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讲义:劳动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560.50 KB
- 文档页数:12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管理》教案第一章:劳动关系管理概述1.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与内容解释劳动关系的概念讨论劳动关系的构成要素分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1.2 劳动关系管理的目标与功能阐述劳动关系管理的目标探讨劳动关系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分析劳动关系管理对企业和员工的影响1.3 劳动关系管理的流程与方法介绍劳动关系管理的流程讲解劳动关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关系管理的应用第二章:员工关系管理2.1 员工关系的概念与内容解释员工关系的定义讨论员工关系的内容与要素分析员工关系对企业的影响2.2 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性与目标阐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员工关系管理的目标与作用分析员工关系管理对员工和企业的影响2.3 员工关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员工关系管理的方法与技巧讲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员工关系管理的有效性第三章:劳动争议管理3.1 劳动争议的定义与类型解释劳动争议的概念讨论劳动争议的类型与特点分析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3.2 劳动争议管理的目标与流程阐述劳动争议管理的目标讲解劳动争议管理的流程与步骤分析劳动争议管理的实践与应用3.3 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介绍劳动争议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讲解劳动争议解决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争议解决的有效性第四章:劳动法律法规4.1 劳动法律法规的概念与内容解释劳动法律法规的概念讨论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与要素分析劳动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2 劳动法律法规的主要规定介绍劳动法律法规的主要规定讲解劳动法律法规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法律法规的应用4.3 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监督阐述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监督的重要性讲解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监督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与监督的实践与应用第五章: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5.1 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与流程解释劳动争议调解的概念讨论劳动争议调解的流程与步骤分析劳动争议调解的有效性5.2 劳动争议仲裁的定义与程序阐述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与程序讲解劳动争议仲裁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争议仲裁的效果5.3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法律规定介绍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法律规定讲解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法律规定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的法律规定的应用第六章:劳动合同管理6.1 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劳动合同的概念讨论劳动合同的类型与特点分析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6.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讲解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与要求阐述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条件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合同管理的实践与应用6.3 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规定与监督介绍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规定讲解劳动合同管理的监督与执行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应用第七章:劳动报酬管理7.1 劳动报酬的概念与构成解释劳动报酬的概念讨论劳动报酬的构成与计算方式分析劳动报酬管理的重要性7.2 劳动报酬的制定与调整讲解劳动报酬的制定原则与方法阐述劳动报酬的调整与变动条件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报酬管理的实践与应用7.3 劳动报酬管理的法律规定与监督介绍劳动报酬管理的法律规定讲解劳动报酬管理的监督与执行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报酬管理的法律应用第八章:员工福利管理8.1 员工福利的概念与类型解释员工福利的概念讨论员工福利的类型与特点分析员工福利管理的重要性8.2 员工福利的制定与实施讲解员工福利的制定原则与方法阐述员工福利的实施与执行步骤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员工福利管理的实践与应用8.3 员工福利管理的法律规定与监督介绍员工福利管理的法律规定讲解员工福利管理的监督与执行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员工福利管理的法律应用第九章: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9.1 劳动安全与健康的概念与内容解释劳动安全与健康的概念讨论劳动安全与健康的内容与要素分析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9.2 劳动安全与健康的规定与措施讲解劳动安全与健康的法律规定与措施阐述劳动安全与健康的实施与执行步骤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实践与应用9.3 劳动安全与健康的监督与改进介绍劳动安全与健康的监督与改进方法讲解劳动安全与健康的监督与改进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改进效果第十章:劳动关系协调与沟通10.1 劳动关系协调的概念与方法解释劳动关系协调的概念讨论劳动关系协调的方法与技巧分析劳动关系协调的重要性10.2 劳动关系沟通的定义与作用阐述劳动关系沟通的概念与作用讲解劳动关系沟通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关系沟通的有效性10.3 劳动关系协调与沟通的实践与应用介绍劳动关系协调与沟通的实践与应用讲解劳动关系协调与沟通的实践与应用分析实际案例,说明劳动关系协调与沟通的应用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劳动关系管理概述:理解劳动关系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管理》教案第一章:劳动关系管理概述1.1 劳动关系的定义与内涵1.2 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1.3 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1.4 劳动关系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建立与维护2.1 劳动关系的建立2.2 劳动关系的维护2.3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处理2.4 劳动关系和谐的促进措施第三章:劳动合同管理3.1 劳动合同的订立3.2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3.3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3.4 劳动合同的续签与档案管理第四章:劳动规章制度管理4.1 劳动规章制度的作用与内容4.2 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修订4.3 劳动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4.4 劳动规章制度的风险防范第五章:劳动争议处理5.1 劳动争议的类型与处理原则5.2 劳动争议的调解与仲裁5.3 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与处理5.4 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第六章:员工关系沟通与参与6.1 员工沟通的重要性6.2 员工沟通的策略与技巧6.3 员工参与的途径与形式6.4 员工关系沟通平台的构建第七章: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7.1 劳动保护的基本要求7.2 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7.3 劳动防护设施与管理7.4 职业伤害事故的处理第八章:福利与薪酬管理8.1 福利与薪酬体系的设计8.2 社会保险与管理8.3 住房公积金的管理8.4 员工激励与绩效薪酬第九章:绩效管理9.1 绩效管理的原则与流程9.2 绩效考核指标与方法9.3 绩效考核的实施与反馈9.4 绩效管理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第十章:劳动法律法规遵循10.1 劳动法律法规体系10.2 劳动法律风险识别与管理10.3 企业合规体系建设10.4 劳动法律咨询与培训第十一章: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与案例分析11.1 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11.2 劳动争议案例分析方法11.3 典型劳动争议案例解析11.4 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趋势第十二章: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12.1 集体协商的意义与程序12.2 集体合同的订立与管理12.3 集体协商过程中的技巧与策略12.4 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第十三章:劳动者的权益保护13.1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与要求13.2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13.3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实施与监督13.4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案例分析第十四章:人力资源外包管理14.1 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与类型14.2 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与风险14.3 人力资源外包的选择与实施14.4 人力资源外包关系的管理与维护第十五章:劳动关系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数字化与智能化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应用15.2 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挑战15.3 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更新15.4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创新的趋势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劳动关系管理展开,涵盖了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建立与维护、劳动合同管理、劳动规章制度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关系沟通与参与、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福利与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法律法规遵循、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与案例分析、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各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讲义重点摘要-—劳动关系劳动者派遣:劳动者派遣大内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靠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亦是一种新型用工方式。
主体:劳动者派遣机构、接受单位和受派遣劳动者。
三重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与受派遣劳动的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的关系和接受单位与受派遣劳动者的关系。
劳动者派遣特点:1、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2、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3、劳动争议处理.劳动者派遣成因: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2、促进就业与再就业3、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劳动者派遣内容:1、资格条件,劳动者派遣机构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2、设立程序,营业服务范围在一地的,由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特许;从事异地劳动者派遣业务的,应当有派遣机构所在地和接受单位所在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双重特许,取得劳动者派遣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方可营业服务3、合同体系,其一为形式用人主体与受派遣劳动者的合同;其二为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的劳动者派遣协议,如果出现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不履行派遣服务费支付义务时,派遣机构应负有担保责任。
工资集体协商内容:1、期限2、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分配形式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4、奖金、津贴、补贴等方法5、工资支付办法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程序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违约责任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工资指导线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原则:1、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2、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并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及反战速度、生活水平与其他价格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指导标准,允许各地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当地工资指导线水平3、协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