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与写作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电视短评评论写作电视短评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评价电视节目质量的方式,通过简短的文字来概括评价一个电视节目的特点,观众可以通过这些短评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
在撰写电视短评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要点,以保证评论的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
首先,电视短评应该有一个醒目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好的标题可以准确地概括电视节目的特点,同时增加趣味性,让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
比如,如果评价的是一部情景喜剧,标题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节目的特色,比如“忍俊不禁的笑料,一部不容错过的情景喜剧”。
如果评价的是一部纪录片,标题则可以突出其知识性和震撼力,如“深入现实,让你领略奇妙的自然界”。
其次,电视短评要尽可能全面地介绍节目的特点。
评价一部电视节目,不能只局限于表面现象,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从制作水平、故事情节、演员表现等多个角度来评价一部电视剧。
这样可以让读者对电视节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更好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
另外,电视短评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对节目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客观的评价。
要注意尊重观众的选择和兴趣,同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节目。
比如,如果评价的是一部综艺节目,可以指出其娱乐性和互动性,但也要提醒观众需要注意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和道德规范。
最后,电视短评的语言要生动有力,用词要简练明了。
由于篇幅有限,每个词汇都要精确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避免冗长的描述。
同时,可以使用一些形象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比如,使用“震撼人心”、“温暖人心”、“悬疑扣人心弦”等词汇来形容节目的特点,使读者可以感受到电视节目的魅力。
总的来说,写作电视短评需要注意标题的吸引力、全面介绍节目特点、有指导意义和生动有力的语言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撰写出一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对读者有指导意义的电视短评。
一、影评写作的角度(一)思想评论1.评主题。
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有的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
2.评现实意义。
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
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
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
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
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二是要紧扣影片,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离开对影片的评论。
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联系历史事实,结合世界著名海战,对比联想,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
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
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色。
《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
《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
在人物评论写作中,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影视评论写作技巧: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影评影视评论是一种对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文章。
一篇好的影视评论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那么,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影评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来评价。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作品都是经过创作者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评价它们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例如,一部电影如果在视觉效果和音效方面表现出色,读者就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从拍摄的角度来评价。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作品的拍摄手法和技巧也是评价它们艺术价值的重要因素。
例如,一部电影如果在拍摄角度、画面构图和镜头运用方面表现出色,读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情节和主题。
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作品也是反映社会和人性的重要工具。
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人性的本质,进而更好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从价值的角度来评价。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作品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启示。
例如,一部电影如果表现了人类的情感、人性和社会价值观,读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来评价。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视听作品也具
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人生。
例如,一部电影如果表现了人类的文明、历史和文化,读者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如何写电影评论(大全5篇)第一篇:如何写电影评论如何写电影评论中学生比较喜欢看电影电视,看了之后也比较喜欢谈论片中的内容,或是写一些对电影看法的文章.但往往容易将影评写成观后感,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细,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和其他文艺评论一样,影视评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评什么”和“怎么评”.评什么: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怎么评:① 历史的角度来评价影片主题,人物形象.电影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锤炼和创造.只有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生活,才能在观众的心灵中产生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社会生活是影片产生的基础,我们在评论影片时,就要将影片放到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影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现实感;去考察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其生活的环境,是否有过分拔高或贬低人物形象的情况.历史的标准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尺子.② 美学的标准来评论影片的美感效果.影片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反映,所以当对具有审美特征的影片进行评价时,不能不考虑美学的角度.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典型化程度如何,形式是否完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画面的组合,音乐的配置等是否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等都要以美学的标准来衡量.如在评论张艺谋前期的一部分作品时,如果不坚持美学的标准,就无法客观地评论影片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偏僻地方的陋习.③ 住细节,诠释其深刻含义.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 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④ 影视艺术角度入手来评论影视语言运用的成功与否.所谓影视语言,即导演根据运动,组接规则来调动,联结各类镜头.包括特写,快慢镜头,蒙太奇的组接方式等.影视语言应具有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它不仅要具有画面组合的叙事能力,更应具有揭示客观对象内在涵义的功能.当然,对影片进行评论的角度还有很多,只要能抓住影片的某一方面,准确地进行评论,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怎么写影评?一、不要写成观后感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
影视评论的写作步骤
一、了解影视作品:
在撰写影视评论之前,首先要对影视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要仔细观看
影视作品,理解它的主题、情节、角色等,同时注意观察影视作品的特色
和亮点。
还可以阅读有关影视作品的介绍、评论或者其他影评者的观点,
以获得更多的资料和想法。
二、撰写提纲:
在了解影视作品之后,需要撰写一个详细的提纲,用于规划和组织影
视评论的内容。
提纲主要包括引言、概述、剧情分析、角色评价、技术表现、主题探讨和总结几个部分。
在撰写提纲时,可以把主要内容和思路都
列出来,以便后续的构思和写作。
三、构思文章结构:
在撰写提纲之后,需要进一步构思整篇文章的结构。
可以根据提纲的
内容,确定每个部分的次序和长度,并思考如何将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同时也要考虑如何让文章的观点层次分明,逻
辑清晰,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四、撰写开头:
开头是影视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概括主要
观点。
可以采用多种开头方式,比如引用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或者经典台词,或者通过简短的描述或问题来引出主题。
开头部分应简洁明了,能够激发
读者的兴趣,使其愿意继续阅读。
电影评论文章范文分享电影是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各种视听元素将故事展现给观众。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对故事情节、角色形象、剧情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思考。
本文将分享一篇电影评论范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篇准确、流畅的电影评论文章。
标题:《寻梦环游记》——追寻梦想的美妙旅程在充斥着商业大片和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的电影市场中,《寻梦环游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温暖的情感引起了观众们的热烈追捧。
该片以墨西哥传统庆祝死者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男孩米格通过意外进入亡灵国度,在寻找自己音乐家祖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惊险有趣的故事。
首先,本片的制作团队在视觉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墨西哥的传统文化元素得以充分展现,色彩斑斓的亡灵国度和炫目的灯光效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幻境之中。
每一个角色的服装、脸部特征都精心设计,细节上的考虑使得整个电影画面美不胜收。
其次,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寻梦环游记》以寻找梦想为主线,将家庭、亲情、梦想等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
男主角米格为了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毅然决定进入亡灵国度,而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遇到了自己已故的亲人并与之展开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冒险之旅。
影片以与死者的联系为线索,通过深入挖掘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此外,影片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使得观众更加融入剧情。
影片中的歌曲旋律悠扬,情感丰富,通过音乐的力量,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总的来说,《寻梦环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它在制作上别出心裁,画面精美细腻;故事情节紧凑有趣,富含情感和温度;音乐则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当中。
通过对这部电影的评论和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它,还能够提升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希望这篇电影评论范文能够帮助读者写出准确、流畅的电影评论文章。
在撰写电影评论时,可以从影片的制作、故事情节、角色表演、音乐等方面展开论述,用中文表达清晰,叙述流畅,以活泼生动的语言引导读者更好地体验和理解电影。
电视剧影评范文如何写好电影电视剧影评写影视评论,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
这就需要对电影或电视剧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视剧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具体来说:(一)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视评论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视剧的内容,结合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视剧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二)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
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
"对影视剧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
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
同样,我们在写影视评论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三)要重视影视剧的艺术分析。
电影电视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视评论要重视对影视剧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影视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
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电视剧来解决。
影视评论范文800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改编自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银行家安迪·杜弗雷因被冤枉谋杀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而被判终身监禁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他的自我救赎和希望,展现了人性的力量和自由的价值。
影片的叙事手法独特,采用回忆录的形式,将安迪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在回忆与现实的交错中感受到他的痛苦、希望和坚韧。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巧妙地运用了电影语言,将一个看似沉闷的监狱题材拍成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杰作。
在角色塑造上,影片成功地刻画了安迪·杜弗雷这个角色的多面性。
他既是一个遭受不公待遇的囚犯,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人。
他的坚韧和毅力,以及对自己清白的坚信,都让人深感敬佩。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反派角色典狱长诺顿则凸显了体制化的冷酷和人性的扭曲,更加强了安迪的悲剧色彩。
影片的另一大亮点是对“希望”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
在安迪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力量。
即使在监狱这个看似绝望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对自由和清白的信念,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了自我救赎。
影片告诉我们,希望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只有持有希望的人才能在困境中寻找到出路。
此外,《肖申克的救赎》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安迪与典狱长诺顿的关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冲突和人性的复杂性。
诺顿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权力和利益的贪婪。
而安迪则代表了人性的光明面,他的坚韧和智慧象征着人性的尊严和力量。
影片在视听效果上也堪称一流。
摄影、配乐和剪辑等方面都充分展现了导演的匠心独运。
特别是影片中的经典场景——安迪在雨中挥舞着双臂,将那种重获自由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探讨人性、希望和自由的深度作品。
它以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主题、复杂的人物形象以及出色的视听效果,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影视作品。
声画合一:画面中影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进行、消失,如影随形,声画统一,互相吻合。
声画对立:指声音与画面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互相剥离。
声画对位: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画外音:指影片中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分镜头:就是在影视作品中,两个剪辑点之间的那一段影片。
景深:在被摄主题前后,其影像仍有一段清晰的范围的,就是景深
场面调度:就是导演对演员在表演空间的指导以及摄影机对电影空间和情绪的再创造。
场面调度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2.渲染环境气氛;3.叙述情节
人物塑造:导演创作重中之重,电影中人物是叙事的核心,矛盾冲突的核心,片造型的基础客观镜头:镜头视点不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也不采用剧中角色的视点,而是采用普通人观看事物的视点。
主观镜头:表示片中角色观点的镜头。
当角色扫视一场面,或在一场面中走动时,摄影机代表角色的双眼,显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
画格:就是影视作品中流动的影像中抽取的定格的静态画面。
戏中戏结构:又称套层结构,指将两个独立时空的叙事交织在一部影片中进行平行展现,同时展现两个时空叙事方法。
内景;也称“棚内景”。
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
外景:指摄影棚外的景物。
摄影棚以外的场景。
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
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
这种场景具有生活气息。
场地外景: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
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的人工场景。
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现实的场景环境。
作者论:西文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导演如果说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题材和风格上的某种一贯的特征,就可算其为自己作品的作者
作者论的三个观点:1.导演经常处理同一主题或题材。
2.导演有一套鲜明的个人风格。
3.电影能够表现导演的个人视野,通过电影能看到导演如何处理食物和他对世界的看法。
旁白:是画外音的一种。
旁白是电影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
独白:指生源不在画框中出现的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呈现方式。
拟音:影片创作手段之一。
使用人工发声器模拟影片中所需要的音响效果。
如动作音响、自然音响等或通过录制的动作音响,加以后期的处理,达到影片中要求但实际中无法直接录制的音响效果。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用自然光、自然场景拍摄、用非职业演员,追求的是生活真实,要求表现意大利人民饱经战争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苦难,谴责社会不公。
法国新浪潮:“新浪潮”电影以表现个性为主。
特吕弗的《四百下》(1959)是较早出现的代表作。
他用现代主义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时代的悲惨遭遇。
他信奉所谓“非连续性哲学”,认为生活是散漫而没有连续性的事件的组合,在电影创作上否定传统的完整情节结构,以琐碎的生活情节代替戏剧性情节。
戈达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
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在破坏传统结构方面比特吕弗走得更远,著名的《精疲力尽》(1959)就是其创作风格的最好体现。
影视评论写作的作用:1指导观众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
2.促进影视创作(影视创作者需
要了解评论界对自己作品的价值评定,批评与创作是种知与行的关系)3.丰富影视艺术理论。
影视评论写作流程:一带着问题看片:1.看摄影,包括机位、色彩、景别、光线)2.看场面调度(画面呈现的形态是开放或封闭?视觉成分安排之后是否平衡?两维取景中,人和物的安排疏密关系怎么样?人占画面空间是什么部位?人与物之间的距离怎样?)3.看剪辑 4.看情节的讲述(恰当安排巧合、内在逻辑清晰、无疏漏)5.看片中人物(分析人物在片中的角色和人物在电影中的表现)6.看片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的运作7.分析影片和一些影视理论之间的关系二.做好场景、镜头镜头等观看笔记:主题、人物设置、影像、文化
场面调度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2渲染环境气氛3叙述情节
衡量剪辑是否成功的标准:流畅、保持一种方向感、保持清楚的连贯性、调整好节奏
影视评论写作的工具:描述性工具、引述性工具、资料性工具
描述性工具有:分镜头:就是在影视作品中,两个剪辑点之间的那一段影片表格和图解
引述性工具:画格:影视作品流动的影像中抽取得定格静态画面原则是第一格或最后一格最有表现力的一格最中间一格
资料性工具:与影片的策划、写作、生产、制作、相关创作人员的创作阐述和创作经验谈之类等相关的影史资料
印象式影评:1主演、角色表演如何2.创作者、编剧、导演、摄影、剪辑和制作公司是谁3我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4给人印象深刻是哪,为何?5是否抓到了片子主要的东西6我对片子主题有没有偏见,为何?7我的评论站得住么?8我最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形式分析取向的影视评论写作:主要关于结构与风格或叙事形式在片中特定组织形式的评论1叙事性还是非叙事性形式系统,了解影片如何合成一个整体2分析影视作品的形式和风格,辨识影片中用的技巧(色彩的运用)3剪辑和音响的作用4片子的技巧模式5风格在片子整体形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论取向的影评写作:需要注意:1导演个人的生活基础、文化空间和时代背景2导演通过电影处理事物的角度和他对世界的看法3.导演与类型的关系
PS:作者的生活是否对影片的主题产生某种影响?作者是否持续同样的主题或同一类型片子?作者在片中的个人标注是什么?是否每部片子都固定与一些创作人员合作?
类型研究影评写作:1能否找到有关情节、人物、主题、场景和对白的重复特征来分类2电影类型中是否包含了某种社会价值观?3不同类型片发展如何,有无变化,原因是?4片子属于新类型么?新类型的特点体现在哪5类型的形成与历史有关?6了解电影类型的特征。
类型电影(有一个不能被突破的框架,但内容可以重组)的1.二元性(文化价值和反文化价值,好人和坏人,文明价值和被社会谴责的价值)2相似性(故事构架,视觉图谱,包括画面、运用镜头的方式、色彩、特定的场景、地域、道具,人物类型)3模式性4梦幻性(迎合人的某种直觉的情感和感官的需要,宣泄观众的某种情绪,表现理想和欲望,为现实中烦躁的人创作一个可暂时忘却一切的梦境)5大众性6怀旧性7娱乐性
P.S1类型电影的产生与原型密不可分2每个类型的产生对应着个人发展历程中曾出现的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3类型与娱乐的关系4类型由人类情感所决定的5类型的变异与人类审美变化的关系
背景取向(社会历史)的影片写作:一.史学取向的影评写作。
美学‖技术‖经济‖社会影视史。
二.社会意识形态取向的影评写作,大众传媒与国家的关系
影视批评的特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本土化和全球化。
普世价值和现世价值。
衡量优秀电视栏目的标准:思想发现和思想特色,让观众感受到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分析,凸显传统特色和区域特色
叙事人:真实性,更加亲切、拉近距离,形成某种讲故事的省略,我对我爷爷奶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