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井控技术讲稿(一)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02
井下作业中的井控技术井下作业中的井控技术1.1 起下管柱作业时的井控1.1.1 起下管柱作业前,相关作业⼈员应弄清井下管柱结构、⼯具性质及与起下管柱有关的井下情况。
1.1.2起下管柱作业前应对设备、⼯具进⾏检查保养。
1.1.3起下管柱作业时井⼝应配套安装相应压⼒等级的防喷器,防喷器的闸板应与井内管柱外径尺⼨相匹配,内防喷⼯具及其附件、油管悬挂器、配合接头等⼯具应备齐置于钻台(边)上。
1.1.4安全起下管柱作业的基本要求1.1.4.1循环时,⼯作液进出⼝密度差不⼤于0.02 g/cm3;1.1.4.2 下列情况起钻前需进⾏静⽌观察或短程起下钻检查油⽓侵和溢流;a)射开油⽓层后和储层改造、井内压井介质改变后第⼀次起钻前;b)溢流压井后起钻前;c)井漏堵漏后或尚未完全堵住起钻前;d)井内发⽣严重油⽓侵但未溢流起钻前;e)需长时间停⽌循环进⾏其他作业(下桥塞、测井、换装井⼝等)起钻前。
1)静⽌观察时间宜超过下⼀作业周期的时间,才能进⾏起下钻作业;2)在录井设备在场的情况下,可进⾏短程起下钻检查油⽓侵和溢流。
短程起下钻基本做法:①⼀般情况下可试起10-15柱管柱,再下⼊井底循环⼀周,若⽆油⽓侵,则可正式起钻;②特殊情况下(长时间⽆法循环或井下复杂)时,可将管柱起⾄安全井段,停泵检查⼀个起下钻周期或停泵需要时间,在下⾄井底循环⼀周观察。
3)起钻前循环井内⼯作液不应少于2周。
1.1.5在⽔平井、⼤斜度井、⾼产井等产层已打开的井进⾏起下管柱作业时应控制起下钻速度,在距产层300 m内,起下管柱速度不超过5 m/min,全程起下管柱控制速度,减⼩压⼒波动。
1.1.6作业队应严格执⾏液⾯坐岗观察制度并做好坐岗记录(见附录C),观察出⼝及液⾯的变化,对⼯作液的进、出量进⾏计量,循环⼯况时每隔15 min记录⼀次液量变化,遇特殊情况应加密观察并记录。
1.1.7每起下6-10根钻杆、2根钻铤或10-15根油管应记录⼯作液灌⼊或返出量⼀次,并及时校核累计灌⼊或返出量与起下管柱的本体体积是否⼀致,若发现实际量与理论量不符,应先停⽌作业,⽴即关井,查明原因,整改确认井内正常后⽅可继续进⾏作业。
第一章1.井控: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地层孔隙压力2.井侵: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底压力,地层孔隙中流体侵入井内3.溢流:井口返处的钻井液大于泵入量,停泵后井口钻井液自动外溢4.井喷:底层流体无控制地涌入井筒,喷出地面的现象叫井喷5.井控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井控(初级井控),二级井控,三级井控6.做好初级井控关键在于:钻前准确预测地层压力和底层破裂压力,从而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完善的井深结构7.井喷失控原因(大题,出例分析)(1)起钻抽吸,造成诱喷(2)起钻不灌钻井液汉语哦没有灌满(3)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溢流(4)发现一流后处理措施不当(5)井口不安装防喷器(6)惊恐设备的安装及试压不符合《是由与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定》的要求(7)井深设计不合理(8)对浅气层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9)地质设计未能提供准确的地层孔隙压力资料,导致钻井液密度低于地层压力。
(10)空井时间过长,又无人观察井口。
(11)钻遇漏失段发生井漏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
(12)相邻注水井不停注或未减压。
(13)钻井液中混油过量或混油不均匀,造成井内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14)思想麻痹,违章操作。
8.井喷失控其危害可概括为以下6个方面(重点大题)(1)打乱全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全局生产;(2)使钻井事故复杂化;(3)井喷失控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周围居民生命安全,影响周围施工建设。
(4)伤害油气层,破坏地下油气资源。
(5)造成机毁人亡,油气井的报废,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
(6)涉及面广,在国际国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井侵T溢流T井涌T井喷T井喷失控第二章公式:P=F/SlMpa=10人6pa1000psi=6.895Mpa静液压力公式:P=P gh(g=0.00981)地层压力:地下岩石孔隙内的流体压力,即孔隙压力地层压力的四种表示方法。
1.压力单位2.压力梯度(每米井深压力的变换值)G=P/H3.当量钻井液密度(为工程方法计算出)P=p/gh4.压力系数等于该点当量钻井液密度值(单位:g/c m3)地层压力分类:1.正常地层压力=9.8kpa/m10.5kpa/m2.异常高压>10.5kpa/m3.异常低压v9.8kpa/m上覆岩层压力:指某深度以上的岩石和其中流体总重量对该深度所形成的压力.上覆岩层压力=岩石压力+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指某一深度地层发生破裂或裂缝所能承受的压力.地层压力<钻井液密度<地层破裂压力做底层破裂压力试验的目的(大题,必考)1.实测底层破裂压力2.确定下部井段钻进时所用的钻井液密度的上限值3.确定最大关井套压4.检查套管鞋处水泥封固质量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公式:P e=P/0.00981*H+P me+mH:井内破裂深度P:地表压力P m:井内钻井液密度井底压力:地面和井内各种压力作用在井底总压力。
钻井现场井控培训课件钻井现场井控培训课件钻井是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复杂的工艺和技术。
为了确保钻井作业的安全和高效进行,井控培训课件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钻井现场井控培训课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课件。
一、井控培训课件的重要性1.1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井控培训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工作人员传达安全意识,告诉他们在钻井现场应该如何正确操作,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1.2 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钻井作业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井控培训课件通过详细介绍钻井作业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要点,帮助工作人员全面了解钻井作业的工艺和技术。
这样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1.3 提高工作效率钻井作业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勘探和开发的进度和成本。
井控培训课件通过清晰明了地展示钻井作业的步骤和操作要点,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钻井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二、设计有效的井控培训课件2.1 简洁明了的内容井控培训课件应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图表。
通过简单的文字和直观的图像,向工作人员传达钻井作业的关键要点和操作流程。
这样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课件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2 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井控培训课件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向工作人员展示钻井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真实的案例,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井控知识。
这样可以增加课件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
2.3 互动式学习方式井控培训课件可以采用互动式学习方式,如问题答案对比、模拟演练等。
通过这种方式,工作人员可以主动参与课件内容的学习和思考,加深对井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井控技术措施范文井控技术措施是指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为了防止井口控制失效、井喷事故等安全事件的发生,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措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确保井筒的完整性、控制排量和压力,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井口设备的完好。
一、井控技术措施的必要性油田开采作业中,井控技术措施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井控技术措施是保证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基础,能够有效地控制井筒压力、避免井喷事故的发生。
其次,井控技术措施能够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再者,井控技术措施对于井口设备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避免设备磨损、停工修理的情况发生。
二、井控技术措施的内容1.井口压力控制:通过控制泥浆排量和泥浆密度,控制井口总压力,保持井筒的稳定。
2.井壁完整性维护:采用合适的泥浆稠度和添加剂,保持井壁的完整性,避免井壁塌陷。
3.井喷防治:通过实施合理的井眼配比,保持井体稳定,防止井喷事故的发生。
4.井控设备的保护:对井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防止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
5.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井控技术培训,提高其井控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井控技术措施的实施步骤1.井口压力控制:根据不同的井口情况,确定合适的泥浆排量和泥浆密度,以控制井口总压力。
2.井壁完整性维护:根据井岩石力学参数和井筒温度等因素,调整泥浆稠度和添加剂,防止井壁塌陷。
3.井喷防治:根据地层压力和井眼配比等因素,设置井喷防治措施,如增加套管、封堵剂等。
4.井控设备的保护:定期对井控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5.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井控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井控技术措施的意义和影响井控技术措施的实施对于保障油田的安全生产和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井控技术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整个油田的生产效率,减少停工修理和井下作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