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中考数学复习 配方法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5.53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数学配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配方法的含义和作用;2. 学会使用配方法解决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3. 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配方法的含义和作用;2. 使用配方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难点:1. 理解配方法的本质;2. 灵活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因式分解、公式法等;2. 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配方法的含义: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 讲解配方法的作用:简化方程的解法,避免复杂的计算;3. 示例讲解:以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展示配方法的使用步骤和过程;4. 引导学生总结配方法的步骤:确定方程的系数、找到合适的数使得方程两边相等、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练习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配方法的练习题,如解一元二次方程;2.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面积问题、距离问题等;2. 引导学生总结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配方法的含义、作用和步骤;2. 强调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配方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配方法的含义、作用和步骤,让学生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配方法。
初中数学配方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配方法的定义和意义。
2. 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3. 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配方法的基本步骤。
2. 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配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如:“某商品打8折后售价为120元,求原价是多少?”2. 讲解配方法:教师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引导学生理解配方法的意义。
步骤1:确定配方法的基准数。
步骤2:将原式中的项按照基准数进行分组。
步骤3:将分组后的项进行配方。
步骤4:将配方后的式子化简,得到最终结果。
3. 示例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解方程:x^2 - 6x + 9 = 0”,运用配方法进行讲解。
步骤1:确定基准数为3。
步骤2:将原式中的项按照基准数3进行分组,得到(x - 3)^2。
步骤3:将分组后的项进行配方,得到(x - 3)^2 = 0。
步骤4:将配方后的式子化简,得到x = 3。
4.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道配方法的练习题,如:“解方程:x^2 - 4x + 4 = 0”。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配方法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配方法的相关练习题。
2. 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让学生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解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2《配方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加减、乘除,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配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构造完全平方公式,将问题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解决问题。
配方法在解决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以及函数图像的平移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整式的加减、乘除以及完全平方公式。
但是,对于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原理,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配方法的原理,并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过程,并能够独立完成配方法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原理理解2.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配方法,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例如,解决方程x^2 -5x + 6 = 0。
2.呈现(15分钟)讲解配方法的原理,并通过PPT展示配方法的具体步骤。
配方法的步骤如下:(1)将方程写成完全平方的形式;(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构造出两个相同的因式;(3)将方程转化为两个因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4)根据乘积等于0的性质,解出方程的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配方法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讲解配方法在解决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以及函数图像的平移等问题中的应用。
配方法(1)教学目标1.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降次”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对形如x2=a(a≥0),(ax+n)2=d(a,n,d为常数,d≥0)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3.引导学生体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转化与降次思想.重点难点重点:用直接开平方法对形如x2=a(a≥0),(ax+n)2=d(a,n,d为常数,d≥0)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难点:体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转化与降次思想.教学设计一.预习导学二.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教材P30—31完成下列问题:1.若x2=a;则x叫a的,x= ;若x2=4,则x= ;若x2=2,则x= .2.方程(ax+n)2=d(a,n,d为常数,d≥0)的根为 .3.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其实质是,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个一元一次方程.二.探究展示(一)合作探究1.如何解本章节“动脑筋”中的方程①:x2-2500=0呢?问:怎样将这个方程“降次”为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把方程①写成x2=2500这表明x是2500的平方根,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2500或x=2500因此原方程的解是:x1=50,x2=-50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方程①而言,x2=-50不合题意,应当舍去.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课本P31动脑筋:如何解方程(1+x)2=81先学生讨论交流:当二次项的底数是一个多项式时怎么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答?教师引导:把1+x看成一个整体.,即1+x=9或1+x=-9由(1+x)2=81得1+x= 或1+x=81解得x1=9,x2=-9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降次,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对形如x2=a(a≥0),(ax+n)2=d(a,n,d为常数,d≥0)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一定要注意此时方程有两个解.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使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有全面了解.(二)展示提升1.解方程.(1)4x2-25=0 (2)(2x+1)2=2(3)(x+3)2-36=0 (4)x2-6x+9=5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演练、展示,加深学生对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三.知识梳理1.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降次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2.对形如x2=a(a≥0),(ax+n)2=d(a,n,d为常数,d≥0)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一定要注意此时方程有两个解.四.当堂检测1. 解方程.(1)9x2-49=0 (2)9(1-2x)2-16=0(3)2(2x-1)2-4=0 (4)25x2-10x+1=92.一个正方形面积为7m2,宽是长的一半,求长和宽各是多少.五.教学反思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品德、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习惯的培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1《配方法》教案2一. 教材分析《配方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配方法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形式,使方程的解变得简单。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重要基础,也是后续学习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配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配方法的操作步骤。
3.培养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配方法的操作步骤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实际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大3,已知矩形的面积为24,求矩形的长和宽。
2.呈现(10分钟)介绍配方法的概念和意义,讲解配方法的操作步骤。
通过PPT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配方法的过程和效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配方法的练习题。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配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提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配方法教案教案主题:配方法教学教学目标:1. 理解配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掌握配方法的具体操作技巧。
3. 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简单的配方法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配方法的具体步骤和示例题目。
2. 学生准备纸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配方法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等方式引入配方法的概念,告诉学生配方法是一种求解方程组的方法。
Step 2:讲解配方法的步骤(10分钟)教师依次介绍配方法的步骤:1. 将方程组写成增广矩阵的形式。
2. 按照一定的顺序选择主元,使得首列的主元尽可能大。
3. 通过行变换将该列的其余元素变为零。
4. 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直到矩阵转化为上三角形矩阵。
5. 通过回代法求解方程组。
Step 3: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示例操作,让学生理解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方程组,按照步骤进行演示,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Step 4: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解答教师提供的配方法题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选择适当的题目难度。
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解答。
Step 5:讲解和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一些常见的错误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总结,强调配方法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Step 6: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较复杂的配方法题目,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拓展练习。
学生可以个别解答,也可以小组合作。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配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配方法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配方法的概念、步骤和示例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配方法,并能够运用配方法解决简单的配方法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理解度。
第2课时配方法1.了解配方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探索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一、情境导入李老师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5=0,同学们都束手无策,学习委员蔡亮考虑了一下,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4,再把方程左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你能按照他的想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配方法【类型一】配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时,此方程可变形为( )A.(x+2)2=1 B.(x-2)2=1C.(x+2)2=9 D.(x-2)2=9解析:由于方程左边关于x的代数式的二次项系数为1,故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右边化简即可.因为x2-4x=5,所以x2-4x+4=5+4,所以(x-2)2=9.故选D.方法总结: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使方程的左边只留下二次项和一次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类型二】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解方程:x-4x+1=0.解析:二次项系数是1时,只要先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然后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方程配成(x+m)2=n(n≥0)的形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解:移项,得x2-4x=-1.配方,得x2-4x+(-2)2=-1+(-2)2.即(x-2)2=3.解这个方程,得x-2=± 3.∴x1=2+3,x2=2- 3.方法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质上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转化成开平方所需的形式.【类型三】用配方解决求值问题已知:x 2+4x +y 2-6y +13=0,求x -2yx 2+y 2的值. 解:原方程可化为(x +2)2+(y -3)2=0,∴(x +2)2=0且(y -3)2=0,∴x =-2且y =3,∴原式=-2-613=-813. 【类型四】用配方解决证明问题(1)用配方法证明2x -4x +7的值恒大于零;(2)由第(1)题的启发,请你再写出三个恒大于零的二次三项式.证明:(1)2x 2-4x +7=2(x 2-2x )+7=2(x 2-2x +1-1)+7=2(x -1)2-2+7=2(x -1)2+5.∵2(x -1)2≥0,∴2(x -1)2+5≥5,即2x 2-4x +7≥5,故2x 2-4x +7的值恒大于零.(2)x 2-2x +3;2x 2-2x +5;3x 2+6x +8等.【类型五】配方法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应用证明关于x 的方程(m -8m +17)x +2mx +1=0不论m 为何值时,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析:要证明“不论m 为何值时,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需证明二次项系数m2-8m +17的值不等于0.证明:∵二次项系数m 2-8m +17=m 2-8m +16+1=(m -4)2+1,又∵(m -4)2≥0,∴(m-4)2+1>0,即m 2-8m +17>0.∴不论m 为何值时,原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配方法解方程就是将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的过程.因此需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式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