%之间;网球掷远、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1%~2.3%之间(图1)。
3~6岁女性幼儿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和腹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体重、胸围、网球掷远、身高、坐高、走平衡木、10米往返跑等指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在0.2%~13.9%之间;坐位体前屈降低,降低幅度为1.2%(图2)。
2、儿童青少年与2010年相比,2014年我国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即身高、体重和胸围等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肺活量继2010年出现上升拐点之后,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
城乡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且基本没有重中度营养不良。
2014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15.12.29•【字号】•【施行日期】2015.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2014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一、前言为系统掌握本市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科学评估《上海市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科学制定《上海市“十三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根据《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等十部委“关于开展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部署,市体育局、市教委、市科委、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统计局、市总工会等委、局,于2014年联合开展了上海市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现将监测工作情况和主要结果公告如下:二、监测工作概况监测的对象为3至69岁的上海常住居民。
按年龄分为学龄前幼儿(3~6周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22周岁)、成年人(20~59周岁,不含大学生)及老年人(60~69周岁)四个年龄段。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监测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体质测试指标,及有关工作和生活状态、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等问卷调查指标。
对学生还进行了部分常见病筛查,对患有慢病但仍能顺利完成各项体质指标测试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未予排除。
监测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全市17个区(县)均参与了对幼儿、成年人、老年人三个年龄段人群的体质监测,其中,徐汇区、浦东新区、杨浦区、松江区、嘉定区、奉贤区等6个区作为国家样本采样点。
黄浦区、徐汇区、闸北区、闵行区、奉贤区、浦东新区等6个区,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了学生体质调研。
全市总计有396个机关单位、企事业、学校、幼儿园、行政村作为监测调研的抽样点。
监测最终有效样本量为60,414人,其中,3~6岁幼儿7,418人,7~22岁学生16,952人,20~59岁成年人28,718人,60~69岁老年人7,326人。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评分表一、单项指标与权重二、评分表(一)单项指标评分表表1-1 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表1-2 大学男生各单项评分表表1-3 大学女生各单项评分表(二)加分指标评分表加分指标评分表注:1、引体向上、2、1000米跑、800米跑均为低优指标,学生成绩低于单项评分100分后,以减少的秒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注: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
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满分为20分。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是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
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肺活量。
50米跑的完整技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部分。
短跑可从反应、力量、速度、技术、心理五方面提高成绩。
坐位体前屈测试目的是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
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
要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力量是基础,特别要提高膝、踝、髋三个关节的协调用力及爆发用力的能力。
引体向上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
动作过程: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当下巴超过单杠时稍作停顿,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
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
技巧:上拉时意念集中在背阔肌,把身体尽可能的拉高,不要让身体摆动。
下垂时脚不能触及地面。
仰卧起坐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
动作过程: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
关于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数据上传现场研讨活动的通知
各镇(区)初高中,市、局属初高中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中等职业学校:依据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设置的测试项目及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于10月14日(星期二)在珥陵高级中学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传现场研讨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活动时间:上午8:10报到
二、活动内容:
1. 8:25-9:10 吕叔湘高中贡振华老师试上《三级跳远》课
2..9:10-9:35 观看珥陵高中大课间活动
3. 9:45-10:30 珥陵高中葛卫惠老师
以引体向上为主教材同课异构9:45-10:30 省丹中肖忠庆老师
4.10:30-11:10评课
5. 11:10-11:45赵国海老师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传管理》的讲座
6.14:00-16:00各参会教师演示登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核对本校用户名、代码、密码是否有效。
三、活动地点:珥陵高级中学
四、参加对象:各校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一名
五、活动要求:
1.请各参会教师认真观摩,集合平时教学针对以上三节课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2.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传及时准确,请各校安排好参会教师工作准时参研讨加活动,不能无故缺席。
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2014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