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斜坡的启示
- 格式:ppt
- 大小:6.66 MB
- 文档页数:30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1.3斜坡的启示苏教版1-3斜坡的启示教学反思《斜坡的启示》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节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斜坡的定义及作用、通过探究知道斜坡的省力情况、通过实验找出影响斜坡省力多少的因素、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
下面谈一谈上完这节课的感受。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兴趣盎然导入这块,还是以具体的问题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搬东西(不是移动,强调搬字)为例子,让学生想出各种可能可行的方法,而后教师来个汇总,从而过渡到用斜坡来解决问题,进而为下面的探究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按科学探究的思路诱导学生加入共同设计实验探究按照科学的探究思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来完成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因五年级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已经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在设计和进行实验环节上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验,主要的是实验的思路一定要清晰,实验的注意事项一定要讲解到位。
第二个实验在提出问题后作出猜想前,可以给学生一个例子,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猜想,简化要探究的问题,明确坡度的意思。
三、拓展迁移,学以致用讲完斜坡的启示实验内容,多列举相关实例,让学生辨认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斜坡。
最后以扬中汽渡为例,让学生们思考车是如何从船上开到岸上来的,鼓励他们课后有条件的去观察一下。
四、缺陷与不足本课所需的测力计,在实验室拿的时候要看清规格,要拿5N的,不能把2.5N的混在里面,否则就影响教学过程和效果了。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斜坡的启示》是五年级下册《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
在出示“一位下身瘫痪坐轮椅的阿姨上公共车很吃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斜坡的启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斜坡的定义及性质;2.理解斜坡为物体运动提供了一种方式;3.探究斜坡的最大倾角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斜坡的定义及性质;2.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斜坡角度的测定方法。
三、教学难点1.斜坡角度的测定方法;2.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提问;2.合作探究法:学生自主分组,合作探究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实验法:学生利用实验的方式对斜坡进行观察、实验研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问:有没有注意到街上坡度不一样的路?为什么有些地方的路会比其他地方的路来得陡峭?(激发学生思考问题)2. 观察斜坡的性质(10分钟)学生观察已经准备好的斜坡实验器材,了解斜坡的性质以及斜坡的三要素:高度、长度和角度。
3. 实验探究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0分钟)在学生对斜坡有一定了解后,老师介绍斜坡的运动方式,并通过实验探究斜坡角度的变化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学生自主分组,借助实验器材,设计试验,探究不同角度的斜坡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合作完成实验,收集数据、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3.分享实验成果,分类整理功课内容,并让学生进行量化。
4. 应用斜坡测量方法(20分钟)学生接下来将学习斜坡角度的测量方法。
1.介绍角度移动仪和直角板;2.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工具检测角度;3.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使用工具探测斜坡的角度。
5. 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2.引导学生讨论斜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六、教学资源•多组斜坡实验器材;•角度移动仪、直角板等角度测量工具。
七、教学评价1.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2.学生合作能力和工作分配能力;3.学生对斜坡理解的程度。
八、教学延伸通过这次课程,可以延伸探究:1.能否通过斜坡的高度和角度,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2.如何应用斜坡的原理,设计一个能完成简单工作的玩具。
《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斜面、铅笔,三角形纸、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主题课件引入:今天老师遇到了两个小男孩搬自行车,大家看看他们俩谁比较聪明呢?为什么?学生汇报。
谈话: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学生汇报解决办法。
谈话: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在车厢后面搭斜坡搬重物或供车辆通行的小斜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斜坡好不好?板题(斜坡的启示)在斜坡对我们有帮助的时候,这个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谈话: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二、动手实践,探究作用提问:运用斜面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有办法证明吗?出示实验器材。
谈话: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木板、测力计和小车。
小组讨论:(1)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搭成)(2)只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3)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请一个同学上来测小车的重量。
(4)实验只做一次够吗?(不够)为什么?(不准确)谈话:实验怎样做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1)拉动时要匀速、缓慢。
(2)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3)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温馨提示:测力计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被测的力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值。
) 请大家结合实验过程开始我们的实验吧。
3.斜坡的启示【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一一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以及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科学素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规律,实验探究斜面省力规律。
【教学难点】螺旋是变形的斜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斜面、测力计、小车、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体验,感知斜面省力作用1.课前请两名学生搬沙箱(很重)。
2.设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抬起来省力一点?3.搭一斜坡,再次体验在斜坡上搬沙箱。
二、创设情景,揭示课堂研究主题1.请两名抬沙箱的学生说说两次搬沙箱的感受。
课件出示: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类似的麻烦,要把一些重物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我们常常会搭一块斜放着的板?2.出示古人运用斜面搬运重物图片:其实这个方法古人也经常使用。
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介绍斜面)4.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三、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这样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2.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
交流:介绍斜面的拼搭方法。
问: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师:我们用木块做重物。
3.问: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①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
(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②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④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
4.学生分组体验活动。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7.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四、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1.发现新问题: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除了发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老师还发现每个小组用差不多重的木块,但是测得的数据是不一样的,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与斜面的坡度有关。
苏教版五年级下4.16《斜坡的启示》教学设计课题斜坡的启示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斜面可以省力。
2.借助对比实验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3.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斜面,能够借助斜面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哪些属于简单机械及简单机械的作用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发现斜面的省力程度与斜面坡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埃及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最大的重达160吨。
在没有起重机的年代里,这么重的石块是怎么运输的?明确:古埃及人在金字塔旁边用泥土堆建Z形斜坡,运送大型石块到金字塔的任何位置。
工程结束,拆掉斜坡即露出金字塔。
2、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比较费力。
你能从金字塔的运输方法中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吗?明确:可以借助坡道搬运自行车上台阶,借助斜坡踏板搬运重物上卡车。
3、像搭在车厢与地面之间的长硬板这样,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坡度)的面,叫作斜面。
如果只有一块板就能称为斜面吗?斜面是什么样子的?明确:只有一块木板不能称为斜面,斜面具有以下要素:①板材为硬质,②板材与地面成一定的夹角,③板材一端高,一端低。
4、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会用到斜面?预测:轮椅甬道、滑梯、引桥、台阶、传送带、连筒等。
5、观察图片,说说斜面有什么作用?明确:斜面帮助人们抬升重物,省力,减轻劳动强度。
看图回答交流分析回答交流看图回答了解斜面的存在价值。
讲授新课一、研究拉小车的力与斜面坡度大小的关系斜面坡度大小会影响拉小车的力吗?1、实验材料小车、弹簧测力计、斜面木板、书本。
2、实验设计(1)搭好实验装置。
木板的一端搭在1本书的边缘,另一端搭在桌面上。
(2)先测出直接提升小车需要的力,再测出沿斜面拉小车的力。
(3)每次增加一本书,改变斜面坡度,测出沿不同坡度拉小车的力。
3.斜坡的启示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学校陈道元【教学目标】1.知道斜坡也叫斜面,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基本组成,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2.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对斜面坡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并发现规律。
4.关注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省力,并通过实验验证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教学难点】理解螺旋和盘山公路是斜面的变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小车、木板、支架、测力计、直角三角形纸(斜边涂红色)、铅笔、试验报告单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提问:老师遇到了点小麻烦,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老师买了一辆摩托车,想把摩托车放进仓库,你建议我怎么做,为什么?(出示带斜坡的PPT)2.再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动脑筋相个好办法来帮助他们好吗?把油桶搬到车上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出示PPT)学生讨论解决办法。
揭晓: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一块木板,一个斜坡就解决了。
(出示PPT)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板书:斜坡的启示)你知道搭木板有什么用吗?3.认识斜面。
像这样的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板书:斜面)当把一个水平面一高一低放置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斜面。
(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面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杠杆一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了解斜面的构成:在三角形上标出坡度。
(出示PPT)看图片帮助理解。
二、搭建斜面,加深认识1.谈话: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斜面,知道了斜面的特征,那你们会利用桌子上的材料搭建一个斜面吗?2.学生搭建斜面,老师指导。
3.请每个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你们搭建的斜面。
各组搭建的斜面都很漂亮。
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的规律1.提出:你们发现这三个斜面有什么不同?(留下坡度不同的三个斜面)学生观察后回答。
斜坡的启⽰教学⽬标:过程与⽅法●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构造上的要素;●能够就斜⾯要素与⽤⼒⼤⼩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能通过实验验证斜⾯省⼒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道斜⾯是简单机械之⼀,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斜⾯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了解斜⾯在⽣产、⽣活中的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关注⾝边的简单机械的应⽤。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⑴演⽰材料:盘⼭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和电教课件、斧⼦、葡萄酒开瓶器、瓶⼦上的盖⼦、⽔龙头、螺丝钉、⼀段圆⽊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个封闭的重盒⼦、长短不同的⽊板、铁架台或其他⽀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具、三⾓形纸⽚。
2、学⽣准备:拉链、带盖⼦的塑料瓶等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设置情境,引⼊斜⾯。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2、谈话:假如有⼀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处,你会怎么做?⼩组讨论,并利⽤⾝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搬运活动。
3、交流,⽐较:哪⼀种⽅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4、⼩结:利⽤斜坡,搬运⼯作会简单许多。
⽤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推车推到⾼⼀点的地⽅就不是很困难了。
(画⽰意图)⼆、观察斜⾯,分析斜⾯要素。
1、利⽤多媒体出⽰盘⼭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引导学⽣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个⾼度;都具有⼀个倾斜⾯。
3、揭⽰:像盘⼭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叫斜⾯。
斜⾯是与⽔平⾯成⼀⾓度的平⾯。
(板书:斜⾯)4、讨论:影响斜⾯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的倾斜度?(影响斜⾯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是斜⾯的长度,⼆是斜⾯的⾼度。
这也是斜⾯的两个要素。
)5、图⽚出⽰两座⾼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
提问:如果你骑⾃⾏车上桥,上哪⼀座桥⽐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