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51.31 KB
- 文档页数:40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自1992-8-1 起执行---关于发布待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5号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63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主编的《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0-91自1992年8月1日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当口单位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当口管理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年1月8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 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下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最新)【范本一】【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技术规范。
第二条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高处作业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培训证书。
第五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并且经过相关方面审批。
第六条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提示语。
第七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八条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方案进行作业,并配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第九条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第十条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救援装备。
第十一条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监督员,对高处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对违反施工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的人员,应依法给予相应处罚,并进行教育和培训。
【文档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高处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表、附件二高处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施工: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的土建、装饰、安装等各项施工活动。
(2)高处作业:指施工中进行在高空或墙面、天花板等垂直作业面上,需使用脚手架、吊篮等设备进行的作业。
(3)作业方案:指对高处作业的具体施工方法、工期、安全措施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方案。
----------------------------------------------------------------------------------------------------------------------【范本二】【正文】第一章概述1.1 目的和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期间的安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高处作业的顺利进行。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199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下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一、前言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是一项非常常见的工作,但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因此,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并严格执行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处作业的定义高处作业是指在高于2米的地方进行的施工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搭设脚手架、安装幕墙、进行钢结构安装等。
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规程》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四、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内容1. 高处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确定作业范围、制定作业计划、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情况、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2. 安全防护措施在高处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搭设防护网、设置警示标志、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网等。
3. 施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在高处作业中,必须选择适当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确保施工设备和工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所有参与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5. 紧急救援措施在高处作业现场,必须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和人员,并制定完善的紧急救援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六、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执行1. 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进行高处作业。
2. 定期进行高处作业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4. 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处理高处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和隐患。
七、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意义制定和严格执行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 (4)4、攀登与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 (9)5、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 (15)6、建筑施工安全网的搭设与安全防护的管理规定 (21)1. 总则1.0.1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措施合理和经济适用,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的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叉及施工安全网搭设等项作业。
本规范亦适用于其他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高处作业。
1.0.3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3608—9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1.0.4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1 临边作业 workside operation施工现场中,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
2.2 洞口作业 portal operation施工现场中,在使人有踏入、坠入或物料有坠落可能的楼、地面和墙面的开口处的高处作业。
2.3 攀登作业 climb operation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2.4 悬空作业 suspending operation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2.5 悬挂作业 suspended operation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用绳索通过悬挂方式沿立面在悬挂着的专门搭载作业人员及其工具的装置上进行的作业。
2.6 操作平台 operation platform现场施工中用以站人、载物并可进行作业的平台。
2.7 移动式操作平台 movable operation platform可以搬移的操作平台。
2.8 悬挑式钢平台 overhanging steel platform可以吊运并搁置于楼层边的操作平台。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做到防护要求明确,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项作业。
第1.0.3条本规范所称的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 3608—8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第1.0.4条进行高处作业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2.0.1条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2.0.2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第2.0.3条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第2.0.4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第2.0.5条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第2.0.6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
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第2.0.7条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下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的通知建标号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科字第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主编的自年月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安全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归口管理由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第三章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第一节临边作业第二节洞口作业第四章攀登与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第一节攀登作业第二节悬空作业第五章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第一节操作平台第二节交叉作业第六章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附录三洞口作业安全设施实例附录四攀登作业安全设施实例附录五附录六交叉作业通道防护实例附录七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条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技术合理和经济适用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操作平台及交槽等工程第条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第条尚应符合第二章基本规定第条必须第条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施工前落实所有安全技第条电气设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方能投入第条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持证上第条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第条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第条必须采取可靠的遇有六级以上强风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第条因作业必需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第条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并应派专第条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但钢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影响构造上应符合现行的相第三章临边与洞口作业的安全防护第一节临边作业第条并符合下列规定基坑周边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头层墙高度超过以及无外脚手的高度超过的楼层周边顶层必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平台口第条应符合下列规定毛竹横杆小头有效直径不应小于栏杆柱小头直径不应小于并须用不小于不应少于原木横杆上杆梢径不应小于下杆梢径不应小于栏杆柱梢径不应小于并须用相应长度的圆钉钉要求表面平顺和稳固无钢筋横杆上杆直径不应小于下杆直径不应小于栏杆柱直径不应小于采用电焊或镀锌钢丝绑扎钢管横杆及栏杆柱均采用的管以其他钢材如角钢等作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第条搭设临边防护栏杆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上杆离地高度为下杆离地高度为坡度大于防护栏杆应高横杆长度大于栏杆柱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不应小于可用预埋件与钢管可在预埋件上焊接长的角钢然后用木杆件栓可预先砌入规格相适应的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能经受任何方向的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应加大横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的挡脚板或挡不应大于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安全立网或满扎竹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第条临边防护栏杆的力学计算及构造型式见附录第二节洞口作业第条进行洞口作业以及在因工程和工序需要而产生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按下列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安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未填土的坑槽均应按洞口防护设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第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但大于的孔口盖板应能防止挪动移楼板面等处边长为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边长为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也可采用贯穿于混凝土钢筋网格间距不得大于边长在洞口下张垃圾井道和烟道或还应加工作完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墙面等处的竖向洞口工门栅网格的间距不应大于也可采用防护栏杆下设挡脚板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如侧边落差大于应加设均第条洞口防护栏杆的杆件及其搭设应符合本规范第第防护栏杆的力学计算见附录二之第四章攀登与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第一节攀登作业第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确定用于现场施工的登高也进行攀登作业时可使用梯子或采用第条梁和行车梁等构件吊装所需的直爬梯及其第条攀登的用具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量超过上述荷载时第条移动式梯子均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其质第条梯子的上端立梯工作角度以踏板上下间距以第条接头不得超过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第条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铰链必须牢固第条梯宽不应大于埋设与焊接均必须并加设高攀登高度以超过超过第条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第条挂梯构造见附录四附图当无电其高度不宜小于其高度不宜小于见附录四附图第条在两端设置构造形式参见附录四附图梁面上需行走时当改用扶手绳时绳的自然下垂度不应大于并应控制在以见附录四附图第条应遵守下列规定在屋架上下弦登高操作时对于三角形屋架应在屋脊材料可选用毛踏步间距不应大于毛竹梢径不应小于第二节悬空作业第条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第条吊篮平第条必须遵守下列规定构件应尽可能在地面组装并应搭设进随构高桁架等大型构件前也应搭设悬吊装单独的大吊装中的大模板和严禁第条模板支撑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并严禁在上下拆应严格按照支设高度在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低于支设临空应在应按本拆模高处作业第条必须遵守下列规定应搭设必须在满铺脚手板的支架或操作平台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绑扎第条必须遵守下列规定浇筑离地应设操作平台浇筑储下口应先行封闭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第条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悬空作业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应搭设站立操作人员和设置张拉设预应力张拉区域应标示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操作人档板应距所张拉钢筋的端部且应高出最上一组张拉钢筋其宽度应距张拉钢筋两外侧各不小于第条悬空进行门窗作业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窗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樘窗临时固定封填材料未达到强度以无外脚手时无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不第五章操作平台与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第一节操作平台第条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高度不应超过还应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间距不应大于台面应满铺厚的木并应第条必须符合下列规定其结构构造应能防止左右晃动必须位于建筑物两道中应设置吊运平台时应使用卡环不吊环应用甲类采取其他方式时卡头的卡子不得少于建筑物锐角利口围系钢丝绳钢平台吊装需待横梁支撑点电焊固定接好钢丝绳调整完毕发现钢丝绳有锈蚀第条操作平应配备专第条操作平台的力学计算与构造型式见附录五之第二节交叉作业第条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必须处第条下方不得有其他操第条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脚手架第条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高度超过第条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必须搭设顶部能防第条第六章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第条应进行安全防护验收第条并第条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验算数据第条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材料和工具的规格和材质安全防护设施的用品及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是否合格的验第条并作凡不符合规定者施工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临边作业防护栏杆的计算及构造实例杆件计算防护栏杆横杆上杆的计算应按本规范第条第三款的规定以外力为活荷载取集中荷载作用于杆件中按公式计算弯矩并按公式计算弯曲尚应按公式荷载应符合相应的结构设计规范的式中弯曲强度式中式中4520002000200048 3.5钢管栏杆柱计算中采用杆件的弹性模量钢材可取注应按可变荷载活荷载乘以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构造实例附图屋面和楼层临边防护栏杆5006002000200020002000栏杆横杆48 3.6垫块垫块埋锚固件安全网直角扣件对接扣件横杆下杆统长栏杆柱横杆上杆阳台附图楼梯楼层和阳台临边防护栏杆2500 150附图通道侧边防护栏杆200500500张挂安全网栏杆柱横杆防护栏杆挡脚板48 3.5(1) 边长15002000的洞口200200200下设挡脚板横杆栏杆柱上杆(2) 边长20004000的洞口栏杆柱下杆附录三洞口作业安全设施实例附图洞口防护栏杆(1) 立面图@200 68@150(2) 剖面图附图洞口钢筋防护网(2)剖面图(1)立面图附图电梯井口防护门450500连接钢挂梯扁钢-608圆钢15@350400固定钢挂梯用钢柱连接板钢柱(1)立面图(2) 剖面图22附录四攀登作业安全设施实例附图钢柱登高挂梯5005001001200[12夹箍螺栓(1) 平面图扣接钢管48 3.5接柱位置(2) 立面图800柱宽800钢 柱附图钢柱接柱用操作台100b 150350350350150h <1200400600h >1200400@350800204803.5钢管20@2000一档型钢B150Bb /2(1) 爬梯(2) 钢管挂脚手4000<L8000垫块花篮螺栓钢索或麻绳梁1000附图钢梁登高设施附图梁面临时护栏附录五操作平台的计算及构造实例移动式操作平台杆件计算操作平台可以上铺厚度不小于并以荷载设计值次梁计算中的自重钢管以计铺板以计施工活荷载可变荷载以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载依下式计算弯矩式中式中梁上仅依恒荷载计算的均布荷载设计值可按可变荷载以标准值为计算次梁主梁计算立柱为根时可按下式计算位于中间立柱上部的主梁负弯矩式中立柱计算按轴心受压依下式计算强度式中式中按立柱最大长细比用注恒荷载应按标准值乘以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用活荷载应按标准值乘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用钢管的抗弯取用毛竹(1) 立面图笆(2) 侧面图附图移动式操作平台悬挑式钢平台杆件计算悬挑式钢平台可以槽钢作次梁与主梁上铺厚度不小于的木板荷载设计值与强度设计值的取用同本附录钢丝绳的取用应按现行的的规定次梁计算槽钢时以铺板以计施工活荷载以依公式当依下式计算弯矩式中次梁两端搁支点间的长度主梁计算按里将次梁传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载按公式自重以当次梁带悬臂时先按公式计算次梁所传递的荷载加上主梁自重的荷载设计值按公式计算外侧主梁弯矩值即传递于主梁式中钢丝绳验算丝绳按下式计算其所受拉力式中式中取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乘以换算系数作吊索用钢丝绳的法定安全系数定为结构构造3721.5花篮螺栓(OO型3.0) (2) -剖面图6002000100018001800180040018008002008001800(2) 平面图通道口脚手架竹笆48 3.5扣件(3) 剖面图钢管附录六交叉作业通道防护实例附图交叉作业通道防护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可参照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所参加单位上海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上海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第七建筑工程公司上海市第八建筑工程公司主要起草人潘鼐张锡荣林木发邱光培夏爱国刘长富李雅生赵敖齐董松根朱凌兴张国琮邬鹤庆何晔秦燕燕。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最新) 【范本一】【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技术规范。
第二条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高处作业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培训证书。
第五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并且经过相关方面审批。
第六条建筑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提示语。
第七条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八条高处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方案进行作业,并配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第九条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第十条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救援装备。
第十一条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监督员,对高处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对违反施工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的人员,应依法给予相应处罚,并进行教育和培训。
【文档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高处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表、附件二高处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施工: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的土建、装饰、安装等各项施工活动。
(2)高处作业:指施工中进行在高空或墙面、天花板等垂直作业面上,需使用脚手架、吊篮等设备进行的作业。
(3)作业方案:指对高处作业的具体施工方法、工期、安全措施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方案。
【范本二】【正文】第一章概述1.1目的和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在高处作业期间的安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高处作业的顺利进行。
本技术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
1.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高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脚手架搭设、吊篮使用、高架作业平台使用等。
1.3定义和缩写词(1)高处作业:指施工过程中需要在离地面一定距离的高處进行的作业活动。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总则为了保障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本规范制定了防护要求明确、技术措施合理和经济适用的安全管理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施工时,包括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交叉及施工安全网搭设等项作业。
此外,本规范也适用于其他各类洞、坑、沟、槽等工程的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3608—93规定的“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在进行高处作业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高处作业及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2.术语本规范明确了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悬挂作业、操作平台、移动式操作平台和悬挑式钢平台等术语的定义。
其中,临边作业指在工作面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洞口作业指在使人有踏入、坠入或物料有坠落可能的楼、地面和墙面的开口处的高处作业;攀登作业指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悬空作业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悬挂作业指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上用绳索通过悬挂方式沿立面在悬挂着的专门搭载作业人员及其工具的装置上进行的作业;操作平台指现场施工中用以站人、载物并可进行作业的平台;移动式操作平台指可以搬移的操作平台;悬挑式钢平台指可以吊运并搁置于楼层边的操作平台。
2.9 固定式平台是指不能移动的操作平台,固定在墙、梁等结构上。
2.10 交叉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的垂直空间呈贯通状态下,上下不同层面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凡有可能造成物体坠落、并处于坠落范围内的立体作业活动,统称为交叉作业。
2.11 建筑施工安全网由安全网、支撑架和连接件组成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简称安全网。
2.12 安全网是由网体、边绳、系绳等构件组成的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击伤害的网具。
2.13 平网是指安装平面不垂直于水平面的安全网,主要用来挡住坠落人和物。
2.14 立网是指安装立面垂直于水平面的安全网,主要用来防止人和物坠落。
2.15 密目式安全立网是指网目密度不低于2000目/100cm,垂直于水平面安装用于防止人员坠落及坠物伤害的网。
一般由网体、开眼环扣、边绳和附加系绳组成,简称密目网。
2.16 边绳是沿网体边缘与网体连接的绳,或起加强密目网边缘强度作用的设置在密目网边缘上的绳。
2.17 系绳是把安全网固定在支撑物上的绳,或将密目网通过开眼环扣固定在脚手架上的绳。
2.19 支撑架是由支杆或抱角架、横杆或钢丝绳组成的安全网支撑体系。
2.20 安装平面是指安全网支撑点所在的平面。
3.1.1 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坑、基槽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外侧无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屋面水箱或水塔周边等处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采用立网封闭。
2.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防护栏杆,外设楼梯口和梯段边还应采用立网封闭。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临时或正式防护栏杆。
施工升降机、井架物料提升机(包括龙门架和井架)以及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间的料平台通道两侧必须设置防护栏杆、踢脚板,并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接料平台口还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8米的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双笼井架物料提升机通道中间应该进行分隔封闭。
临边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及连接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毛竹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横杆杆件的最小有效直径不应小于70毫米,栏杆柱杆件的最小有效直径不应小于80毫米。
应使用不小于16号镀锌铁丝进行绑扎连接,有效承载圈数不少于3圈,绑扎后应牢固紧密,无泻滑现象。
2.采用原木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横杆上杆的最小有效直径不应小于70毫米,下杆杆件的最小有效直径不应小于60毫米,栏杆柱杆件的最小有效直径不应小于75毫米。
木栏杆应使用相应长度的铁钉进行连接,或用不小于12号的镀锌铁丝进行绑扎连接,其有效承载圈数不少于3圈,绑扎后应牢固紧密,无泻滑现象。
3.采用钢筋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横杆上杆直径不应小于16毫米,下杆直径不应小于14毫米,栏杆柱直径不应小于18毫米,应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4.采用脚手架钢管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横杆及栏杆柱均采用直径为48毫米×3.5毫米或51毫米×3.0毫米的管材,以扣件、焊接、定型套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5.采用其他钢材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强度相当的规格,以螺栓、销轴或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临边防护栏杆的构造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2米,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米;当需要加设中横杆时,中杆离地高度为0.7米,下杆离地高度为0.2米。
除经设计计算外,横杆长度大于2米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坡度大于1:2.2的斜面(屋面),防护栏杆的高度应为1.5米,并加挂安全立网。
2.当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全封闭时,需加设密目网的支撑固定杆件,支撑固定杆件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8米,下杆离地高度不大于10毫米,密目网不得绑扎在防护栏杆上。
3.工具式防护栏的上部栏杆离地高度不小于1.2米,下杆离地高度不大于10毫米,栏面栅栏间距不大于15毫米。
如采用孔眼栏面,其孔眼应不大于25毫米,栏面强度与防护栏杆同面积强度等强度设计。
4.栏杆柱的固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固定栏杆柱时,可以采用预埋或打入地面的方式,深度应为500-700mm。
栏杆柱离基坑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如果周边采用板桩,钢管可以打在板桩外侧。
2)在混凝土楼面、地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可以使用预埋件与钢管或钢筋焊接固定。
如果使用竹、木栏杆,可以在预埋件上焊接300mm长的∠50×5角钢,并在上下各钻一孔,然后用10mm螺栓与竹、木杆件连接固定。
3)在砖或砌块等砌体上固定时,可以预先砌入规格相适应的80×6弯转扁钢作预埋件的混凝土块,然后使用上述方法固定。
4)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KN外力。
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可能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情况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5)防护栏杆必须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或400mm的挡脚笆。
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其孔眼应不大于25mm。
板或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应不大于10mm。
接料平台两侧的栏杆,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一般安全立网封闭,或满扎竹笆,或采用强度不低于上述材料的其它材料封闭。
在计算防护栏杆横杆上杆时,应按照规范第3.1.3第四款的规定,以外力为可变荷载,取集中荷载作用于杆件中点,按照公式(3.1.4-1)计算弯距,并按照公式(3.1.4-2)计算抗弯强度。
如果需要控制变形,则还应按照公式(3.1.4-3)计算挠度。
荷载设计值的取用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2001)的有关规定。
1.弯距:M=FL/4(3.1.4-1)式中:M—上杆承受的弯距最大值(N•m);F—上杆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N);L—上杆长度(m)。
2.抗弯强度:M≤Wnf(3.1.4-2)式中:M—上杆的弯距(N•m);Wn—上杆净截面抵抗矩(cm²);f—上杆抗弯强度的设计值值(N/mm²);3.挠度:FL/48EI^3≤Vr容许挠度(3.1.4-3)式中:F—上杆承受的集中荷载标准值(N);L—上杆长度(m),计算中采用1×10³mm;E—杆件的弹性模量N/mm²,钢材可取206×10³N/mm²;I—杆件截面惯性矩(mm)。
Vr—受弯构件挠度容许值。
3.1.5 防护栏杆柱的计算应按照本规范第3.1.3第四款的规定进行。
外力作为可变荷载,集中荷载水平作用于杆件顶点,弯距应按公式(3.1.5-1)计算,抗弯强度应按公式(3.1.5-2)计算。
如果需要控制变形,则应按公式(3.1.5-3)计算挠度。
荷载设计值的取用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2001的相关规定。
弯距的计算公式为 M=Fl(3.1.5-1),其中M为栏杆柱承受的弯距最大值(N•m),F为栏杆柱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N),l为栏杆柱长度(m)。
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为M≤Wnf(3.1.5-2),其中M为栏杆柱的弯距(N•m),Wn为栏杆柱净截面抵抗矩(cm²),f为栏杆柱抗弯强度的设计值(N/mm²)。
挠度的计算公式为Fl3/3EI≤容许挠度(3.1.5-3),其中F为栏杆柱承受的集中荷载标准值(N),l为栏杆柱长度(m),计算中采用1×10³mm。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中,集中荷载设计值F应按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乘以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γQ1.4取用;抗弯强度设计值采用钢材时可按f=0.215KN/m 取用;挠度及容许挠度均以mm计。
3.2 洞口作业进行洞口作业以及在因工程和工序需要而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按下列规定设置防护设施:1.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2.电梯井口必须设置工具化、定型化的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防护门高度应不小于1.8m,门离地高度不大于50mm;3.各种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深度超过2m)的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或防护栏杆;4.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均应设置警示灯。
在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设置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措施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平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0mm但大于25mm的孔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没,盖板应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2.楼板面等处边长为250~500mm的洞口、安装预制构件时的洞口以及缺件临时形成的洞口,可用竹、木等材料作盖板,盖住洞口。
盖板须能保持四周搁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安全防护在进行攀登作业时,应先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攀登路线和攀登点,确保攀登路线的安全性。
攀登作业人员应佩戴合适的安全带,并将其系在单独设置的安全绳上,保证安全绳上端固定可靠。
在攀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失去平衡而摔落。
同时,应注意避开危险区域,如高压线、危险机器等。
攀登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将安全带和安全绳拆卸,清理现场。
4.3悬空作业安全防护在进行悬空作业时,应先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悬挂点和作业范围,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性。
悬空作业人员应佩戴合适的安全带,并将其系在单独设置的安全绳上,保证安全绳上端固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