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 -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3 MB
- 文档页数:8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 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寒漠化答案 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 B解析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
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 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考点2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回答1~2题。
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形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B.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答案 A解析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植被较少,地形起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石漠化越严重,A项正确。
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的形成;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轻;石漠化的形成与地形、植被及气候等有关。
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少C.中度危险及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差异较大;东南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有关;贵州省石漠化以中度及以上危害程度为主;石漠化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
第二章风蚀荒漠化与防治第一节风蚀荒漠化防治的风沙物理学原理风蚀荒漠化是以风力为主要侵蚀营力造成的土地退化。
其主要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活动的影响,在风力侵蚀作用下,使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沉积、磨蚀,造成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风力侵蚀结果常常形成风蚀劣地、粗化地表、片状流沙堆积,以及沙丘的形成和发展。
在陆地上到处都有风和土,但并不是任何地方都会发生风蚀,因而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发生和存在风蚀荒漠化土地。
严重的风蚀必须具备2个基本条件,即:一是要有强大的风;二是要有干燥、松散的土壤。
因而风蚀主要发生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有海岸、河流沙普遍存在的、受季节性干旱影响的亚湿润干旱区。
1.1风力侵蚀作用1.1.1沙粒的起动(1) 风是沙粒运动的直接动力,气流对沙粒的作用力为:式中P—风的作用力;C—与沙粒形状有关的作用系数;ρ—空气密度;V—气流速度;A—沙粒迎风面面积。
由上式可见,随风速增大,风的作用力增大。
当风速作用力大于沙粒惯性力时,沙粒即被起动,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所必需的最小风速称为起动风速(或临界风速)。
一切大于临界风速的风都是起沙风。
(2)拜格诺根据风和水的起沙原理相似性及风速随高程分布的规律,得出起动风速理论公式,其表达式为:式中Vt—任意点高度处的起动风速值;A—风力作用系数;ρs、ρ—分别为沙粒和空气的密度;d—沙粒粒径;y—任意点高程;k—粗糙度。
起动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的粒径大小、沙层表土湿度状况及地面粗糙度等有关。
一般沙粒愈大,沙层表土愈湿,地面越粗糙,植被覆盖度越大,起动风速也愈大。
在一定粒径范围内,随粒径增大,起动风速也增大。
起沙风速与粒径平方根成正比。
但对特别大和特别细的粒径(受附面层的掩护和表面吸附水膜的粘着力的作用)都不易起动。
据实验测定,粒径约为0.015~0.5 mm时,0.1 mm左右的沙粒最容易起动。
地表土壤含水状况对起动风速也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