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过程的检测与控制(西农)
- 格式:doc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16
生化实验操作方法生化实验操作方法是进行生化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的总称。
生化实验通常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组成、功能以及生物反应等方面的变化。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生化实验的操作方法。
首先,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并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情况。
同时,要进行实验场地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实验的严密性和安全性。
接下来,进行实验前的样品处理。
样品可以是生物体的组织、细胞或者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提取和纯化所需的生物大分子或物质,使其达到实验所需的浓度和纯度要求。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有离心、超声波破碎、酶解等。
然后,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进行操作。
常见的生化实验方法包括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核酸提取与分析、酶活性分析、分子克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掌握好技术细节。
操作时要注意消毒、洗手、穿戴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中要保持实验器皿和工作台的清洁,并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后,要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一般通过测定生物大分子的浓度、活性或者结构等指标来进行评价。
实验数据的记录可以通过手动记录、仪器记录或电脑记录等方式进行,同时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到科学可靠的结论。
最后,进行实验材料和实验场地的清理工作。
彻底清洗和消毒实验器皿和设备,将废液和废弃物妥善处理。
同时对实验室进行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总结起来,生化实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准备、样品处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以及实验清理等步骤。
准确掌握操作方法,合理选用适当的实验技术,严格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要求,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为科研工作或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一)引言概述: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检验手段,能够提供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准确评估的依据。
然而,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仪器校准、质控品使用、结果解释、异常检测等五个大点阐述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正文:一、标本采集1. 确保标本采集操作规范:标本采集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合适的手卫生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2. 采集合适的标本量:确保标本量足够,以避免可能导致结果偏低或偏高的情况。
3. 标本保存和运输要求:确保标本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避免过久时间或错误的保存和运输导致结果偏差。
二、仪器校准1.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根据仪器厂家的要求,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以保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校准记录的保存:对仪器校准的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供追溯和审计。
3. 增加质控测试频率:在仪器校准前后进行质控测试,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三、质控品使用1. 选择合适的质控品: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质控品进行测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控品的保存和管理:质控品在使用前后应妥善保存,并参照质控品的说明进行管理,以避免质控品老化或受污染导致结果误差。
3. 质控结果的分析和判读:对质控结果进行及时的统计和分析,判断质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结果解释1. 结果解释的标准: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和指南,制定结果的解释标准,避免结果误读和误诊。
2. 异常结果的分析:对异常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确定是否为技术问题、生理变化或疾病所致。
3. 结果报告的准确性: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核对结果报告的信息和标识,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结果误读。
五、异常检测1. 技术问题的排查:对异常结果进行技术问题排查,包括设备故障、试剂问题等,及时处理和修复。
2. 生理变化的判断:对结果异常的患者,结合临床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确定是生理变化还是疾病引起的。
西农高级生化名词解释总结01-02年解释下列名词1.亮氨酸拉链:由伸展的氨基酸组成,每7个氨基酸中的第7个氨基酸是Leu,Leu是疏水性氨基酸,排列在螺旋的一侧,所有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排在另一侧。
当2个蛋白质分子平行排列时,Leu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形成“拉链”。
2.蛋白质的结构域:球蛋白分子内存在紧密的球状亚结构,独立的结构单位、独立的功能单位和独立的折叠单位。
3.膜锚蛋白:以共价结合的脂质疏水链插入脂双层分子内,把蛋白质锚定在膜表面,是一种亲水蛋白。
4.糖形:指肽链相同而糖链结构不同的糖蛋白。
5.酶的差示标记:先用底物类似物保护活性中心,加入修饰剂,与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反应,然后除去底物类似物,再加入放射性标记的修饰剂,此时修饰剂只能与活性中心的基团反应,测定放射性的位置,即可找到活性中心。
6.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
7.SH2结构域:最先发现Src家族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由大约100个氨基酸组成,两侧为两个α-螺旋,中间是由5个短β-股形成的两个片层,特异性结合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
8.氧化磷酸化:NADPH和AFADH2上的电子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载体传递给伴随NADPH和AFADH2的在氧化,将释放的能量将ADP磷酸化ATP的过程。
9.DNA的物理图谱: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断沿DNA分子的物理位置即其排列顺序10.基因芯片:又陈DNA微阵列,是指固着在固相载体上的高密度DNA微点阵,具体的说就是将大量靶基因或者核苷酸片段有序的高密度的列在载体上。
11.蛋白质组学:直接研究某一物种、个体、器官、组织及至细胞中全部蛋白质,获得整个体系内所有蛋白质组分的生物学和理化参数,并利用软件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揭示其规律。
12.监护蛋白:是一类能够结合新生肽链、调整乃至辅助肽链折叠的蛋白质。
13.DNA的局部构象:04-05年比较下列概念主要异同点1.遗传密码与蛋白质卷曲密码蛋白质卷曲密码(立体密码):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包含指导其折叠成天然构象的信息。
5、生化质量控制流程引言:生化质量控制流程是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旨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化质量控制流程的四个部份,包括样品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一、样品准备:1.1 样品采集和储存:正确的样品采集和储存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首先,确保样品的采集过程符合规范,避免污染和损坏。
其次,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例如低温、避光和干燥,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1.2 样品预处理:在进行实验之前,可能需要对样品进行一些预处理步骤,以去除干扰物质或者提取目标分析物。
这可能包括离心、过滤、稀释或者提取等步骤。
确保预处理步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1.3 样品标记和记录:对每一个样品进行准确的标记和记录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标记样品时,应包括样品编号、日期、采样者和样品类型等信息。
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的样品记录系统,包括样品的存储位置、使用情况和处理结果等信息,以便追溯和审核。
二、实验操作:2.1 仪器和试剂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和试剂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仪器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查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者质量不佳的试剂。
2.2 实验条件控制: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
这些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恒温、恒湿和pH调节等措施,以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3 样品分析技术:选择适当的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是生化质量控制流程中的关键步骤。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例如光谱法、色谱法或者质谱法等。
同时,严格按照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数据分析:3.1 数据采集和整理: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对于每一个实验结果,包括样品编号、分析数据和实验条件等信息。
生化质量控制生化质量控制简介生化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化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可以通过测定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中的生化指标,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而质量控制则是保证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原理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样本和质量控制品,监控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常,质量控制原理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品:质量控制品应具有与患者样本相似的理化性质,确保能够准确模拟实际样本的特征。
常见的质量控制品包括纯化的标准物质、患者样本中提取的物质或某种代表性样品。
2. 制备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应该经过精确的稀释或配制工作,以保证控制样本的浓度和特性与实际样本相似。
制备过程应详细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3. 进行质量控制:控制样本和患者样本在同一实验批次中进行测试。
在仪器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样本和患者样本交替进行测定,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质量控制样本的多次测定,可以计算出质量控制的均值和标准差,反映了仪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4. 判断结果的可靠性:根据质量控制样本的测定结果,可以进行判断是否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通常使用西格玛规则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即根据标准差的倍数来确定正常范围。
质量控制方法实施生化质量控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响应性评估:在引入新的生化检验项目或更换仪器的时候,需要进行响应性评估。
这是通过对一组质量控制样本进行重复测试,评估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2. 日常质量控制:在日常实验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质量控制样本的测定。
质量控制样本应体现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并且要覆盖常见的变异范围。
通过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测定,可以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质量控制标准曲线:建立一条合适的质量控制标准曲线,用于定量分析结果的校准和判读。
质量控制标准曲线通常由多个已知浓度的质控样本构成,通过拟合曲线来进行结果的定量计算。
1、必需氨基酸(一笨蛋来宿舍歇凉)/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2、茚三酮反应试剂:(DNS-Cl,Dansyl chloride)二甲氨基萘磺酰氯;丹磺酰氯3、Sanger反应试剂:2,4-二硝基氟苯(FDNB/DNFB)产物为黄色的DNP-AA4、Edman反应试剂:苯异硫氰酸苯酯(PITC)生成苯乙内酰硫脲--PTH-AA5、D-\L-AA紫外吸收(280nm 色酪苯)6、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所以蛋白质含量=蛋白氮*6.25(凯式定氮)7、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共价结构包括肽链数目、端基组成、氨基酸序列和二硫键的位置。
一级结构:指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8、构型(configuration)是指一个分子由于其中各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而使该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立体化学形式。
构象(conformation) 在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基团当单键旋转时可能形成的不同的立体结构。
9、维持三维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盐桥、二硫键10、蛋白质结构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11、寡肽:含有几个至十几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成为寡肽12、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个球状蛋白质称为亚基,亚基一般是一条多肽链13、对称性是四级结构蛋白质的重要性质之一14、Motif--超二级结构结构域--domain15、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PDI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16、别构效应(allosteric site):蛋白质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的现象。
17、镰刀型贫血病:血红蛋白β亚基N端的第6号氨基酸残基发生了变异Glu变为V al18、BPG—2,3-二磷酸甘油酸ELISA---酶连免疫吸附测定19、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其结构的体现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与生物功能密切相关,一级结构的变化往往导致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变化。
生化反应速率的测量与控制生化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转化的速度,通常通过反应速率常数来表示。
在许多生物过程中,比如酶反应和代谢过程中的反应速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测量和控制生化反应的速率是很有必要的。
一、测量生化反应速率的方法1.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测量化学反应速率的经典方法,主要利用反应产物或反应物的滴定来确定反应速率。
优点是测定结果准确,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但实验过程可能较为繁琐,而且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生化反应。
2.比色法:比色法是利用反应物或产物的光学性质来确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比如一些酶催化的反应会引起光吸收或散射现象,可以通过光谱法或颜色反应来测定反应速率。
比色法的优点是快速简便,但需要准确的光学设备。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原理来测定生化反应速率。
一些电化学反应会产生电流或电压变化,可以通过电化学计来测定反应速率。
电化学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用于测量微量反应物或产物,但需要精确的电化学仪器,并且对反应条件要求高。
4.连续荧光测定法:连续荧光测定法是一种新近发展的测量生化反应速率的方法,主要通过荧光分子对反应物或产物的高效响应来实现。
这种方法优点是快速、准确、精度高,能够测量微量分子的浓度和反应速率,而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样品处理。
二、控制生化反应速率的方法1.温度控制:生化反应速率常数和温度密切相关,通常反应速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因此,控制温度是控制生化反应速率的重要方法。
不同的生化反应速率温度依赖性不同,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升温或降温速率。
2.酶浓度控制:在许多生化反应中,酶作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节酶的浓度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因此控制酶浓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反应条件控制:生化反应速率通常受到一系列反应条件的影响,如pH、离子强度、溶液浓度等。
通过调节这些条件可以影响生化反应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比如,可以通过调节pH来改变酶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因为上传问题,特别添加了三个无关的图片,不然没法让其他人阅读自己下完后删除即可多打些无感的字,减小与另一个的相似率一、绪论1、基本概念生化过程:即(发酵过程),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转化基本原料合成目的产物的过程。
状态变量:可显示过程状态及其特征的参数,一般指反应生物浓度、生物活性及反应速率的参数。
测量变量:指那些可以测量的状态变量。
操作变量:所谓的环境因子或操作条件,而改变这些环境因子和操作条件,可以造成生化过程状态变量的改变。
构造模型:包含胞内代谢网络在内,细致到考虑细胞内构成成分变化的数学模型。
非构造模型:介于构造模型和状态模型之间,把生物过程的理论定理与经验公式结合起来,生化过程控制和优化中使用最广泛的模型。
状态模型:完全基于生物过程状态变量和操作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
2、简答题1、简述生化过程的控制特点。
答:(1)不需太高的控制精度,除温度、pH感受强的菌株发酵过程外,控制指标不需精确也不可能100%地控制在某一水平;(2)生物过程的各状态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难以检测的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易检测的物理化学量间接检测,因此相当部分的生化过程控制是一种间接的优化和控制;(3)相当数量的工业规模或实验室规模的生物过程,没有合适的定量数学模型可循,控制和优化操作必须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
2、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的5个问题答:(1)系统动力学;(2)生物模型;(3)传感器技术;(4)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5)计算机─检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口技术(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3、生化过程控制理论存在的难点。
答:(1)无论是前馈还是反馈控制,都必须建立在在线监测的各种参数上,但适用于生化反应过程的传感器的研究大大落后于生物工业的发展。
(2)各种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生产各种代谢产物又有各自的代谢途径,应用于生化反应过程的控制理论不具有普适性。
(3)控制理论自身的局限,至今不能模拟生化反应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的多容量特性。
组织细胞破碎技术方法简介细胞破碎,即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或亚细胞产物最大程度的释放或转移到液相。
以便浸提出来进行后续的操作。
技术方法:化学法:渗透冲击、酶消化法、增溶法、脂溶法、碱处理法机械法:捣碎机法(片型匀浆法)、研磨法、超声波法、匀浆法(孔型匀浆法)、珠磨破碎思考题1 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机械法,酶法,化学法,物理法2 有机溶剂法破碎细胞原理,常用的有机溶剂有哪些有机溶剂溶解细胞壁并使之失稳。
比如笨、甲苯、氯仿、二甲苯及高级醇等层析技术方法简介层析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别(分子亲和力、吸附力、分子的形状和大小、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其中一个是固定相,另一个是流动根据交换剂的属性、层析的分离的原理可将层析分类如下相,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移动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分类(1)分配层析(2)离子交换层析(3)凝胶过滤层析(4)亲和层析(5)吸附层析一、离子交换层析㈠基本流程上样:洗脱:pH梯度洗脱;或离子强度梯度洗脱检测、记录分部收集。
㈡离子交换分离基本原理不同氨基酸(蛋白质、酶、蛋白激素等)等电点不同,在同pH条件下带电性能不同,与交换剂结合力大小不同,结合较松的先被洗脱出来,结合较紧的后被洗脱出来,从而被分开。
阳离子交换剂交换原理:RC-C1++C2+ RC-C2++C1+㈢离子交换层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1、交换剂处理①漂洗目的是除去杂质用倾倒法除去细小颗粒(这一步一定要到做位。
留下细小颗粒会堵塞层析柱下的尼龙网眼。
)直至水清澈无色。
②处理用酸碱轮换浸泡,以便使交换剂带上需要的平衡离子。
③平衡经处理后,要用大量的水悬浮交换剂,最后用缓冲液平衡2、柱的选择与装柱装填均匀,松紧一致,没有气泡,没有裂缝。
3、上样要求加入样品液的体积一般应小于床体积的1/3。
4、洗脱剂原则四条:①阴离子交换剂选用阳离子缓冲液(如氨基乙酸、铵盐、Tris等),阳离子交换剂选用阴离子缓冲液(如乙酸盐、磷酸盐等),以防缓冲离子参与交换过程,降低交换剂的交换容量。
5、生化质量控制流程生化质量控制流程是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和措施,旨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个方面,详细阐述生化质量控制流程。
引言概述:生化质量控制流程是生物化学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格遵循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步骤和标准,实验室能够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生化质量控制流程。
正文内容:1. 样品准备1.1 样品收集和保存:样品的收集和保存是生化质量控制流程中的重要步骤。
样品的收集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度。
同时,样品的保存应遵循适当的条件和方法,以防止样品的降解和污染。
1.2 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生化质量控制流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实验之前,样品可能需要进行预处理,如离心、过滤、稀释等。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干扰物质,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剂质量控制2.1 试剂选择:在进行生化实验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试剂。
试剂的选择应基于其纯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等因素。
同时,试剂的来源也应可靠,以确保试剂的质量和一致性。
2.2 试剂标定:试剂标定是生化质量控制流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准确标定试剂的浓度,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试剂标定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使用适当的标准物质和仪器进行。
3. 仪器校准和验证3.1 仪器校准:仪器校准是生化质量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校准仪器,可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校准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使用适当的校准物质和方法进行。
3.2 仪器验证:仪器验证是确保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仪器验证,可以验证仪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4. 实验操作控制4.1 实验标准操作程序:实验室应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并确保实验人员严格遵守。
因为上传问题,特别添加了三个无关的图片,不然没法让其他人阅读自己下完后删除即可多打些无感的字,减小与另一个的相似率一、绪论1、基本概念生化过程:即(发酵过程),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转化基本原料合成目的产物的过程。
状态变量:可显示过程状态及其特征的参数,一般指反应生物浓度、生物活性及反应速率的参数。
测量变量:指那些可以测量的状态变量。
操作变量:所谓的环境因子或操作条件,而改变这些环境因子和操作条件,可以造成生化过程状态变量的改变。
构造模型:包含胞内代谢网络在内,细致到考虑细胞内构成成分变化的数学模型。
非构造模型:介于构造模型和状态模型之间,把生物过程的理论定理与经验公式结合起来,生化过程控制和优化中使用最广泛的模型。
状态模型:完全基于生物过程状态变量和操作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
2、简答题1、简述生化过程的控制特点。
答:(1)不需太高的控制精度,除温度、pH感受强的菌株发酵过程外,控制指标不需精确也不可能100%地控制在某一水平;(2)生物过程的各状态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难以检测的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易检测的物理化学量间接检测,因此相当部分的生化过程控制是一种间接的优化和控制;(3)相当数量的工业规模或实验室规模的生物过程,没有合适的定量数学模型可循,控制和优化操作必须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知识。
2、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的5个问题答:(1)系统动力学;(2)生物模型;(3)传感器技术;(4)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5)计算机─检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口技术(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3、生化过程控制理论存在的难点。
答:(1)无论是前馈还是反馈控制,都必须建立在在线监测的各种参数上,但适用于生化反应过程的传感器的研究大大落后于生物工业的发展。
(2)各种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生产各种代谢产物又有各自的代谢途径,应用于生化反应过程的控制理论不具有普适性。
(3)控制理论自身的局限,至今不能模拟生化反应过程的高度非线性的多容量特性。
(4)在具体的控制模型构建时,缺乏以细胞代谢流为核心的过程分析,采用以动力学为基础的最佳工艺控制点为依据的静态操作方法实质上是化学工程动力学概念在发酵工程上的延伸。
(5)目前发酵动力学模型主要通过经验法、半经验法或简化法得到,一般为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如Monod、Moser、Tessier、Contois等模型方程。
二、生化过程参数中物理参数检测技术1、基本概念准确度: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符合)程度。
灵敏度:仪表的指示位移变化量△S 与被测参数变化量△m 之比。
它是选择传感器的基本技术指标。
线性度:测量仪表在全量程范围内实际校准值与理论对应值的吻合程度。
无源传感器:按能量控制(或调制)原理设计而成的传感装置。
有源传感器:按能量变换原理设计而成的传感装置。
2、分类温度测量元件:膨胀式、压力试、热电偶、热电阻、辐射式、红外线。
压力计:液柱式压力计(流体的重量相平衡),活塞式压力计(固体的重量相平衡),弹性式压力计(弹性体的变形应力相平衡),电气式压力计(将压力直接或间接地转换成与压力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电量);弹性式压力传感器:波登管式压力传感器、波纹管式压力传感器、薄膜式压力传感器电气式压力变换器(压力探头):电阻应变式压力变换器、电感式压力变换器、电容式压力变换器、霍尔式压力变换器电气压力计前置放大器(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标准通讯信号)电阻和电容传感器一般采用电桥放大,以电压方式输出;电感式传感器一般采用振荡电路放大,以频率方式输出;电压传感器一般采用直流放大器,以电压或电流方式输出。
液位的测量:直读式液位计、压差式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电极式液位计 速度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 容积式流量计:齿轮流量计、活塞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直接型质量流量计(通过直接检测与质量流量成比例的参数实现质量流量的测定)间接型质量流量计(通过体积流量级和质量流量计的组合来实现) 供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频率输出电压输入电压3、测定原理1.电阻应变式压力计:(1)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2)电线的电阻为R= L/S;(3)当电线受到拉(应)力作用时,L变大,S变小,R变大;(4)一组串联平行细导线(电阻应变片)的金属(弹性元件)因压力变化而发生微小变形(应变)时,细导线的电阻随之发生变化。
从而,将压力参数转化为电阻参数.2.电极式液位计:(1)对于导电电极式,当液面或泡沫达到不绝缘的金属棒的端点时,就会有电流信号产生;(2)对于电阻式泡沫电极,其电极电流正比于不绝缘电极棒浸没入液体的长度,由此来测定泡沫液位高度.3.电磁流量计:当流道两侧有磁场作用时,导电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E=KBdv;其中E为感应电势,K是常数,B为磁感应强度,d为管径,v为平均流速。
当d与B确定后,有Q=KE,则Q与E成线性关系,只要测得感应电动势就可知流体流量。
4.热电偶温度计:(1)基于物体的热电效应;(2)由两种不同导体组成回路,当两个接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该电势大小和方向取决于导体的材料和两接点温度差,这个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回路称为“热电偶”,电势为“热电势”,高温端叫“热端”,低温端为“冷端”;(3)E AB(t, t0)=e AB(t)-e AB(t0).4、简答题1、生化过程参数检测的特点答:(1)反应器内插入的传感器必须耐高温并经受高温灭菌,增加了生化过程参数测定的复杂性;(2)菌体及其它固体物质附在表面,使传感器灵敏度降低;(3)生化反应器内存有气泡,对检测传感器带来干扰;(4)在传感器及其安装附件必须没有杂菌和灭菌死角;(5)化学成分分析给电信号转换带来困难或者可靠性降低。
2、热电偶的材质要求答:单位温度变化的热电势大,且尽量接近线性关系;热电性质稳定;化学稳定性好: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易于加工;复现性好,便于批量生产和互换。
3、热电偶的补偿答:(1)热电偶的导线补偿用廉价材料将冷端延伸到温度相对稳定的控制室内;(2)冷端温度补偿将冷端浸泡在恒温的冰水中;采用电路差减法消除冷端热电势;(注意:补偿导线应与热电偶的电极材料配合使用,补偿导线的材质不同,接线时应特别注意不能接错)4、压力计的选型及安装答:选型:类型选择(功能:显示、报警、记录、传送(数字、模拟);介质条件:温度、腐蚀性、粘度、脏污程度等;如:氨气表防腐,氧气表禁油。
环境条件:温度、震动、电磁场等。
)量程与盘面大小(工作压力不小于1/3量程,不大于2/3(1/2)量程;)盘面大小应方便安装和观察。
精度等级:根据工艺需要确定。
作为现场的压力测量仪表,多用价格便宜的弹性压力仪表,如压力计。
重要部位压力信号,远距离传送到操作室,有的要进行自动控制,则选用压力测量变送器。
安装:取压位置:由工艺条件确定;(尽量避免涡流影响;避免流速影响;避免导压管产生压差。
隔离((采用密封隔离,如虹吸等):温度隔离:采用铜管散热;腐蚀性隔离:采用隔离箱(凝液管);脏污隔离:采用空气包。
)5、生化过程参数检测传感器的要求答:可靠灵敏度精度可互换性可清洗耐消毒无菌无毒三、生化过程中化学及生物参数检测技术1、基本概念电位型电极:是利用一个特定离子的活性产生电位。
测量的是指示电极与一个惰性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而参考电极的电位必须是恒定的。
电流型电极:电流型电极:对活度的测定是基于电流的测量. 包含一个阴极与一个阳极的氧电极由一种电解质传导连接。
加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适宜的极化电位在阴极上选择性地将氧还原.阴极反应O2+2H2O+4e-40H-;阳极反应4Ag +4Cl- 4AgCl+4e - ;化学反应产生一个与氧分压(P O2)成正比的电流.极谱型DO电极:在电极系统中,如果选用一个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或相等的参比电极,就需要外加一个电源电压,使之维持在-0.6—-0.8V(相对于AgCl电极电位)的氧极谱电位,这种氧电极称为极谱型氧电极。
原电池型DO电极:在电极系统中,如果选用阴极电位高于阳极电位的参比电极,例Zn、Pb或Ag等碱性金属作阴极,这时,氧就可在阴极表面自发地被还原,产生电动势,当接上电流表,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电极被称为原电池型氧电极。
复膜DO电极:氧浓度与饱和电流成正比关系,实质上是涉及到了稳定的氧扩散电流问题. 当把电极放在被测溶液中时,在阴极表面发生了电极反应,使距表面越近的溶液中的氧被还原,此时,电极表面的氧浓度与液流主体中的氧浓度就形成了一个梯度,这时电极反应速度是受氧扩散控制的.流通式浊度计:使发酵罐中的发酵液进入一流通式薄层比色杯,用500—600 nm 波长的光束测定发酵液的光密度(也称消光系数O.D.值),然后发酵液再返回发酵罐中。
所测定的光密度O.D.与菌体浓度成线性关系。
酶键合标记法:采用专一性强的键合剂,根据标记与非标记物在键合中心的竞争性反应,测定由键合剂置换下来的溶液含量,由此测知代谢中间物或基质的含量。
2、分类参比电极:甘汞电极、氯化银电极溶氧检测:化学法、导管法、质谱电极法、电化学检测法(质谱分析法)、复膜氧电极法尾气二氧化碳含量检测:热导法、气相色谱法(GC)、二氧化碳电极法、不分光红外线式二氧化碳测定仪(IR)和质谱仪(MS)Kla的测定:亚硫酸盐氧化法、取样质谱法、物料衡算法、动态法、排气法、复膜电极法荧光测量菌量:直接荧光测量法、荧光试剂测量法、酶键合标记法菌浓测定方法:全细胞浓度法(压缩体积法,静置沉降体积法,干重法,光密度测定法)和活细胞浓度法(荧光测量,排气分析法,热量恒算法,酶电极法,恒电位电极法)。
3、原理PH测量: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在溶液中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该电池所产生的电动势E的大小与溶液的pH值有关,电动势E与pH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E =E* - D × pH;式中 E ——测量电池产生的电动势;E*——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常数(其与温度有关);pH ——溶液的 pH 值;D ——测量电极的响应级差(其与温度有关)。
极谱型DO 电极:在电极系统中,选用一个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或相等的参比电极,就需要外加一个电源电压,使之维持在-0.6— -0.8V (相对于AgCl 电极电位)的氧极谱电位。
原电池型DO 电极:在电极系统中,选用阴极电位高于阳极电位的参比电极,氧可在阴极表面自发地被还原,产生电动势,当接上电流表,就有电流产生。
磁氧分析仪:基于氧的磁化率远大于其他气体磁化率这一物理现象,混合气体的磁化率与氧气含量成线性关系,于是将混合气体导入磁场,非均匀磁场中的气体分子受到的力可以转化成气体压力变化,即与无磁场的空间存在压力差,通过测量就可得到氧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