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_第二章 稳态与内环境与神经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79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一.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
多细胞动物的内环境是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含义及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就是身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必要条件。
因为细胞的代谢活动基本上是由多种多样的酶所促成的反应,这些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3.稳态及其调节:
稳态的概念:机体通过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它们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
由这种通过调节反应所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1.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
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2.神经元及其主要结构
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3.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产生
①静息状态(极化状态):
静息膜电位:外正内负
1。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之稳态与环境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归纳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的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5、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 O2、CO2 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⑴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射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人体摄取了过量水分而产生脱水低钠症的中毒征状);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等。
⑵血浆的酸碱度:7.35---7.45调节物质:缓冲物质: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⑶正常的温度:37摄氏度。
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稳态
1、总体稳态:生物体由于具有应激能力、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能力、代谢再循环能力等特征,使之能够维持其内部的自然状态的稳定,这一稳定的状态可以称为总体稳态。
2、器官稳态:当器官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称为器官稳态。
3、细胞稳态:细胞内生物水质结构以及细胞内物质比例的相对稳定,可以称为细胞稳态。
二、调节
1、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的内环境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体内激素的水平,使体内各种代谢作用处于适宜的程度。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利用神经系统对生物体体内环境和机能的监护,以及与外界环境做出不同反应,使生物体体内和外界保持稳定态,以达到调节程度。
3、血液调节:血液调节是指利用血液介质中的物质,如蛋白质、糖、温度等,使体内各机能和部位处于一种保持体温的最佳状态,使体内的各种反应达到最佳的效果。
4、细胞调节:细胞调节是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自动调节,它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过程,利用细胞的形态、器官的大小以及分子的反应活性,完成调节机能的必要过程。
一、内环境与稳态血细胞 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不同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不同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 淋巴 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组织水肿的原因 营养不良 淋巴循环受阻二、神经调节分类 非条件反射 先天性 大脑皮层以下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大脑皮层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受损结果:无感觉、无效应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传导方式:局部电流二、电位变化: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 +K 外流(未受刺激时) 兴奋状态 外负内正 +Na 内流(受到刺激后) 三、特点:双向性一、突触结构:三、能量变化:电能 化学能 电能四、信号变化: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存在场所:突触小泡 (递质存在场所不属于内环境)发挥作用的场所:突触间隙 作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应用 递质发挥作用后没被相应的酶分解递质未发挥作用被分解神经元间的传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刺激传导方向 传导方向传导方向 传导方向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突触类型及数目(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突触小体中能量变化 突触中的能量变化 突触中的信号变化 突触小体中信号变化内含递质(递质发挥作用的场所属于内环境) 五、递质 持续兴奋或抑制,肌肉僵硬 肌肉松弛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言语调节中枢:W,V,S,H区 下丘脑: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中枢 脑干:与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有关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排尿反射) 周围神经系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脊髓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三、激素调节激素调节 (主要) (一)体液调节2CO 、H 、组织胺(三)酶和激素的区别:(四)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七)水盐平衡的调节(八)反馈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四、免疫调节(二)抗原与抗体蛋白质或糖蛋白:球蛋白①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清除抗原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抗体发挥作用的场所属于内环境)B细胞识别抗原后经分裂增殖形成的效应B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球蛋白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进一步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能力目标:(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基础薄弱,要提前预习。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阅读问题探讨】玩过山车的图片【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
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
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这个例子中,人体所做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专题7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书本黑体字速记1.内环境:同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必背基础知识点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意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稳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具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要求:离体神经元),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生物必修三目录高中生物必修三目录
目录是书籍正文前所载的目次,是揭示和报道图书的工具。
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者、出版与收藏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为反映馆范、指导阅读、检索图书的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目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三目录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第三节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
第四节免疫调节
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三节种群的结构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