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6第四章 种子干燥原理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6.24 MB
- 文档页数:37
大豆种子干燥一、种子干燥有关概念(一)种子干燥的原理种子干燥,是通过干燥介质(空气)给种子加热,利用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扩散和表面水分不断蒸发来实现的。
种子具有吸湿和解湿的性能,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蒸汽压)低于种子水分(蒸汽压),种子向空气中释放水分。
种子干燥就是利用或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蒸汽压),使种子水分不断散发的过程。
(二)种子的传湿力1、种子的传湿力种子吸收或散出水汽的能力称为传湿力。
2、影响种子传湿力的因素种子化学组成、细胞结构豆类〈和谷类温度、湿度3、种子传湿力与种子干燥的关系传湿力强,干燥容易。
可进行较高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风量干燥。
传湿力弱,干燥比较慢(三)种子的水分种子水分与种子安全贮藏的关系大豆种子在20℃下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四)种子的干燥介质1、种子干燥介质种子接触,把热量传给种子,使种子受热,并带走种子中汽化出来的水分,这种物质称为干燥介质。
常用干燥介质:空气、加热空气、混合烟气(烟道气与空气混合)2、干燥介质对水分的影响影响种子干燥的条件:介质的温度、相对湿度、流动速度。
干燥介质的双重作用:载热体 + 载湿体气体介质应该流动,并设法提高其载湿能力。
提高介质的温度是降低种子水分的重要手段。
(五)种子结露在种子贮藏过程中,结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种子结露以后,含水量急剧增加,种子生理活动越发旺盛,导致发芽、发热、虫害、霉变等情况发生.种子结露现象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可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即使已发生结露现象,将种子进行翻晒干燥、除水,不使其进一步发展,可避免中遭受损失或少损失。
保持种子充分干燥是预防种子结露的关键(六)种子干燥的特征曲线种子干燥曲线,是在一定条件下,把种子的水分变化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用图线表示所得的曲线就是干燥曲线。
二、大豆种子干燥有关知识(一)大豆种子干燥原理大豆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35%~45%),及脂肪(19%~22%),其种皮有四层细胞组成,最外层的栅状细胞排列非常紧实,细胞壁也非常坚硬,这样,种皮就成了大豆干燥时水分转移的阻力,在高温干燥介质作用下,粮粒内的水分受热后,压力升高,当它不能继续转移时,表皮容易胀裂,干燥过度时,大豆粒可分成两半。
晒干保存种子的原理晒干保存种子是一种传统的保存种子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种子曝晒在阳光下,使种子内的水分挥发出来,从而达到保持种子健康和延长种子寿命的目的。
晒干保存种子的原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阳光照射的热效应,二是风的作用。
首先,阳光照射的热效应能够加速水分的蒸发。
种子内含有一定的水分,而水分是种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种子发芽的能量来源。
但是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种子腐烂和霉变,进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质量。
当种子处于阳光照射下时,太阳的高温能够加速种子内水分分子的运动速度,使水分在较短的时间内蒸发出来。
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具有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消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和霉菌,提高种子的存放质量。
因此,阳光的热效应可以帮助种子更快地干燥,降低种子内的水分含量,从而防止种子的腐烂和霉变。
其次,风的作用也对晒干保存种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风能够加快种子周围空气的流动,从而促进种子内的水分蒸发。
当风吹过种子表面时,它会将空气中的水分带走,不断刷新种子周围的湿度,减少种子表面和周围空气之间的湿度差异,提供一个较低湿度的环境,有利于种子内水分的挥发和干燥。
此外,风还能够降低种子的温度,减少霉菌和病原菌的滋生,保护种子的发芽力和储存寿命。
总结起来,晒干保存种子的原理是通过阳光照射的热效应和风的作用来加速种子内水分的挥发和降低种子周围的湿度,从而防止种子的腐烂和霉变,延长种子的存放寿命。
通过晒干种子可以将种子保存更长时间,并且保持其较高的萌动率,为植物繁衍和生存提供了基础。
然而,晒干保存种子也需要注意环境的选择,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避免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以免影响种子的质量。
并且不同种类的种子对于晒干保存方法也会有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操作。
种子干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台县是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大量生产玉米种子和大部分非主要农作物种子。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善,加工种子已成为提高种子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工种子利用率的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逐步得到提升。
但是在种子加工中,对各类种子的加工工艺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种子失去活力。
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条件和设备对种子进行干燥。
1 种子干燥原理种子对水分有吸附和解析的作用,当外界水气压与种子内部水气压存在压差时,就会发生吸水或失水。
简单来讲,种子干燥的原理是种子与干燥介质湿热交换的过程,也就是让空气中水气压低于种子内部水气压,使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外进行扩散。
影响种子干燥的主要因素包括相对湿度、温度、种子自身状态等。
2 种子的干燥方法種子干燥一般分为自然晾晒干燥法、风热干燥法、化学物质干燥法等方法。
在张掖市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主要采用自然晾晒干燥法、风热干燥法进行干燥。
2.1 自然晾晒干燥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日光、风等自然资源,在地域广阔的晒场对种子进行晾晒,种子中的水分受热向上蒸发或向下散发到底层中,使种子的含水量不断降低,达到或接近种子安全贮藏水分标准。
该方法具有节约资源、廉价安全的特点,但因张掖市本地种子收获后霜冻较早等原因,使种子易受冻害。
高台县乃至张掖市大部分种子生产企业及农户主要通过自然干燥法对种子进行干燥。
2.2 风热干燥法风热干燥法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通风干燥,二是加热干燥。
通风干燥主要是通过利用外界自然风作为干燥介质,对种子进行干燥。
需要安装一台鼓风机,向种子堆不断进行吹风,此方法对种子水分的减少程度受外界空气相对湿度所影响。
一般情况下,当外界相对湿度低于70%时,采用通风干燥才是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当外界相对湿度高于70%时,通风干燥效果不佳。
当种子的持水力与空气的吸水力达到平衡时,种子既不散发水分,也不吸收水分。
经过试验,空气流速大于9 m3/min时,只会增加电力消耗而不能增加种子干燥速度。
种子烘干简要技术要点种子烘干简要技术要谭秀丽张洪宾(黑龙江省绥化市种子管理处152054)种子烘干是采用热空气强制将种子中的水分降至安全含水量以下,以减少霉变,保证种子质量等级和发芽率的工艺过程,是种子安全贮藏的一项关键措施.实践证明,经过合理烘干后的种子,新陈代谢的速度非常缓慢,能较长时间保持优良的种子品质和生活力,同时烘干还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作用.种子在烘干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烘干的效果及发芽率,其简要技术要点如下:一是在种子烘干以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剔除对种子流动有影响的夹杂物,以保证通风的均匀性,减少对气流的阻力,使种子的净度在烘干后达到标准要求.二是选择合适的种子烘干机械,种子烘干不宜采用传导方式加热的烘干机进行直接接触加热烘干,因直接接触加热的温度不易控制,加热不均,容易使种子丧失生活力,所以应采用加热空气的塔式烘干机.三是由于刚收获的种子水分含量较高,大部分尚处于后熟阶段,新陈代谢活动比较旺盛,呼吸作用也比较强,种子内的胚芽和毛细管还未完全定形,容易损伤和萎缩.对这类种子应采用先低温后高温分几TechniqueAppticab}e日次烘干的方法,以免损伤胚芽或造成毛细管过早萎缩及表面过早硬化,种子内部的水分难以向表面散发.四足根据不同类型的种子选用不同的烘干方法,各类种子的化学成分不同,组织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烘干时应注意.①对淀粉类种子,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组织结构松散,毛细管粗大,传湿能力强,易于烘干.因此,可采用较高的温度进行烘干.②对蛋白质类种子,如高蛋白大豆东农42号组织结构比较紧密,毛细管比较细,传湿能力差,但种皮部很疏松,容易失去水分,若采用较高温度烘干,很容易造成水分脱节,种皮破裂,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应尽量采用低温慢速的烘干方法.③对油脂类种子,如高油大豆垦丰9号,垦农5号等含有大量脂肪,亲水性差,比较容易散失水分,可采用高温烘干.五是严格控制烘干温度,保证种子的安全.在种子烘干过程中,对烘干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严格控制种子出机温度不超过43℃,但种子的出机温度不易测量和控制.常采用的方法是控制烘干气流的温度,因为当种子的水分烘干到安全水分时,其温度接近气流的温度,所以控制气流温度比较安全可靠.六是烘后温度控制.经过烘干的种子必须冷却后才能人仓,以防止局部发生结露现象,或长期受热而导致生活力衰退.(收稿日期:2006—05—12).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5.1适时播种播种时,需要5em处地温在14~(2以上.在江苏,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种植,宜在4月上旬;采用直播棉,宜在5月上旬播种.5-2合理密植可采用宽窄行或等行种植.肥水较好的田块密度22500~30000株/hm2,麦棉,瓜棉,菜棉套作田块密度不超过27000株/hmz,中等肥力田块密度30000~37500株/hm2,黄河流域棉区37500~45000株/hm. 5.3肥料运筹施肥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施足基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基肥施有机肥45000kg/hm,硫酸铵450kg/hm,过磷酸钙600kg/hm,硫酸钾225kg/hm:, 硼肥15kg/hm2,硫酸锌15kg/hm.重施花铃肥,施尿素300kg,l1m2,硫酸钾225kg/hm.盖顶肥视长势,天气情况,施尿素75~150kg/hm.5.4加强田间管理苗期要防渍;当现蕾初期,要及时适度除掉叶枝和第一果枝下的果枝;结铃初期,要及时抹赘芽,打顶;吐絮后期,要抢晴天摘花.5.5叶面追肥在花铃初期喷施硼肥,用量15kg/hm,防止蕾铃脱落,同时喷施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起到养根护叶,防止早衰的作用.5.6化控一般进行2~4次,施用缩节胺90g/hm左右.初花期,盛花期,打顶后各施用15.0~22.5g/hm,22.5~37.5g/hm2,30.0~37.5g/hm为宜,控制植株疯长,促进植株矮化,搭好高产植株态势.5-7防虫治病,确保棉花产量抗虫棉不等于不防虫,要视情况防治棉铃虫,红铃虫,重点防治棉蚜,棉红蜘株,棉盲蝽象,斜纹夜蛾和苗期的地下害虫.同时要加强棉花病害的防治. (收稿日期:2006—05—15)种子世界_盔。
低温干燥储存种子的原理
低温干燥储存种子的原理是通过将种子置于低温和低湿度的环境中,以防止种子受潮和生物活性降低。
具体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低温:种子存放在低温环境中,通常为-18摄氏度或更低的温度。
低温能够减慢种子的新陈代谢活动,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减缓种子老化和失活的过程。
2. 低湿度:种子储存时需要保持较低的湿度,通常为3-8%相对湿度。
低湿度可以减少种子吸湿,防止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低湿度还可以减少种子的代谢活动和呼吸速率,延缓种子老化。
3. 储存容器:种子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湿空气和其他污染物进入。
容器通常采用金属或塑料材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抗湿性能。
4. 防氧化剂:在低温干燥储存种子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的氧化反应。
为了防止种子被氧化,常常在储存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防氧化剂,如干燥剂或氮气。
通过以上原理,低温干燥储存种子可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和保持良好的发芽率,确保种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林木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林木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影响林木种子干燥的主要因素和林木种子干燥的主要方法,对指导和促进当前林木种子调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木种子;影响因素;干燥方法刚采收的林木种子含水量较高,通常在12%以上。
含水量过高意味着种子中存在大量的游离水,酶的活性因而增高,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水分,从而引发种子霉变。
对于干藏的种子来说,贮藏的安全含水量通常为8%-10%。
因此,种子在入库前必须充分干燥。
1.林木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种子干燥是通过干燥介质给种子加热,利用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扩散和表面水分不断蒸发的过程来实现的。
种子是活的有机体,又是一团凝胶,具有吸湿和解吸的特性。
种子水分随着吸附与解吸过程而变化。
当吸附过程占优势时,种子水分增高;当解吸过程占优势时,种子水分降低。
如果将种子放在固定不变的温湿条件下,经过相当时间后,种子水分就基本稳定不变,亦即达到平衡状态,种子对水汽的吸附和解吸以同等的速率进行,这时的种子水分,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暴露在空气中的种子,当所含水分的蒸汽压与空气相对湿度所产生的蒸汽压相等时,种子水分不发生增减,处在吸湿和解吸的平衡状态中,不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只有当种子水分高于当时的平衡值,即种子内部的蒸汽压超过空气的蒸汽压时,水分才会从种子内部不断散发出来,使种子逐渐失去水分而干燥。
种子内部的蒸汽压超过空气的蒸汽压越多,干燥作用就越明显。
种子干燥就是不断降低空气水蒸汽分压,使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外散发的过程。
2.影响林木种子干燥的主要因素2.1相对湿度在湿度一定的情况下,干燥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种子干燥的速度和失水量。
干燥环境的空气湿度越小,其干燥的推动力越大,种子干燥的速度和失水量越大;反之,种子干燥的速度和失水量越小。
2.2温度干燥环境的温度高,能增加空气的持水能力,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从而使种子水分迅速蒸发。
林木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林木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影响林木种子干燥的主要因素和林木种子干燥的主要方法,对指导和促进当前林木种子调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林木种子;影响因素;干燥方法刚采收的林木种子含水量较高,通常在12%以上。
含水量过高意味着种子中存在大量的游离水,酶的活性因而增高,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水分,从而引发种子霉变。
对于干藏的种子来说,贮藏的安全含水量通常为8%-10%。
因此,种子在入库前必须充分干燥。
1.林木种子干燥的基本原理种子干燥是通过干燥介质给种子加热,利用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扩散和表面水分不断蒸发的过程来实现的。
种子是活的有机体,又是一团凝胶,具有吸湿和解吸的特性。
种子水分随着吸附与解吸过程而变化。
当吸附过程占优势时,种子水分增高;当解吸过程占优势时,种子水分降低。
如果将种子放在固定不变的温湿条件下,经过相当时间后,种子水分就基本稳定不变,亦即达到平衡状态,种子对水汽的吸附和解吸以同等的速率进行,这时的种子水分,就称为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暴露在空气中的种子,当所含水分的蒸汽压与空气相对湿度所产生的蒸汽压相等时,种子水分不发生增减,处在吸湿和解吸的平衡状态中,不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只有当种子水分高于当时的平衡值,即种子内部的蒸汽压超过空气的蒸汽压时,水分才会从种子内部不断散发出来,使种子逐渐失去水分而干燥。
种子内部的蒸汽压超过空气的蒸汽压越多,干燥作用就越明显。
种子干燥就是不断降低空气水蒸汽分压,使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外散发的过程。
2.影响林木种子干燥的主要因素2.1相对湿度在湿度一定的情况下,干燥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种子干燥的速度和失水量。
干燥环境的空气湿度越小,其干燥的推动力越大,种子干燥的速度和失水量越大;反之,种子干燥的速度和失水量越小。
2.2温度干燥环境的温度高,能增加空气的持水能力,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从而使种子水分迅速蒸发。
干燥工艺流程| 干燥原理及类型干燥是什么意思?干燥是指在化学工业中,常指借热能使物料中水分(或溶剂)气化,并由惰性气体带走所生成的蒸气的过程。
例如干燥固体时,水分(或溶剂)从固体内部扩散到表面再从固体表面气化。
干燥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并有真空干燥、冷冻干燥、气流干燥、微波干燥、红外线干燥和高频率干燥等方法。
干燥工艺流程:不同的物料,其干燥工艺流程是不一样的,举例:斜床堆放式种子干燥床干燥工艺流程如下图。
干燥原理:在一定温度下,任何含水的湿物料都有一定的蒸气压,当此蒸气压大于周围气体中的水汽分压时,水分将汽化。
汽化所需热量,或来自周围热气体,或由其他热源通过辐射、热传导提供。
含水物料的蒸气压与水分在物料中存在的方式有关。
物料所含的水分,通常分为非结合水和结合水。
非结合水是附着在固体表面和孔隙中的水分,它的蒸气压与纯水相同;结合水则与固体间存在某种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力,汽化时不但要克服水分子间的作用力,还需克服水分子与固体间结合的作用力,其蒸气压低于纯水,且与水分含量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物料的水分蒸气压p同物料含水量x(每千克绝对干物料所含水分的千克数)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平衡蒸气压曲线,一般由实验测定。
当湿物料与同温度的气流接触时,物料的含水量和蒸气压下降,系统达到平衡时,物料所含的水分蒸气压与气体中的水汽分压相等,相应的物料含水量x*称为平衡水分。
平衡水分取决于物料性质、结构以及与之接触的气体的温度和湿度。
胶体和细胞质物料的平衡水分一般较高,通过干燥操作能除去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分(即物料初始含水量x1与x*之差)。
干燥类型:①对流干燥使热空气或烟道气与湿物料直接接触,依靠对流传热向物料供热,水汽则由气流带走。
对流干燥在生产中应用最广,它包括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干燥、回转圆筒干燥和厢式干燥等。
②传导干燥湿物料与加热壁面直接接触,热量靠热传导由壁面传给湿物料,水汽靠抽气装置排出。
它包括滚筒干燥、冷冻干燥、真空耙式干燥等。
干燥原理及对干燥设备的技术要求干燥原理:干燥是指将含有过量水分的物体去除水分,使其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
干燥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散干燥原理:根据物质的蒸汽压差异,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水分会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从而实现干燥。
2.对流干燥原理:为了加快干燥速度,常采用对流干燥,即通过外加的气流或辐射热源,将含水物质上层的水分迅速带走,从而实现物质的干燥。
3.辐射干燥原理:物质表面的水分会受到热辐射的加热,从而使水分蒸发,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对干燥设备的技术要求:1.温度控制:干燥设备需要能够精确控制干燥物料的温度,以确保干燥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湿度控制:在一些情况下,对于特定的物料,湿度控制也是干燥设备的重要技术要求。
例如,一些物料对湿度的敏感性较高,需要在干燥过程中保持恰当的湿度。
3.干燥速度:干燥设备需要具备高效的干燥能力,能够迅速去除物料中的水分,提高干燥效率。
4.适应性强:干燥设备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物料的干燥要求,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物料进行干燥,具备较大的适应性。
5.节能环保:干燥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并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操作简单:干燥设备需要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低。
7.设备结构合理:干燥设备需要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易于维护和清洁。
总结:干燥原理主要包括扩散干燥原理、对流干燥原理和辐射干燥原理。
对干燥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干燥速度、适应性强、节能环保、操作简单和设备结构合理等方面。
这些技术要求能够保证干燥设备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不同物料的干燥需求。
干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
液体中的水分会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物料的严重损失;固体中的水分会造成熔点降低,而得不到正确的测定结果。
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测试中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所有这些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
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1.液体的干燥实验室中干燥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1)物理干燥法①分馏法:可溶于水但不形成共沸物的有机液体可用分馏法干燥,如实验4那样。
②共沸蒸(分)馏法:许多有机液体可与水形成二元最低共沸物(见书末附录3),可用共沸蒸馏法除去其中的水分,其原理见第74~77页。
当共沸物的沸点与其有机组分的沸点相差不大时,可采用分馏法除去含水的共沸物,以获得干燥的有机液体。
但若液体的含水量大于共沸物中的含水量,则直接的蒸(分)馏只能得到共沸物而不能得到干燥的有机液体。
在这种情况下常需加入另一种液体来改变共沸物的组成,以使水较多较快地蒸出,而被干燥液体尽可能少被蒸出。
例如,工业上制备无水乙醇时,是在95%乙醇中加入适量苯作共沸蒸馏。
首先蒸出的是沸点为64.85℃的三元共沸物,含苯、水、乙醇的比例为74∶7.5∶18.5。
在水完全蒸出后,接着蒸出的是沸点为68.25℃的二元共沸物,其中苯与乙醇之比为67.6∶32.4。
当苯也被蒸完后,温度上升到78.85℃,蒸出的是无水乙醇。
③ 用分子筛干燥:分子筛是一类人工制作的多孔性固体,因取材及处理方法不同而有若干类别和型号,应用最广的是沸石分子筛,它是一种铝硅酸盐的结晶,由其自身的结构,形成大量与外界相通的均一的微孔。
种子烘干简要技术要点种子烘干简要技术要点种子烘干简要技术要谭秀丽张洪宾(黑龙江省绥化市种子管理处152054)种子烘干是采用热空气强制将种子中的水分降至安全含水量以下,以减少霉变,保证种子质量等级和发芽率的工艺过程,是种子安全贮藏的一项关键措施.实践证明,经过合理烘干后的种子,新陈代谢的速度非常缓慢,能较长时间保持优良的种子品质和生活力,同时烘干还可以促进种子的后熟作用.种子在烘干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烘干的效果及发芽率,其简要技术要点如下:一是在种子烘干以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剔除对种子流动有影响的夹杂物,以保证通风的均匀性,减少对气流的阻力,使种子的净度在烘干后达到标准要求.二是选择合适的种子烘干机械,种子烘干不宜采用传导方式加热的烘干机进行直接接触加热烘干,因直接接触加热的温度不易控制,加热不均,容易使种子丧失生活力,所以应采用加热空气的塔式烘干机.三是由于刚收获的种子水分含量较高,大部分尚处于后熟阶段,新陈代谢活动比较旺盛,呼吸作用也比较强,种子内的胚芽和毛细管还未完全定形,容易损伤和萎缩.对这类种子应采用先低温后高温分几TechniqueAppticab}e日次烘干的方法,以免损伤胚芽或造成毛细管过早萎缩及表面过早硬化,种子内部的水分难以向表面散发.四足根据不同类型的种子选用不同的烘干方法,各类种子的化学成分不同,组织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烘干时应注意.①对淀粉类种子,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组织结构松散,毛细管粗大,传湿能力强,易于烘干.因此,可采用较高的温度进行烘干.②对蛋白质类种子,如高蛋白大豆东农42号组织结构比较紧密,毛细管比较细,传湿能力差,但种皮部很疏松,容易失去水分,若采用较高温度烘干,很容易造成水分脱节,种皮破裂,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应尽量采用低温慢速的烘干方法.③对油脂类种子,如高油大豆垦丰9号,垦农5号等含有大量脂肪,亲水性差,比较容易散失水分,可采用高温烘干.五是严格控制烘干温度,保证种子的安全.在种子烘干过程中,对烘干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严格控制种子出机温度不超过43℃,但种子的出机温度不易测量和控制.常采用的方法是控制烘干气流的温度,因为当种子的水分烘干到安全水分时,其温度接近气流的温度,所以控制气流温度比较安全可靠.六是烘后温度控制.经过烘干的种子必须冷却后才能人仓,以防止局部发生结露现象,或长期受热而导致生活力衰退.(收稿日期:2006—05—12).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耋.5.1适时播种播种时,需要5em处地温在14~(2以上.在江苏,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种植,宜在4月上旬;采用直播棉,宜在5月上旬播种.5-2合理密植可采用宽窄行或等行种植.肥水较好的田块密度22500~30000株/hm2,麦棉,瓜棉,菜棉套作田块密度不超过27000株/hmz,中等肥力田块密度30000~37500株/hm2,黄河流域棉区37500~45000株/hm. 5.3肥料运筹施肥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施足基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基肥施有机肥45000kg/hm,硫酸铵450kg/hm,过磷酸钙600kg/hm,硫酸钾225kg/hm:, 硼肥15kg/hm2,硫酸锌15kg/hm.重施花铃肥,施尿素300kg,l1m2,硫酸钾225kg/hm.盖顶肥视长势,天气情况,施尿素75~150kg/hm.5.4加强田间管理苗期要防渍;当现蕾初期,要及时适度除掉叶枝和第一果枝下的果枝;结铃初期,要及时抹赘芽,打顶;吐絮后期,要抢晴天摘花.5.5叶面追肥在花铃初期喷施硼肥,用量15kg/hm,防止蕾铃脱落,同时喷施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起到养根护叶,防止早衰的作用.5.6化控一般进行2~4次,施用缩节胺90g/hm左右.初花期,盛花期,打顶后各施用15.0~22.5g/hm,22.5~37.5g/hm2,30.0~37.5g/hm为宜,控制植株疯长,促进植株矮化,搭好高产植株态势.5-7防虫治病,确保棉花产量抗虫棉不等于不防虫,要视情况防治棉铃虫,红铃虫,重点防治棉蚜,棉红蜘株,棉盲蝽象,斜纹夜蛾和苗期的地下害虫.同时要加强棉花病害的防治. (收稿日期:2006—05—15)种子世界_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