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96 MB
- 文档页数:50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一、填空题1、不同时段定量比较是指同一断面、河流(湖库)、流域(水系)、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的水质状况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或某两个时段进行比较。
比较方法有:和。
答案:单因子浓度比较,水质类别比例比较2、按组合类别比例法评价水质变化情况: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当│△G-△D│>20 时,则评价为。
答案:明显变化3、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以外的21项指标。
答案: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4、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的一项来确定。
答案:单因子,最高5、湖泊、水库的评价方法采用。
答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6、地表水水质的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进行评价。
答案:算术平均值7、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8、在断面水质定性评价中,对于重度污染的水质评价为类水质,以____色表征。
答案:劣V类,红9、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
答案:最差的前三项10、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秩相关系数法11、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答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主要用于评价,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答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3、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 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指标。
附件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2017年6月文案大全目录一、目的意义 (5)二、适用范围 (5)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5)四、排名方法 (6)(一)排名断面 (6)(二)城市水质指数 (6)1.河流水质指数 (6)2.湖库水质指数 (8)3.城市水质指数 (8)(三)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 (9)(四)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 (9)五、数据统计 (10)(一)断面(点位)城市归属 (10)(二)数据统计和计算 (10)1.缺少监测数据的处理方式 (10)2.上下游断面水质影响的处理方式 (11)(三)数据修约 (11)六、信息发布 (12)(一)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信息 (12)(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信息 (12)文案大全一、目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将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作为检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标准之一,对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排名,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主要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比较排名的方法。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对各省(区、市)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排名,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内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可参考执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的通知》(环监测〔2016〕30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规定(试行)>的通知》(环水体〔2016〕179号)文案大全《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四、排名方法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包括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11]22号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我部制定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主题词:环保地表水评价办法通知抄送:机关各部门。
—3—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3—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4—(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 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O一一年三月目录一、...................................................................................................................................... 基本规定6(一)评价指标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 ......................................................................................................................... 数据统计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 评价方法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91.水质评价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1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 ......................................................................................................................... 基本要求12(二) ..................................................................................................... 不同时段定量比较12(三) .....................................................................................................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17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ia)、总磷(TP)、总氮(TN )、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全国地表水不按水期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1.断面水质评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参评的指标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
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
断面水质类别与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水系)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 1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并按表1指出每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和水质状况。
当河流、流域(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流域(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流域(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评价其水质状况。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1 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
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3.1评价方法分析1.单因子评价法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
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
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
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标准,才能及时发现水环境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和分析。
采样是获取水样的过程,分析是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1. 采样方法地表水的采样需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为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采样点:采样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体的特点,包括河流的流速、水深、水质变化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到排污口、工业企业等因素对水体的影响。
(2)采样容器:采样容器需要选择干净、无杂质的容器,常用的有玻璃瓶、聚乙烯瓶等。
采样容器应提前清洗并用纯水漂洗。
(3)采样方法:采样时要注意避让船只、人群等干扰因素,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采样时应尽量将容器浸入水中,避免采集到水表面的杂质。
2. 分析方法地表水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地表水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指标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环境监测技术。
(1)物理化学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性、氧含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等。
(2)生物学分析:通过对水生生物的观察和计数,了解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状况。
例如,鱼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的出现和数量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3)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被应用于水质监测中。
例如,多参数水质监测器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指标,实时反映水体的变化情况。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质评价和污染评价。
1.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是通过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参照相应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估。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二○一一年三月精美文档目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精美文档(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精美文档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湖泊水质?)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精美文档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