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案例:开县井喷事故4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47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2003年12月23日22时,位于重庆市开县的某井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和H2S中毒事故,造成井场周围居民和井队职工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00余人紧急疏散转移,直接经济损失6432万元。
1 井况简介该井是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罗家寨构造上的一口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水平井,拟钻采高含硫天然气。
同一井场还部署另外三口水平井组;已建成的邻井测试产量62.3×104m3/d,H2S含量125.53g/m3,暂时封井待脱硫厂建成后输气。
该井设计井深4322m,垂深3410m,水平段长700m;水平段设计在邻井区飞仙关组第二套储层内(厚度20m以上),是培育100×104m3/d级的高产气井之一;预测目的层地层压力40.45MPa,地压系数1.28;井喷时井深4049.68m,水平段长424m;井口与邻井仅距3.8m。
2 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2003年12月23日2时29分钻至井深4049.68m;3时30分至12时循环起钻过程中顶驱滑轨偏移,导致挂吊卡困难,强行起至安全井段(井深1948m套管内),灌满泥浆后,开始修顶驱滑轨;12时至16时20分修顶驱滑轨;16时20分至21时51分起钻至井深195.31 m,发现溢流1.1 m3,立即放钻具至197.31m;21时55分抢接回压凡尔、抢接顶驱未成功,发生强烈井喷,钻杆内气液喷高5~10 m,钻具上行2 m左右,大方瓦飞出转盘;21时59分关万能、半封防喷器,钻杆内液气同喷至二层台以上;22时01分钻杆被井内压力上顶撞击在顶驱上,撞出火花引发钻杆内喷出的天然气着火;22时03分关全封防喷器,钻杆末被剪断而发生变形,火虽熄灭,但井口失控,转盘面以上有约14m钻杆倾斜倒向指重表方向;22时32分向井内注入1.60g/cm3的钻井液,关油罐总闸,停泵、柴油机和发电机;24时井队人员全部撤离现场,24日13时30分井口停喷,两条放喷管线放喷,井口压力28MPa,24日16时点火成功。
201004 重庆开县重庆开县“12·23”“12·23”“12·23”特大特大特大““井喷井喷””事故事故■事故经过事故经过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川东石油钻探公司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
由于大量的天然气和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喷出达30米高程,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
井喷事故波及28个村庄,总共造成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9.3万多人受灾。
当时有媒体估算,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环境受到的影响无法估量。
■事故事故原因原因原因事故直接原因:现场作业人员对这口高产出的气井预测不足,对高含硫高产出的水平井钻井工艺还不够成熟,违章违规,在起钻过程中,泥浆的循环时间严重不足,又不按规定进行灌注,没有及时发现溢流的征兆,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产生井涌、井喷。
事故扩大、恶化原因:现场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拆除了在钻具中安装的回压阀,也就是防井喷的装置,导致了井喷的严重失控。
井喷失控以后,没有及时对放喷管线实施点火,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喷出,造成了这次事故的扩大和恶化。
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确定为特大责任事故后,重庆市公安机关随即成立了“12·23”专案组,于2004年1月2日正式立案侦查,1月10日,经检察机关批准,依法对王建东等3人实施逮捕。
王建东,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定向井中心工程师、开县高桥镇16号井现场负责人。
宋涛,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队技术员。
向一明,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12队副司钻。
公安机关侦查查明,2003年12月20日、21日,王建东在发现并证实钻具内的测斜仪已损坏后,将此情况告诉了宋涛,提出要换测斜仪,卸下钻具内的回压阀,并令工人实施。
案例: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件
1.2003年12月份,在重庆开县发生了特大井喷事件,造成了二百多人死亡,二千多人受伤这样一个悲剧事件。
2.在重庆开县作业的这个企业,川东石油钻探队,多年来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好,放松了警惕,没有想到那个地方会出现大量的硫化氢喷发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因为没有预案,所以造成现场工作人员处置的有效措施采取的不及时。
当时的工作人员,实际上是知道有两种比较有效的办法来应对硫化氢气体的喷发,减少硫化氢气体喷发造成的危害,第一种办法就是减压,第二种办法是点火,因为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可燃气体,点燃着火,燃烧以后它的毒性就大大降低。
很多现场的工人、班组长却没有能够及时地采取这样两种比较有效的办法。
因为这以上两种办法的使用,都意味着几百万一台的机器要报废,他们都不愿意也不敢承担这样的责任。
所以处置不及时,造成了大面积的、大规模的毒气——硫化氢气体的喷发。
3.按照习惯的做法,现场发生硫化氢气体喷发,先报告四川石油管理局,再转报重庆市安监局,然后转报市政府,最后才通知开县县政府,当开县县政府接到钻井队的报告电话已是晚上11时25分左右,离井喷时间已过了1个半小时,这时县政府才通知高桥镇、正坝镇、麻柳乡、天和乡启动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而受害最严重的高桥镇却一直没有接到钻井队的电话。
4.当地农民和部分乡村干部普遍不知道天然气开采可能产生毒气,农民更没有听说过“硫化氢”这个恐怖的名词,井口附近的居民丝毫不知道这口井喷出来的气体会带来灭顶之灾,更不知道如何自救,也不知道如何防范有毒气体。
井喷发生后,对危害一无所知的群众最初不愿意转移,有的群众躺在被窝里,死活不起床;有的转移到安全区后还想回家锁门、拿东西;有的是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才被干部、民兵抬着、拖着,强行带出了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