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办大学的体育课有什么不同?
- 格式:docx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5
中外体育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引言:体育教育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体育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差异,本文将对中外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中外体育课程结构的对比中外体育课程结构在目标、内容和安排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中国,体育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而在西方国家,体育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个人发展。
此外,中外体育课程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中国体育课程主要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而西方国家的体育课程则更加广泛,包括游泳、田径、击剑等项目。
此外,西方国家的体育课程安排更加灵活,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而中国的体育课程则注重纪律和统一安排。
二、中外体育教学方法的对比中外体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手段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体育教学注重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而西方国家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西方国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外体育教师角色的对比中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角色和教学理念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体育教师主要扮演着指导员的角色,注重教育和训练,强调纪律和秩序。
而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师则更注重引导和激励,注重个性化的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四、中外体育教育评价的对比中外体育教育评价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体育教育评价主要依据标准化的测试成绩,注重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战胜的意识。
而西方国家的体育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结论:中外体育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方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强调纪律和秩序,侧重于团队合作。
而西方国家的体育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Sport年 月总第 期20188191中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特点比较研究姜志明(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和比较中国和美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
中美2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均体现了体育和健康2个层面的功能,体育教学目标均是借助身体练习来实现的,体育教学内容均遵循人体生长发育和人体运动发展规律。
中美2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完全体育属性有所不同,2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也因国家教育体制不同而在实践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教育目标弱化和教育价值流失。
关键词:中美2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内容特点;比较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8)08-082-03投稿日期:2018-07-0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5YJC890012)。
作者简介:姜志明(1977—),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文化。
2000年以来中国进行了2轮大规模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制定的最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中国国情,并参考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制定出来的。
中美2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总体特征明显,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尤其在实施过程中,因为2国的国情、学制等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本文比较中美2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特点,能够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 中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特点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国家制定宏观课程标准,地方制订课程标准实施办法,也就是说中国各省市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办法有所差异。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中国只有少数省市,如浙江、江苏、湖北等省市出台了详细、正式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意见,大多数省市均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各地区和县市根据各地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各学校根据各自学校特点和资源制订具体的教学大纲。
中外学校体育比较前言---在不同的国家中体育教育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不过由于各国的国情,发展历史,以及国民健身理念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学校体育也各有不同。
下面,我通过比较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国家它们国内的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希望在比较过后能有所收获,能吸取到各国的的教学优点,发现国内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不足,并在今后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完善。
一.部分国家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
表一动;3)人人平等的新境界; 基本原则:1)协同竞赛原则;2)现行规则的再创造原则;3)非克敌制胜原则;4)意志锻炼的原则二.部分国家学校体育课时的比较。
三.部分国家学校体育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3张表格得出的结论英国:户外游戏发源于英国,其中一部分进一步发展为现代竞技运动。
因此在体育课程中重视游戏和竞技运动,是英国体育课程的一大特色。
在具体做法上,力图把教育体操、舞蹈、基础体力和游戏竞技统一起来,形成了新的教材体系,这一做法延续至今。
自1988年以后,英国确定了体育课的标准,并按年龄阶段,确定了各阶段的学习重点。
在实施中充分表现了英国的教育特色,游戏以及由游戏进一步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是英国的传统。
在各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都被教师视为重点,低年级表现为游戏,而到了高年级则表现为运动项目,这表现对该领域重视的一贯性。
从表1我们看到,虽然各国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包含游泳、体操和户外运动,可见这三项运动的重要性。
日本:日本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战后进行了改革,以游戏和各项运动为主。
20世纪60年代的教材,注重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同时发展身体素质。
到了70年代,学生运动不足,进入90年代以后,“快乐体育”占了上风,它们根据对运动的理解和分类,把学校体育中的运动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基本体操(小学低年级为基本运动),是以维持和提高身体技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第二类是竞技运动(小学低年级为游戏),这类内容主要不是为了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而是一种以快乐运动为目的活动。
中美高校学校体育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并且在多个领域都有密切的合作和比较。
其中,学校体育是两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美高校学校体育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异同点。
一、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中美两国的高校都注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课程。
在美国,大多数高校都有体育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在专业领域深耕,学校也会提供各种体育课程,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
而中国的高校体育课程则更注重培养基本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例如课程设置中可能包括体育健身、运动训练等内容,而且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时候相对比较灵活,不一定会选择体育相关的专业。
二、体育场馆在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方面,中美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高校的体育场馆往往规模较大,拥有多个场馆,例如篮球馆、足球场等,同时设施也比较完善。
此外,美国高校的体育场馆也会提供场地租借服务,向社会开放。
而在中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规模相对较小,场馆也数量较少,或者场馆建设质量不高。
此外,高校体育场馆也往往仅限于学生和教职工使用,不对社会开放。
三、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方面,中美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运动开展相当活跃,各类体育项目都有较多的比赛机会和比赛水平,运动员有着自己的粉丝和赞助商,并且参加校内和校际比赛,校际比赛在美国大学校际体育协会(NCAA)的统一组织下进行。
而在中国,高校的竞技体育相对较少活跃,很多学校缺乏足够的比赛机会和系统的技术培训,因此,中国高校的竞技体育尚不够成熟。
四、体育文化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活动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在中国高校中,体育文化活动主要依靠学生社团和校庆等机会开展,比如各种运动会等。
而在美国高校中,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样,例如派对、球迷助威活动、校园运动会等。
中西体育文化有哪些方面不同
1、体育项目差异。
中方体育文化最直观、最鲜明的差异体现在体育项目选择的特点上。
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至今表现出的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表演、娱乐和养生,以竞技体育为辅,多采取各种活动形式。
防文化则具有浓厚的古希腊色彩,拜英雄,挑战极限,渴望胜利,注重竞技。
2、体育锻炼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结构的差异。
中国体育文化主张身体锻炼以外达内,度重视心理状态的训练。
西方体育则突出人的身体形态,强调的是身体的外部运动,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宣扬对健美人体的崇拜和对力的赞美。
3、体育价值观差异。
中方文化的体育价值观念是迥然不同的。
方体育文化肯定体对于人和人生价值的同时鼓励通过身体性活动而
体现出来的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通过竞争来实现生命价值的创造,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目标。
在个体价值观的选择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体育的“嬉戏”和养气、养生、养性、养志养气价值,崇尚身体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和谐统一。
中德两所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由于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类,而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八类,分类标准不统一。
要使两校的课程设置具有可比性,必须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本文将两校的各课程重新进行归类,按照学科、术科与公共课三大类进行比较。
学科又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术科又分为普修、专修、选修三种。
一、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比较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的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必修课19门,选修课是从57门课程中选20多门。
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共32门,其中必修9门(270学时),选修23门(学生需从中选4门,120学时),学生共需选13门。
上述显示,可知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门数都多于海德堡大学;但沈阳师范大学是57门选20门,海德堡大学是23门选4门,相对而言,海德堡大学的学生在选修课中选择余地远大于沈阳师范大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海德堡大学的选修课形式是讨论课,实施过程中分组进行,4-5个学生讨论一个题目。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及综合能力。
二、术科对比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课程设置共33门,其中普修12门(453学时),专修14门(学生需从中选1门,184学时);选修课设7门(学生最多选3门,90-108学时)学生共修16门术科课程。
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课程设置共47门,其中普修10门(300学时),专修10门(学生需从中选2门,90学时),选修27门(学生需从中选3门,75学时),学生共需选15门,465学时。
综合可知,沈阳师范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普修课、专修课、选修课的课程数与海德堡大学差不多;但就选修课总数而言,海德堡大学(27)远多于沈阳师范大学(7)。
术科方面,海德堡大学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传授方法为主,对技能的提高不过于强调。
突出了体育教育不是运动训练的特点。
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专业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重要学科,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中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中外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
一、课程设置目标比较在中外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目标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差异。
以中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其课程设置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体育教育的发展状况,具备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较高的体育技术和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而在国外,比如美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多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
此外,在国外的体育教育专业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育项目和实践活动。
二、课程设置内容比较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体育教学理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课程。
此外,还有选修课程如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育技术、体育比赛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课程。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中,还有体育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
国外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更加多元化。
不仅包括了体育教学和运动科学的基础课程,还包括了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营养学、训练学等相关专业课程。
此外,国外的体育教育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教练技能,设置了课程如教练员技能培训、团队管理等。
三、课程设置方法比较在中外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法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外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有所差异。
在中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的比重较为均衡,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文以中国九所中外合办大学之一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为大家介绍下
中外合办大学体育课的特色。
西交利物浦大学本科生体育必修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体育教育中心负责。
学生需通过课程考核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此外,课程也希望通过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锻炼机会,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西交利物浦体育教学中心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锻炼能力和习惯为目标,注重
培养学生主动态度和坚实的执行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突出健身、注重实
际。
中心与学生体育社团密切联系,根据学生爱好和需求开设课程;中心每年会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类型。
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包括飞盘、太极、瑜伽等。
课程特点
1.内容丰富
每学期开设约20个体育课项目,每周有33个体育班级。
内容丰富,多姿多彩,2018-19学年开设的体育项目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极限飞盘、射箭、健身塑形、瑜伽、普拉提、轮滑、体育舞蹈、太极拳、太极剑、跆拳道、散打、中国武术、有氧搏击操等。
2. 自主选课
自主选择体育课程、老师、场地。
足够的灵活性,让学生做主自己的体育课。
3. 兴趣导向
从选课到上课、活动,贯穿始终的兴趣导向,让学生爱上自己的体育课。
4. 小班教学
每班16-20人,部分课程双师制,精细化教学,让学生享受私教式待遇。
5. 国际化体育项目
高尔夫、飞盘…,开设参与度高的国际化项目,助力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
6. 学练结合
每一门课都有对应的社团、丰富的活动。
学练结合,既提高了运动水平,也更好的参与了校园生活。
体育社团与校队
体育社团
体育教育中心鼓励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
此类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个人兴趣、强健体魄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心开展月度咨询交流会,为社团负责人提供经费申请、社团发展、活动协调等方面的帮助。
想要成立新的体育社团的同学可以提交申请和策划方案,在此过程中可以咨询中心相关人员获得指导和帮助。
中心充分支持社团的独立运营和自主管理,同时为社团提供场地、资源等方面所需支持。
校队
大学目前拥有8支校级运动队,分别是:
•校足球队
•校篮球队
•校田径队
•校羽毛球队
•校网球队
•校高尔夫球队
•校极限飞盘队
•校空手道队
这些校队代表大学参加各级别比赛,由体育教育中心提供所需支持。
校队成员通过选拔和推荐产生。
近年来,校队发展迅速,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如我校极限飞盘队在全国极限飞盘大学联赛中屡创佳绩。
此外,体育教育中心还负责进行每年的学生(国内本科生)体质测试。
作为新生入学的必要环节,新生(国内本科生)军训也由体育教育中心负责开展。
为期一周的新生军训,内容包括国防知识、国际形势以及队列训练等。
军训可以提升新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培养自律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得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更加独立自主。
(信息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