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学认识:
• 认识事物的明显特征/多样性/异同 • 如:观察迎春花的颜色\花瓣\枝条等明显特 征(小班) • 在观察的基础上,知道水果是多种多样 的.(中班) • 观察各种水生动物的特点,知道它们是生活 在水里的(大班)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 导入,即开始部分。应激发兴趣,交代清 楚本次观察活动的观察任务。 • 展开,即目标落实、活动展开部分。要根 据观察的类型,设计活动过程。 • 结束,即活动小结部分。注意保留兴趣。 • 延伸,即目标进一步延展,活动扩展到集 中教育活动之外。
(三) 长期系统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 在组织每一次观察时,应引导幼儿将眼前的现象 与前一次观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了解观察对象 发展变化的情况,也可引导幼儿找出变化的原因, 从而看到事物之间的关系。 • 可以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也可在晨间活动、 散步、户外活动中进行。 • 可让幼儿把观察中见到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记录 下来。
观察力
• 关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 能力,是人在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 质。 • 具体是指观察的目的性、完整性、细微性、 敏捷性、概括性。 • 从构成观察力的各要素看,它们与智力结 构中的各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是智力结 构中的主要方面,是人才必备的条件。
(三)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的分类
(一)一般性观察的组织指导
• 第一步,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用 生动简练的语言或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方法开始观察 活动。 • 第二步,尽量让幼儿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观察对象 的各种属性: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捏 一捏、掂一掂,能吃的还可以尝一尝。 • 教幼儿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 观察植物可从根—茎—叶—花—果实;也可以从花— 叶—茎—根。 • 观察动物可从头—身—尾—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