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神话传说》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走进神话世界课外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
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
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
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
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阅读后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阅读后的教学设计方案引言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的阅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语文教育领域。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间传说故事;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等;3. 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中外民间传说故事,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和西方的《阿拉丁神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适当选择故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中外民间传说故事的概念,以及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听说过什么有趣的传说故事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等等。
第二步:阅读和讨论学生阅读所选的中外民间传说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长度和难度适当安排时间。
学生在阅读后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等。
第三步:文学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文学元素,例如修辞手法、描写技巧和情感表达等。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故事的语言运用,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第四步:跨文化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外民间传说故事的异同之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元素和价值观。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不同文化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第五步: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中外民间传说故事,进行创作活动,例如写作、绘画或表演等。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并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中外民间传说故事,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阅读和创作过程,思考自己在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方面的提高。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1. 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讨论内容;2.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演效果;3. 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成绩;4. 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参与程度。
《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设计1. 引言《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经典读物,其中的故事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展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和智慧。
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策略设计。
2. 阅读目标- 了解《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3. 教学准备- 准备《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的文本或电子书。
- 为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 准备相关文化背景资料,如地图、历史资料等。
- 设计阅读任务和评估方式。
4. 教学过程4.1 导入- 通过引入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 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的内容和特点,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
4.2 阅读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
- 鼓励学生进行批注,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4.3 讨论与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如人物性格、故事主题等。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故事的深层含义。
4.4 创作与展示-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编写故事梗概、绘制故事插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4.5 评估与反馈- 通过阅读笔记、讨论发言、创作作品等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
-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5.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其他民间故事、相关学术论文等。
-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如文学、历史、文化等。
-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教学设计:《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的课
外阅读分享
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课外阅读分享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外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 选择一本包含中外民间传说故事的故事集,如《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
- 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故事集中的故事,并做好阅读笔记。
教学步骤
第一步:故事选择和阅读
- 教师提供《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给学生,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
- 学生应该在课外花费适当时间阅读所选择的故事,并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可以包括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故事背景等。
第二步:分享准备
- 学生应准备一份简短的分享内容,包括故事的基本信息、自
己的阅读体会以及与故事相关的文化元素等。
-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形式来辅助分享内容,以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步:分享和讨论
- 学生轮流进行分享,每个学生分享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间。
- 其他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估
-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分享内容来评估学生对故事的
理解和表达能力。
- 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也可以作为评估的一部分。
拓展活动
- 学生可以尝试改编故事,写作自己的版本,并进行分享。
-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或文化活动,以深入了解中外民间传说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的课外阅读分享的教学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并培养表达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课外阅读《中外民间神话故事》读书汇报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外阅读《中外民间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了解中外民间神话故事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中外民间神话故事》一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的不同章节,学生将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间神话故事,并深入了解故事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3. 教学活动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这里给出几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活动一:阅读与讨论- 提前让学生预指定的章节,并准备提问和讨论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然后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的情节、角色和主题。
活动二:创作小作品- 鼓励学生根据阅读过的神话故事,创作小说、绘画、剧本等形式的作品;- 学生可以选择角色、情节和故事背景,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创造力。
活动三:文化对比- 将中外民间神话故事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学生可以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和传统俗,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探讨不同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阅读理解测试: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创作作品的原创性和质量;- 小组讨论和课堂参与: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中外民间神话故事》一书;- 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的参考资料和书籍;- 多媒体设备和图片等展示材料;- 布置小组讨论和展示作品的场地。
6.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活动和评估方式都得到充分实施和评估。
课外阅读《中外民间神话故事》读书汇报课教学设计课外阅读《中外民间神话故事》读书汇报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外民间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了解中外民间神话故事的起源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的中外民间神话故事,提供给学生阅读,如中国的《封神演义》、希腊的《奥德赛》等;-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读的故事,撰写一份读书汇报。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民间神话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所选的民间神话故事;- 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字典等辅助工具。
3. 读书汇报(15分钟)- 学生根据所选读的故事,撰写一份读书汇报;- 汇报内容可以包括故事梗概、主要角色、故事情节、个人感受等;- 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
4. 分享与讨论(15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读书汇报;-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表达观点、互相交流。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汇报进行总结和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阅读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估- 学生的读书汇报内容和表达是否准确、清晰;- 学生对民间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是否深入;- 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和质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 《中外民间神话故事》阅读材料- 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源- 字典等查阅工具参考书目- 《封神演义》- 《奥德赛》- 其他中外民间神话故事相关书籍。
中外神话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信仰、智慧和审美情趣。
中外神话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设计一节关于中外神话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故事,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中外神话,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神话底蕴。
2.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中外神话故事集(如《西游记》、《罗马神话》等)。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外神话,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神话故事。
神话是每个民族传承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神话,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美学、哲学和价值观。
让我们开始这个神秘的旅程吧!1. 预热(5分钟)向学生展示几张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神话图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选择中外不同国家、不同神话题材的图片,如中国的神话形象、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北欧神话中的巨人等。
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图像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神话的认识和理解。
2. 阅读中外神话(30分钟)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阅读材料,选择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外神话故事阅读。
鼓励学生使用手机或电子设备查找相关神话故事的资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阅读。
学生可以阅读中文或英文版本的神话故事。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则中外神话故事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认识,讨论其中的文化元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如故事中的主题、故事背后的哲理等。
4. 文化交流(20分钟)将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组合,每个组合由一个中外神话故事的代表组成。
各组的代表轮流向其他组的成员讲解他们选择的神话故事,并分享讨论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神话故事的异同之处。
课外阅读《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的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了解中外民间传说故事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想象力活动安排1. 活动前准备- 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本《中外民间传说故事集》的阅读材料- 制作活动所需的教学资料和辅助材料,例如PPT、海报等2. 活动一:故事导读- 给学生简要介绍民间传说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选取一到两个代表性的故事进行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 活动二:故事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外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深入阅读-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故事分享报告,包括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小组轮流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听众角色,了解其他故事的内容和特点4. 活动三:故事改编-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改编- 学生可以改变故事情节、人物角色或结局,但要保持故事的核心主题和文化背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制作演讲、绘画、音乐等形式的作品,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5. 活动四:故事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展示活动,每个学生或小组可以选择一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故事改编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戏剧表演、画展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促进互动交流和跨文化理解6. 活动五:反思与总结-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反思与总结,分享自己在阅读和故事改编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心得,形成活动的总结报告或个人阅读笔记活动效果评估-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故事改编作品和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互相欣赏的程度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遇到的困难-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中西神话对比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神话是各个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和生活智慧。
中西方神话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通过对中西神话的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两种不同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设计一节中西神话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二、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中西神话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跨文化阅读与理解的能力;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比较分析能力;三、教学内容1. 中西神话的定义和特点;2. 选取中西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进行对比阅读;3. 学生对比分析两个神话故事的异同点,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神话的理解和了解程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简要介绍中西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包括中西方神话所代表的文化特征和背后蕴含的价值观。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中西神话的形象,使学生对其有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步:对比阅读选取中西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进行对比阅读。
教师可以选择中西方各自最著名的神话,如《西游记》和《希腊神话》中的故事。
将故事内容展示给学生,并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对比。
同时,提醒学生关注不同神话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差异。
第四步: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记录两个神话故事之间的异同点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 中西方神话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异同?- 中西方神话对人性善恶的看法有何不同?- 中西方神话中的故事情节发展方式有何不同?第五步:展示和讨论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组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两种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并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差异。
第六步:个人总结学生个人总结对比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思考中西神话对于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对其他文化的了解程度。
走进神话世界课外阅读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读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神话传说》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动画《哪吒闹海》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1.知道这部动画片叫什么名字吗?对了叫《哪吒闹海》它选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榜》。
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
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吗?(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2.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引导说话——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师评: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去代表人去和恶劣的
自然做斗争。
重点点评:老师知道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哪吒和沉香了,因为他们都很善良和孝顺是孩子们的神。
3.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
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外神话传说》,向《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
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今天我们就借助《中外神话传说》这本书,走进神话世界,更好地读懂神话。
二、品神话,读懂故事品读《盘古开天辟地》
1.打开目录,同学们会发现《阿里山》和《世界最初的七天》这两个故事之间空了一行。
看到了么?分隔的前部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后半部是外国的神话。
中国部分的第一个故事《盘古开天辟地》都读过了吗?谁来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说话训练:读了《盘古开天辟地》,我知道了天和地起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____,宇宙混沌一团,像___,是___用他的神力,开辟了___,他的___ 变成了世间的万物。
)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情节呢?指名交流评价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知道故事的情节,咱们要想领略神话故事的丰富内涵,不仅要细细品读字句,有时还要结合文字,展开大胆的想象。
4.教师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注意师生互动。
实物展示全文,教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品读盘古开天辟地的这一段,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
如:轻而清、重而浊。
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品读盘古手撑住天地,不让天地合拢的这一段。
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感受盘古的伟大。
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
5、总结板书:我们刚才是怎么读这一段的呢?书中好的语言,可以划下来。
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
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
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
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板书:
做记号想画面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