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焊基础知识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84
第一章电弧焊基础知识第一章电弧焊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能正确认识焊接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原理了解焊接电弧的工艺特性及电弧力的种类了解阴极斑点及阳极斑点的定义了解熔滴上的作用力掌握熔滴过渡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能正确认识焊缝形成过程了解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了解焊缝成形缺陷的产生及防止二、教学重点:焊接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原理熔滴过渡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电离和激励极斑点及阳极斑点最小电压原理焊缝成形缺陷的产生及防止四、参考学时数:4~6学时五、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焊接电弧一、焊接电弧的物理基础(一)电弧及其电场强度分布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它是带电粒子通过两电极之间气体空间的一种导电过程。
电弧有三个部分构成:阴极区、阳极区、弧柱区。
(二)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1、气体的电离在外加能量作用下,使中性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分离成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为气体电离。
其本质是中性气体粒子吸收足够的能量,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
电离种类:(1)热电离气体粒子受热的作用而产生电离的过程称为热电离。
其本质为粒子热运动激烈,相互碰撞产生的电离。
(2)场致电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和其中的中性粒子发生非弹性膨胀而产生的电离。
电离程度:电离度:单位体积内电离的粒子数浴气体电离前粒子总数的比值称为电离度。
(3)光电离中性气体粒子受到光辐射的作用而产生的电离过程称为光电离。
2、阴极电子发射(1)电子发射:阴极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外加能量时从阴极表面逸出的过程称为电子发射。
其发射能力的大小用逸出功A w表示。
(2)阴极斑点阴极表面光亮的区域称为阴极斑点。
阴极斑点具有“阴极清理”(“阴极破碎”)作用,原因:由于氧化物的逸出功比纯金属低,因为阴极斑点会移向有氧化物的地方,将该氧化物清除。
(3)电子发射类型1)热发射阴极表面受热引起部分电子动能达到或超过逸出功时产生的电子发射。
电弧焊基础知识电弧焊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连接方式,通过电流的通入使金属加热并熔化,然后让熔化的金属在电弧的作用下连接在一起。
它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的连接,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焊接方法。
本文将介绍电弧焊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原理、设备和操作技巧。
1. 电弧焊的原理电弧焊的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两个相互接触的导电电极时,产生的电弧和热量将金属表面加热至熔点,以实现金属材料的连接。
电流通入导电电极形成电弧,同时使导电电极和工件之间形成可引燃的电弧空气。
2. 电弧焊的设备电弧焊的设备主要包括焊机、电极和接地夹。
焊机是产生和控制电弧焊所需电流的设备,通常采用直流或交流焊机。
电极是传递电流到工件的导电材料,常见的电极有炭化钨电极和钨钨极电极。
接地夹用于将接地电缆夹住,以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电接地。
3. 电弧焊的操作技巧3.1 准备工作:在进行电弧焊前,需要确认焊接材料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电极和焊接电流。
另外,还需要为焊接区域清洁,并将工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
3.2 焊接电流的选择:电弧焊时,焊接电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电流过小会导致焊缝不够牢固,电流过大则会引起焊接材料的过热。
3.3 焊接技巧:在焊接时,应保持稳定的手持姿势,使焊锡均匀地覆盖在焊缝上。
焊接要均匀、有节奏地进行,以保证焊接质量。
3.4 焊接安全:在进行电弧焊时,应注意避免电弧和烟雾对人体的伤害。
焊接时需要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护目镜等,确保人身安全。
电弧焊具有焊接速度快、连接牢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
但在实际应用中,电弧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焊接变形、裂纹等。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还需要加强焊接工艺的研究和改进。
总之,电弧焊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连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掌握电弧焊的基础知识,对于工程师和焊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电弧焊的原理、设备和操作技巧,可以更好地应用电弧焊技术,提高焊接质量,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项目一电弧焊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了解电弧物理基础和工艺特性;了解焊丝熔化特性与熔滴过渡形式;掌握母材熔化与焊缝成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重点:电弧的热特性、机械特性;熔滴过渡的形式;焊缝成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熔滴过渡形式的掌握学习单元一焊接电弧一、焊接电弧的物理本质(一)电弧及其电场强度分布1.电弧的定义: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它是带电粒子通过两电极之间气体空间的一种导电过程。
2.气体导电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两电极之间有带电粒子;②两电极之间有电场。
3.气体放电随电流的强弱而有不同的形式,如暗放电、辉光放电、电弧放电等。
4.电弧放电的主要特点是电流最大、电压最低、温度最高、发光最强。
5.电弧的结构:由图可见,沿电弧长度方向的电场强度分布并不均匀。
按电场强度分布的特征可将电弧分为三个区域:阴极附近的区域为阴极区,其电压Uk称为阴极电压降;中间部分为弧柱区,其电压U c称为弧柱电压降;阳极附近的区域为阳极区,其电压U a称为阳极电压降。
阳极区和阴极区占整个电弧长度的尺寸皆很小,约为10-2~ 10 -6cm,故可近似认为弧柱长度即为电弧长度。
(二)电弧中带电粒子的产生电弧两极间带电粒子产生的来源有:中性气体粒子的电离、金属电极发射电子、负离子形成等。
其中气体电离和阴极发射电子是电弧中产生带电粒子的两个基本物理过程。
1.气体的电离(1)电离:在外加能量作用下,使中性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分离成电子和正离子的过程称为气体电离。
(2) 第一电离能:中性气体粒子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外加能量,电离能通常以电子伏(eV)为单位。
1电子伏就是指1个电子通过电位差为1V的两点间所需做的功;失去第二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依此类推。
电弧焊中的气体粒子电离现象主要是一次电离。
(3) 电离难易程度:当其他条件(如气体的解离性能、热物理性能等)一定时,气体电离电压的大小反映了带电粒子产生的难易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