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温度和溶解氧对金鱼呼吸规律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设计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又是做好实验的基础,因此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初学生物的学生必须掌握的。
本文主要对刚接触生物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做了尝试。
关键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实验设计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本实验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五节的一个学生实验,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实验常用的工具及用途、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使用法则的基础上,随后安排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生探究活动。
教材安排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础。
因此,此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2)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生物学科,认知水平仅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易于引导和塑造。
但对学习生物的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如何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
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兴趣,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教学条件:本实验所需的生物和仪器都是常用的。
所以,学校都会选择这个实验作为启蒙实验,我校也是如此。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本实验的实验设计。
1、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活动建议“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结合苏科版教材和本校实验室条件,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探究课题: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鲫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六年级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
ᅳ. 目的要求: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探究过程:
实验变量:
(一)提出的问题是:
(二)作出的假设是:
(三)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红鲫鱼、水(常温、热水、冰块)、温度计、秒表、鱼网、水槽等。
2、实验步骤:
(1)将2条鲫鱼捞入10度左右水烧杯中,等鱼安静后,记录一分钟的呼吸次数,重复记录三次,并计算平均值。
(2)将2条鲫鱼捞入常温20度左右水烧杯中,等鱼安静后,记录一分钟的呼吸次数,重复记录三次,并计算平均值。
(3)将2条鲫鱼捞入30度左右水烧杯中,等鱼安静后,记录一分钟的呼吸次数,重复记录三次,并计算平均值。
(4)实验结束,将鱼放回鱼缸中。
3、小组成员分工情况:,组长兼发言人,捞鱼人,计时员,观察员,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的。
(四)实施计划:实验数据记录:
温度实验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10°C左右1号鱼
2号鱼
20°C左右1号鱼
2号鱼
30°C左右1号鱼
2号鱼
(五)得出结论:金鱼的呼吸次数随温度升高而( “增加”或“减少”)。
水中溶氧量与金鱼饲养的关系2010-9-14 12:12:12氧气是鱼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水中溶氧量多少,对鱼的呼吸有很大的影响,水中含氧量高,金鱼就很活跃,摄食量也高,生长快;如果水中经常缺氧,金鱼精神不振,行动迟缓,色泽无光,若严重缺氧时,金鱼就浮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金鱼就有窒息死亡的危险。
鱼类是从水中获得氧气的,水中的氧气是人人哪儿来的呢?其来源有三:一是水中早已溶入的氧。
水源不同,水中溶氧量也不同,例如,河水比任何水源溶氧量都高,地下水溶氧量却很低。
二是养鱼水晾晒在自然界中,大气中的氧不断向水中输入后所得到的氧。
大气中溶入水中多少氧气取决于水与空气接触面的大小。
空气与水的接触面越大,溶入水中的氧气也越多,例如,打动水面使水面激起浪花或波浪,这样做就是为了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所以流水的溶氧高于静水。
养殖金鱼的池塘、盆,箱等都是小水面,又是静水,所以鱼池内的水溶氧不多,因此要注意养殖的密度和给池中增加溶氧的措施。
例如,每天清洁鱼池时,首先用布兜将水面表层的薄膜捞掉,这样做就是为了使水面和空气接触,易溶入氧气。
在打膜时,使水面激起了浪花,也增加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
三是水中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所进行的光合作用放出大量的氧气溶入水中。
水中溶氧的多少和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冬季水中溶氧量比夏季高,但在北方室外鱼池结冰后,空气中的氧气无法透过冰层溶解在水中,水池会日渐缺氧,使鱼无法生活,因此室外鱼池在冬季要及时破冰透气。
水中溶氧量的多少不但有季节性变化,就是一天之内也有很大的变化。
在夏季,白天日照较强,水中绿色植物(藻类)光合作用旺盛,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氧气溶入水中,一般在午后1~2小时至日落前,水中的溶氧量达到高峰;但到夜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却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再加上鱼类排出的粪便、食物残渣等腐败物也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以在黎明前,水中溶氧量降至最低水平,此时金鱼常因水中缺氧,游到水面,张口呼吸空中的氧气,这种现象称为“浮头”。
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鱼类呼吸的影响鱼类作为水生动物,其呼吸机制与陆地上的生物存在明显的差异。
鱼类通过鳃器进行呼吸,鳃器中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将水中的溶解氧传递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然而,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鱼类的呼吸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繁衍能力。
一、水温对鱼类呼吸的影响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对其呼吸过程产生明显影响。
温度的升高能够加速鱼体新陈代谢过程,增加鱼类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促使鱼体对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的需求增加。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代谢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然而,水中溶解氧的溶解度与温度呈反相关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会减少。
因此,高温环境下,鱼类面临呼吸氧气不足的挑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满足呼吸需求。
二、水质对鱼类呼吸的影响水质的变化对鱼类呼吸产生直接的影响。
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对鱼类的鳃器造成损害,导致鳃膜的溶解、毛细血管的受损以及鳃毛的断裂,进而影响呼吸效率。
此外,水中悬浮颗粒的增加也会阻碍鱼类的呼吸。
悬浮颗粒使水体浑浊,形成淤泥层,阻碍鱼类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水流对鱼类呼吸的影响水流的速度也对鱼类的呼吸产生一定影响。
在缓慢流动的水体中,水与鳃的接触时间较长,能够更好地传递溶解氧,从而提高呼吸效率。
相反,在急流中,水与鳃的接触时间减少,鱼类呼吸的效率较低。
此外,水流对鱼类的鳃的清晰度也有一定影响。
流速适中的水体能够清洗鱼鳃上的污染物,保持鱼类呼吸通道的通畅。
四、水中溶解氧浓度对鱼类呼吸的影响溶解氧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气体,其浓度直接决定了鱼体呼吸的效果。
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温、海拔高度、水质等。
较低的溶解氧浓度会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一些鱼类对低氧环境较为适应,能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不同环境因素对鱼类呼吸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鱼类呼吸的影响,对于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维持鱼类种群的健康非常重要。
《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内容。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是人教版新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教材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思维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此实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今后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对于“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这一探究活动,教材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材料,提高了探究活动的可行性。
基于鼠妇难觅,鼠妇的假死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有些学生害怕鼠妇,以鼠妇为研究对象不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甚至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确定《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为本课的探究课题。
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易于引导和塑造。
但对探究的过程、单一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等知识很陌生。
将课本中的典型实验“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制成微课,课前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充分思考,自主构建科学探究的知识框架,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反思纠正,真正理解探究实验的原理,并通过亲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校是区属学校,多媒体配备比较完善,大多学生家庭配有电脑或手机,这为微课学习提供了条件。
金鱼是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动物,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喜爱。
但有些学生并没有养小金鱼的实际经历,所以提前在班里开展饲养小金鱼的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又为学生练习计数呼吸频率提供方便,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解决实验操作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 说出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
3.知道怎样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管理方法水温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鱼类作为水生生物的重要代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温极为敏感。
本文将探讨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
一、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1.影响代谢和消化:水温的升高会促进鱼类的代谢和消化功能,从而增加鱼类的食欲和摄食量,有利于生长。
相反地,过低的水温则会抑制代谢和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和摄食量,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2.影响鱼类的呼吸: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呼吸过程。
通常情况下,水温升高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使鱼类呼吸困难。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鱼类呼吸代谢的增加,使其需求溶氧量进一步增加。
反之,水温过低也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功能,加重其呼吸负担。
3.影响鱼类的免疫系统:水温对鱼类的免疫系统有直接的影响。
高温会削弱鱼类的免疫力,增加其患病的风险。
低温则会影响鱼类的免疫功能,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二、水温管理方法1. 温度控制系统:在养鱼过程中,建立合适的温度控制系统是保持水温稳定的关键。
可根据鱼类的喜温范围和生长需要,设置恒温设备,确保水温在适宜范围内波动较小。
2. 增加氧气供应:当水温升高时,水中溶解氧含量会降低,导致鱼类呼吸困难。
因此,应增加水中氧气供应,如设置增氧设备或增加水流等,以满足鱼类的呼吸需求。
3. 提供良好的水质:水质是影响鱼类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定期检测并维持水质的合理指标,如pH值、氨氮含量等,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饲养适应性强的品种:在鱼类养殖中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对水温的变化更为耐受。
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质特点,选择适应性强、耐温性好的鱼类品种。
5. 防范温度突变:突然的温度变化对鱼类生长有较大影响,应避免水温突变。
在换水、调整水温等操作时,需逐渐改变水温,避免鱼类受到伤害。
6. 饲养密度控制:合理控制鱼类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高导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温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7. 饲料管理:根据不同水温条件下鱼类的饲养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管理。
养鱼时要定期观察鱼类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养鱼是一项需要定期观察的重要工作,其中包括观察鱼类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通过观察鱼类的呼吸状况,可以判断鱼类的健康状况以及水质是否合适。
定期观察鱼类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可以帮助鱼类保持良好的生命机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鱼类的呼吸方式。
大多数鱼类都通过鳃来进行呼吸,鳃是鱼类呼吸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鱼类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通常是根据需求来调节的,当鱼类需要更多的氧气时,它们会加快呼吸频率,并增加呼吸深度。
相反,当鱼类处于休息状态时,它们会减慢呼吸频率,并减少呼吸深度。
在养鱼过程中,我们应该定期观察鱼类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首先,观察鱼类的呼吸频率。
正常情况下,一般鱼类的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0-60次左右,具体的呼吸频率会根据鱼类的种类、大小和环境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鱼类的呼吸频率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因为鱼类有干扰或者环境异常。
如果呼吸频率较慢,并伴有出现不正常的呼吸行为,如悬浮在水族箱底部、咬气或者出现咬气的声音,可能是鱼类出现了呼吸困难的情况。
其次,我们还需要观察鱼类的呼吸深度。
正常情况下,鱼类的呼吸深度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但是可以通过观察鱼类的口部运动情况来初步判断。
正常呼吸的鱼类会有规律的口部张合运动,嘴巴自然张合和闭合,呼吸顺畅。
如果发现鱼类的口部张合运动异常或者不规律,如频繁张口、齿间缝隙过大或过小,可能是鱼类呼吸有问题。
此外,如果鱼类出现浮游在水面或者消极无力的情况,也可能是呼吸深度不足。
在观察鱼类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
首先是环境因素,如水质的温度、溶解氧的含量和水流的强度等,都可能对鱼类的呼吸状况产生影响。
因此,在观察前应确保水质良好,水温适宜,并保持水流的流畅。
其次是鱼类的种类和体型等个体因素,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因此在观察时要有所区分。
水温对观赏鱼健康的影响水温是观赏鱼饲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参数,它对观赏鱼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直接的影响。
不正确的水温会导致观赏鱼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合理控制水温对于观赏鱼的饲养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观赏鱼对水温的要求有所不同。
每种鱼都有其适宜的水温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对它们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通常情况下,观赏鱼的水温要保持在24-27摄氏度之间是较为合适的。
较高的水温会导致鱼体代谢加快,消耗增加,容易感染疾病;而较低的水温会使鱼的新陈代谢减缓,食欲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首先,水温对观赏鱼的呼吸有直接的影响。
水温过高时,水中的溶解氧会减少,这会影响到观赏鱼的呼吸;而水温过低时,观赏鱼的呼吸也会受到限制。
此外,水温过高还会导致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升高,进而对鱼的呼吸和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水温对观赏鱼的消化吸收能力有很大影响。
观赏鱼的消化吸收能力与水温密切相关,较高的水温可以提高观赏鱼的代谢速率,但饲料消化和养分吸收率可能会降低,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较低的水温会减缓观赏鱼的代谢速率,降低食欲和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
此外,水温也会影响观赏鱼的免疫系统功能。
较高的水温会导致鱼体免疫系统的消耗加大,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较低的水温则会影响鱼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和寄生虫。
鱼类对于温度的适应能力有一定限度。
温度变化过快或过大的情况下,观赏鱼的生理机能可能无法及时适应,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
因此,水温的变化应该缓慢逐渐,避免大幅度的波动。
为保持合适的水温,饲养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和调节水温:1.使用恒温器:恒温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水温的设备,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进行调节,并保持恒定的水温。
这种设备在饲养观赏鱼时非常常见和实用。
2.加热设备和散热设备:在冬季或气温较低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来提高水温。
而在夏季或气温较高的环境中,则需要使用散热设备来降低水温。
水中温度和溶解氧对金鱼呼吸规律的影响
众所周知,人类能够生活在茫茫宇宙中的一颗星球上,开创属于人类的“文明时代”,离不开诸如环境、温度、光照、水资源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古人才有“如鱼得水”这种说法,形象的说明了自己适合的环境。
与人类相比,鱼类能长期生存于地球上,也受到了不少因素的影响。
鱼类为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呼吸、水温、光照、溶解氧含量、二氧化碳、酸碱度等对鱼能否正常呼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中水温、溶解氧含量更是起了直接影响。
有关资料显示:水温急剧的升降,会引起鱼类呼吸的不适或生病,甚至死亡。
这说明鱼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很敏感。
据调查显示,当水温突然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超过7℃~8℃时,鱼就容易得病,突变的温度再大,就会导致鱼的死亡,而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先兆症状,很不易被发现。
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多少对鱼的呼吸关系很大,溶解氧含量高出现“浮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鱼就有被窒息死亡的危险。
为此,我们对水中温度、溶解氧对鱼呼吸规律的影响做研究探索,以较深入地了解这两个非生态因子影响鱼生存的具体状况。
在市场买了几只小金鱼,体重等因素都相同,都为健康。
准备仪器为温度测定仪、含氧量测定仪、烧杯两只、酒精灯两个、自来水。
使用温度测定仪及水中溶解氧测定仪对被调查的鱼所生存的环境的水温、含氧量进行测定,并观察其中的鱼在一分钟时间内进行呼吸。
(鱼的鳃张合一次记录为一次呼吸)
实验过程记录
⑴选取A、B金鱼为这次试验的对象;
⑵把金鱼放入装有800ml的水中;
⑶用空烧杯装水,并用酒精灯加热,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对其中的溶解氧、温度进行测定,再把金鱼装进加热后的烧杯再次观察;
⑷对金鱼在不同水中溶解氧、温度的条件下呼吸频率做记录;
⑸当水温加热至30时,金鱼因承受不住水温而游上水面,并且身体在这时强烈摆动。
、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会加快,建议在养殖业上要注意水温的调控;随着溶解氧的降低,金鱼的呼吸频率也会加快,所以在养殖业上要时刻测定水的溶解氧,以防止金鱼缺氧而导致死亡。
由此可以知道,生活中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奥秘存在着,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并做好深入研究,那么我们也可以了解。
对于金鱼在水中的奥秘,我相信大家肯定就一定了解的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