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活史
- 格式:pps
- 大小:753.50 KB
- 文档页数:40
生活史对策概述大气基地贺园园1111700026生活史与生活史对策:生活史(life history)意为生物从其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也叫生活周期(life cycle)。
生活史性状包括出生时个体大小;生长形式;成熟年龄;成熟时个体大小;后代的数量、大小、性比;特定年龄和大小的繁殖投入;特定年龄和大小的死亡规律;寿命等。
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也称生态对策(bionomic strategy )或进化对策,例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体型大小对策等主要内容:任何生物做出的任何一种生活史对策,都意味着能量的合理分配,并通过这种能量使用的协调,来促进自身的有效生存和繁殖。
每个生物具有生长、维持生存和繁殖三大基本功能,生物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配置能够获得的有限资源,其核心主要强调在特定环境中提高生殖、生存和生长能力的组合方式.1)生长对策●生长速度早期演替种:早期迅速生长,具开拓对策(白桦)后期演替种:早期生长缓慢,具保守对策(红松)●生长方式以温带木本植物为例,其顶枝形成有两种主要方式:①有限生长类型:顶枝在冬季完全定型,冬芽形成时就决定了叶子数目。
②无限生长类型:冬芽只含有少量叶原基,在下一个生长季,顶枝尖端在生长季内还能产生新的叶子和节间。
●根冠比率—物质分配2)生殖对策生殖对策实际就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生殖者存活的问题,也即生殖的代价问题,生物生殖必然带来变化的生理压力和个体危险,因此,也就必然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第二是生殖的效率问题,生物选择的对策,都旨在提高生殖的效率,这一点可从植物的生殖行为中证实。
1)体型效应物种个体的大小与其寿命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2)成体的存活与繁殖成熟个体存活率低,生物繁殖越早,投资于繁殖的能量越多;成熟个体存活率越高,生物的繁殖期越晚(个体较大),分配于繁殖的能量就越少。
3)当前繁殖与未来繁殖如果未来生命期望低,分配给当前繁殖的能量应该高,而如果剩下的预期寿命很长,分配给当前繁殖的能量应该较低。
昆虫学世代生活史的名词解释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的起源、分类、形态特征、生态研究、发育过程、行为特征以及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在昆虫学中,世代生活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昆虫不同世代之间的生活过程、变化和演替。
世代生活史通常涉及昆虫的繁殖、成长、发育和存活等过程。
在这个概念下,昆虫种群被划分为不同的世代,每一代昆虫都经历着不同的生命阶段。
这些世代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等。
不同世代之间的生活史可以因种类而异,但总体上遵循一定的规律。
首先,昆虫的生命开始于卵阶段。
卵是昆虫繁殖的产物,通常被雌性昆虫在适宜的环境中产下。
卵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这些特征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昆虫。
卵的孵化时间也因昆虫不同而异,有的短至几天,有的长至数周甚至数月。
接下来是幼虫阶段,也被称为毛虫阶段。
幼虫是昆虫生命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昆虫个体生长和发育的主要阶段。
幼虫通常以吃食为生,会通过摄取养分来进行体重的增长和形态的变化。
不同种类的幼虫对于食物的选择和取食方式也有所不同。
幼虫期的持续时间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异,有的只需数天,有的则需要数个月。
随后是蛹阶段,有时也被称为包蛹期。
蛹是昆虫当中的静止阶段,它是幼虫到成虫的过渡阶段。
在蛹的形态发育过程中,昆虫会逐渐形成成虫的特征和结构。
蛹的外部形态和颜色常常也可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昆虫。
蛹的持续时间也因种类而异,一般为数天到数周。
最后是成虫阶段,也被称为成熟期。
成虫是昆虫生命史中的最终形态,它通常具有繁殖能力以及用于寻找食物和对抗敌害的特征。
成虫会在适宜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繁殖活动,并且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成虫的寿命可以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异,有的只有几天,有的可以长至数年。
世代生活史在昆虫学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通过研究昆虫的世代生活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揭示不同种类昆虫之间的差异以及其适应不同环境的策略。
这对于控制昆虫害虫、保护昆虫生态系统以及利用昆虫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的生活史与生长发育生物的生活史与生长发育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
生活史指的是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时间轨迹,包括繁殖、生长和发育等过程。
生长发育则是指生物在生活史中从胚胎到成体的所有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的生活史和生长发育,以加深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一、生物的生活史生物的生活史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生物通过与其他个体交配并产生后代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会涉及两个个体的配子(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具有遗传变异的优势,能够增加后代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生物通过不与其他个体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只涉及一个个体的细胞分裂,无需配子的结合。
无性生殖相对于有性生殖来说,繁殖速度较快,但后代的遗传变异较小。
二、生长发育的过程生长发育是生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一系列变化。
1. 受精卵受精卵是由卵子与精子结合而形成的,它拥有全套的遗传信息。
受精卵随后会发生细胞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2.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过程逐渐形成成熟的胚胎。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会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并开始形成各种器官。
3. 幼体生长幼体生长阶段是胚胎发育后的阶段,也是生物进入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体会不断地吸收养分,通过代谢作用进行能量转化,促进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4. 成体形成经过一系列的分化和生长,幼体最终会逐渐形成成熟的成体。
成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已经趋于稳定,可以进行繁殖和维持生命。
总结生物的生活史与生长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
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生物能够延续下去。
生长发育是生物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幼体生长和成体形成等阶段。
研究生物的生活史和生长发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植物生活史多数植物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营养生长以后,便进入生殖阶段,这时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形成生殖结构,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如属有性生殖,则形成配子体,产生卵和精子,融合后形成合子,然后发育成新的一代植物体。
像这样,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史(lifehistory)或生活周期(life ycle)。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一般可以从一粒种子开始。
种子在形成以后,经过一个短暂的休眠期,在获得适合的内在和外界环境条件时,便萌发为幼苗,并逐渐长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
经过一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以后,一部分顶芽或腋芽不再发育为枝条,而是转变为花芽,形成花朵,由雄蕊的花药里生成花粉粒,雌蕊子房的胚珠内形成胚囊。
花粉粒和胚囊又各自分别产生雄性精子和雌性的卵细胞。
经过传粉、受精,1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以后发育成种子的胚;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结合,发育为种子中的胚乳。
最后花的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种子中孕育的胚是新生一代的雏体。
因此,一般把“从种子到种子”这一全部历程,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或生活周期。
被子植物生活史的突出特点在于双受精这一过程,是其他植物所没有的。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存在着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二倍体植物阶段(2n),一般称之为孢子体阶段,这就是具根、茎、叶的营养体植株。
这一阶段是从受精卵发育开始,一直延续到花里的雌雄蕊分别形成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为止,在整个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
这一阶段植物体的各部分细胞染色体数都是二倍的。
孢子体阶段也是植物体的无性阶段,所以也称为无性世代;另一个是单倍体植物阶段(n),一般可称为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
这就是由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胚囊(大孢子),和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期花粉细胞(小孢子)开始,一直到胚囊发育成含卵细胞的成熟胚囊,和花粉成为含2个(或3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经萌发形成有两个精子的花粉管,到双受精过程为止。
中国社会生活史的特征与一般发展规律
中国社会生活史的特征有多种,例如:
1. 长期的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的基础,其大体特点为重视家族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缺乏个人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环境。
2. 农业文明的优势。
中国的历史中一直以农业文明为主导,这种农业文明一直滋养着中国社会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3. 中央集权统治。
国家一直采取强制管理和中央集权的方式,以确保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4. 重视家庭和社会道德。
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家庭和社会道德,人们遵循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是基于家庭和祖先的利益。
5. 历史上的灾害和动荡。
中国历史上遭受了许多灾害和动荡期,如黄河洪水、天灾人祸等等,这些事件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生活史的特征是复杂和独特的,然而,该社会仍然遵循了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
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包括生命周期的循环、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提高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会导致制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生活史的名词解释生活史是一个描述个体或群体在时间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和事件的术语。
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也可以用于描绘群体或物种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分布和变化。
生活史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帮助研究者理解生物体的行为、适应策略和生存方式。
生活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进化生物学中,用于描述物种或个体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指从一个个体形成到它成为下一代个体的整个过程,包括出生、生长、成熟、繁殖和死亡等各个阶段。
因此,生活史可以被看作是生命周期的细分,它更关注于个体在每个生命周期内的变化和适应。
在生物学中,生活史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成长与发育:生活史描述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这包括从胚胎到幼年阶段的个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以及从幼年到成年的身体特征和行为的发展。
2. 繁殖策略:生活史反映了个体的繁殖策略和生殖行为。
有些物种采取一次性大量繁殖的策略,如鱼类产千万粒卵,这样可以增加后代存活的概率。
而有些物种采取少量繁殖且长期投资的策略,如大型哺乳动物,它们会长时间孕育幼崽并投入大量的资源来照顾它们的成长。
3. 寿命与死亡:生活史还描述了个体的寿命和死亡方式。
有些物种的寿命很短,只有几天或几个月,而有些物种可以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不同物种的寿命差异很大,这部分由生活史的敏感化而决定。
4. 生殖成功:生活史研究还关注个体繁殖的成功与否。
个体成功繁殖的关键在于传递自己的基因给下一代,所以能够生存和繁殖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适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
5. 进化与适应:生活史对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也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的生活史特征和策略往往与其所处环境和资源的供应有关,这些特征和策略被选择以增加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综上所述,生活史是一个描述个体或群体在时间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和事件的概念。
它包括了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等方面,以及与其适应环境和进化相关的特征和策略。
生活史的研究为我们理解生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生物的生活史与生活方式生物的生活史和生活方式是指生物在其生命周期内经历的各个发育阶段和其在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生物的生活史通常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等基本过程,而生物的生活方式则是指其在这个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一、生物的生活史1. 出生和孵化:各个物种的生活史在起点上可能有所不同。
有些生物是通过孵化出生的,如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而有些生物则是通过胚胎发育进一步发展,如哺乳动物和昆虫。
2. 成长和发育:生物的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成长和发育。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从一个幼小的状态逐渐成长为成熟的个体。
这些变化包括身体结构和器官的发育、性成熟和变态等。
3. 繁殖:繁殖是生物生活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物种的繁殖方式各异,有的生物是通过内受精进行繁殖,如哺乳动物;有的则是通过外受精,如鱼类和鸟类;还有一些是通过无性繁殖,如植物和一些无脊椎动物。
繁殖的过程中,生物会产生新的个体,保证物种的延续。
4. 寿命和死亡:每个生物都有其特定的寿命,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
寿命的长短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有的生物寿命较短,如昆虫;有的则可以活得更长久,如某些鲨鱼和陆龟。
无论寿命长短,死亡都是生物生活史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二、生物的生活方式1. 栖息地选择:生物的生活方式与其所选择的栖息地密切相关。
不同物种对于栖息地的选择要求有所不同,有些生物适应于陆地,如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有些则适应于水域,如鱼类和海洋生物;还有一些则适应于特定生境,如沙漠或高山等。
2. 取食方式:取食方式是生物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物种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营养,如光合作用、食草、食肉、杂食等。
这种差异源于生物的解剖结构和生理适应能力。
3. 繁殖策略:生物的繁殖策略也是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有些物种选择大量繁殖后代,如鱼类和昆虫;而有些则采用少量但投入较高的方式,如大型哺乳动物。
4 种群生活史生活史概述1繁殖成效24性选择5繁殖格局3繁殖策略4.1 生活史概述▪概念▪个体大小▪生长与发育速度▪繁殖▪扩散生活史(life history)的概念生活史又称为生活周期(life cycle)▪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研究生活史的意义▪主要研究生物间生活史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以及它们与特定环境或形成背景的联系;▪主要是比较性研究,而不是绝对性研究。
(1)个体大小个体的大小一般与其寿命(生活周期)成正相关关系;见图4-1个体大小与生长阶段有关,并具有可塑性; 个体小的物种变异速度快;个体大的物种存活率高,危险性也大;个体大小只有与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及相关生理特征相联系,才有实际意义。
图4-1 个体大小与生活周期的关系(2)生长与发育速度生长(growth):▪一为生物物质的增加,即细胞的增大▪二为细胞数量的增加;即细胞的增多发育(devolopment)▪从幼体形成为一个与亲代相似的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相辅相成的平行关系生物的生长规律▪S型生长曲线解析▪生长的测度▪异速增长S型生长曲线解析S型生长曲线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停滞期:即生物体的准备生长期;▪指数期:真正的生长期;▪静止期:达到平衡呈静止状态。
生物体的生长一般都符合S型生长曲线▪棉花主茎生长曲线,见图4-2(a)▪鸡在胚胎与孵出后期的生长曲线,见图4-2(b)图4-2(a) 棉花主茎生长曲线图4-2(b) 鸡在胚胎与孵出后期的生长曲线生长测度:衡量生长特性的指标测度的概念▪生物体生物物质含量增加的幅度•绝对测度:不同生长时间的个体的测定值;•相对测度:个体对成体的百分比。
测度的比较▪绝对生长速度:单位时间内个体的增长量;▪相对生长速度:个体自身的增长率。
▪相对生长速度是生物体之间生长速度比较的有效定量指标。
异速增长概念生物体各部分器官的不均匀和不成比例的生长为异速增长。
动植物的异速生长的定量关系大多数可以用幂函数较好表示,见图4-3。
图4-3 生物体的异速生长a. 不同生长期多花黑麦草的根干重与枝条干重之间的异速生长b. 竹节虫的异速生长(A.前胸节后边的长;B.头的宽度;C.眼的直径)(3)繁殖繁殖与生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繁殖:有机体生产出与自己相似后代的现象,包括•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包括–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etion):生物体的一部分发育为一个个体的现象;–孢子生殖(spore reproduction):生殖细胞不经过有性过程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两性细胞核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生殖:一般即指有性生殖,范围较窄。
繁殖的生态学意义▪在一定条件下的扩展性▪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繁殖速度▪繁殖潜力▪在自然选择下的进化速度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更具优势(4)扩散(有机体的迁移)植物的扩散▪主动扩散:数量很少,主要有水生浮游植物,如水葫芦;▪被动扩散:借助某种媒介,如风、水、动物等动物的扩散▪扩散类型•主动扩散:动物扩散的主要形式•被动扩散:极少数小型动物在偶然因素下的扩散形式▪扩散形式•迁出(emigration):分离出去不再归来的单方向移动;•迁入(immigration):进入的单方向移动;•迁移(migration):周期性地离开和返回4.2 繁殖成效(reproductive effort)▪概念•衡量个体在生产子代方面对未来世代生存与发展的贡献。
▪繁殖价值▪亲本投资▪繁殖成本4.2.1繁殖价值繁殖价值的表达▪当年繁殖价值:表示当年生育能力(M )▪剩余繁殖价值:余生繁殖的期望值(RRV )▪则繁殖价值RV 有▪如果进行动态估计,则繁殖价值与剩余繁殖价值分别为RRVM RV +=大多数生物的繁殖价值开始较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再随衰老而降低。
▪图4-4(a)为一年生小蓝绣球不同年龄的繁殖价值的变化▪图4-4(b)为雌灰松鼠不同年龄的繁殖价值的变化年龄级的概率。
年龄的个体存活到一个生育率;后续各年龄级个体平均年龄级的个体生存率;;年龄的个体平均生育力现时式中:i x x l l M x l M M l l RRV M l l M RV x i x i x x x i ix x i x x i ix x i x x x +=+=++∞=++∞=++∑∑ :/ : : x : )/( )/( 11图4-4(a) 一年生小蓝绣球不同年龄的繁殖价值的变化图4-4(b) 雌灰松鼠不同年龄的繁殖价值的变化4.2.2亲本投资(parental investment)概念▪有机体在生产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
雌雄性的差异▪雌性亲本投资远大于雄性亲本投资方式▪有抚育习性的生物(受父代的亲本投资量限制)•产生较少子代,主要投资在抚育上,个体存活率高。
•产生较多子代,在抚育上投资较少,个体存活率低。
▪无抚育习性的生物•产生个体小的子代,数量较多;•产生个体大的子代,数量较少。
4.2.3 繁殖成本(reproductive costs)概念▪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源或资源的所有消费即繁殖成本生活史中的能量分配原理▪生活史中的各个生命环节(如生长、繁殖、抚育)都要分享有限资源,如果增加某一环节的能量分配,必然要减少其它环节能量分配为代价,这就是Gody于1966年提出的“分配原理”(principle of allocation)。
繁殖与生长之间的能量协调证据▪温带森林的树种年生长量可以用种子生产量与相应年轮宽度的比较加以确定,见图4-5(a);▪哺育期的雌红鹿比待生育的雌红鹿有较高的死亡危险,见图4-5(b);▪现时生育力越大的轮虫个体,未来存活的可能性越小,见图4-5(c);▪果蝇飞行时间增加,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见图4-5(d);图4-5(a) 花旗松的果球生产与与木材生长的关系图4-5(b) 哺育期雌鹿与待育雌鹿死亡率的比较(哺育期的死亡率高)图4-5(c) 轮虫的现时生育力与未来存活的关系(现时剩余能力越大,未来存活的可能性越小)图4-5(d) 果蝇飞行对生育力的影响(飞行时间太长,导致生育力下降)4.3 繁殖格局(reproductive patterns)(生物从合子到死亡的生命历程,重点了解繁殖的多样性)一次繁殖与多次繁殖▪繁殖一次即死亡的生物称为一次繁殖生物(semelparity);如一年生植物和两年生植物、多数昆虫种群、多年生植物如竹类等)▪一生中能够多次繁殖的生物称为多次繁殖生物(iteroparity)▪繁殖格局是生物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生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繁殖格局。
(如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分布格局)生活年限与繁殖▪有机体的寿命有两种:•生理寿命:由遗传性决定;•生态寿命:由生态环境所决定,并具有可塑性▪繁殖格局(一次繁殖和多次繁殖、提前繁殖和延迟繁殖其与生境的适应关系)•在具有充分生长空间且生态条件不利的生境,生育力不增加的条件下:提前繁殖比延迟繁殖有利;一次繁殖比多次繁殖有利P81•在资源有限且竞争苛刻的环境条件下:延迟繁殖有利;多次繁殖4.4 繁殖策略策略:生物对它所处生存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方式。
动物繁殖的生态趋势,主要有两种(LACK 法则)一是高生育力但无亲代抚育二是低生育力但有亲代抚育•r 选择与K 选择•R-、C-和S-选择•波动与稳定)()1(KN K rN K N rN dt dN -=-=r-and K-selectionr-selected species are adapted to maximize the rate of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ize, whilst K-selection species are adapted to be competitive. r-selected species have rapid development, small adults, many and small offspring and a short generation time.In contrast, K-selected species have slow development, large adult size, few, large offspring and long generation times.This theory is now out-dated as better models have wider predictive powers.(1)r选择与K选择▪r选择(机会主义者):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在不利的环境中,提高繁殖能力来维持种群的数量。
如昆虫▪K选择(保守主义者):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选择•在有利的环境中,提高竞争能力以获得最大K值的选择。
如脊椎动物。
▪r-K策略连续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双重选择•在不利环境中具有r选择特征,反之,又有K选择特征;•如云杉在低海拔为偏r选择,在高海拔为偏K选择。
•具有较多的r选择特征,或具有较多的K选择特征;•见表4-1•r选择和K选择只是连续统的两个极端。
•体重与r的关系见图4-6表4-1 r选择与K选择的某些相关特征r-选择K-选择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或较稳定,可预测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低于环境承载力时间上稳定通常临近K值竞争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选择发育快、增长力高、提高生育、体型小、一次繁殖发育缓慢、竞争力高、延迟生育、体型大、多次繁殖寿命短,通常少于1年长,通常大于1年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率图4-6 个体重量与内禀增长率的关系(2)R-、C-和S-选择的生活史式样(P85)R(ruderal):原意杂草,表示经常受干扰的生境▪R-选择:资源的分配主要选择给生殖,为干扰型选择。
(资源丰富的临时生境中的选择)C(competitiong):原意竞争,表示便于竞争种利用的生境▪C-选择:资源主要分配给生长,为竞争型选择。
(资源丰富的可预测生境中的选择)S(stress):原意胁迫,表示资源有限的生境▪S-选择:资源主要用于维持存活,为胁迫忍耐型。
(在资源胁迫生境中的选择)三角形模型▪三种生活史式样的物种出现率呈现三角形规律,并分别占据三角形的三个角,过渡型的植物占据中间位置,见图4-7。
Grime’s CSR triangleIt is somewhat broader applicability than the r-k selected dichotomy. This classification has two axes, one describing thehabitat disturbance(or stability), the other its severity to an average plant.Three types of environment are potential habitats for plants: Low severity, low disturbance __ maximize competitiveability among adults( C ).Low severity, high disturbance_ favor a high reproductive rate, , for example weedy species, the ruderal ( R )strategy.High severity, low disturbance_ such as deserts, favor astress-tolerant (S ) strategy which allocates, resources tostorage at the expense of competitive or reproductiveability.High severity, high disturbance( such as active volcanoesand highly mobile sand dunes are uninhabitable. ).图4-7 以竞争(实线)、干扰(虚线)和胁迫(虚短线)的出现率为基础的Grime生活史式样变异模型CR-竞争干扰型;SR-胁迫忍耐干扰型;CR-胁迫忍耐竞争型(3)波动与稳定两种繁殖策略者繁衍数量的波动性与稳定性见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