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折算办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90 KB
- 文档页数:1
十堰市一中校本研修学分折算标准
校本研修在教师年度考核总分中占20%,为了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我校校本研修学分的折算标准。
该标准参照“十堰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折算标准”,将校本研修10大项的比分权重和计分标准进行了重新分配和调整。
注:1、教师的校本学分在学年结束前公示一周,在公示期内有出入的数据可更改。
2、满分20分,各项得分不超过上限分数,多出不累加;得分计入教师年度考核总分。
3、教案抽查达两次无教案上课,当年教案分记0分
4、论文、专著和课题三项都是空白,倒扣1分。
5、发表论文和获奖论文除上交复印件外,还须上交电子稿,否则不兑现奖励;
6、所有上交学分证明材料都进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盒,教师需要时可随时查阅;。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登记及折算标准
1、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原则上集中培训按照6学时折合1学分,非集中培训按8学时折合1学分。
2、参加由培训院校举办的属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范围的各种长短培训,学完规定课程,课程考核不合格,不计学分。
3、参加由其他培训机构举办并经市以上教育局师资培训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可按实际听课的时数,以每小时为1学时计并折合学分。
4、经成人高考或其他进修考试录取的,教育系统举办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函授、脱产进修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系统系列的自修考试提高学历的教师,学习结束,原则上按饱满学时折合学分。
如中途辍学,未能毕业均不记学分。
但上述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均必须参加省、州、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培训,不参加者扣其总学分。
5、此前各地开展的中小学教师继教相关培训按以下项目及标准凭证登记:
WTO培训4学分
职务培训2学分
校长提高培训3学分
骨干教师培训6学分
6、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时及学分计算办法如下:。
佳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为推动我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教师[2013]31号)和榆林教育局关于印发《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榆政教发[2014]69号)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认定对象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对象为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全体在职专任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和电教等机构教师;参照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其他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二、学分认定机构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县教研室和教育局基教股具体负责。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的学分,由县教研室负责审核认定,由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统一登记并备案。
三、学分认定内容校本研修是指各中小学按照学年度计划组织开展的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以及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纳入校本研修管理范畴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以学年度为单位.每位教师每五年一个培训周期内,须完成不少于50学分的校本研修任务,每学年须完成不少于10学分的研修任务.(一)校本研修内容。
1。
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培养: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
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社团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中小学教职工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中小学教职工校本研修学分的认定和管理,以促进教职工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下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
二、认定范围校本研修学分认定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各类教职工,包括教师、管理人员等。
三、认定标准1. 校本研修学分的认定应符合以下标准:- 完成研究任务并达到研究要求;- 参与研修活动的时间和研究成果可量化;- 研修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相关;- 参与活动的教职工必须是合法聘任且在岗工作。
2. 学校应建立认定标准和程序,确保认定过程公平、透明,并有有效的评估方法。
四、学分管理1. 学校应建立学分管理系统,记录和管理教职工的校本研修学分。
2.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分绩效评价办法,将教职工的校本研修学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激励教职工参与研究和提升自身素质。
五、学分使用与转化1. 教职工通过学校认定的校本研修,获得的学分可作为职称评审、晋升、岗位聘任等的重要依据。
2. 学分可以在一定时限内进行转化和累积,未使用的学分将在规定期限后失效。
六、监督与评估1.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认定和管理过程的公正性和合规性。
2. 学校可以依托内外部专家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工作的评估,提高学分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七、附则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具体实施细则由学校根据本办法制定。
2. 如发现学分认定和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学校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本办法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以上为中小学教职工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的主要内容,供参照执行。
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考核评估办法为了发挥好校本研修考核评估在深化校本研修工作中的促进作用,加强我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性和研修质量,推动全区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区教体局依据《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估内容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评估从引导学校继承与重建学校研修文化的角度切入,由自主自强、合作共享、开放兼容、充满生机四个维度组成。
四个维度细化为20条指标,分别赋予相应分值,总分100分。
其中86—100分为优秀等次、76—85分为良好等次、60—75分为合格等次、60分以下为不合格等次。
(见附件《甲地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评估标准》)。
二、考核评估流程与办法1.每年5月下旬、6月上旬,各学校总结学年度本校校本研修工作、对教师的学年度研修进行学分认定,然后向区教研室提交校本研修工作自评报告(电子版)以及甲地区中小学教师学年度校本研修学分认定汇总表(电子版),提出考核评估申请,与区教研室商定考核评估的具体时间。
2.考核组到校考核评估根据学校规模,考核组一般由3-5人组成,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听取校长汇报、调查访谈师生、参观校园及部室等方式,全面掌握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情况。
凡涉及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工作的材料由学校提供。
教师的校本研修材料属于公共必修部分的由学校提交(如组织教研活动,须有活动方案、过程材料、考勤登记及相关影像材料等;如组织培训活动,须有培训主讲人讲稿、培训现场照片、受训人员考勤登记等,此不一一列举。
如属于随机抽查或重点考核的教师,还需提交该教师的学习、培训、研讨、听课等笔记);校本研修材料属于主题研修部分的由教师本人提供(每人一盒装入“甲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档案盒”,主题研修材料需包含研修方案、过程材料、研修成果材料等)。
无论公共必修部分,还是主题研修部分的材料,都以原始材料为主,尽量避免复印。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各类研训活动学分安排与折算标准_规章制度嵊泗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各类研训活动学分安排与折算标准培训项目及层次各项目学分安排及折算标准与要求审核材料学年最高限制考核认定要求集中研训县级主题性集中研训每年暑期安排县级集中研训12学分研训机构计划安排及各学科教研员研训方案。
12学分根据各学科教研员点名记载,参训教师每缺勤一天扣2学分;由教研员报县教师进修学校考核认定。
学校层面校本研训学校层面集中研训按每45分钟为1学时,2学时记1学分折算。
主要包括学校主题性集中研训,教研组有主题的集中学习、公开课、备课、听评课、技能竞赛等研讨活动。
每一研训项目结束,学校或教研组都必须对参训教师进行及时评估,分出等次,按等次赋予学分。
学年结束各学科教研组长将各位教师一年来参训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10~20学分不同等第赋予学分,并报校本管理员和县学科教研员审核。
学校研训档案、教研组研训记载、教案及听评课记录等40学时,20学分。
根据《管理手册》记载,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学科教研员考核认定;各教研组未按不同等第给教师赋予学分的将不予认定。
师德培训学校层面集中研训按每45分钟为1学时,2学时记1学分折算。
学校培训档案,教师参训记载。
中小学6学分、幼儿园8学分根据《管理手册》记载,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考核认定。
教师自主研训论文或教案设计获奖县级:三等奖1学分/篇,二等奖2学分/篇,一等奖3分学/篇。
市级:三等奖2学分/篇,二等奖3学分/篇,一等奖5学分/篇。
省级以上5学分/篇。
获奖证书复印件5学分论文获奖和竞赛评定单位必须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师训机构,同一论文或竞赛只计最高级别,不重复计算。
由教师所在学校认定,各学科教研员、师训机构审核。
优质课比赛校级1学分/节,县级:三等奖1.5学分/节,二等奖2学分/节,一等奖3分学/节。
市级:三等奖2学分/节,二等奖3学分/节,一等奖5学分/节。
省级以上5学分/节。
学分认定项目及计算办法1、市、区县(市)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包括全员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其他专题专项培训等规范化培训,凭结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学分。
2、国培项目培训、省培项目培训,凭结业证书直接认定相应学分。
3、与教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国民教育学历提升培训(小学教师参加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初中教师参加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高中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教育),可按实际参加培训的学时数认定相应学分,每1学时计1学分。
学时数以就读学校出具的学时证明书为依据。
4、参加任职学校的校本研训,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核合格后可认定相应学分。
5年内每个教师的校本研训学分不得超过120学分。
5、由市、区县(市)教育行政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直接安排,或事前报市、县级教育行政师资培训主管部门批准备案(中学教师培训班报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小学教师培训班报区县(市)级教育局),由其他高校、教科研部门等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凭结业证书可认定相应学分。
6、应聘担任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的专题讲座、教学辅导或班级管理工作,担任集中面授专题讲座者每半天计10个学分,课程专家、辅导员与管理员按承担任务的实际学时计算学分,学时数以聘任单位出具的证明为据。
一个年度内,多次承担同一内容的教学、辅导工作,不重复计算其学分。
年度最高不超过40学分。
7、参加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与培训活动,经年度考核合格,名师团队成员每人每年计20学分,学员每人每年计10学分。
学时证明由首席名师提供。
8、名优教师、骨干教师承担“志愿支教送教下乡”专题讲座、示范课教学者,每次计5个学分,年度最高不超过15个学分。
一个年度内,多次承担同一内容的教学、讲座工作,不重复计算其学分。
学时证明由组织单位提供。
9、参加省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书者,核发80学分。
10、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类、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少年宫等教师及实验员系列的教辅人员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课程培训,经审核后,可按实际培训学时登记专业课的学分(如果只有培训天数的,每天按6学时计算学分)。
xx中心校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及管理实施办法第一篇:xx中心校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及管理实施办法xx中心校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规范xx 辖区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根据县(区)教育局制定的《xx县(区)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结合xx辖区校本研修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小学、幼儿园校教师校本研修实行学分管理,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学分管理积极推动xx辖区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和制度化。
第二条学分认定对象为xx辖区公民办小学、幼儿园、幼儿园学校教师。
第三条小学、幼儿园教师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集中培训、远程培训之外,必须参加所在学校组织实施的、经县(区)教育局审核认定的校本研修。
第四条向阳辖区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工作由向阳中心校牵头,各校教研室配合,xx教研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实施。
第五条各校要以“全员参与、分层研修”为基本思路,根据教师队伍发展共性和个性需求,确定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灵活选用研修形式,提升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效果。
第六条各校依据此办法,制订本校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细则。
第二章学分的构成第七条教师五年一个周期内须完成累积不少于50学分的研修任务。
每位教师每年校本研修不少于10学分。
第八条校本研修学分主要由研修活动学分和研修成果学分构成,其中每年每位教师研修活动不少于6学分,研修成果不少于4学分。
研修活动包括校内、校际间(如各工作室、镇域研修互助体、城乡学校共同体)以及县(区)级层面组织开展的各种研修活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资源开发等),其学分由个人申报,附相关证明材料。
研修成果包括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校本教材、课题成果等,其学分由个人申报,学校确认。
最后,由学校统一汇总公示后,上报审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