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筑材料教学方法_提高教学质量
- 格式:pdf
- 大小:386.09 KB
- 文档页数:3
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首先,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教学方法也需要随之改变。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育软件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使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知识传授,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应加强教学内容的实际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应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更需要的是掌握实用技能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
第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对于喜欢表演和写作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些专题报告和辩论活动;对于数理化等学科,可以开设小组探究、实验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应定期进行学生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最后,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组织教研活动、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进修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对教师的激励和奖励力度,鼓励教师敢于创新和尝试。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与家长合作以及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谈建筑材料试验的教学创新改革作者:张程承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摘要:建筑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土木工程领域中相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本文主要就当前建筑材料试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筑材料试验的教学创新改革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建筑材料试验;创新;教学改革;开放式;实践中图分类号:TU5文章编码:当前建筑材料试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对试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试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安排中一直不受重视,教学内容以常规性、验证性试验为主,流于形式。
这不仅不符合国家教育部有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有悖于实践检验真理的唯物主义论。
(二)试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整体性及生产实践意识,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试验步骤按部就班,内容和结果是既定的,没有达到试验的真正目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限制了学生试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三)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在建筑材料试验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试验项目相对独立,互不关联,系统性不强。
例如,在工程实践中,土工试验一次所取土样(从同一地点及深度)送至土工室后,基本上同时展开各土力学指标的测定,以确保测定成果的正确性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而我们的教学却只是强调教会学生每个指标的测定方法,割裂了各个试验间的关系,使学生不能从所测各指标统一于同一土样这一角度来统筹试验,又没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基本上成了验证性实验,致使学生毕业后从事试验工作时上手较慢。
另一方面:试验设备陈旧,致使教学落后于生产实践。
(四)试验教学资源不足1、硬件资源不足;试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试验用房少,试验教学仪器设备数量少、陈旧、不配套,试验人数集中,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试验中。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摘要建筑材料是水利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
本文从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介绍了我校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情况以及后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建筑材料是水利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
①教学模块通常分为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水利和土木建筑工程中常用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和使用,为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与建筑材料技术有关的研究打下基础。
但由于建筑材料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繁杂,而学时相对偏少,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深,最终使得学生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知识欠缺,严重影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会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
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本课程,本文从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介绍了我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情况以及后续努力的方向。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灌输式教学为主。
建筑材料课程中叙述性内容较多,而需要学生动手计算的知识点较少,而且所涉及各种材料间彼此独立,致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一味地让学生接受,而缺乏给他们多的实践动手环节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试验技能不利。
(2)教材与工程脱节。
随着近年来建材行业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不断涌现,如绿色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外加剂、纳米技术等,且许多已有和新标准与检测方法也进行了修订调整,而这些变化并没有及时在教材中得以体现,目前1/3高校的建筑材料课程所用教材仍在沿用旧的版本。
③(3)应试考核仍占主导。
建筑材料作为水利、土木工程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常高校在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程度时,采用百分制的形式,④其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60%,期中考试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平时作业和出勤占10%,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建筑功能材料教学设计案例一、引言建筑功能材料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起到一定功能和作用的材料,它们对建筑物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中,通过设计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建筑功能材料教学设计案例为题,将介绍一个具体的案例,并详细分析案例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和教学目标。
二、案例背景为了培养学生对建筑功能材料的认知和应用,我们选取了一个常见的建筑材料——玻璃,来设计教学案例。
玻璃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还具有隔热、隔音、防火等特点,在建筑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案例设计目标1. 了解玻璃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玻璃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案例内容1. 玻璃在建筑外墙的应用案例要求学生设计一种玻璃外墙,要求满足以下条件:透光性好、保温性能强、隔音效果好。
学生需要通过研究玻璃的特性和不同的构造方式,设计出一种符合要求的外墙结构。
2. 玻璃在建筑屋顶的应用案例要求学生设计一种玻璃屋顶,要求满足以下条件:透光性好、保温性能强、防滑效果好。
学生需要研究不同类型的玻璃,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设计出一个安全可靠的屋顶结构。
3. 玻璃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应用案例要求学生设计一种玻璃隔断墙,要求满足以下条件:透光性好、隔音效果好、结构稳定。
学生需要研究不同的玻璃材料和结构形式,设计出一个美观实用的隔断墙。
五、案例实施过程1. 学生进行玻璃材料相关的课程学习,了解玻璃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学生组成小组,分别负责设计案例中的不同部分;3. 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对已建成的建筑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获取灵感和设计参考;4.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模型制作,包括手绘草图、三维模型等;5. 学生进行案例的报告和展示,包括对设计思路的解释和成果展示。
六、案例评估与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评估,从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技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学院《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际改革情况,探索了该课程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abstract:combining the practical reform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on building materials lesson, the paper has researche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building materials lesson, including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dia, test teaching model and content, and score assessment.key words:building materials;teaching model;educational reform前言: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
建筑材料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认知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该课程所涉及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用途又都有差异。
因此,具有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且散;理论性和实践性强,逻辑性差,经验内容多,文字内容多,归纳性差等特点。
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效果一般。
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效果甚微。
因此,必须对该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考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随着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的板书授课”变成了“多媒体+板书授课”模式,但课堂授课时,采用的多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授课模式。
全面提高教案质量,创新教学方式。
一、提高教案质量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可实现性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学科知识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案编写的重要部分,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选择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科知识魅力和重要性。
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编排。
3.注意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掌握不同的教学策略,如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
只有教师掌握了多种教学策略,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多样化和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教学方式也正在变革。
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电子答题、网络互动等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2.注重学生主体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探究、问题解决、互动讨论等形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强调知识的学科交叉性各个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知识的学科交叉性,减少单一学科的学习,而是将不同学科内的知识相互融合,通过知识的整合性学习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联想,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全面提高教案质量,创新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的必要要求。
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以更加卓越的教育伦理去孕育、教育年轻一代,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建筑材料概述(1)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建筑材料的作用和要求。
2. 第二课时:水泥(1)水泥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水泥的选购与储存。
3. 第三课时:混凝土(1)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施工;(2)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
4. 第四课时:钢材(1)钢材的性能、种类和应用;(2)钢材的选择与焊接。
5. 第五课时:木材(1)木材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木材的加工与防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3. 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课件:相关建筑材料的教学PPT;3. 实验器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样品及实验设备;4. 实地考察: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6周。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每周安排相应课时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建筑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2. 讲解:结合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3. 实验: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建筑材料的变化;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5. 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6. 总结:对本周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价值工程———————————————————————作者简介:王霞(1974-),女,内蒙古巴彦卓尔人,内蒙古巴彦卓尔市河套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务科副科长,讲师,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教学与研究。
0引言《建筑材料》是土木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通过学习,一方面应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够用的建筑材料特点和性质作为建筑专业重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它的实践性和新型建筑材料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然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材料种类繁多、系统性差、内容较多、跳跃性大,学生难以建立概念,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难度加大。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结合本课程特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先后尝试了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法教学等教学方法,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尤其在建筑材料的实践性教学中采取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1.1理论课教学内容1.1.1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材料的基本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化学组成、矿物成分)、结构及构造等内部因素。
因此,对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这对于合理使用材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材料性质、发展新材料有重要意义。
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质,以适应结构物与施工条件的要求。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技术性质,如: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等,才能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合理有效的选择和使用各种建筑材料;掌握建筑材料的验收、保管、贮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物的综合力学强度和其安全稳定性。
1.1.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针对该课程每章自成体系,每章内容基本上按一种或一类材料进行编排,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学生学新忘旧的现象较严重。
因此,在教学工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中的链接功能,在讲解新内容的同时,还链接相关已讲过的知识,便于学生对比记忆,巩固已学内容。
并将建筑材料按章节分成不同讲授要点,包括每章节的学习要求、基本概念、相关试验、补充材料、课后习题等几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找出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的理解。
1.2实验课教学内容1.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中有5次试验课教学任务,分别是集料与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钢筋、沥青,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师讲解以及试验课程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使得学生掌握工程材料常用测试方法,同时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课分为验证和设计两种类型,每个实验项目两个学时。
图片与标本参观主要通过图片与材料标本展示使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特征、材料在工程中如何使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与施工机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与试验课的兴趣。
考试主要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与综合应用能力做出客观评价。
1.2.2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实际工作能力的指导思想,并从建筑工程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对课程的试验进行内容整合,将单一的课程试验改革为设计型系列试验,其目的是打破课程界限,将该课程的单一试验与课程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中完成。
学生亲自进行试验操作,数据处理,最后进行成果分析创新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王霞WANG Xia(河套学院土木工程系,巴彦淖尔015000)(Hetao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Bayannur 015000,China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结合专业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对建筑材料教学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并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步骤,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技能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competency training in center,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 is conducted,and practice teaching is reformed.Throug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and design of teaching steps,to highlight the guiding role of teacher,inspir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enhance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train th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he skills of quality testing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关键词:建筑材料;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质量Key words:build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38-03·238·Value Engineering完成试验。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这样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由于试验为综合的系列试验,因此在试验过程中,学生可得到较为系统的试验技能训练,更加深了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促进和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课程组织形式有教学和实验,教学达到了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为后继课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是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通过试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理论教学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因此要求所有的操作项目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并按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指导方法有安排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熟悉实验报告册的内容、布置批改作业及答疑等,学生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将上课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进行指导可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改进。
答疑是教师对课程的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盲点进行启发、讲解。
1.2.4考核内容与方法考核的内容为重点知识点和重要实验,通过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验证教学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考核方法有出勤情况、实验前预习情况、实验过程的实际动手能力、试验报告册的填写及考试。
考试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前预习主要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验报告册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试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学方法2.1理论教学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启发式教学等发法)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由教师列出题纲、讲解重点、难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阅读教材总结结论。
课后查找资料补充、解决问题,下次课把讨论结果提交教师,最后由教师校正并且根据讨论结果重点突出的讲授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
2.1.1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及现场穿插实物或简易仪器进行演示教学。
如: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引入实物演示或借助一些简易仪器来讲授,由于形象、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到砂子颗粒级配良好的意义时,将同样重量、但粒径和级配不同的两种砂子分别装入两个相同规格的容量瓶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粒级组成的砂子的体积比全是细颗粒砂或粗颗粒即单一粒级的砂子的体积小许多。
对比两个容量瓶,学生马上就明白了“颗粒级配好的砂子空隙率低”这一重要概念。
2.1.2结合工程实际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实际工程为例来讲解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如:讲混凝土和易性时,利用校园新建图书馆大楼混凝土浇筑现场教学,使学生对混凝土浇筑的保水性、流动性、黏聚性有直观了解,加深同学们对混凝土和易性的理解。
2.1.3运用实际工程案例组织课堂讨论。
让学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展开讨论,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习。
2.2实践教学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要求和建筑材料课程特点,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训模块,通过实验实训使专业教育真正做到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通过项目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具体做法主要是教师在实验室现场讲解建筑材料常用仪器设备、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现场边讲授边演示与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根据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在实验教学的后期有意安排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例如,在混凝土强度测定过程中。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配合比设计制作混凝土试件,通过规定龄期的养护,要求学生在试验机上观察试件受压破坏情况,并据此写出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