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及阅读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0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A. 南宋B. 北宋C. 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A.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______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场景。
[2]“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承首句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____________________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家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从题材上说,这首诗是()。
A.田园诗B.边塞诗C.送别诗[2]第二句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_____。
[3]根据古诗意思,你觉得下面哪幅图做这首诗的配图最合适?写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4]试着分析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材料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材料一至材料三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都表现了儿童________的生活。
(四字短语)[2]翻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讲义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杨万里/宋代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2.《垂钓》白居易/唐朝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3.《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宋代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4.《灞上秋居》马戴/唐朝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5.《菩萨蛮》辛弃疾/宋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村行》王禹偁/宋代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7.《寄王琳》庾信/南北朝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8.《春夜闻笛》李益/唐朝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9.《旅夜书怀》杜甫/唐朝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梅花绝句》陆游/宋代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1.《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宋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2.《大风歌》刘邦/汉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3.《木瓜先秦》佚名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4.《杂诗》陶渊明/东晋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古诗一:《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三:《题都城南庄》 - 刘禹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题目初阅时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惑,这三首古诗是如何与五年级上册有关呢?本文将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它们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并提供题目的详细答案。
首先,我们来分析《春晓》这首诗。
孟浩然以春天的早晨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惊人景象。
在五年级上册的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如春天的气候、季节变化以及鸟类的行为。
通过阅读《春晓》,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诗中,作者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同时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登鹳雀楼》这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和历史背景知识。
他们了解到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山脉和楼阁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阅读《登鹳雀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和历史,并培养对美的欣赏力。
这首诗也鼓励学生不断向前追求,不断超越自己,争取更高的成就。
最后,我们来分析《题都城南庄》这首诗。
这首诗以农村的景色为题材,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和谐的田园场景。
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题都城南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并培养对乡村景色的欣赏力。
这首诗也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美好,感恩生活中的点滴。
综上所述,这三首古诗在五年级上册的课外阅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国的地理和历史,以及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力和对生活的感恩之心。
21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íng bó 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 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秋暝(míng)浣女(huàn)那畔(bàn)B.榆关(yú)聒碎(kuò)一更(gēng)C.姑苏(gū)竹喧(xuān)山寺(shì)D.帐灯(zhàng)随意(suí)泊船(bó)3.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B.“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C.《枫桥夜泊》透过“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孤寂、忧愁的羁旅之情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用错的一项是()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6.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边塞情景的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B.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8.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配套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jìzǔ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nǎi shìnǎi wēng zhàng shìyǐ hài bù jū yì gé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汴州是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B.《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写的,共315首。
C.“万马齐暗”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中的“生气”。
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指不愉快。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字义]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生气恃.风雷(气势)B.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识)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谓)5.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呐喊(nà)窃读(qiè)支撑(chēng)呕心沥血(ǒu)B.华侨(qiáo)玷污(diān)点缀(chuò)颇负盛名(p ō)C.鱼鳃(sāi)矫健(jiǎo)脂肪(zhī)玲珑剔透(t ī)D.抡起(lūn)功勋(xūn)铸造(zhù)抑扬顿挫(cu ò)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B.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五年级语文冀教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题。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则成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原身再此山中。
(1)补全诗句。
(2)圈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说明“当局者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吟(______)瑟(______)[2]理解下列词语。
铺:________________ 瑟瑟:________________可怜:________________ 真珠:________________[3]说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的前两句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铺”字用得非常好,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通过对景物“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3.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年级上期课外必背古诗
元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黑云翻墨未遮山,
东风送暖入屠苏。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千门万户曈曈日, 卷地风来忽吹散
,
争插新桃换旧符。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泊船瓜洲饮湖上初晴后雨(宋)王安石宋·苏轼京口瓜洲一水间,
水光潋滟晴方好,
钟山只隔数重山
色空蒙雨亦奇。
春风又绿江南岸,
欲把西湖比西子,
明月何时照我还? 浓妆淡抹总相宜。
书湖阴先生壁
惠崇春江晚景宋王安石宋.苏轼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 竹外桃花三两枝,
花木成畦(qí )手自栽。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水护田将绿绕,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课外阅读书目
必读:1、《城南旧事》
2、《森林报》(春、夏、秋、冬)
3、《草房子》(曹文轩)
4、有关名人、伟人故事的书籍。
•推荐:1、《三国演义》罗贯中
•2、《小兵张嘎》徐光耀
•3、《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西顿
•4、《轮子上的麦小麦》殷健灵(彩乌鸦系列)。
小学五年级部编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课内阅读。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释义。
(1)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示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背诵并默写《示儿》。
[2]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示儿》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示儿》的情感表达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诗句,完成练习。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
[2]词中描写的事物颜色非常鲜明,如鹭的颜色是______,桃花的颜色是_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给人新鲜之感。
画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背景】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古诗今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诗文赏析】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
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
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
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背景】《汉乐府·江南》是汉代汉乐府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注词译义】①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②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③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五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及阅读材料五上课外古诗:1、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解释】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冬夜读书示子聿[yù]【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解释】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解释】诗题意思:秋天夜里,天快要亮了,走出篱笆门不禁感到迎面吹来的凉风十分伤感。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4、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峰。
【解释】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5、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释】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这首诗的意思是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6、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解释】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注释: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⑷天阶:天庭上宫殿的。
7、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释】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8、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解释】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释】活着应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10、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释】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者之师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五年级课外阅读材料(经典阅读,阅读经典)上册推荐:《繁星·春水》《秘密花园》《哈利波特》《森林报》任选三本阅读。
【书名】《繁星·春水》【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内容简介】《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总的来说,《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繁星》《春水》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哲理性强是《繁星》《春水》的一大艺术特点。
《繁星》《春水》中,有许多诗都是蕴涵着深刻思想的哲理诗。
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诗中描绘的具体形象以及诗人深沉的思绪揉合在一起的,因而仍然具备着诗的情绪,有着诗的美感。
第二,纤柔是冰心诗歌的另一个显著特色。
冰心的诗,无处不表现出一种女性的纤柔。
以她“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的抒情风格,感情深沉浓烈地歌吟着纯着的爱,描绘着大自然的美;同时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社会丑恶现象的谴责。
第三,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繁星》《春水》中词句的运用仿佛信手拈来,处处透露着轻柔雅丽的风格。
【精彩片段】《繁星》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二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一二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
一九我的心,孤舟似的,穿过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
二二生离——是朦胧的月日,死别——是憔悴的落花。
二三心灵的灯,在寂静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
《春水》四芦荻,只伴着这黄波浪么?趁风儿吹到江南去罢!一一南风吹了,将春的微笑从水国里带来了!二〇山头独立,宇宙只一人占有了么?二七大风起了!秋虫的鸣声都息了!六九沉寂的渊底,却照着永远红艳的春花。
一四一雨后——随着蛙声,荷盘上的水珠,将衣裳溅湿了。
【书名】《秘密花园》【作者简介】〔美〕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女,(1849年11月24日至1924年10月29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市,1865年随全家移民美国田纳西州。
1873年与伯内特博士(Dr.S.M.Burnett)结婚,育有二子。
伯内特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从18岁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故事,贴补家用。
她的第一本畅销书是28岁时出版的《劳瑞家的那闺女》(That LassO’Lowries),取材于幼年她在英国煤矿的生活。
可是,让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闻名于世的,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
1886年她发表了小说《小少爷方特罗伊》,写一个美国小男孩成为英国伯爵继承人的故事。
“方特罗伊”从此成为英语词汇,指“过分盛装打扮的小孩”。
这本书让伯内特成为当时最畅销、最富有的流行作家之一。
此书和1905年发表的《小公主》都曾被改编成话剧。
1939年,电影《小公主》由当时红极一时的童星秀兰·邓波儿(Sherley Temper)主演。
伯内特从小喜欢植物,离婚后投入园艺。
她在英国的住所周围有几个带围墙的花园,其中一个是她的户外书房,每天在花园里写作。
1909年,当她在纽约长岛布置自己家花园的时候,突发灵感,构思出《秘密花园》。
这本小说初版于1911年,在她的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都畅销,并且成为她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
1924年在美国纽约州长岛去世。
【内容简介】在美国文学史上,很少有一本儿童小说能像《秘密花园》那样受人关注。
近百年来,人们以它为蓝本不断改编着各种各样的电影、话剧、音乐剧、动画片……这本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会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作者、评论家如此痴迷呢?在近一百年的阅读过程中,“秘密花园”不再是一本书的名称,它成了一个描述心灵净土和精神安慰的词汇。
每当我们想起《秘密花园》,我们想起的不再是关于一个孩子的普通故事,我们想起的是一个成长的安乐窝,一个蜕变的发生地,一个灵魂的避难所。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提出了她自己的教育观念——昂贵的教育并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孩子们热爱自然,渴望摆脱束缚。
顺应活泼天性要求,在荒野里、花园中,沐浴着自然的气息长大的孩子,才是真正健康的。
伯内特女士用细腻婉转的笔调,为我们写出了一首生命的赞美诗,让每个读过这本书人都为之深深感动。
内容简介一场霍乱使“犟小姐”玛丽成了孤儿。
玛丽因此被人们遗忘。
幸存下来的她只得被送往远在英国的姑父克拉文家米塞尔斯威特庄园。
那是一个令人忧伤的巨大的怪地方。
十年前,年轻漂亮的姑妈在一个花园意外身亡。
姑父克拉文先生从此阴郁古怪,消沉遁世。
他关闭了庄园上百间房子,还有那个曾经种满玫瑰的花园。
这个花园的门被掩藏起来,钥匙则被深深地埋藏在泥土里。
最友好最好奇的旅鸫的低声啾鸣唤醒了玛丽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尤其是那被遗弃的花园。
在旅鸫的指引下玛丽找到了花园的钥匙和大门。
同时在男孩狄肯的帮助下,荒芜的花园变得生趣盎然,犹如被施了魔法一般。
狄肯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男孩。
他能和不同的动物打交道。
只要一点泥土,他就能让上面长出美丽的东西。
神秘的庄园里经常会传出奇怪的哭声,那是一个孩子的哭声。
这个孩子是从小多病,双脚从未下地的庄园小主人柯林。
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离死不远,甚至柯林自己也如此认为。
在玛丽和狄肯的帮助下,柯林感觉到了生活的温暖,在秘密花园里学会了奔跑,学会了大笑。
并且“要永远永远活下去”。
克拉文先生封闭的心灵在一个奇妙的山谷中悄然地得到释放,最终回到了米塞尔斯威特庄园。
长年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庄园从此充溢着笑声和力量。
【精彩片段】第一章一个人也没剩下玛丽·伦诺克斯被送到米瑟斯韦特庄园她舅舅那里,每个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别扭的小孩。
确实是这样。
她的脸蛋瘦削,身材单薄,头发细薄,一脸不高兴。
她的头发是黄色的,脸色也是黄的,因为她在印度出生,不是生这病就是得那病。
她父亲在英国政府有个职务,他自己也总是生病。
她母亲是个大美人,只关心宴会,想着和社交人物一起寻欢作乐。
本来她根本不想要这个小女孩儿,玛丽出生的时候,她把玛丽交给印度奶妈,奶妈知道,如果想让女主人高兴的话,肯定是把孩子带得越远越好。
当她是个多病、烦躁、难看的婴儿,她被带到不妨碍大人的地方;当她长成一个多病、烦躁、蹒跚学步的小东西,她仍然被带到不妨碍大人的地方。
她从不记得见过任何熟悉的东西,除了印度奶妈和其他印度仆人的黑脸,他们总是服从她,让她随心所欲,因为女主人被她的哭声打扰的话会发怒。
到她六岁的时候,她是世界上最自私、最专横的小猪崽。
一个年轻的英国家庭教师来教她读书写字,非常讨厌她,三个月就辞职不干了。
别的家庭教师来应聘,呆的时间比第一个更短。
如果不是玛丽自己很想读书的话,她恐怕根本一个字母都不认识。
这天早晨,天热得恐怖,她差不多九岁,她醒来觉得心里很不顺气。
她看到站在床边的仆人不是她的奶妈,就更不顺气了。
“你来干什么?”她对陌生女人说,“我不会让你留在这儿。
把我奶妈叫来。
”女人看着很害怕,但是她只是结结巴巴地说,奶妈不能来。
玛丽怒火中烧,对她又打又踢,她看着更害怕了,反复说奶妈确实不能到小姐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