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08.15 KB
- 文档页数:1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本科对8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恢复患者病椎高度及各项运动和感知功能。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护理脊柱骨折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中断,常表现为椎体的压缩。
它常见于外伤,尤其是暴力因素导致。
骨折以胸腰段最常见。
胸腰断骨折通常会使患者韧带、骨头等脊柱稳定结构被破坏,使椎管内神经受到伤害,是骨科比较严重的脊柱损伤。
主要利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胸腰段骨折,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使短节段和三维空间得到复位,在当前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逐步发展,椎弓根钉内固定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并且取得不错效果,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压和撑开的作用矫正三维空间和固定,使脊柱的活动节段得以保留。
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本科对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并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1.5岁。
术后8例效果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分别于术后12~15天出院。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由于脊柱手术风险性较大,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信心不足,往往会出现焦虑,从而影响康复。
手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及探查、减压、复位及固定的基本方法,稳定其情绪。
关心安慰患者,耐心作解释,配合医师共同做好思想工作,说明手术的安全性,介绍治愈病例及与病友交谈,以解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体位护理卧硬板床,定时帮助患者以滚动法翻身。
抬高床头20°,膝关节屈曲,放松背部肌肉,增加舒适感。
● 3748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Oct 27(19)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类型为主,严禁食用粗糙、油腻、煎炸、生硬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3]评定治疗效果:显效:术后出血停止且无复发;有效:术后出血情况明显改善;无效:术后出血状况无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显著(P<0.05)。
见附表。
附表两组疗效对比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2017294.9对照组1515976.93 讨论消化道出血具有病发迅速、病情复杂、发展极快等特点。
临床统计显示[4],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达40%左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是当前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一项重要方法,而良好的护理干预则能配合术者更加顺利、快速地完成这一手术,对提升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其将患者的治疗进程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全面评估患者入院后的生理、心理、症状等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而根据患者的交流渠道、内容、方式的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事实上,以往临床单纯的常规护理基本不会关注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变化,而严重的心理不良情绪将会对手术进程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使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指标出现异常而无法顺利完成手术。
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则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需要护理人员来维持整个护理干预的持续性、全面性及优质性,才能达到事前抑制患者不良心理与生理状态、术中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指导患者更加快速有效康复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提升内镜下止血夹结合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护理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损伤[1],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非常牢固的内固定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0例,男49例,女11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高处坠落伤28例,车祸伤32例。
T10~12爆裂骨折25例,L1~3爆裂骨折22例,L4~5爆裂骨折13例,6例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
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检查,找相关科室会诊。
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术后拍X线检查,本组病例损伤椎体均对位对线好。
术后预防感染、脱水、营养神经、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14天拆线,切口甲级愈合。
除3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外,其余均恢复功能。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安全性,麻醉方式、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让患者明白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序列,对脊髓进行有效的减压及对脊柱进行可靠的融合与稳定[2],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②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排便;指导患者翻身记床上活动;嘱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术前准备:术区消毒备皮,术前6~12小时禁食水,术前夜灌肠,留置导尿,术前30分钟静滴抗生素。
术后护理: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体温、神志、尿量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全麻者给予低流量吸氧2L/分,至患者清醒,并采取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②疼痛的护理: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可感到切口及手术部位疼痛,一般24~48小时逐渐减轻,疼痛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需要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舒适。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1-07-07T18:53:15.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单志芬张桂华黄志新夏清华[导读] 出院时指导患者卧硬板床3个月,下床活动时戴腰围或支具,避免负重弯腰、久坐及长时间行走。
单志芬张桂华黄志新夏清华(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外科系黑龙江鸡西 1581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284-02【摘要】目的探讨椎弓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加强饮食指导、注意对伤椎的保护,预防脊髓再损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液与伤口敷料的观察与护理,系统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做好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注重肢体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
结果 4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结论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康复及手术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脊柱骨折内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占全部胸腰椎骨折的64-81%[1],胸腰椎爆裂骨折多数是由高能量暴力所致[2]。
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46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43岁。
均为闭合性爆裂骨折。
受伤部位:其中T11 6例,T12 8例,L1 15例,L2 13例,L34例,均行椎弓钉根内固定术。
致伤原因:井下砸伤25例,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11例,完全截瘫5例,不完全截瘫41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全麻,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其上下各两个锥体,先行减压后,经伤椎上下相邻锥体椎弓根钻孔,并各安装一枚直径长度适宜的“U”形椎弓根钉,同侧两枚椎弓根钉之间用预弯连接棒连接,分别锁紧每枚椎弓尾部螺母,以此复位并固定骨折,床旁拍片确认压缩锥体复位情况及各枚椎弓根钉位置情况。
多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暴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科对38例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使用3对或4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经过精心护理,达到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男27例,女11例;年龄20~66岁,平均45.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3例,交通事故伤12例,压砸伤3例;受伤部位:T11~12 4例,T11、T12~L1 3例,T12~L1 6例,T12、L1~2 7例,L1~L2 16例,L1~3 2例;完全瘫痪4例,不完全瘫痪34例。
本组38例患者,进行3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2例,4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6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全身麻醉起效后,取俯卧位,用头颅固定架将头部固定于屈曲位(下颌与胸部约1.5~2横指),眼、鼻及口部暴露,便于台下观察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碘伏消毒背部,铺无菌单,取胸腰段骨折体表投影处的棘突上后正中切口,长度据胸腰椎受损范围而定,充分暴露椎体两侧人字脊,根据骨折累及椎体节段数,经椎体两侧内打入3对或3对以上椎弓根螺钉,并用双棒固定,若有骨质疏松等病症,可经椎体左侧椎弓根植入同种异体骨,上用横连器固定,冲洗切口,切口留置引流后缝合,记录术中出血量。
2 结果术后行神经功能、X线摄片,部分病例行普通CT扫描和MRI检查。
术后X 线平片可见,38例患者均恢复椎体序列及椎体高度,CT显示减压效果良好,重组后椎管塑型良好。
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较好。
术后1~10 d,34例患者机体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周34例患者带支具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4例术前完全瘫痪的患者,术后3个月,1例患者在家属协助下拄双拐练习站立,3例可坐轮椅户外活动。
经过有计划功能锻炼,38例患者均达到了满意临床效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21.6个月,所有病例均取出内固定物,未发生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
21例患者术后2年恢复工作,达到社会康复。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22T10:40:42.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包金娥许兴华范爱洁[导读]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或脱落应及时更换,避免伤口感染。
包金娥许兴华范爱洁(焦煤集团中央医院4541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271-02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GSS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采用GSS内固定系统治疗, 经过护士细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和出院指导,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无术后并发症。
结论完善细致的护理计划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护理
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伤以及交通事故伤的不断曾加,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性骨折呈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伤以及交通事故伤的不断曾加,胸腰段脊柱严重爆裂性骨折呈明显上升上升趋势[1]。
我科自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40例采用GSS-II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细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2-64岁,平均41.5岁,损伤原因:车祸10例,高处坠落18例,其他伤12例。
受伤椎体:T128例,L122例,L1-210例,T12-L110例,其中有5例不全瘫者。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格卧床休息平卧硬板床休息、限制活动、防止脊髓再度损伤。
翻身时采用滚轴式,上身保持直线,严禁躯干扭曲、旋转。
2.2心理护理患者突发受伤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多疑和绝望等心理改变,缺乏自信心,护士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疏导,理解同情病人,利用现身说教法,请病区其他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的病人,讲解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帮助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还应鼓励家属和朋友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做好生活及安全护理,对烦躁病人采取安全保护措施[2]。
2.3 术前准备做好术前指导和解释工作。
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如抽血化验、心电图、CT或 MRT等。
2.2术后护理
2.2.1检测生命体征术后去枕平卧,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2饮食护理禁食6小时后给予普食,高蛋白、高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预防腹胀和便秘。
2.2.3引流管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或脱落应及时更换,避免伤口感染。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术后2~3天待24小时引流液<2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如1天的量超过480ml 且引流液稀薄、色淡,考虑有脑脊液漏的可能,应关闭引流管,让患者采取俯卧头低脚高位,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3]。
2.2.4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术后1-3天每日检查椎体平面一下的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4]。
让患者活动足趾并进行触摸,检察肌力是否改善,神经功能是否恢复,本组5例不全瘫患者的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2.2.5并发症的预防 (1)泌尿系感染: 留置尿管的患者要注意做好尿管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防止泌尿系感染和结石,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更换集尿袋一次,2-3周更换尿管一次。
手术六小时后开始夹管训练膀胱功能。
(2)肺部感染: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如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时可给于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翻身时叩背防止痰液积聚。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恢复和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伸曲运动,每日数次,第二天,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炼习,每日3次,每次3-5分钟,尽量>70度,两周拆线,教会病人在床上做5点支撑法(上下肢屈曲,头双肘接触床面,用力悬空) 、小燕飞(俯卧位, 头、四肢伸直向上抬起),每日5次,每次10分钟;术后3个月骨折基本愈合后[5],让病人下地活动(术后两周在支具的保护下,可下地进行大小便) 。
对于神经功能障碍并发肢体不同程度瘫痪的病人,要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做好关节活动及肌肉按摩,每天2~3次,每次30~60分钟,改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僵直,同时,双下肢电疗,以防止肌肉萎缩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出院指导
出院后1、3、6个月复查,继续功能锻炼,坚持半年至1年以上。
卧床休息3个月(戴腰围或支具者可早期下床活动),8个月后可适当参加劳动,但不宜作脊柱过度受力的活动。
加强饮食,曾加营养。
参考文献
[1] 杨欣建,王正国,朱佩芳等.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瞬态损伤机制及节段稳定性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9,15(2):103-106.
[2] 宁宁.骨科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11- 228.
[3] 张华清,侯玉清,李芙蓉.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107~108.
[4] 吴永平,陈维善,陈其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后路手术的比较[J].浙江医学,2004,26(1):841-842.
[5] 李新荣.脊柱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