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44.72 KB
- 文档页数:13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一、入门测(共10分)1、【试题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中卫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a卷)晓宇和小芳为了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力F随θ变化的关系,在如甲图所示的实验中,把E点与力的传感器相连接得到合力大小,如图乙所示在计算机上显示了合力F与夹角θ变化的规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分力之间夹角θ越大,合力越大B.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C.根据图象无法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D.这两个分力大小分别是3N和4N2、【试题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θ为120°时,F=B.不管θ为何值,F=C.当θ=0°时,F=D.θ越大时F 越小3、【试题来源】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已知力F 的一个分力F 1跟F 成θ角,F 1大小未知,如图,则另一个分力F 2的最小值为( )A. B.C. D. 无法判断4、【试题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一(上)段考物理试卷(1月份)如图所示,斜拉桥塔柱两侧的钢索不呈对称分布,要保持塔柱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那么钢索AC 、AB 的拉力F AC 、F AB 应满足( )A.F AC :F AB =1:1B.F AC :F AB =tan α:tan βC.F AC :F AB =cos β:cos αD.F AC :F AB =sin β:sin α5、【试题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高三(上)联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A 、B 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 ,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升降机内天花板的O 点,两球之间连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 )F θsin F θan F t F 1θA .B .C .D .二、新课讲解(一)课程导入 提问知识点(二)大数据分析( - 年,共 年)(三)本节考点讲解考点一:有关绳的静态分析 一)例题解析1、(2016年全国卷I ,19,6分★★★)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 悬挂于O 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 ,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0-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A. FB.FC.FD.F【答案】C【解析】根据库仑定律可得,当两者接触后,都带上了等量同种电荷,电荷量为,故库仑力变为,故B正确.2.如图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线,已知在a、b两点粒子所受电场力分别为F a、F b,若带电粒子q(|Q|≫|q|)由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Q为正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B.若Q为正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C.若Q为负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D.若Q为负电荷,则q带正电,F a<F b【答案】A【解析】AB、若Q为正电荷,带电粒子由a点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知,该带电粒子带正电.因为,则.故A正确,B错误.CD、若Q为负电荷,带电粒子由a点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知,该带电粒子带负电.因为,则.故C错误,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3.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I-U图线,图中α=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此导体的电阻R不变C.I-U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R=cot45°=1ΩD.在该导体两端加6V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是3C【答案】C【解析】A、由图可以知道,电流随着其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B、由可以知道,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则由图象可以知道即导体的电阻是一定值,故B正确,C错误;D、在R两端加6V的电压时,电路中电流,则每秒通过电阻的电荷量为,故D正确;本题要不正确的是,所以C是不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4.在如图甲所示的电场中,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则它运动的υt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A.B.C.D.【答案】B【解析】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由于电场力的作用,负电荷应该做加速运动,并且从电场线的分布可以看出,电场强度越来越大,所以运动的加速度应该越来越大,在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5.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距0.4m的点电荷A、B,A带电+Q,B带电-9Q。
云南八下期中试卷1一、选择题1、【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题2018~2019学年4月陕西西安新城区西安爱知中学初三下学期月考第10题2分2018~2019学年山东淄博高青县初二下学期期中第3题2018~2019学年北京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1题2分2019~2020学年天津和平区天津市双菱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3题在图所示实验中,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B. 磁铁对小铁球没有作用力C. 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D. 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2、【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题2019~2020学年吉林长春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末第5题2分2020年江苏扬州宝应县初三中考一模第8题2分2018年湖南衡阳中考真题第5题2分2018~2019学年3月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初二下学期月考第16题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A. 匀速直线下落B. 匀速直线上升C. 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D. 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3、【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3题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甲、乙同时向后退,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B. 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 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4题2018~2019学年福建福州鼓楼区福州励志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3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双鸭山宝清县宝清县第四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题2020~2021学年广东中山市石岐区中山市华侨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题3分2020~2021学年河北石家庄裕华区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3题3分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静止时有惯性,运动时没有惯性B.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C. 物体受力作用时才有惯性D. 物体的惯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5、【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5题2018~2019学年贵州毕节地区织金县织金县第六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题观察图中的四个情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A. 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B.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C.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大小D.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6、【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6题2019~2020学年山东泰安岱岳区初三下学期期末(五四制)第8题3分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若都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A. 一样大B. A最大C. B最大D. C最大7、【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7题2018~2019学年甘肃兰州城关区兰州外国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末(兰州八中、兰州五十六中、兰州五十三中联考)第12题3分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如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B. 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C. 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D. 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8、【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8题2018~2019学年四川广安武胜县初二下学期期末第7题2分2019~2020学年5月山东青岛市南区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初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第4题2分2020~2021学年四川成都邛崃市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1题2分2020~2021学年4月四川成都武侯区成都市棕北中学初二下学期月考第13题2分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B.坦克的履带非常宽C.铁轨下铺放很多轨枕D.滑雪板的面积比较大二、填空题9、【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9题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吊灯,灯绳对灯的拉力和灯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灯对灯绳的拉力和灯绳对灯的拉力是一对.10、【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0题2019~2020学年6月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初二下学期周测D卷第17题2分2018~2019学年江西南昌东湖区南昌十九中学初二下学期期末第9题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严重变形.伞面被(“向下”或“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方的空气流速.11、【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1题举世闻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的存在,如果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用水银而用水,玻璃管至少应该长m.(ρ水=1.0×103kg/m3,大气压为1.0×105Pa,g取10N/kg)12、【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2题用一30N的力将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不动,如图所示,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方向.13、【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3题一个游泳池水深2m,池底受到水产生的压强是Pa;当向游泳池中继续注水时,随着水面的升高池底受到水的压强将.(取g=10N/kg)14、【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4题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同种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液体的质量m甲m乙,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 甲p乙.(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5题2018~2019学年陕西西安雁塔区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初二下学期期末第30题2分2018~2019学年江西宜春丰城市初二下学期期末第5题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大气压强.(填“变小”“不变”或“变大”)16、【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6题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做的,在本实验中所用的液体是水银,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 m3,则他所测量的大气压的值约Pa(g取9.8N/kg).17、【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7题2018~2019学年江西宜春丰城市初二下学期期末第1题滑板车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小明正“驾驶”滑板车向前滑行.小明一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使滑板车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当小明蹬一下地后双脚离地,滑板车由于向前滑行一段距离.18、【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8题2018~2019学年江西宜春丰城市初二下学期期末第4题2018~2019学年5月甘肃武威凉州区武威市第五中学初二下学期月考第17题2017~2018学年5月江苏苏州吴中区初二下学期月考第16题2分2016年江西中考真题第4题2分如图所示,是在冰面上行走时,套在鞋上的冰爪,爪做得尖而细是通过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摩擦,便于行走、防止摔跤.(选填“增大”或“减小”)三、作图、实验探究题19、【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19题如图,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20、【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0题质量为200g的子弹在枪膛中受到火药的推力为500N,不考虑空气阻力,画出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的图示.(g=9.8N/kg)21、【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1题如图所示,画出物块B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22、【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2题2018~2019学年山东济南市中区济南第六十八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32题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2) 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3) 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 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23、【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3题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1) 从图中可知大气压值等于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 往玻璃管中倒入水银时,要倒满是为:.(3) 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管内与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将玻璃管向上提一段高度,管口仍在水银槽内,此时,管内与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将.(4) 将玻璃管顶部敲一个小孔,你认为会出现的现象是:.24、【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4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鸡西密山市密山市实验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第30题2016~2017学年北京朝阳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33题6分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莲湖区初二下学期期末第28题12分2017~2018学年天津河东区初二下学期期中第三学区片联盟联考第21题6分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 实验前,应调整U型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2) 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3)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4)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两个图进行对比.(5) 在图丙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的压强大小关系.四、综合题25、【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5题寒假期间,小红一家来到陕西省茵篓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参观兵马俑.参观时发现,秦俑脚下都踏踩着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踏板,如图所示.为了弄清这种制作的好处,她收集了一尊站立姿态兵马俑的有关数据:体重(含踏板)1600N,踏板面积1.6×10−2m2.问:(g取10N/kg)(1) 这尊兵马俑(含踏板)的质量是多少.(2) 这尊兵马俑竖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6、【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6题一个图钉,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cm2,往墙上按图钉时,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问:(1) 手指对钉帽的压强是多少?(2) 图钉尖对墙的压强是多少?27、【来源】 2018~2019学年云南曲靖马龙区马龙县通泉镇中学校初二下学期期中第27题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500g,底面积是50cm2,内盛1.5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2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 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2) 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3) 茶壶对桌面的压力.(4) 茶壶对桌面的压强.1 、【答案】 C;【解析】 A选项 : 小铁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小铁球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故A错误;B选项 : 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磁铁对小铁球有作用力,故B错误;C选项 : 铁球受到磁铁吸引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故C正确;D选项 : 尽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但不能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得出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的结论,故D错误;【标注】 ( 力的两种作用效果辨析 )2 、【答案】 D;【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其运动方向是水平向右的,则当外力突然消失时,小球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小球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标注】 (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答案】 D;【解析】 A选项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用60N的力推乙,同时乙给甲一个60N的推力,方向相反,故A错误;B选项 : 甲乙都受到一个60N的力,都会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都会由静止变为运动,故B错误;C选项 : 甲和乙接触的瞬间甲和乙都受到60N的推力,当甲和乙分开时,甲和乙不再有力的作用,甲乙都向后退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的原因,故C错误;D选项 : 由于乙受到甲力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静止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而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标注】 ( 利用力作用的相互性解释生活现象 ) (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4 、【答案】 D;【解析】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根据惯性定律的内容进行分析.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标注】 ( 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 ) ( 惯性的概念及理解 )5 、【答案】 A;【解析】 A选项 : 气球瘪了,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A正确;B选项 : 竹子被拉弯,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C选项 : 钢丝弯曲,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D选项 : 手压弹簧,弹簧变短,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标注】 ( 力的两种作用效果辨析 )6 、【答案】 D;【解析】方法一 : 由p=ρgℎ可知,此题中ρ相同,C容器中ℎ最大,所以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C最大.故选D.方法二 : 已知三容器底面积相等,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由题图可知:三容器内酒精的深度:ℎA<ℎB<ℎC,根据p=ρgℎ可知,三容器底部受到酒精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 A<p B<p C.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标注】 ( 敞口、直柱形、缩口杯压力、压强的比较 )7 、【答案】 B;【解析】图中,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当水静止时,两侧水深相同,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强相等、压力相等,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A错;阀门B关闭,闸室和下游水道不连通,不能构成连通器,不符合题意,故C、D错.故选B.【标注】8 、【答案】 A;【解析】 A选项 : 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正确;B选项 : 坦克履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C选项 : 铁轨下铺放很多轨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D选项 : 滑雪板的面积比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错误;【标注】 (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应用 )9 、【答案】重力;相互作用力;【解析】悬挂着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它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吊灯受到了重力和灯绳对它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灯对灯绳的拉力和灯绳对灯的拉力,作用在彼此不同的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标注】 ( 平衡力与平衡状态 )10 、【答案】向上;大于;【解析】因为伞的顶面是凸面,在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长,速度大;经过下方的路程短,速度小;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方空气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伞下方的气压大于伞上方的气压,所以伞会被向上吸起来.【标注】 (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及应用 )11 、【答案】大气压强;10;【解析】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p0=p水gℎ,∴玻璃管至少长:ℎ=p0ρ水g= 1.0×105Pa1.0×103kg/m3×10N/kg=10m.【标注】 ( 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明 ) ( 液体压强的计算 )12 、【答案】20;竖直向上;【解析】G=mg=2kg×10N/kg=20N,物体被30N的力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支持力大小是30N,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是20N,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的大小是20N,方向竖直向上.【标注】 ( 摩擦力的方向 ) ( 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3 、【答案】2×104;变大;【解析】p=ρgℎ=1.0×103kg/m3×10N/kg×2m=2×104Pa;当ℎ变大时,ρ不变,∵p=ρgℎ,∴水对池底产生的压强将变大.【标注】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14 、【答案】小于;等于;可知,m甲<m乙;根据液【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图示可知,ρ甲=ρ乙,V甲<V乙,根据ρ=mV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ℎ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由题意知,甲乙两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相等.【标注】 ( 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 ) ( 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15 、【答案】变大;变小;【解析】从山脚到山顶,海拔增高,大气压强降低.由于管内气压不变,所以管柱内的水柱高度上升.故答案为:变大;变小.【标注】 ( 大气压强和高度的关系 )16 、【答案】托里拆利;1.013×105;【解析】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76cm,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其具体数值是p=ρ水银gℎ=13.6×103kg/ m3×9.8N/kg×0.76m=1.013×105Pa.【标注】17 、【答案】相互的;惯性;【解析】 1. 脚向后蹬地,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给小明一个向前的力,使小明和滑板车一起前进.2. 滑板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滑行一段距离.【标注】 ( 利用力作用的相互性解释生活现象 ) ( 惯性的概念及理解 )18 、【答案】减小;增大;【解析】套在鞋上的冰爪,爪做得尖而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套在鞋上的冰爪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便于在冰面上行走.故答案为:减小;摩擦.【标注】 ( 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 ) (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应用 )19 、【答案】4.6;【解析】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一个大格表示1N,里面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表示0.2N,分度值为0.2N,指针在4N以下三格处,示数为4.6N.故答案为:4.6N.【标注】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0 、【答案】;【解析】【标注】 ( 力的图示的画法 ) ( 重力的示意图 )21 、【答案】;【解析】物块B对斜面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从作用点起,垂直斜面画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标注】 ( 压力的示意图作图 )22 、【答案】 (1) 凹陷;(2)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 乙、丁;(4)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解析】 (1) 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这是转换法的运用.(2) 分析比较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效果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 分析比较图乙、丁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效果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 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标注】23 、【答案】 (1) 760;(2) 排出管里的空气,使管内水银面上方形成真空;(3) 不变;不变;(4) 试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为止;【解析】 (1) 由图可知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即大气压的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 往玻璃管里灌满水银是为了排出管里的空气,这样当管倒插入水银槽里时,管内水银面上方才可能形成真空.(3) 1. 将玻璃管倾斜一些,大气压不变,水银柱高度也不变,但玻璃管内水银的长度会变大一些.(3) 2. 将玻璃管竖直上提,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会大于大气压,故水银柱会下降到原来的高度,即高度不变.(4) 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此时外界大气压对管内水银也有个向下的压强,所以管内的水银不仅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此时托里拆利管和水银槽实际上是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最终液面会相平.【标注】24 、【答案】 (1) 相平;(2) 深度;(3) 丙、丁;无关;(5) 各个方向;【解析】 (1) 实验前首先使左右两边的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故答案为:相平.(2) 甲、乙两图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方向、容器的形状都相同,液体的深度不同,所以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跟液体深度的关系的.故答案为:深度.(3)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保持液体的密度、深度、方向都相同,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如图当改变容器的形状时,左右两边的液面差相同,液体的压强相同,所以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故答案为:丙、丁;无关.(4)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的深度、方向、容器形状相同,选用乙和丙两个图进行对比.故答案为:乙、丙.(5) 在图丙中,固定U型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不同方向,这是为了探究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故答案为:各个方向.【标注】25 、【答案】 (1) 160kg;(2) 1×105Pa;【解析】 (1) 兵马桶的质量:m=Gg =1600N10N/kg=160kg.(2) 对地面的压强:p=FS =1600N1.6×10−2m2=1×105Pa.【标注】26 、【答案】 (1) 2.5×105Pa ;;【解析】 (1) 已知:F=20N,S1=0.8cm2=8×10−5m2,S2=5×10−4cm2=5×10−8m2;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FS1=20N8×10−5m2=2.5×105Pa.(2) 因固体能够传递压力,所以,墙壁受到的压力为F=20N,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2=FS2= 20N5×10−8m2=4×108Pa.【标注】27 、【答案】 (1) 1200Pa;(2) 6N;(3) 20N;(4) 4000Pa;【解析】 (1) 由图可知,茶壶内水的深度:ℎ=12cm=0.12m,水对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强:p=ρgℎ=1.0×103kg/m3×10N/kg×0.12m=1200Pa.(2) 受力面积:S=50cm2=5×10−3m2,由p=FS可得,水对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力:F=pS= 1200Pa×5×10−3m2=6N.(3) 茶壶的重力:G壶=m壶g=500×10−3kg×10N/kg=5N,水的重力:G水=m水g=1.5kg×10N/kg=15N,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水+G壶=5N+15N=20N.(4)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 =20N5×10−3m2=4000Pa.【标注】。
02 质量和密度一、单选题1.(2018·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计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A.米/秒B.千克/米3C.牛/千克D.牛/米2 2.(2018·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测量物体的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小亮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如图所示.接下来他要进行的操作是A.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右移动游码C.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先将平衡螺母移到最左端,然后向左移动游码3.(2018·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二、多选题4.(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实践证明,“测体温”、“勤洗手”、“要消毒”及“戴口罩”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
对这些措施中相关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测体温”: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B.“勤洗手”: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sC.“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的为2nm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质量约为3g5.(2020·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各项是某个中学生对相关数据的估计,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B.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C.正常眨一次眼所用的时间约为1s 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为0.5kg 6.(2018·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计,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用手托起两只鸡蛋的力约十几牛B.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二十几摄氏度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大约为几克D.普通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几千瓦三、填空题7.(2019·山东济南·中考真题)(1)国际计量大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更准确地定义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尽早实现“为全人类所用、在任何时代适用”的愿景。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自测1 (2018·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如图1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图1A .1∶1B .1∶2C .1∶3D .1∶4答案 C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 2-v 02=2ax 知,x AB =v B 22a,x AC =v C 22a,所以AB ∶AC=1∶4,则AB ∶BC =1∶3,故C 正确,A 、B 、D 错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三个推论(1)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相等, 即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2v t .(3)位移中点速度2x v =v 02+v 22.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 (2)前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2-3)∶…∶(n -n -1).自测2 (2018·河南省新乡市第三次模拟)汽车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行驶了1 m ,第2 s 内行驶了2 m ,则汽车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 m /s B .3 m/s C .4 m /s D .5 m/s答案 B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x 2-x 1=x 3-x 2,则x 3=3 m ,则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3=x 3t =3 m/s ,故选B.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 =gt . ②位移公式:x =12gt 2.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x .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①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 2.竖直上抛运动(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运动性质:匀变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v =v 0-gt ; ②位移公式:x =v 0t -12gt 2.自测3 (2018·江西省六校第五次联考)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是5 s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是3 s ,则A 、B 之间的距离是(不计空气阻力,g =10 m/s 2)( ) A .80 m B .40 m C .20 m D .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时间的对称性得到物体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A 点的时间为t A 2,从最高点自由下落到B 点的时间为t B 2,A 、B 间距离为:h AB =12g [(t A 2)2-(t B 2)2]=12×10×(2.52-1.52) m =20 m.命题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基本思路 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加以讨论2.方法与技巧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没有涉及的物理量适宜选用公式 v 0、v 、a 、t x v =v 0+at v 0、a 、t 、x v x =v 0t +12at 2v 0、v 、a 、x t v 2-v 02=2ax v 0、v 、t 、xax =v +v 02t除时间t 外,x 、v 0、v 、a 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例1 (2018·湖南省永州市三模)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B .该质点在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6 m/s C .该质点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 D .前2 s 内的位移为8 m 答案 C解析 对比公式x =v 0t +12at 2可得v 0=5 m /s ,a =2 m/s 2,所以该质点在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v=v 0+at 1=7 m/s ,A 、B 错误;该质点在前2 s 内的位移为x 1=5×2 m +22 m =14 m ,该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为x 2=5×1 m +12 m =6 m ,所以该质点在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x 1-x 2t 2=8 m/s ,C 正确,D 错误. 变式1 (多选)(2019·河南省洛阳市调研)如图2所示,在一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3 s 内经过相距30 m 的A 、B 两点,汽车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15 m/s ,则( )图2A .汽车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5 m/sB .A 点与O 点间的距离为20 mC .汽车从O 点到A 点需要的时间为5 sD .汽车从O 点到B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5 m/s 答案 AD解析 汽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v =x AB t AB =303 m /s =10 m/s ,而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有v =v A +v B2,即v A =2v -v B =2×10 m /s -15 m/s =5 m/s ,选项A 正确;汽车的加速度a=v B 2-v A 22x AB ,代入数据解得a =103 m/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A 2=2ax OA ,代入数据解得x OA =3.75 m ,选项B 错误;由v A =at OA 解得汽车从O 点到A 点需要的时间为t OA =1.5 s ,选项C 错误;汽车从O 点到B 点的平均速度大小v ′=v B 2=152 m /s =7.5 m/s ,选项D 正确.拓展点 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技巧——逆向思维法的应用刹车类问题:指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立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 突然消失的问题,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例2 (2018·山东省济南一中阶段检测)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车,已知汽车刹车时第一秒内的位移为13 m ,在最后1秒内的位移为2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第1秒末的速度可能为10 m/s B .汽车加速度大小可能为3 m/s 2 C .汽车在第1秒末的速度一定为11 m/s D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4.5 m/s 2 答案 C解析 采用逆向思维,由于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2 m ,根据x ′=12at 2得,汽车加速度大小a=2x ′t 2=2×21m /s 2=4 m/s 2 第1 s 内的位移为13 m ,根据x 1=v 0t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初速度v 0=15 m/s ,则汽车在第1 s 末的速度v 1=v 0-at =15 m /s -4×1 m/s =11 m/s ,故C 正确,A 、B 、D 错误.命题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方法与技巧类型1 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例3 (2018·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合质检)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2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时间为t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A.Δx t 2 B.Δx 2t 2 C.Δx 3t 2 D.2Δx 3t 2 答案 C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段位移Δx 内的平均速度是v 1=Δx2t ;在第二段位移Δx内的平均速度是v 2=Δxt ;因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差为Δt =t +t 2=32t ,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a =Δv Δt =v 2-v 132t ,解得:a =Δx3t2,故选C.变式2 (2018·江西省六校第五次联考)如图3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18 m ,BC =30 m ,小球经过AB 和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则小球经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图3A .12 m /s,13 m/s,14 m/sB .10 m /s,14 m/s,18 m/sC .8 m /s,10 m/s,16 m/sD .6 m /s,12 m/s,18 m/s 答案 D 解析 根据Δx =at 2得a =Δx t 2=30-184m /s 2=3 m/s 2,经过B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通过AC 段的平均速度,则v B =x AC 2t =18+304 m /s =12 m/s ,则经过C 点的速度v C =v B +at =12 m /s +3×2m/s =18 m /s ,经过A 点的速度v A =v B -at =12 m/s -3×2 m /s =6 m/s ,故D 正确.类型2 逆向思维法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例4 (多选)(2019·甘肃省天水市质检)如图4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 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图4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3∶2∶1C.t1∶t2∶t3=1∶2∶3D.t1∶t2∶t3=(3-2)∶(2-1)∶1答案BD解析因为冰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故可以看成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研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3-2),故所求时间之比为(3-2)∶(2-1)∶1,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由v2-v02=2ax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速度之比为1∶2∶3,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3∶2∶1,故选项A错误,B正确.变式3(多选)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点,后又滑回至a点,c是ab的中点,如图5所示,已知物块从a上滑至b所用时间为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5A.物块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B.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C.物块下滑时从b运动至c所用时间为2 2tD.物块上滑通过c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AC解析由于斜面光滑,物块沿斜面向上与向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同,a=g sin θ,故物块从c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等于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选项A正确,B错误;物块由b到a的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知t bct =12,解得t bc=22t,选项C正确;由于c是位移的中点,物块上滑过程中通过c点的速度不等于整个上滑过程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命题点三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1.两种运动的特性(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如图6)图6①对称性a.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 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t BA.b.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②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全程法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t,h=v0t-12gt 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例5(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联考)如图7所示是一种较精确测重力加速度g值的方法:将下端装有弹射装置的真空玻璃直管竖直放置,玻璃管足够长,小球竖直向上被弹出,在O点与弹簧分离,上升到最高点后返回.在O点正上方选取一点P,利用仪器精确测得OP间的距离为H,从O点出发至返回O点的时间间隔为T1,小球两次经过P点的时间间隔为T2,求:图7(1)重力加速度g;(2)当O点距离管底部的距离为L0时,玻璃管的最小长度.答案(1)8HT12-T22(2)L0+T12HT12-T22解析 (1)小球从O 点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 h 1=12g (T 12)2小球从P 点上升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 h 2=12g (T 22)2依据题意得h 1-h 2=H , 联立解得g =8HT 12-T 22.(2)玻璃管的最小长度L =L 0+h 1, 故L =L 0+T 12HT 12-T 22.拓展点 双向可逆类问题——类竖直上抛运动如果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则小球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看成类竖直上抛运动,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 、v 、a 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变式4 (多选)一物体以5 m /s 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 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 m ,则时间t 可能为( ) A .1 s B .3 s C .4 s D.5+412s答案 ACD解析 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当物体的位移为4 m 时,根据x =v 0t +12at 2得4=5t -12×2t 2解得t 1=1 s ,t 2=4 s当物体的位移为-4 m 时,根据x =v 0t +12at 2得-4=5t -12×2t 2解得t 3=5+412s ,故A 、C 、D 正确,B 错误.命题点四多运动过程问题1.基本思路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2.解题关键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例6 (2018·陕西省安康市第二次质量联考)公交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公交专线.如图8所示,公路上有一辆公共汽车以1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为了平稳停靠在站台,在距离站台左侧位置50 m 处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公交车刚刹车时,一乘客为了搭车,从距站台右侧24 m 处由静止正对着站台跑去,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4 m/s 后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人和车同时到达站台停下,乘客顺利上车.人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不考虑站台大小和公交车的大小)图8(1)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 (2)人的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 (1)1 m /s 2 (2)1 m/s 2解析 (1)设公交车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v 12=2a 1x 1 解得:a 1=1 m/s 2 (2)由v 1=a 1t , 公交车刹车时间t =10 s设人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 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均为x 2=v 222a 2设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人的总位移为x =24 m ,总时间也为t =10 s 由t =2×v 2a 2+t ′x =2x 2+v 2t ′,解得:a 2=1 m/s 2.变式5 (2018·湖北省黄冈市期末调研)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出发,沿直线轨道先以恒定加速度a 1做匀加速运动,至速度v 后,再匀速前进一段时间,最后以恒定加速度a 2匀减速前进,直到停止,全程长为L . (1)求全程所用时间;(2)速度v 为何值时,全程所用时间最短? 答案 (1)L v +v2a 1+v 2a 2(2)2a 1a 2a 1+a 2L解析 (1)火车加速过程:v =a 1t 1 加速位移满足2a 1x 1=v 2 减速过程:v =a 2t 2 减速位移满足2a 2x 2=v 2 匀速过程:L -x 1-x 2=v t 3 全程所用时间t =t 1+t 2+t 3 联立解得t =L v +v2a 1+v 2a 2(2)火车先加速到v 再减速到零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 即L =x 1+x 2 得v =2a 1a 2a 1+a 2L1.(2018·福建省漳州市期末调研)如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设计的斜面实验.他让铜球在阻力很小的斜面上从静止滚下,利用滴水计时记录铜球运动的时间.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测量时间更容易B .伽利略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进行合理外推得出铜球在斜面做匀变速运动C .若斜面倾角一定,不同质量的铜球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D .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答案 A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很快,不易计时,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延长了小球的运动时间,“冲淡”了重力的作用,故A 正确;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更大倾角的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小球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由mg sin θ=ma可知,加速度a=g sin θ,所以斜面倾角一定,加速度与质量无关,质量不同的小球加速度都相同,故C错误;若斜面倾角一定,加速度a=g sin θ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1,与所用时间平方成正比,故2at2D错误.2.(2018·天津市南开中学月考)汽车以20 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2 s 与5 s 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 B .4∶5 C .3∶4 D .4∶3 答案 C解析 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0=Δv a =0-20-5 s =4 s ,2 s 时位移:x 1=v 0t +12at 2=20×2 m-12×5×4 m =30 m ,刹车5 s 内的位移等于刹车4 s 内的位移,为:x 2=0-v 022a =40 m ,所以2 s 与5 s 汽车的位移之比为3∶4,故选项C 正确.3.(2019·广东省韶关市质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8 s 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4 s 停下.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1 D .加速、减速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大小之比为2∶1 答案 C解析 设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大小为v ,则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1=v t 1,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vt 2,可知a 1∶a 2=t 2∶t 1=1∶2,则速度变化率大小之比为1∶2,故A 、D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知,匀加速和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v =v2,即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故B 错误;根据x =v t 得,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1,故C 正确.4.(2018·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模拟)如图2,一骑行者所骑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 ,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运动,当看到道路前方有一条减速带时,立刻刹车使自行车做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 .利用以上数据,可以求出前、后轮经过减速带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 )图2A .初速度B .末速度C .平均速度D .加速度答案 C解析 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 ,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 ,只知道两个物理量,所以不能求出v t 、v 0、a 三个物理量,故A 、B 、D 错误;由平均速度定义可得:v =xt,能求出平均速度,故C 正确.5.(2018·安徽省滁州市联合质检)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 s 末落到井底.该小球开始下落后第2 s 内和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1∶3 B .2∶4 C .3∶7 D .1∶4 答案 C解析 根据公式v =gt 可得,第1 s 末小球的速度为v 1=g ,第2 s 末小球的速度为v 2=2g ,所以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v 1+v 22=32g第3 s 末小球的速度为v 3=3g ,第4 s 末小球的速度为v 4=4g ,所以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v 3+v 42=72g ,故v 1∶v 2=3∶7. 6.(2018·陕西省宝鸡市质检二)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3 s 进入一个水平面,再经6 s 停下,斜面与水平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不计,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A .1∶1B .1∶2C .1∶3D .2∶1 答案 B解析 根据v =at 可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a 2=t 2t 1=21,根据2ax =v 2可得x 1x 2=a 2a 1=12,B 正确.7.(2018·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二模)假设某次海试活动中,“蛟龙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蛟龙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 A.v t 2 B.v t 022t C.v (t -t 0)22tD .v t 0(1-t 02t)答案 C解析 “蛟龙号”上浮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t ,根据逆向思维,可知“蛟龙号”在t 0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h =12a (t -t 0)2=v (t -t 0)22t,C 正确,A 、B 、D 错误.8.(2019·吉林省长春市模拟)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在郊区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因前方交通事故紧急刹车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汽车在最初3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3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5∶3,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5 m/s 2,则汽车制动的总时间t ( ) A .t >6 s B .t =6 s C .4 s<t <6 s D .t =4 s答案 D解析 设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运动总时间为t ,把汽车刹车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后3 s 内通过的位移x 2=12at 12=92a ,在最初3 s 内通过的位移x 1=12at 2-12a (t -3)2=12a (6t -9),又x 1∶x 2=5∶3,解得t =4 s ,故A 、B 、C 错误,D 正确.9.(2018·安徽省蚌埠二中期中)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个人用手拿着绳子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释放小球,使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Δt ,如果人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的方法释放小球,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无法确定 答案 B解析 设两球分别为球a 和球b ,如图所示.无论是从3层还是4层阳台上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前,两球的距离差始终为绳长,则人站在4层阳台上放手后,a 球在b 球落地瞬间的瞬时速度及之后a 球下落绳长距离内的平均速度均比在3层阳台释放时大,而位移相同,则时间差变小,B 正确.10.某娱乐节目设计了一款在直轨道上运动的“导师战车”,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战车”从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冲到学员面前刚好停止.若总位移大小L =10 m ,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整个过程历时5 s .求: (1)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2)加速过程的时间; (3)全程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 (1)2 m /s (2)4 s (3)4 m/s 解析 (1)v =Lt=2 m/s(2)v m =a 1t 1,v m =a 2t 2,t 1+t 2=5 s ,a 2=4a 1 代入数据,得t 1=4 s. (3)加速过程位移:x 1=v m2t 1减速过程位移:x 2=v m2t 2总位移:L =x 1+x 2=v m2t代入数据,得 v m =4 m/s.11.(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第一次调研)现有一辆长为5 m 的汽车以v 1=15 m /s 的速度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175 m 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200 m 处有一列长300 m 的列车以v 2=20 m/s 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如果立刻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则最小加速度为多少?汽车司机如果立刻做匀加速运动,则最小加速度应为多少? 答案 0.643 m /s 2 0.6 m/s 2解析 列车通过交叉点所需时间为:t 1=300+20020 s =25 s汽车减速到停止有:x 汽=12v 1t 2t 2=35015s =23.33 s<25 s则汽车做减速运动应满足:2a 1x 汽=0-v 12 a 1≈-0.643 m/s 2故当汽车以大于0.643 m/s 2的加速度刹车时可避免事故发生.汽车加速行驶,在列车到达交叉点前通过,列车到达交叉点所用时间为:t 3=x 列v 2=20020 s =10s临界情况为L 汽+x 汽=v 1t 3+12a 2t 32,整理得:a 2=0.6 m/s 2故当汽车以大于0.6 m/s 2的加速度加速时亦可避免事故发生.12.(2018·安徽省黄山市一质检)如图3所示,一长为200 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 段内,已知OA =1 200 m ,OB =2 000 m ,求:图3(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取值范围; (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 答案 (1)1.6 m/s 2≤a ≤167m/s 2 (2)50 s解析 (1)列车做减速运动到速度为0的过程中,刹车位移:x =v 022a .当位移最小时,加速度最大: a max =v 022x min =8022×(1 200+200) m/s 2=167m/s 2位移最大时,加速度最小:a min =v 022x max =8022×2 000 m /s 2=1.6 m/s 2所以加速度的范围是:1.6 m/s 2≤a ≤167m/s 2(2)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列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时间:t =0-v 0-a ,可知加速度最小时,列车减速运动的时间最长:t max =v 0a min =801.6s =50 s.。
期末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安徽宿州高一期末)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B.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距离越长,所以惯性越大C.跳高时,运动员能跳离地面,是因为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在受到相同的作用力时,决定物体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是物体的质量2.(2020湖北宜昌一中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三个图像表示A、B、C、D、E、F六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相等的物体是B、DB.合力为零的物体是A、C、EC.合力是恒力的物体是D、FD.合力是变力的物体是F3.(2020云南玉溪一中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在野营时需要用绳来系住一根木桩。
细绳OA、OB、OC在同一平面内,两等长绳OA、OB夹角是90°,绳OC与竖直杆夹角为60°,绳CD水平,如果绳CD的拉力等于100N,那么OA、OB的拉力等于多少时才能使得桩子受到绳子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A.50NB.100NC.100√63N D.100√33N4.(2020湖南株洲第二中学高一上月考)某物理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机测小球在竖直上抛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靠近墙面竖直向上抛出,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全过程,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频闪照片,O 是运动的最高点。
设小球所受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约为( )A.14mg B.13mg C.12mg D.mg5.(2020四川凉山高三第一次诊断)A 、B 两物体同时同地从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关于它们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B 在直线上做往返运动B.物体A 做加速度增大的曲线运动C.A 、B 两物体在0~1 s 运动过程中距离越来越近D.B 物体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3∶26.(2020湖南株洲高三教学检测)如图,黑板擦在手施加的恒力F 作用下匀速擦拭黑板。
济南一中2022级高三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英语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在答题卡上修改答案。
第I卷(共9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kind of car does the man want to hireA. A sports car.B. A car with enough space.C. A car suitable for children.2. What will the woman do on SaturdayA. Watch a film.B. Do homework.C. Play with her cousins.3. Why did the woman go to MallorcaA. To teach Spanish.B. To look for a job.C. To see a friend.4.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A. Make an apology.B. Change her personality.C. Come up with some ideas.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Lunch.B. A restaurant.C. A cowork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济南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是()A.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B. 为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C.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对隔绝的状态D.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其最恰当的解释是()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 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
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 工业革命B. 新航路的开辟C. 欧洲殖民扩张D. 英国“光荣革命”4.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人美洲。
这说明()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D.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5.如图是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资产阶级革命B. 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海外殖民活动的进行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坐飞机旅游④网上炒股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7.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对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济南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和归谬法得出了惯性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C.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定了引力常量的数值D.牛顿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得出轻重物体自由下落一样快的结论
1.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
2.从t=0开始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的作用,则能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取向右为正方向,g=10m/s2)( )
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3.某同学站在电梯底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一观光电梯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如图所示的v-t图象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5s~10s内,该同学对电梯底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B.在0~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C.在10s~20s内,该同学所受的支持力在减小,该同学的机械能在减小
D.在20s~25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4.如图所示,小球a、b的质量分别是2m和m,a从倾角为30°的光滑固定斜面的顶端无初速下滑,b从斜面等高处以初速度v0平抛,比较a、b落地的运动过程有()
A.a,b两球同时到达地面
B.a,b落地前的速度相同
C.重力对a、b做的功相同
D.落地前a,b两球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相等
5.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
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
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
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相同
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大于一年
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外侧小行星的
向心加速度值
D.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值大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值
6.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在第1s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若力F1、F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物体()
A.在第2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B.在第3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
C.在第4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
D.在第5s末加速度为零,运动方
向与F1方向相反
7.用一水平拉力使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粗糙的水
平面运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
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8. A.在0~t1时间内拉力逐渐减小
B.在0~t1时间内物体做曲线运动C.在t1~t2时间内拉力的功率不为零
D.在t1~t2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1
2 mv2
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接连着一轻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力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
B.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10.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物体A、B,m1>m2,A、B间水平连接着一轻质弹簧秤.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右拉B,稳定后B
的加速度大小为a1,弹簧秤示数为F1;
如果改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向左拉A,稳定后A的加速度大小为a2,弹簧秤示数为F2.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
11. A.a1=a2,F1>F2
B.a1=a2,F1<F2
C.a1<a2,F1=F2
D.a1>a2,F1>F2
2017年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北京站女子单人10米跳台比赛中,刘蕙瑕凭借总分412.90分折桂.现假
设她的质量为m,她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她在水中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
A.她的动能减少了Fh
B.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F)h
C.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D.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h
TV新闻频道播出《探潮亚马孙》节目,揭开亚马孙大潮的神秘面纱,在发生的大潮日,亚马孙河会出现长50公里,高五公尺的巨浪,是全世界最长,也最危险的海浪.为了拍摄大潮更近距离的视频,在拍摄过程中一个摄像机架在行驶在潮前的摩托艇上.摩托艇在某段时间内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分别为x = -2t2-6t、y = 0.05t2+4t(t的单位是s,,x、y的单位是m),则关于摩托艇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艇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t=0时摩托艇的速度为0
C.摩托艇的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摩托艇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否则答案无效.
二、实验题(本题共2题,共14分.)
13.下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但第3个记数点没有画出.由图数据可求得:
(1)该物体的加速度为 m/s2,
(2)第3个记数点与第2个记数点的距离约为 cm,(3)打第2个计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 m/s.
14.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存在.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三、计算题(本题共4题,共38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5.(6分)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质量均为m,用长度相同的两根细线把A、B两球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长度相同的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在小球A上,此时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1)OB绳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
(2)OA绳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
(3)作用力F为多大?
16.(8分)如图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v0=16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求:(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
(1) AB之间的距离;
(2) 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
17.(10分)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宇宙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飞天,并于6月18日14∶00与“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在发射时,“神舟九号”宇宙飞船首先要发射到离地面很近的圆轨道,然后经过多次变轨后,最终与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完成对接,之后,整体保持在距地面高度仍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继续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2)“神舟九号”宇宙飞船在近地圆轨道运行的速度与对
接后整体的运行速度之比.
18.(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P点,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的沿圆弧切线从B 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圆弧轨道与质量为M=2kg的足够长的小车左端在最低点O点相切,并在O点滑上小车,水平地面光滑,当物块运动到障碍物Q处时与Q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前物块和小车已经相对静止,而小车可继续向右运动(物块始终在小车上),小车运动过程中和圆弧
无相互作用.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为53°,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试求:
(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第一次碰撞后直至静止,物块相对小车的位移和小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1.B C
2.A
3.C
4.A
5.D
6.B C
7.B
8.A C
9.D
10.A
1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