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地理课件

优秀地理课件

优秀地理课件

优秀地理课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地理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地理范文一

第四节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重点、难点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 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一.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二.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三.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料了解欧洲各国。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五. 主要河流分析莱茵河、多瑙河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六.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总结: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作业: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初中地理范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土地资源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法建议

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土地资源”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土地资源,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

在讲述“土地资源及其分布”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图”,将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结合起来,并联系到农业生产上,以认识其利弊。

首先,农业用地所占比例小且分布不均,农业生产的发展缺少物质基础。其次,农业用地的'人均占有量小。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需要结合前面的资源总特点以及一些数据资料使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因为此,再加上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例大,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潜力受到了约束。第三,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又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为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从利用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设计方案1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第三节土地资源

[解释]土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百分比图”,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土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耕地、林地、草地、水域、非农业用地及未利用的土地等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出林地与森林、草地与草场、草原的区别。

2.不同的地形分别以什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会这样?

3.我国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耕地和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占了多少?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优秀地理课件

优秀地理课件 优秀地理课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地理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地理范文一 第四节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重点、难点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 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一.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二.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三.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料了解欧洲各国。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五. 主要河流分析莱茵河、多瑙河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六.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总结: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作业: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地形地貌地理课件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 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 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工具 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引入:幻灯片投影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图片 资料 ,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生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板书:1、总趋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阶梯状下降 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 2.1、2.2看一看。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板书:2、三级阶梯特点及分界线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几级阶梯都有哪些特点,找同学回答第一级阶梯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三级阶梯示意图总结第一级阶梯位置、海拔高度、分界线,同样对于二三阶梯也找同学从以上几方面回答,老师来用多媒体展示总结。(教师边操作鼠标,边点击每一级阶梯,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掌握,效果较好。) 练习:通过做三级阶梯海拔、分界线的一个练习巩固刚才讲过的内容,再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画出三级阶梯分界线的简单示意图及山脉名称,其他同学在自己课本23页上完成。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共60个)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共60个) [真诚为您服务]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共60个)免费下载地址 下载方法: 点击一个课件的图标后会打开新页面(如果弹出下载工具,则要取消下载)点击新页面里的下载开始下载。 课件内容: 01010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太阳系行星性质比较,太阳系行星运动特征, 01010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圈层结构与黑子、耀斑,太阳辐射各纬度的收支情况动态图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示意,太阳辐射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010103.地球的自转::恒星日和太阳日,傅科摆--地球自转的证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速度, 01010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与地方时,地球自转引起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昼夜交替与晨昏线, 010105.时区与日界线::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区时的模拟计算,地球自转与地方时,时区和日界线, 010106.地球的公转::近日点和远日点速度比较,地球公转模型,恒星年和回归

年,黄赤交角, 01010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直射与斜射, 010108.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010201.大气的组成及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010202.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太阳光谱分析, 010203.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山风和谷风,海陆风,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导入, 010204.大气的水平运动::地球自转引起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活动:气压梯度与风向, 010205.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东亚季风,亚欧大陆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南亚季风,气压带和风带,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010206.世界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010207.锋与天气::冷暖锋对比,冷锋,暖锋,活动:《水浒传》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010208.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1月14日12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卫星云图上的气旋运动,反气旋(高压)气流运动分析,反气旋练习,气旋(低压)气流运动分析,气旋与反气旋练习式小结,气旋练习, 010210.台风::台风灾害及其防御,台风, 010301.水循环::水循环,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01030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大海中漂浮的鞋,季风洋流,洋流的分布,洋流的形成, 01030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与气候,洋流与渔场,洋流与航行,神奇的

自然地理课件

一、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球运动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 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 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3.日期范围的速求法 因为新的一天是从180°开始的。因此,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 注意:如果计算出的结果超过24,则表明有更新的一天出现了。 4 地理现象关于日期的对称性: a.求某地(非极地地区)昼夜长短相等的两个日期: 材料一般会给出一个日期: 如果是在夏半年(3.21—9.23)的日期范围,则以夏至日(6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是冬半年(9.23—次年3.21)的日期范围,则以冬至日(12月22日)日期为对称;如果是求某地昼夜长短刚好相反,则是以二分日日期为对称。 对于极地考察的是极昼极夜开始或结束的时间。(例如已知极昼开始的时间,求极昼结束的时间),也是关于二分日的对称(具体方法与上述相同)。 b.日出日落方位再一次出现同样的位置。原理与昼长相同。 5正午太阳方位 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永远在正午太阳在正北; 回归线之间的正南正北均有,具体得看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南北位置。直射点一个月大致走8°,可通过已知时间与二分二之日的时间差推测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新课标高一地理课件

新课标高一地理课件 新课标高一地理课件:《山地的形成》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一课时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诗词赏析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 自古山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首选。山所拥有的雄伟往往成为大众远大志向和雄伟抱负的寄托,那么山的这种属性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山的形成与分类 【导学与自主探究】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73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一)山地与陆地的关系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陆地的骨架。山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有关。

(二)山地的分类: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二、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互动讨论】 请观察褶皱形成中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 【总结分析】 (一)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二)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三、地球岩石圈板块构造学说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活动:(课件展示板块示意图)说出板块名称并填注在板块示意图中。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二)板块属性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 (三)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模拟板块运动的游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 游戏规则:

小学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课件

小学地理人教版自然资源课件地理是小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在小学地理教学中,自然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自然 资源,学生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与利用情况。 下面是一份针对小学地理人教版教材的自然资源课件。 一、自然资源的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可以为人类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 的各种物质财富和能源资源。它们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1. 水资源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也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库 等地表蓄水体的水资源;地下水是指地下蓄水层中的水资源。由于水 资源可再生性强,因此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2. 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大自然赐予的重要 资源之一。土地资源可以用于农业、工业、居住等方面。不同地区的

土地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用价值,土地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当地的 经济和生活质量。 3. 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是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财富,它们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药物等重要物质。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 平衡的重要任务。 4.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地球地壳中储存的各种矿石和矿物的总称。它们包括金 属矿、能源矿、工业原料矿等。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和基础,但其开采和利用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 能源资源 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持,但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也会导致环境问题。 三、自然资源的分布 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它受到地球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地区,矿产资源则主要分布在地壳运动 剧烈的带状地带。地理因素对自然资源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自然资源的保护

北京地理ppt课件

北京地理ppt课件 北京地理ppt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

几级行政区 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课件(精选)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课件(精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培养学生的读某某某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 教师: 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某某某片和资料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某某某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 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某某某,黄土高原景观某某某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某某某及原因分析。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力某某某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 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某某某片的分析和归纳。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 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0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 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活动一: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

地理的优质课件

地理的优质课件 地理的优质课件 澳大利亚一词,原意为“南方的大陆”,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变化而来。欧洲人在17世纪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 初中地理优质课件《澳大利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天然环境和自然与人文的旅游景点有所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赏视频,图片展示与文字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澳大利亚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学会旅游景观的一些最基本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播放教学、讨论法 三、教学资源 网络世界旅游地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与简介 澳大利亚咱们已经学过了,它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由于澳大利亚大陆在地质史上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因此形成了许多特有的野生生物。地形呈南北纵向排列,西部是最古老的高原,由于遭受长期风化和侵蚀,现已成为平均海拔仅有450~600米的低高原。中部是低地,多为海拔 200米以下的平原,向东地势逐渐升高,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的气候,总的来说,一是炎热干

燥,内陆有广大地区1月平均温度在35℃ 以上,而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的地区占35%。二是气候类型多样,呈半环状分布。多言的歌自然环境形成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风格多样而独特的城市建筑,二是奇特悠久的土著文化,都对旅游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2.观赏视频 下面我们一起观赏视频,注意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加拿大、俄罗斯、北欧一些国家的人们在冬季到澳大利亚来旅游? 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因为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时,该国却是夏季,而北半球夏季时,那里却是冬季。这一特点有利于吸引北半球的旅游者。例如,北半球冬季时,某些国家气候严寒,那么正值夏季的澳大利亚,必然对这些国家的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2)澳大利亚的自然旅游风光主要集中在什么地方? 许多地区气候比较优越。虽然澳大利亚总的来说是炎热干燥的国家,但是还有好多地方,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旅游区,气候条件比较优良。澳大利亚有将近1/3的国土在南回归线以北,属于热带,而其他地区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大陆的.四周有海洋环绕,没有大片的高峻的山地,一般来说,靠近海洋的周边地区气温比较适中,而澳大利亚的旅游区主要就集中在这些地方。该国气候较为干燥,即使在比较湿润的地区,一年中常常有干燥或相对干燥的时期,晴朗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为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视频中你认识哪些澳大利亚奇异的动植物,它们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哪?为什么为澳大利亚所特有? 袋鼠、鸭嘴兽、鱼狗笑、考拉、鸸鹋、针鼹等动物。澳洲银桦、金蒲桃、瓶干树、昆士兰贝壳杉、火轮木、火焰木、斑克木、白金汉、澳洲鸭脚木、肯氏南洋杉、澳洲莲叶桐、南方巨盘木、澳洲坚果等植物,它们都比较古老,成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由于澳大利亚大陆在地质史上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因此形成了许多特有的野生生物。 4)视频中提到了哪些著名旅游景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介绍

地理《位置和范围》课件

地理《位置和范围》课件 地理《位置和范围》课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儿?(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或读一段文字材料) 生:(发言积极)中国、亚洲、日本…… 师: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

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师:请指图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 生:(上讲台,指图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展示。 1.半球位置: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南部达,亚洲跨带、带、带,大部分位于带;经度位置约在至,范围广大。 3.海陆位置: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亚洲西南与洲以运河为界,西北与洲相邻,东北以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4.范围:亚洲是世界上跨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生:(异口同声)东半球。 师:(引导)是完全位于东半球吗? 生:(有争议)不是,是主要位于东半球,其东北部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师:再看看亚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生: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师:(总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也可结合具体纬线分析)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图中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生:(看图回答)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 师:再找出亚洲周围有哪些大洲?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生:(讨论后回答)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面;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师:(总结)这样我们就明确知道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共68张PPT)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课标定位 1.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海水性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课标定位 2.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2)海水运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素养阐释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知道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的分布规律,并理解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人类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分析渔业、航运等海洋活动与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分布特点的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

3.结合视频等资料,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知道海浪、潮汐、洋流的分类、成因及运动特点,并通过分析其运动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人们掌握的海水运动规律,明确海水运动与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一、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2.意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3.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分布规律。 ①水平方向:海洋表层水温,低纬度海域比高纬度海域高。 ②垂直方向: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表层区:水温趋于均匀分布。 温跃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降温变缓。 (2)由于表层水温升高,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3)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高中地理课件(通用10篇)

高中地理课件(通用10篇) 高中地理课件1 第一节荒漠化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两条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五条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宁夏中卫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全套-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全套-精品课件 [真诚为您服务] JKJ6《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全套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全套精品课件(21个) 1.0《行星地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1《宇宙中的地球》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4《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2《气压带和风带》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3《常见天气系统》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4《全球气候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0《地球上的水》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0《地表形态的塑造》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2《山岳的形成》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5.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5.1《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2》-全套精品课件(22个) 1.0《人口的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2《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1.3《人口的合理容量》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城市与城市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3《城市化》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0《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1《农业的区位选择》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地理优秀课件

地理优秀课件 地理优秀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 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 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 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 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 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 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 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 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 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 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 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 空气环流呢?思考。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 上空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投影演示,相互间合作学习完成A组导学内容。 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 生什么影响? B组导学内容

地理课件精选

地理课件 地理课件精选 电子课件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资源的丰富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地理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近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

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小学生地理课课件

小学生地理课课件 小学生地理课课件 导语: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学生地理课课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生地理课课件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 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 p26-27)

初中地理农业课件

初中地理农业课件 初中地理农业课件 引导语: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地理农业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