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30
基本思路: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2、了解火线、零线,试电笔的构造及使用。
3、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快乐重点:会用欧姆定律、电流过大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突破措施: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难点:会连接家庭电路突破措施:讲解典型例题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已经了安全电压。
2、人体是导体,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加在人体身上的越高,通过人体的越大,就越。
3、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安培。
4、避雷针是深入探究:1、认识高压危险的标志,如右图所示。
2、教师介绍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分析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1).算一算:设人的双手之间在干燥时电阻是1000Ω—1500Ω,潮湿时是200Ω—800Ω,如果在双手间加36V的电压,计算一下干燥和潮湿时的电流分别能达到多大?(2).由计算可知,双手是潮湿的时,那人体流过的电流将 ,此时的36V电压并非是绝对安全的电压了。
(3).根据欧姆定律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阻值不变的电阻而言,电压 ,流过的电流就会;对于电压不变的电阻而言,阻值 ,电流也就;电流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危险。
所以电压越危险。
3、断路和短路。
(学生自己填写,老师介绍短路的两种情形)(1).断路:,(2).短路:。
(3).学习短路可能造成的的危害4、学习防雷知识(1).分析雷电产生的原因;(2).认识雷电的危害性;(3).介绍防雷电的方法。
课堂练习1.人体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指( )A.人体带了电 B.人体中有电流流过C.人体上有电压 D.人体中流过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2.如果人体的电阻按1KΩ计算,那么通过人体的安全电流应不大于 mA.两手同时接触家庭电路的两根导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 mA,所以 ,这是十分危险的.3.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大量事实表明,不高于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的19.3节,主要讲述安全用电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对电流过大的认识,了解电流过大可能导致的危险。
2. 掌握开关、插座、保险丝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学习安全用电的原则,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过大的原因及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 学会正确使用开关、插座和保险丝,避免触电事故。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遵守安全用电原则,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过大导致危险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触电事故。
2. 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保险丝、开关、插座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生活中触电事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流过大的危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流过大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触电事故。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开关、插座和保险丝,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安全用电原则,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安全用电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电流过大导致危险的原因2. 正确使用开关、插座和保险丝3. 安全用电原则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触电事故,并说明如何避免。
2.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家庭设计一份安全用电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用电安全,发现潜在危险,并提出解决方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过大导致危险的原因电流过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短路是指电路中的两个导体直接接触,导致电阻几乎为零,电流因此急剧增大。
第3节平安用电◇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记住平安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缘由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平安用电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对常见的触电事故的了解,培育学生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触电事故的缘由和正确处理事故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平安用电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用电平安警示标记,如“高压危急”“有电危急”等。
回忆一下,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电压越高越危急[阅读课本]P113“电压越高越危急”[思索]生活中常见到“当心触电”这样的警示牌,那么怎样才叫触电呢?[提示]人或动物接触或接近带电体,有电流通过,引起损害。
[思索]用手干脆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触电吗?[提示]通常状况下人体的电阻约为104~105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可降低到约103Ω。
依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所以不会引起损害。
【拓展】人对100~200 uA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 mA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 mA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 mA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急;当达到50 mA时,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心跳停止。
[归纳提升]触电事故是指有肯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引起损害性的事故。
[思索]通过人体的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提示]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思索]为什么说“电压越高越危急”?[提示]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损害越大。
[思索]你知道人体的平安电压值是多少吗?[提示]依据人体的电阻和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不超过36 V的电压是平安电压。
[思索]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肯定平安吗?[提示]人体是导体,不同的人,在不同状况下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所以人体接触低于36 V的电压的带电体不肯定平安。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9.3 安全用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9章第3节“安全用电”。
本节主要介绍了家庭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的概念,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2. 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3.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知道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2. 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
难点:电流产生的原因,电器事故的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事故案例,如触电、电器火灾等,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黑板板书,讲解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以及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
(2)教师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安全用电相关的例题,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如何正确使用电器等,让学生通过课本或笔记本进行学习和思考。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安全用电知识,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9.3 安全用电电压:家庭电路电压电流:电流的概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使用电器时,要确保断电;电器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维修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家庭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教案九年级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3安全用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欧姆定律解释电压越高越危险。
2、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触电类型。
3. 熟悉安全用电原则。
4. 注意防止雷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PPT,了解触电事故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源、小灯泡(带座)若干、电流表、保险丝(粗细不同)、铜丝、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及多媒体等。
教学重点1、讲明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它不仅是安全用电的基础,又是安全用电的基本保障;2、讲解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重点在于对常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讲解触电时急救常识及注意事项;4、阐明今后工作中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形式1什么是触电?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并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体的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2电流对人体有哪些伤害?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击和电伤.1).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破坏,使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
2).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A电灼伤:有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
接触灼伤:发生在高压触电时电流通过人体皮肤的进出口处,伤及人体组织深层,伤口难以愈合。
电弧灼伤:发生在短路或高压电弧放电时,电弧像火焰一样把皮肤烧伤、烧坏,同时还会造成眼睛严重损害。
B电烙印:发生在人体与带电体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在皮肤表面留下和被接触带电体形状相似的肿块痕迹,往往造成局部麻木和失去知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案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2. 学会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难点:如何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电器火灾的预防。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灯、插座、电线、开关等。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发生的触电事故,引起学生对安全用电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学习(10分钟)1. 讲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如:不要靠近高压线,不要用湿手触摸开关等。
2.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如:使用电器时要注意观察电器的工作状态,不要让电器长时间工作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灯,连接电线和开关,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电器的使用方法。
2.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活动重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难点:如何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电器火灾的预防。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但在实践操作中,仍有一些学生存在错误的操作,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纠正。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家人的用电习惯,发现不安全的用电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引入,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我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发生的触电事故,让学生对安全用电产生关注,从而引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重点是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难点是如何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电器火灾的预防。
我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用电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识到,虽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了解了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但仍有一些学生存在错误的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3节安全用电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 electrical appliances 的基本使用方法,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中 electrical appliances 的基本使用方法。
2. 让孩子们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日常生活中 electrical appliances 的基本使用方法。
难点: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electrical appliances(如灯泡、插座等),安全用电宣传图册,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安全用电的小手册,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内的安全事故案例,让孩子们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 教学讲解(10分钟):结合宣传图册和视频,讲解日常生活中electrical appliances 的基本使用方法,强调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根据教学讲解的内容,动手连接一些简单的 electrical appliances,如灯泡、插座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孩子们能正确操作。
4.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设计一个关于安全用电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如:孩子们分成两队,通过接力的方式,将 electrical appliances 正确地连接起来,最快完成的队伍获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日常生活中 electrical appliances 的基本使用方法。
难点: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第3节安全用电【学习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2.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学习过程】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电压越高越危险(我阅读,我知道)1.跟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关:人体最大安全电流为2.了解安全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知识点二:常见的触电事故(我阅读,我理解)触电的形式:。
低压触电(家庭电路)双线触电单线触电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接触造成的,并与或构成通路。
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人体不能高压带电体,只要靠近就有危险。
知识点三:安全用电原则(我遵守,我牢记)1.安全用电:不接触,不靠近。
2. 为了防止触电:①必须把用电器的开关装在上。
②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与相连。
③家庭电路要选择规格合格的熔丝,不能用或代替。
安全用电口诀:大地人体是,安全用电记心理。
修理电器要,风筝远离高压线。
湿布擦灯泡,电线不能晒衣服。
插座三尺高,小心安装很重要。
广播碰到电力线,喇叭怪叫要冒烟。
如果有人触了电,电源莫延迟。
电线要是着了火,带电用水泼。
金属外壳用电器,保护要做好。
知识点四:注意防雷(我了解,我铭记)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
二、合作互助学习:1.为了安全用电,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不准用剪刀或绝缘柄破损的钳子剪带电的导线B.不准在电线上晾衣服C.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电源D.发现输电线的断头落地,不要走近更不准去拾电线头2.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电线的接头处包有黑色的胶布,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绝缘、避免漏电B.美观一些C.使电线带电D.使接头处更结实三、展示引导学习: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3节 安全用电1 / 2年级 九 科 目 物理 授课时间课题 19.3、安全用电 课型新授 主备班级学生姓名学习 目标 1、知道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2、知道 安全用电的原则,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 安全用电的常识 难点常见的触电事故学 习 过 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13-115页,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1)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因为有较大的 流过人体。
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主要与通过人体的 大小有关。
(2)经验表明: 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2.两种类型的触电 (1)触电原因:家庭电路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与 连通造的。
(2)触电形式:①双线触电: (如图3).②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 (如图4)图3 图4(3)安全用电原则: 低压带电体, 高压带电体。
同学们自己再说出一些安全用电生活中注意的事项:3.触电的急救(1)迅速 。
(2)用 挑开电源线,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3)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先 ,再泼水救火。
(4)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 。
4、安全用电原则:(1) (2) (3)(4) 5、注意防雷雷电的路径往往经过地面上 的部分,所以室外天线或高大建筑物上要装设 装置来进行避雷。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的防雷措施:课堂练习1发现电线着火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 、用水泼灭 B 、找电工来处理C 、拉下开关,切断电源D 、用小刀或剪刀切断电源 2、为了安全用电,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准用剪刀或绝缘皮破埙的钳子剪带电的导线 B 、不准在电线上晾衣服C 、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将他拉离电源D 、发现输电线头落地时,不要走进更不要去拾起线头 3、我们经常在电线的接头处会看到包有有黑色胶布,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绝缘、避免漏电 B 、美观一些C 、使电线带电D 、使接头处更结实本节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