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6.95 KB
- 文档页数:15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是许多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时,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相同。
使用至少3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让实验更严谨。
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黑纸包裹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肥料等。
生物的形态、生活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叶于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叶形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刺,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形态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4.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在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环境时,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五下知
识点总结
一、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2.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空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3. 人类生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人类生态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类生命活动与健康:
1. 生命活动的特征:呼吸、运动、进食、排泄、感觉、自我保护和繁殖。
2. 饮食结构与健康:合理搭配食物,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物质,保持身体健康。
3. 运动与健康:适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
4.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持个人卫生,做好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三、天地人与社会:
1.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
2. 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震与火山的形成原因。
3. 导电材料与电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简单电路的搭建和运作。
4. 简单机械与动力: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动力的转化与传递。
四、科学发现与发明:
1. 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总结。
2. 发明创造对社会的影响:发明的应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劳动。
3. 著名科学家及其发明: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的电灯发明等。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
此回答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为准。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宇宙与地球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概念。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 天气与气候: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及其转换。
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概念。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结构、发芽、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繁殖等。
5.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物种的进化过程。
四、人体健康与环境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2. 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的重要性。
3. 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过程,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功能。
5.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探讨。
五、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观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2.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4. 结论提炼: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安全与伦理: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伦理问题。
六、科技与社会1. 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发明到现代科技的演变。
2. 科技与日常生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科技与环境保护: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科技与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学:
- 动植物的特征与分类:了解不同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分类,比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动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比如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生殖等。
2. 物质与材料:
-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常见的物质变化。
- 热的传递: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如导热、对流、辐射等,以及热的应用。
3. 力与运动:
- 力的作用和运动:学习力的作用、测量和计算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等概念。
- 杠杆和滑轮: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的应用等。
4. 天文学:
- 太阳、月亮和地球:研究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星座和天文现象:了解常见的星座、天文现象,比如日食、月食等。
5. 科学探究:
- 科学方法和实验: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五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物理知识点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或曲面镜时发生反射- 眼睛和光的反射:眼睛通过反射接收光线,形成视觉感知2. 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物镜、目镜和调焦装置- 显微镜的用途:观察微小的物体,如细胞、细菌等3. 电路- 电路的基本元件:导线、电源、开关、灯泡等- 电流的产生与传导:电流是由电源产生,在导线中传导- 串联和并联电路:不同电路连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4. 磁铁- 磁铁的基本性质:具有吸引和排斥金属物质的能力- 磁场的作用和方向:磁场使磁铁具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磁力的方向由南极到北极二、生物知识点1.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生长过程:幼体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体- 动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幼苗经过生长逐渐成长为成株-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3. 昆虫的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身体结构: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和复眼- 昆虫的功能:飞行、吮吸花蜜、觅食、保护自己等4. 树木的特点和作用- 树木的特点:木本植物,具有根、茎、叶等部分- 树木的作用: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三、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国土总面积和陆地面积: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多样性2. 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地球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 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而导致不同季节的交替3. 地球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却很有限-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是生命之源,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4. 地图与方向-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描述地球表面的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位置和特征- 方向的表示:地图上常用指南针表示方向,北、东、南、西为主要方向通过对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物理、生物和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精华版)本文档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
单元一:万有引力和地球运动- 万有引力- 引力的概念和特点- 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引力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自转引起的现象- 公转引起的现象单元二: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与物体颜色的关系单元三:机械的简单机械与摩擦- 机械-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 简单机械- 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和应用- 摩擦- 摩擦的概念和特点-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压力、接触面积的关系单元四:电路与导电材料- 电路- 电路的概念和组成要素(电源、导线、电灯)- 电路的开闭- 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单元五:色彩和光与热的传播- 色彩- 主要颜色的概念和特点- 色彩的混合与分解- 光与热的传播- 光的吸收与反射- 热的传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单元六:生命的特征与分类- 生命的特征- 生物的共性特征(呼吸、营养、排泄、运动、生长、繁殖、感知等)-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的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生物的分类级别(门、纲、目、科、属、种)单元七:鸟类的适应生活- 鸟类的特点- 鸟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性- 鸟类的繁殖和产卵方式- 鸟类的栖息地和食物- 鸟类的栖息地选择和适应能力- 鸟类的食物来源和获得方式单元八:天气与气候- 天气的变化- 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天气的变化因素(温度、湿度、风力等)- 气候- 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气候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精华知识点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对相关科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科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期末复重点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复备考。
以下是各章节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水和空气
- 根据摩擦的程度判断物体的粗细
- 空气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重量和弹性
- 水的不同形态:液体、固体和气体
- 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的吸水能力
第二章:物体和力
- 物体的常见属性:形状、颜色、硬度等
-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变形程度
- 重力的作用和测量
- 弹力的产生和利用
第三章:运动和力
- 运动的不同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 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 摩擦力的作用和利用
第四章:人体的运动
- 人体骨骼和肌肉的作用
- 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 如何保护骨骼和肌肉
- 健康饮食与健康体魄的关系
第五章:科学实验
- 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推理和解释- 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数据
- 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第六章:水的利用
- 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 节约用水的方式和方法
-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 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第七章:新鲜空气
-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 空气的自然循环和人为干扰
- 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可以重点关注上述内容,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练习进行练习和巩固。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天地人和
本章介绍了太阳系和地球,以及人类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探究日食、月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 了解人类的发展和文明。
第二章万物互联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物体的热量传递;
- 了解声音的传播;
-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
- 了解电的产生和电路的运用。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了解人类的健康和卫生知识;
-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附:期末复重点
- 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四季变化;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
-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
- 电的产生和电路知识;
-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档为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包括了前三章的内容和期末复习的重点。
阅读本文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XXX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人教版新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一单元沉和浮第1课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标准是(只要一部分露出水面)。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第2课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第3课6、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9、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4课10、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1、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5课13、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5、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
16、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重力17、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我们知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的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块就浮起来了。
18、等浮到水面后为什么不再向上冒?因为此时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人教版五年级全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 糖' 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13、橡皮' 小石块' 木块' 泡沫' 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 小石块' 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 泡沫.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 发现' 推测' 验证的过程.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二' 连线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二' 实验题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 加清水三' 简答四' 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锐)和(锄)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11'水在4°c以下是热缩冷胀的.12、钢条' 木块' 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二' 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 A、玻璃B、铝合金C、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 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钙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 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 A、铜B、铁C、铝三' 判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J)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X)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X)四' 实验题(一)按实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 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方法2:在水中加盐.五' 简答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 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人教版五年级全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时间一'填空1\ (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 (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 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4、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金中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御和(泄水型)水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 (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虽然像(日唇)'6、(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 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7、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9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金中.10、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1、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14、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15、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16、水金中计时的原理是:容器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二' 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6T3T5T1T2T4三' 判断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金中一分钟摆动30次.(")2、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V )四、选择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 A、电子钟B、石英金中C、机械金中2、有一个摆金中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 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一'填空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9、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1、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一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11'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 (地轴的倾斜)有关.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12、(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3、(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围.14、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15、(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16、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18、最先证明地球在自传的天文学家是傅科.19、最初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的科学家是贝塞尔.20、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古人观测到不同季节影子有长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二' 填表题1、地球自转的特点是否围绕地轴自转地地轴是否倾斜地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是是不变2、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地球的形状自转的证据自转方向自转周期球形傅科摆自西向东一天3、根据地球的运动完成下表.地球的运动地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自转公转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向' 方式' 方向' 周期' 特点)绕地轴转动方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一周地地轴倾斜绕绕太阳转动方方向:自西向东周周期:一年地轴倾斜方向不变' 角度大小不变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傅傅科摆天体东升西落卫卫星观测恒恒星周年视差星星座季节交替卫卫星观测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昼昼夜四四季' 极昼极夜三' 简答题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和学说主要有哪些?答: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3、为什么纽约是白天时,是伎晚?答: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和纽约刚好各在一个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对,纽约正对太阳时,刚好背对太阳,所以同一时刻,纽约是白天,是夜晚.4、对于北极星“不动”,该怎样解释?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4、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西方两个重要学说:3.地球的运动: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钟面2.机械摆钟摆绳钟摆摆锤摆幅无关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
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结合作业本P27)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科学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梳理如下:
1. 太阳系和地球
- 行星的运动规律:绕太阳公转、自转
- 星座和它的构成:一些群星连在一起看起来像一个形状
- 日食和月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引起
2. 动物和人的健康
- 鸟类的特点和分类
- 脊柱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比较
- 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和作用
- 人体的体温调节:皮肤、汗腺、血管等
3. 植物和人的生活
- 五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空气植物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繁殖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种子的发芽、幼苗生长、树干的年轮等
4. 物体的运动和声音的传播
- 运动和力:引力、摩擦力、弹力、浮力等
- 动量和力的作用:加速度、质量、速度等
- 声音的传播:振动引起的声音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反射等
5. 物体的状况和变化
- 物体的磁性和磁场:磁性物质的特点、磁铁的吸引力等
- 物体的溶解:溶解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
- 两种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常见的物质变化反应等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科学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1. 物种的数量与生态平衡:
-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生态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物种数量减少或过度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污染、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2. 农作物的生长和保护:
-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 农作物需要适宜的养分供应,包括氮、磷、钾等。
-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病虫害的侵袭,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3. 动物的分类和生存特点:
- 动物可以根据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根据其获得食物的方式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
杂食动物等。
- 动物根据生存环境的差异,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
物等。
4. 健康与预防:
-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 保持良好的卫生惯和饮食惯有助于预防疾病。
-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等。
5. 天文知识: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 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来源,提供光和热能。
-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你。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4.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第二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3.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4. 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了更精确的计时工具,如摆钟。
3.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4.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 24 小时,这引起了昼夜交替现象。
2.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 365 天,这产生了四季变化。
3. 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第一单元:天地人和它们的联系- 认识大自然:天地人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天地的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变化- 人与大自然: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和生活- 大自然的好朋友:动植物对人们的帮助和影响第二单元:金属、非金属和人的生活- 金属物体:金属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典型金属:铁、铜、锌等金属的特点、用途和常见现象- 非金属物体:非金属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金属和非金属的不同:金属和非金属的对比和应用第三单元:鸟和昆虫- 认识鸟:鸟的特点、分类和生活性- 鸟的羽毛:鸟羽的结构和功能- 鸟的飞行:鸟的飞行方式和特点- 昆虫的特点:昆虫的外形、分类和生活性第四单元:水的力量- 认识水:水的特点、来源和分类- 水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和相应现象- 水的流动: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利用水的力量:水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五单元:五运六气和人的身体健康-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涵和应用- 天、地、人和谐: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调理身心- 温度与人的身体健康: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空气与呼吸:空气的组成、作用和如何保护呼吸系统第六单元:种子和植物的生长- 种子的传播:种子的形状、传播方式和适宜生长条件- 植物的生长环境:光线、温度、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发芽、成长和开花过程- 利用植物:人类对植物的利用和保护第七单元:物体的浮沉- 物体的浮沉现象:物体的浮力和沉力的表现- 浮力与物体密度关系:物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体的浮沉特点: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特点第八单元:简单机械- 杠杆:杠杆的原理、种类和应用- 轮轴:轮轴的作用、原理和应用- 滑轮:滑轮的结构、作用和应用- 轮轴、滑轮和杠杆的应用: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第九单元:听觉和声音传播-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听觉的重要性:听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保护听觉的方法-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声音的变化:声音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大小变化对听觉的影响。
人教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总结前言人教版五下科学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涵盖了生物、地理、物理等多个科目的知识点。
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将在以下正文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学习和复习使用。
正文生物•植物的分类与特征–分种植物和广义的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动物的分类与特征–脑有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按进食方式分类的动物–冷血动物和热血动物的特征•植物的繁殖–靠种子繁殖和非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自然和人工繁殖地理•地球的外形与自转–地球的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自转和自转带来的影响–地球的形状和相关的实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与地球季节的变化–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的不同–地球公转带来的昼夜变化和地球时区•地球的水循环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循环及其中的关键环节–淡水和咸水的区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物理•力和压强–力的引入和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向和力的大小的关系–利用简单机械减小力的大小–压强的概念和公式•湿度和凝结–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蒸发和凝结的原理–凝结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电路与电灯–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电池、导线和灯泡–电流的概念、符号和测量方法–电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和节约用电的意义结尾通过对人教版五下科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
希望这份总结文稿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教版⼩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产⽣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2.西⽅两个重要学说:3.地球的运动: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向保持不变的特点.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向发⽣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转).5.地球的⾃转⽅向(⾃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个时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台的经线为0°经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区.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地区.因此.⽓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度越⼤.极昼极夜发⽣的范围越⼤)学说代表⼈物主要观点地⼼说(希腊)托勒密 1.地球是球体2.太阳每天绕地球转⼀周3.地球是中⼼.不动⽇⼼说(波兰)哥⽩尼 1.地球是球体2.地球⾃转.周期24⼩时3.太阳不动.是中⼼⾃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向⾃西向东周期 24⼩时⼀年特点地轴倾斜证据 1.傅科摆 1.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尔)2.天体的东升西落 2.⼀年的四季变化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 3.航天器、卫星的观察10.在我国.⽩昼最长为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最短为冬⾄⽇.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古代的计时⼯具⽇晷:利⽤阳光下物体影⼦的长短和⽅向⽔钟(容器中⽔越多.⽔滴得越快):泄⽔型⽔钟、受⽔型⽔钟(课本P54)钟⾯2.机械摆钟摆绳钟摆摆锤摆幅⽆关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关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摆长指⽀架到摆锤重⼼的距离.(结合作业本P27)5.摆的特点:同⼀个单摆.每摆动⼀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点.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由于空⽓阻⼒的作⽤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7.(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作的.8.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答:如果没有钟表.我有以下⽅法知道时间:1、⽇影;2、上下课的规律;3、⾃⼰⽇常⽣活的规律;4、⽔钟;5、烧⾹记时、6、沙漏等.9.你会⽤哪些⽅法来说明时间过了⼀个⼩时?答: 1、两个课间加⼀节课是⼀个⼩时;2、从上午⾃习到下午第⼀节课的时间是⼀个⼩时;3、写⼀篇500字的作⽂;4、看完⼀集电视剧等.第⼆单元热1.⾐服不能提供热量.但可以保温.2.许多固体、液体、⽓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概念:热胀冷缩)3.⽔受热以后(体积会增⼤).⽽(重量不变).(⽓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4.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都架在滚轴上.5.有些固体和液体在⼀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属就是热缩冷胀的.6.⽓体热胀冷缩的能⼒最强.(喷泉实验.作业本p15)7.热胀冷缩的微观解释: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总在那⾥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物体就(膨胀).当物体受冷后.微粒运动减慢.微粒间的(距离缩⼩).物体就(收缩)了.8.热传递的⽅向:从物体(温度较⾼)的⼀端向(温度较低)的⼀端传递.从温度⾼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9.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个物体传递给另⼀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部分传递到另⼀部分的传热⽅法叫(热传导).1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样的.像⾦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是⼀种热的不良导体.12.装冷⽔的⼩塑料袋放⼊热⽔中会下沉.装热⽔的⼩塑料袋放⼊冷⽔中会上浮.这说明同体积的热⽔⽐冷⽔轻.⽔在变热过程中.如果⽔温发⽣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变化.13.热传递的三种⽅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晒太阳时会感到温暖是热辐射.⼿冷时抱⼀个热⽔袋⼿会迅速变热.这利⽤的是热传导;将热⽔晾凉利⽤的是对流.14.观察野外的电线.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应注意什么?答:冬天:电线拉的紧些.冷缩现象;夏天:电线拉的松些.热胀现象.如果在夏天架设电线应注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太紧.15.想办法让套在烧瓶⼝上扁着的⽓球像下图那样⿎起来.看谁的办法多.答:(1)、⽤⼿捂烧瓶 (2)、给烧瓶上浇上热⽔、(3)、给烧瓶加热16.夏天.给⾃⾏车轮胎打⽓.为什么不能打得太⾜?答:防⽌胎内空⽓受热膨胀⽽使轮胎爆破.第⼀单元沉和浮⼀、物体在⽔中是沉还是浮:⽣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块在⽔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中是浮的.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关.如⼀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起还是沉的.⼀块⽊块是浮的.分成⼀半还是浮的.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法来研究.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的物体容易(沉).体积⼤的物体容易(浮).⼩瓶⼦和潜⽔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当潜⽔艇往压载舱⾥注⼊海⽔.潜艇重量增加.会(下沉).打开进⽓管道.⽤压缩空⽓把压载舱中的海⽔挤出舱外.潜艇重量减轻.潜艇开始(上浮).体积⼤、质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质量⼤的物体容易(沉).⼆、橡⽪泥在⽔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橡⽪泥在⽔中是沉的.要让橡⽪泥浮起来.可以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如做成空⼼的各种形状.物体在⽔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量有关.排开的⽔量指物体在⽔中排开的⽔的体积.也指物体与⽔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的物体排开的⽔量就是物体⾃⼰的体积.浮在⽔⾯上的物体排开的⽔量指物体在⽔下⾯部分的体积.铁制的⼤轮船能浮在⽔⾯上.因为它排开的⽔量特别的⼤.改变物体排开的⽔量.物体在⽔中的沉浮可能发⽣(改变).相同重量的橡⽪泥.做成可以浮在⽔⾯的船形.浸⼊⽔中的部分越⼤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四、造⼀艘⼩船:要⽤橡⽪泥造⼀只装载量⽐较⼤的船.⼀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使船排开的⽔量⼤).⼆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保持平稳).五、浮⼒:1、把⼩船和泡沫塑料块往⽔中压.⼿能感受到⽔对⼩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个向上的⼒.这个⼒我们称它为⽔的(浮⼒).2、上浮的物体在⽔中都受到(浮⼒)的作⽤.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的存在.可以⽤(测⼒计)测出浮⼒的⼤⼩.4、教材13页实验受⼒分析:浮⼒=重⼒+拉⼒(测量泡沫在⽔中受到的浮⼒.⽤测⼒计拉住绳⼦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底.浮⼒=拉⼒+重⼒.泡沫全部浸⼊⽔中时.与⽔接触的体积最⼤.排开的⽔量最⼤.受的浮⼒最⼤.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与物体排开的⽔量有关.体积⼤的泡沫受到的浮⼒⼤于体积⼩的泡沫.)5、教材14页当把塑料块压⼊⽔中塑料块受⼒分析:浮⼒=重⼒+压⼒6、当物体在⽔中受到的浮⼒⼤于重⼒时就(上浮).浮在⽔⾯的物体.浮⼒(等于)重⼒.当物体在⽔中受到的浮⼒(⼩于)重⼒时就下沉.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的浮⼒吗1、下沉的物体在⽔中都受到(浮⼒)的作⽤.2、研究下沉的物体在⽔中是否受到的浮⼒可先⽤测⼒计在空⽓中测出物体的重⼒.再放⼊⽔中测得重⼒.浮⼒=空⽓中的重⼒-⽔中的重⼒.3、物体在⽔中受到的浮⼒⼤⼩与浸⼊⽔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中的体积越⼤.受到的浮⼒(越⼤).即:物体在⽔中受到的浮⼒与物体排开的⽔量有关.物体的排开的⽔量越⼤.收到的浮⼒(越⼤).七.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2、当液体中溶解了(⾜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就是因为海⽔⾥溶解了⼤量的(盐).⼋、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作⽤⼤⼩(不同).2、我们在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的沉浮时.往往利⽤相同的体积⽐较轻重.⽐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该液体中(下沉).⽐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该液体中(上浮).⽐重计就是利⽤这个原理⽐较液体的⽐重.3、马铃薯⽐同体积的清⽔重.⽽⽐同体积的浓盐⽔轻.所以马铃薯在清⽔中(下沉).在盐⽔中(上浮).物体在⽔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重点实验4、教材第8页物体排开的⽔量物体排开的⽔量越⼤.在⽔中越容易浮.5、教材第12页感受浮⼒ 13页测量能浮在⽔⾯物体的浮⼒(测⼒计的使⽤).6、教材第14页压⼊⽔中泡沫塑料块.松⼿后压⼒消失.浮⼒⼤于重⼒.塑料块上浮.浮到⽔⾯后.塑料块排开的⽔量减⼩.浮⼒减⼩.塑料块漂浮.浮⼒等于重⼒.7、教材第16页.⽯块和⽊块重⼒和浮⼒情况.8、教材第17页.沉在清⽔中的马铃薯加⾜够量的盐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浮在浓盐⽔中的马铃薯可以在盐⽔中加⼊清⽔使马铃薯下沉.(鉴别不知名的溶液不能尝.可以⽤蒸发的⽅法鉴定.)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1、浮沉⼦内部空⽓的压缩使浮沉⼦排开的⽔量减⼩.2、物体在⽔中受到的浮⼒等于物体排开⽔的重⼒.3、曹冲称像主要应⽤船排开的⽔量相等.即船上物体的重量相等.。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沉与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推断物体沉浮有肯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变更它的(重量与体积),沉浮状况不变更。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与(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简单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简单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变更自身的重量来变更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变更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变更。
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缘由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简单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与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与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与(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与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作出了宏大的奉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
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变更物体的沉浮。
肯定浓度的液体才能变更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拟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验视察、发觉、推想、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出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相识的。
二、连线淹不死人的湖变更物体的体积钢铁造的轮船变更物体的重量潜水艇变更液体的密度三、试验题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缘由? 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
你有什么方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
你有什么方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
四、简答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肯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更叫做(热胀冷缩)。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更,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肯定的装置与试验)被视察到。
4、很多固体、液体与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与液体在肯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与(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可以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一样。
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7、通过(干脆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局部传递到另一局部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
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3、有的物体须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须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
二、选择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
(A)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
(B)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事最弱。
A、空气B、水C、铜球4、选出最简单传热的物体(B)。
A、玻璃B、铝合金C、陶瓷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即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钨丝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A、上方B、中间C、下方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A、铜B、铁C、铝三、连线五年级科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学问点总结(人教版)烧开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导烧开水热传导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四、推断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3、全部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试验题(一)按试验步骤分析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当穿过铜圈。
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
这个试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方法让它浮起来吗?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
方法2:在水中加盐。
六、简答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假如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与呢?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
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与。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拟松,冬季比拟紧?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
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与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间隔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间隔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第三单元时间一、填空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消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消逝了(1分钟)。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视察)与(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运用的时间单位(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如今(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状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长短)会渐渐地发生变更。
(日晷)与(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通过肯定的装置,流水可以用来(计时),因为(滴漏)可以保持水在肯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限制滴漏速度。
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与(泄水型)水鈡。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与(盛水容器的形态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匀称)有关。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也许的时间,但是人们总盼望有更准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进步了时钟的(准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摇摆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一样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摇摆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与(摆幅)无关。
10、伽利略第一个发觉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
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摇摆越慢,(摆长越短),摇摆越(快)。
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间隔。
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结合工作的。
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
16、随着时间不断变更,物体影子的长短变更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更是由西向东挪动。
17、水鈡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下面是经验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
1、检验成果2、找寻缘由3、制定安排4、改良成果5、施行方案6、思索方案6→3→5→1→2→4三、推断1、我们可以限制摆长,使摇摆次数到达须要的次数。
(√)2、摆鈡一分钟摇摆30次。
(√)3、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摇摆得快。
(√)4、滴漏试验中,前10毫升水与最终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