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 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5
从韩国江陵端午祭管窥中国端午节文化现状摘要:文章通过对比中韩两国的端午渊源以及端午文化传承现状,对中国端午节的民俗传承过程中的欠缺之处作了深刻反思。
关键词:韩国江陵端午祭;中国端午节;渊源;文化内涵;对比一、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源流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博大宽广,影响深远广阔,对其他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影响,韩国申遗成功也引起我们深层反思,我们不得不坦然接受我们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缺失。
很多学者认为: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捍卫传统文化仅靠“严防死守”远远不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许多亚洲国家同样有很深的浸染,这无法以国界划定。
首先,韩国端午祭很可能是从中国的端午节延伸而来。
很多韩国学者表示:一方面,端午祭是韩国现存的规模与影响巨大的乡土神祭;另一方面,端午祭是中国的重要节日流入韩国后本土化的结果。
①韩国的端午节在公元八世纪中叶从中国传入,江陵端午祭中没有半点纪念屈原或伍子胥等人的痕迹是因为韩国的端午祭只是借用了端午节的名称和时间,并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放到这个节日里,替换了原来的内容。
②有韩国学者也表示,江陵端午祭是大型的祭祀活动,毫无意义可言。
因此,韩国人申请的“江陵端午祭”是一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
其次,韩国的社会是中国古文化的缩影。
韩文中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汉字,据统计,韩文读音65%与古汉语读音极为相近。
韩国传统的道德观也极有影响力,他们仍守着等级秩序中的长幼尊卑,信守着女子的三从四德。
我们且不论这些文化正确与否,而单就韩国人对古文化的重视程度我们便可看到他们对传统的继承和重视程度。
二、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传承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阳”、“蒲节”、“解粽节”、“天中节”、“诗人节”、“龙船节”、“地腊节”、“女儿节”、“重五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
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跟我们的端午节有什么区别!值得深思运用中国八卦的韩国国旗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那为什么韩国也有端午祭了,这个还得从历史角度来说韩国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韩国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一样,都是农历五月初五江陵端午祭在韩国相当普及根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韩国妇女用菖蒲汤洗头发(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为了祈求河神不要淹没他们种的水稻因为五月份是涨水的季节。
而我国的端午节是传说因为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韩国端午祭活动有很多比如吃艾子糕、摔跤、投壶、祭祀、荡秋千、棋王比赛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这其中祭祀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主要内容。
而我国端午节活动主要就只有吃粽子和赛龙舟,两者活动内容差别很大。
韩国端午祭荡秋千(图片来源于网络)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在韩国的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
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
按照韩国传统风俗,在端午节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然后妇女们还要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
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这些都有着独特的端午特色。
中国小学生包粽子(图片来源于网络)虽然韩国端午祭并不是我国的端午节,但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要不然他们为什么也叫节日里面也有“端午”这两个字,而且为什么和我们的端午节还是同一天,这都是巧合吗?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韩国端午节事件篇一: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关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思考作者:lmy 2012.12江陵端午祭1967 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韩国申遗的江陵端午祭,在我看来应是属于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
韩国在申遗时也曾提到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
江陵的居民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与其本土相适应的创新,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形成了具有他们自己特色有别于中国传统端午节的节日。
对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有人说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他们的专利,有人很愤慨说韩国人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有人联想到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工作感到很心酸…...在我看来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并不冲突,端午节从中国流传到韩国被他们所继承并有了他们的民族特色。
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就好像佛教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在中国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而中国政府对于中国的宗教也持以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式。
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不影响印度佛教文化的继续。
同样的他们可以为他们的端午祭而申遗,我们依然可以庆祝我们的节日并保护继承创新它。
除此之外,对于韩国端午祭申遗的成功我们更应警醒的应是反思我们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继承发扬够不够。
当越来越多的人为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由来和庆祝意义的外来节日如万圣节、圣诞节等而欢呼和疯狂时,不知道他们清楚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不知道他们过过多少次完整意义上的传统节日,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那些节日里有哪些习俗和活动……申遗是否成功固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如果本民族的节日只有在进行希望得到外族认可诸如申遗之类的活动时,本族人才想到去重视它,这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而在成功后一切却又照旧或是有些地方尽可能的不顾负荷的榨取利益使之破坏的更严重,这岂不是很可悲吗?什么时候能单纯的只为某个特定的节日只为与之有深厚感情的我们而庆祝保护它呢?端午事件只是许许多多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工作有待加强的一个表现。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不仅赋予了中国人民以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面临着各种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而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个典范。
首先,韩国端午祭作为中国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韩国得以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韩国端午祭是韩国人民为了祭祖、除疫、祈祷丰收之意而举行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的端午节有着相似的起源和传统活动。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不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成果。
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虽然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面临过多次战争、灾难和文化断层的威胁,但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制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虽然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许多传统文化习惯逐渐被遗忘或边缘化。
其次,文化市场的商业化和商品化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满足商业利益和消费需求,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真实性。
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努力,以及加强教育和宣传等。
传统文化的继承案例分析案例一:韩国抢注中国传统文化申遗据韩联社11月20日报道,韩国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
为纪念其成功申遗9周年,韩国于21-28日在端午文化馆举行“小端午”纪念活动。
江陵端午祭委员会20日表示,将在端午文化馆2层展厅举行主题为“变与不变的端午树”图片展。
此外,为发展江陵端午祭,还将于24日举行“2014江陵端午文学研讨会”。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江陵地区特有的一种祭祀活动,1967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
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活动期间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和农乐表演等。
分析:首先,我们能从韩国政府这些作为看出,其实韩国方面已经承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深刻的影响,而客观上看韩国是一个相对于中国来说是较小的国家,文化底蕴也不是很深厚,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感,如果他们能将影响他们世世代代的中国文化申遗成功,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增加了文化底蕴,也使得整个韩国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了一大步。
其次,韩国能够成功将端午节申遗成功,无非是捡了漏洞,一是教科文组织方面的不明就里在文化遗产审核机制上存在问题,二是中国相关部门对文化自主权的不重视,这两点就足以使得韩国可以捡到漏洞从而通过这些申遗方案,而使得中国先民的辛苦创造改换了国籍。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进不进教科文文化遗产名录并不重要,那只是一种组织性的名录,重要的是对后代华夏儿女的影响,如果韩方将端午节等的起源写进教科书去影响自己的后代,那么这种影响是很惊人的,中华儿女难道要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和韩国后裔进行着本不该有的对文化归属的争论吗?案例二:从清明文化节看中国传统文化2015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全新开幕,本届文化节为期10天,从2015年4月1日到4月10日,在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开封举行。
作为本届清明文化节的主会场,国家5A 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清明文化名园—清明上河园景区积极策划、组织并承办了一系列清明文化活动。
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篇一: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摘要:韩国申遗项目有盗用中华文化的嫌疑,引发了国内关于中华文化的热议和反思。
对比韩国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极保护和传承态度,国内的文化保护却显得单薄无力。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淡忘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中国是时候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字: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全球化文化冲击文化保护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用多说。
历时千年,各种文化习俗一直是沿袭至今,只不过,这种传承随着岁月的洗礼却是开始慢慢淡化开来。
就拿节日来说,传统佳节渐渐变得空有其表,人们只关注会放假几天,却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可最近,一系列事情却是为国人敲响了警钟——韩国的申遗项目有了染指中国文化之嫌。
“端午节”,“暖炕”这些暧昧的申遗项目引起了热议。
这时,人们才开始对逐渐淡忘的文化产生了重视。
韩国,与中国不同,他没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中国宏伟的版图。
可就是这么个国家,在文化的保护上却是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我国现有28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数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
韩国历史远无我国悠久,面积也仅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浙江省大,却也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2014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
韩国政府计划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纪录申遗,争取201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端午节韩国申遗成功为视点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论我国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以端午节韩国申遗成功为视点完成时间:2013年 4 月摘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不管是人们对保护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还是我国已有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都不能有效的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成功,更是给我国以警惕,分析韩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找出我国对传统文化保护不足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来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法律保护AbstractFiv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rich cultural heritage, rich in resources, but is not optimistic about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whether it is indifferent to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nsciousness, lack of existing relevant laws, the system can not effectively protect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Gangneung Dano Festival inscription success in Korea, but also to our country to be vigilant, analysis of South Korea 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of inadequate protection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adopt the system, measures to strengthen our country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legal protection目录一、端午节韩国申遗成功因素分析 1(一)韩国政府的有效管理 1(二)积极的保存记录和传授教育 1(三)民众积极自主的参与 2二、我国传统文化淡化的原因 2(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 2(二)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3(三)文化遗产流失严重3(四)文化遗产的传承受阻 3(五)地方政府未对文化现状做全面的了解 3三、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法律保护的构想 4(一)立法规范文化遗产的保护 4(二)重视知识产权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4(三)出台专门的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私法保护法律 5(四)确立法律监督和法律救济制度 6谢辞8参考文献9当前,中华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双重危机:从外部看,各国纷纷重视抢占文化制高点,软实力竞争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别国家对我国文化资源进行盗用和掠夺,试图腰斩我国历史文化根脉、挤压现实文化发展空间,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
韩国端午节申遗事件
近日,韩国端午节申遗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申遗指的是将某一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以保护和传承该文化遗产。
而此次韩国端午节申遗事件引发争议的原因则是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挑战。
韩国端午节起源于朝鲜时代,据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居民朝追究义士龙舟赛事而设立的。
而在中国,端午节被视为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重要节日,纪念的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容置疑。
然而,在韩国端午节申遗的文件中,却出现了对中国端午节的“剽窃”和“篡改”等字眼,甚至将韩国端午节与中国端午节
相提并论。
这种做法不仅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不尊重,也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捏造。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享誉世界。
无论是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还是太极拳、京剧、国画等传统艺术,都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而作为邻国,韩国应该更加重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不应该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抹黑。
此次韩国端午节申遗事件的涉事方应该对其不当言论进行反思和道歉,同时加强对文化传统的学习和保护。
对于国际社
会而言,更应该加强对各国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保护,促进世界和谐与进步。
端午节在韩国申遗成功
近日,据报道,韩国的端午节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表明韩国的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其在韩国的申遗成功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端午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1.历史背景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在纪念古代楚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英雄屈原的节日。
随着历史的传承和演变,端午节也成为了一种跨越民族、国界、宗教等多种文化元素的重要节日。
韩国的端午节称作“端午节”,在韩国也是庆祝祖先和亲人健康的传统佳节。
2.文化内涵
端午节以“龙舟竞渡”、“粽子食用”、“挂艾叶”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寓意着弘扬国家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在韩国,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则包括制作和品尝传统的端午节饼“粽子”、祭祀祖先、贴挂五色丝线等。
3.保护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也代表着民族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因此,保护
和传承端午节也成为了全社会的责任。
在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立法和政策扶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等措施来维护端午节的传承和保护。
与此同时,在韩国,政府也一直在加强对端午节的保护和传承。
申遗成功也表明了韩国对端午节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
总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元素,它代表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人文历史的积淀。
韩国端午节的申遗成功,更加彰显了如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也表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韩国申遗项目中的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文化。
在韩国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种种魅力。
首先,中国的丝绸之路是韩国申遗项目中最著名的一部分。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路线,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条路线上的城市、建筑、商业和艺术作品,都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文化不仅受到了韩国的影响,也影响了许多其他国家。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一些重要遗产,如敦煌莫高窟、董里塔和大罗塔等。
其次,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是韩国申遗项目中的一大亮点。
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造诣,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中国的古建筑多以传统的木结构为主,它们不仅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建筑智慧,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有一些中国的传统建筑被列入申遗名录,如北京故宫、长城和福建土楼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的精髓。
此外,中国的戏曲和音乐也是韩国申遗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戏曲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性而闻名于世。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京剧、豫剧等传统戏曲形式,这些戏曲形式展示了中国的古老文化和戏剧艺术的精髓。
最后,中国的传统饮食也是韩国申遗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传统饮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味道独特。
中国的传统饮食不仅关注食物的鲜美和口感,还注重食物的营养和健康。
在韩国的申遗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些传统饮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中国的独特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
总的来说,韩国的申遗项目中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个方面,如丝绸之路、传统建筑、戏曲和传统饮食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2005年韩国端午祭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你有什么看法作文【篇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作文指导】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作文指导作者:王先海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即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在2006年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文化部公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2007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悉,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计划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遗”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非遗”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党十七大报告也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鉴于广大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多,特设置作文训练题目,兼以审题指导,同时附录学生习作及简要评点,以期引起中学师生的重视。
一、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急救传统文化海春世界遗产邱炯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材料为两幅漫画,写作前,应先读懂两幅漫画的寓意,再找准漫画间的相关点,明确作文的话题词。
试析韩国“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表明了保护文化遗产需要跨越国界,并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
其次,它强调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重要性。
最后,它提醒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向我们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超越国界,进行国际合作。
在申遗过程中,韩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分享相关信息和经验。
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文化遗产传承,也加强了国际间的互动和交流。
因为文化遗产并非仅属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其次,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强调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重要性。
通过申遗过程,韩国成功地将“端午奈”这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推动了景区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这与传统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责任,也是一种经济机遇。
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韩国的“端午奈”申遗提醒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申遗过程中,韩国不仅着力保护传统文化的原始面貌,还注重创造新的表达方式和模式。
例如,他们成功创造了“端午奈”品牌,并通过现代化手段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电影、动画、音乐等。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吸引年轻人和外国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时,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韩国的“端午奈”申遗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跨越国界,与国际社会进行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发展文化旅游,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创新,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模式。
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第一篇: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体会和心声引言韩国申遗端午节是韩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韩国人民传统习俗的体现,也是韩国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热爱。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有幸能够亲身体验到这个传统节日,并且从中感受到了韩国人民的热情、团结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以下是我对于韩国申遗端午节的一些体会和心声。
传统习俗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단오(Dano)”,它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庄重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以纪念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祈福。
龙船竞赛龙船竞赛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组成队伍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船,在河流或湖泊上展开激烈角逐。
这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展示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机会。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龙船竞赛,那种团队协作和激烈的比赛氛围让我深感震撼。
祭祀活动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以纪念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屈原。
他是中国文化中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被认为是端午节的始祖。
人们会向他献上食物、酒水和花束,并且在他的墓前举行隆重的仪式。
这个活动不仅是对屈原的敬意,也是对历史的追溯和传承。
吃粽子吃粽子是韩国端午节最重要的一项传统习俗。
粽子是用糯米、豆沙、肉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吃起来香甜可口。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做粽子,并且互相赠送。
吃粽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希望能够消灾避邪、平安健康。
我曾经尝试过韩国的粽子,它们的口感和中国的粽子有些不同,但同样美味可口。
申遗端午节的意义韩国申遗端午节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对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保护。
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韩国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保护与传承申遗端午节的成功申请,使得这一传统习俗得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通过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得更多人了解、认识和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这对于保护和传承韩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申遗端午节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