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6.56 KB
- 文档页数:2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或药店为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性,按照规定对药品进行陈列、储存和养护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要求:
1. 药品陈列要求:
- 药品陈列区域应整洁、明亮,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等影响药品质量的条件;
- 不同种类的药品应分类陈列,并标明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 药品应按照有效期进行陈列,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 药品应远离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避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2. 药品储存要求:
- 药品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卫生清洁;
- 药品储存区域应设有温度、湿度等合适的控制措施,避免药品受到不良环境影响;
- 药品储存区域应有合适的货架和储物设施,确保药品储存有序、方便取用;
- 高风险药品(如麻醉药品)应单独储存,设置安全保管措施。
3. 药品养护管理要求:
- 药品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标签要求储存,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适宜条件;
- 药物一经拆封即视为使用,应标明拆封日期并尽早使用;
- 药品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
4. 监测和记录要求:
- 对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过程应建立监测和记录制度,记录药品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监测情况;
- 药品养护人员应定期抽检药品,检测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药品的损失,并有效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药品给患者带来的风险。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一、概述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是医院药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药品质量、维护患者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药物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医院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二、药品陈列管理1. 门诊药品陈列门诊药品陈列应合理有序,按照药物分类、剂型等进行陈列。
重点药物应放在显眼位置,方便患者选择和取用。
药品标签应清晰易读,不得使用过期药品,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住院药品陈列住院药房应按照药物分类进行科学陈列,确保药品易于取用。
重点药物应放置在专门的区域,特殊药物应单独陈列,方便医生及时找到并发放。
三、药品储存管理1. 储存环境要求药物储存区域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光、清洁、无异味。
温度、湿度应符合药品要求,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2. 包装标志要求药品应按照其特性、剂型、批号等信息进行标记,确保追溯能力。
保质期应明确标注,禁止使用过期药品。
3. 药品分类储存药品应按照其特性、化学性质等进行分类储存,不同药物分类应分开存放。
避免不同性质的药品相互污染,确保药物质量稳定。
四、药品养护管理1. 定期检查对存储的药品应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变质、破损或过期药品应及时清理或处理。
检查结果要做好记录,及时跟进。
2. 定期灭菌对液体药品及高危药品应进行定期灭菌,确保其无菌状态。
灭菌程序要严格执行,确保药品养护的效果。
3. 废弃药品处理废弃药品应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
有毒药品、易制毒药品和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药品应按规定进行销毁。
五、绩效评估与监督1. 绩效评估定期对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评估。
通过调查患者满意度、药品损耗率等指标,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改进。
2. 监督与考核设立药物管理监督机构,对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六、总结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是医院药房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药物质量和患者安全。
药品养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药品的储存和养护工作,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正常使用,增强药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部门,包括药店、医院、制药企业等药品管理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分层管理和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促进药品养护工作的规范化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第四条养护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储存安全和药效保持。
要以养护员为主导,建立健全的养护体系和养护流程,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全体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促进药品养护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药品养护管理要求第六条养护员要熟悉药品储存和养护技术规范,确保药品在适宜的环境下储存,避免药品变质、受潮等情况的发生。
第七条养护员要定期对药品进行检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的问题,确保药品在储存期间保持良好的状态。
第八条养护员要按照药品的特性和要求,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药品,避免受到日光、潮湿、高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九条养护员要做好药品的整理和分类工作,确保不同类型和不同批次的药品能够分开储存、易于取用。
第十条养护员要建立药品档案,记录药品的来源、入库时间、储存条件等信息,便于药品的追溯和管理。
第十一条养护员要定期组织药品的清理工作,清除过期、变质和不合格的药品,确保库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药品养护管理流程第十二条入库环节:药品入库前要进行验收和检查,确保药品符合规定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入库后要进行分类、整理和标识,以方便药品的取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储存环节:药品要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保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下保存。
养护员要定期检查药品的储存环境,及时处理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问题。
第十四条使用环节:药品的取用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严禁私自取用和使用过期的药品。
使用药品后要及时记录使用情况,包括药品的用量、用途等信息。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应坚持安全储存、保证质量、降低损耗、避免事故的原则。
第四条药剂科负责医疗机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的组织实施,各级药剂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第二章药品储存第五条药品储存应按照药品的不同自然属性分类进行科学储存,防止差错、混淆、变质。
第六条药品应按照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
(一)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
(二)常温库:温度保持在10-30℃。
(三)冷库:温度保持在2-10℃。
第七条药品储存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75%之间。
第八条药品储存应采取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第九条搬运和堆码药品应严格按照外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药品包装。
第十条药品应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
第十一条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为绿色,待确定药品为黄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
第三章药品陈列第十二条药品陈列应按照药品的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以及储存条件要求分类整齐陈列。
第十三条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与其他药应分开摆放。
第十四条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避免阳光直射。
第十五条陈列药品应避免阳光直射,需避光、密闭储存的药品不应陈列。
第四章药品养护第十六条药剂人员应定期对药品进行养护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十七条药剂人员应关注近效期药品,距效期六个月的药品应另存放,并做好明确标志,按月上报,以防失效。
第十八条对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应缩短检查周期。
第十九条药剂人员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机构进行处理。
医院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1、药库、药房应建立和健全药品保管养护____,全面负责药品储存养护工作,防止药品变质失效,确保财产免受损失。
2、药库、药房均应配置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防鼠、防火、防盗等设施。
特殊管理药品还应配置必要的防盗或防护设施。
3、合理使用库容,做到五距合理、堆码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所有药库的药品存放区均应配备底垫或货架;药房应配置适宜药品陈列的货架或货柜,摆放整齐,无倒置现象,并设置拆零专柜或专区。
根据药品的性能和储存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保证药品质量。
4、养护员坚持以预防为主、养护为辅的方针,每季对药库、药房药品全面检查一次,将易变质的药品、储存时间长的药品、拆零药品、近效期药品以及不合格药品的相邻批号等作为重点养护品种,必须酌情增加养护次数。
做好养护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质量管理室联系,对有问题的药品应设置明显的标示牌,并暂停调拨或使用。
5、质量管理组负责对养护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包括审核药品养护工作计划、处理药品养护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监督考核药品养护工作质量。
6、药库药品应按规定的储存要求实行专库存放,即。
(1)西药、中成药、生物制品与中药饮片分库存放。
(2)特殊管理药品、危险品实行专库存放。
(3)根据药品的温湿度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库,保证药品质量。
7、做好药库的安全及分类储存工作,药品实行分开摆放,即:(1)注射剂、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2)性质相互影响、容易串味的药品分开存放。
(3)品名和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分区存放。
(4)化学原料药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8、药房药品的储存实行分房或分区摆放,即。
(1)西药、中成药、生物制品与中药饮片分药房或分区摆放。
(2)注射剂、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
(3)药品按用途与功能分类定位,整齐存放。
(4)拆零药品集中专区或专柜摆放。
(5)特殊管理药品集中专区或专柜摆放。
药品养护陈列管理制度第一部分绪论一、目的与依据为做好医院药品管理工作,规范药品养护和陈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法规及国家、省、市关于药品管理的政策、制度、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药品的养护、陈列管理,所有涉及药品养护、陈列的人员必须遵守。
第二部分药品养护一、药品存储环境1.存储条件药品应按照要求储存在温度、湿度、光线适宜的环境中,不得受到高温、潮湿、阳光直射等影响。
2.存储设备医院应有专门的药品存储设备,按药品分类存放,严禁混放或交叉污染,设备定期清洁并进行消毒。
3.氧气吸入器具及其他易于爆炸的物品,要保证存放在干燥、通风、不易燃烧的地方。
要勤检查,以确保储存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正常。
4.特殊药品存储对于易变质、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药品,应特别加以控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
二、药品养护管理1.定期检查对药品的存放维护条件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药品更新在药品有效期内,对药品进行定期更新,过期的药品及时清理,不得使用。
3.药品损坏处理一旦发现药品包装被破损、表面受潮、变色、变质等情况,应立即报告,进行处理。
4.贮存要求对于不同性质的药品,要求不同的贮存方式,如冷藏、阴凉处等,严格按要求执行。
三、药品陈列1.合理陈列药品应根据规格及品种,合理陈列在药品柜或展示架上,分类存放,标签清晰明了。
2.可靠性药品陈列要保证可靠性,避免摔碎、变形等情况发生,确保患者取药的安全性。
3.无毒陈列医院不得在药品区域内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保持空气清新,无异味。
四、药品管理1.验收管理对新药品的验收要求严格,确保进货合格、权威可靠,防范假冒伪劣药品。
2.销售管理对医院内的药品销售进行严格管理,不得变相倒卖,保障患者用药利益。
3.调剂管理对于需要药剂师调制的药品,要注意过程中的卫生和正确性,确保药品质量。
医院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一、综述1. 建立医院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药品储存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性。
2.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医院药品质量,防止药品受损、失效或被盗。
二、储存环境要求1. 药品储存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潮、防尘、防腐蚀。
2. 储存区域应保持整洁,禁止堆放其他物品。
3. 温度控制:应根据不同药品的储存要求,设定相应的温度范围,并定期检测和记录温度。
4. 湿度控制:应保持适宜的湿度范围,以防止药品受潮、变质。
三、药品分类储存1. 根据药品的性质和要求,进行分类储存。
2. 应设置专门的储存区域,分别存放不同类别的药品,以免交叉污染或混淆。
四、药品陈列和标识要求1. 药品储存区域应根据药品的不同特性,合理摆放和陈列。
2. 需要明确标识药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有效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
3. 药品标签应清晰、易于辨认,防止模糊或掉落。
五、定期检查和维护1. 定期检查药品储存区域,包括温湿度记录、药品有效期检查等。
2. 对出现异常或过期药品要及时处理。
六、药品出库管理1. 出库前要进行药品的验收和审核,确保药品的合格性。
2. 需要建立出库登记制度,记录药品的数量、批次、领用人和用途等信息。
3. 对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程序。
七、药品盘点1. 应定期进行药品盘点,建立相应的盘点制度。
2. 盘点时要对药品的数量、有效期和质量进行核实,并做好记录。
3. 盘点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药品进行保护,防止造成二次污染或损坏。
八、药物过期处理1. 对过期药品要及时处理,严禁继续使用。
2. 过期药品应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处理,包括销毁、退还或重新分类存放。
3. 对于近期过期的药品,应优先使用或及时安排使用。
九、药品防盗和安全防范1. 加强药品储存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安装监控设备、加强门禁管理等。
2. 员工应定期进行药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3. 对于安全事故和药品丢失,应及时报告上级并进行调查。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概述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目的是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遵循国家和行业规定,保证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负责人和职责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负责人是医疗机构的药剂师或者相关管理人员。
负责人应确保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组织制定、完善和落实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2.指导、监督并检查各药房、药库、病房、手术室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遵循管理制度;3.负责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宣传、培训和落实;4.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报告上级责任人。
药品陈列储存药品陈列药品在陈列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遵照医疗机构及药品开发公司的说明书,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方法陈列;2.严格按照药品类别分开放置,并按照药品材质、适宜环境与室温进行分类;3.每个药品必须标明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并按照代码规范对药品编码分类;4.合理陈列,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药品的有效期不会过期,药品不会变质;5.药品陈列必须整齐,保持架面干净整洁。
药品储存药品在储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存药的环境必须符合药品标签上所注明的要求;2.不同类别的药品应分开储存;3.必须避免阳光直射、湿度过大、高温和有害气体的环境;4.对于易挥发的药品,要求储存在密封瓶内或者塑料袋密封,并用纱布包好,放置于推车或者橱柜中;5.对于易受潮的药品,采用密封容器储存,防潮材料必须设置。
药品养护药品的养护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温湿度养护:药品需要储存在稳定且适宜的环境中,否则会导致药品的有效期缩短或者变质。
温度一般不高于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60%。
2.光线养护:部分药品对光线特别敏感,需要遮光保护。
3.充氧养护:部分药品对空气敏感,需要放置于密封容器内。
4.需要采用缓冲盐酸盐等产品保护药理作用。
5.对于长期储存的药品,应进行定期检验和检测,确保药品的质量。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审核在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实施之前,必须经过审核,审核过程包括以下内容:1.审核药品操作规程,确保其符合医药行业及国家相关规定;2.对药房、药库、病房、手术室等各个岗位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专业检验,评估、排除药品失效及变质的可能性;3.审核药品存放的场所及设施,如安装的不锈钢柜子、温度计、相对湿度计等设备,以及防潮材料、防潮墙壁等情况。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一、概述本制度是为规范药品的陈列、储存和养护工作,保证使用药品的质量与有效性,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药店内所有药品的陈列、储存和养护工作。
三、药品陈列管理1、药品的陈列应按照药物分类、性质、作用等因素组织陈列,防止混淆。
2、药品标签应标明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号等信息,陈列位置要清晰明了,方便患者查找。
3、药品陈列应定期进行调整,保证旧药品先卖出。
4、重要的药品应单独陈列,采取密封、遮光、防潮、防火等措施,以保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5、药品应按照使用期限分开陈列,过期药品不得陈列和销售。
四、药品储存管理1、药品存放的环境应达到药品储存标准,避免阳光直射、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防止损坏药品,影响质量。
2、药品储藏间应隔绝异味,室内温度应维持在15℃~25℃,相对湿度维持在50%~65%之间。
同时,药品储藏间应定期通风,保持清洁卫生。
3、不同类别的药品应分别储存,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不同药品之间应留出足够的空间,方便存储、使用和加工。
4、储存室的门窗应有防盗措施,禁止进入未经授权人员。
药品本身的防盗措施也应得到有效执行。
五、药品养护管理1、药品养护应按照药品的特殊情况进行不同的养护方式。
2、养护期间,应按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存放药品,避免药品失效。
3、在药品养护期间,应对药品的外观进行监察,如药品变色、出现异味、结块、硬化等现象,应及时发现并报告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4、养护期间禁止将药品混合使用或穿插使用,以保证良好的使用效果。
六、药品管理记录1、对药品的陈列、储存和养护过程应进行记录,并保存至少三年以上。
2、对药品的存放情况,要求每日巡视一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药品受到损害。
3、对药品光敏感性、潮湿等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情况应进行特别注意,并加以记录。
七、灭菌管理1、对于需要灭菌的药品应在专门的灭菌室进行处理。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一、概述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是医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和安全。
良好的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药品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失,减少药品的变质、失效等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二、陈列管理制度1. 陈列区域划定根据药品种类和特性,将药品按照不同的分类放置在相应的陈列区域,避免不同种类的药品混淆。
同时,应对陈列区域进行标识,方便查找和取用。
2. 陈列位置安排将不同种类的药品根据其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在陈列区域内的位置。
例如,对于易受热的药品,应将其放置在远离阳光直射和热源的位置,以免造成药品成分的变化。
3. 陈列货架规划根据药品的大小、重量和数量,合理规划陈列货架的数量和结构,并确保货架的承重能力和稳固性。
陈列货架的高度和层数应适中,方便取用和检查。
4. 陈列方式将同种类的药品按照规定的方式陈列,例如,将同一种药品的不同剂型进行分区陈列,方便用户查找和选择。
同时,要定期对陈列的药品进行整理和摆放,保持陈列的整洁和美观。
5. 陈列标识管理对于陈列区域内的药品,要对其进行标识,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产地和有效期等信息。
标识应清晰可见,易于辨认。
并及时更新药品的标识信息,防止过期药品的出现。
三、储存管理制度1. 储存环境要求药品的储存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例如,储藏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要求。
应定期监测和记录储存环境的数据,确保储存环境的稳定性和合格性。
2. 药品储存方式根据药品的性质和特点,采取适当的储存方式,例如,将易受潮的药品放置在密封的容器中,防止受潮变质;将易受热的药品放置在低温环境中,防止热量引起的变化。
此外,药品的储存应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以免发生混淆和交叉感染。
3. 储存区域管理储藏室的区域划分要合理,根据药品的种类和特性,将其放置在相应的区域,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混淆。
对于易受光照的药品,应放置在避光柜或遮光物下,防止光照引起的药品变质和失效。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或药店等单位为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经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总结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内容:
1. 药品库房的建设和管理要求:
- 药品库房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具备防止虫、鼠、蛀、霉等有害生物侵扰的设施和设备。
- 库房内应有恒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 库房内应设有清晰的货位和标识,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2. 药品的分类储存:
- 药品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储存,如西药、中药、抗生素、保健药品等。
- 不同药品的储存要求也不同,如抗生素需要在2-8摄氏度下储存,免疫类药品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3. 药品养护管理:
- 定期检查药品库房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记录并处理异常情况。
- 定期检查库存药品的有效期,及时处理即将过期的药品。
- 定期清理药品库房,保持库房内环境的清洁。
4. 药品陈列:
- 药品陈列要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易于取得、辨认和管理。
- 药品陈列需要根据不同药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如按照药品类别、用途等进行分类陈列。
以上仅为大致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同单位和国家的具体管理规定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要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制定和执行。
医院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工作,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使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药品储存养护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医院药品储存养护工作应遵守《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储存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药品质量管理和安全使用的规定。
第二章药品储存第四条医院应设立药品储藏室,对药品进行储存。
第五条药品储藏室应符合卫生要求,通风干燥、不受潮、不受阳光直射。
第六条药品储藏室内温度应控制在15-2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
第七条药品储藏室应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或货架,按药物类别、批号等进行分类存放,不同类别的药品应分开存放。
第八条药品储藏室内的货架、柜子等设备应保持整洁,有良好的结构和材料,不易产生静电、污染药品。
第九条药品储藏室的进出口应有监控制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条药品在储藏室内应有明确的标识,包括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存放位置等信息。
第三章药品养护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药品养护制度,定期对药品进行养护和检查。
第十二条药品养护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第十三条药品养护应配备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确保药品包装完好无损。
第十四条药品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并及时下架即将过期的药品。
第十五条药品养护人员应对药品进行整理、分类,并制定清晰的存放标准,确保药品易于查找、使用。
第十六条药品养护人员应对存放期满的药品,进行处理或报废,确保不被误用。
第四章药品管理第十七条医院应设立药品管理部门,负责整体药品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药品管理部门应制定药品管理制度,对药品的采购、收发、储存、养护、更新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医院应建立药品台账,记录药品的进出、消耗情况,并定期进行盘点。
第二十条药品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药品进行库存清查,以及不定期的药品质量抽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药店陈列保管养护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药店药品的陈列、保管和养护工作,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药店药品的陈列、保管和养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药店应建立健全药品陈列、保管和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药品陈列、保管和养护工作的领导,确保药品质量。
第二章药品陈列第四条药品陈列应按照药品的种类、用途、剂型等进行分类,同类药品应放置在一起,便于消费者选购。
第五条药品陈列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药品的新鲜度。
第六条药品陈列应遵循“上货架、下架”的原则,避免药品直接放在地面上。
第七条药品陈列时,应注意药品的标签、说明书等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药品的基本信息。
第八条药品陈列时,应注意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避免药品受到污染或者损坏。
第九条药品陈列时,应注意药品的温湿度等储存条件,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十条药品陈列时,应注意药品的有效期,避免销售过期药品。
第三章药品保管第十一条药品保管应按照药品的储存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药品的质量。
第十二条药品保管应定期进行,如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第十三条药品保管时,应注意药品的存放位置,避免药品受到挤压或者碰撞。
第十四条药品保管时,应注意药品的防潮、防晒、防尘、防虫、防鼠等措施,确保药品的质量。
第十五条药品保管时,应注意药品的标识,避免药品的混淆或者误用。
第四章药品养护第十六条药品养护应按照药品的特性进行,如效期、储存条件、特殊要求等,确保药品的质量。
第十七条药品养护应定期进行,如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养护,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第十八条药品养护时,应注意药品的色泽、气味、外观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药品的质量问题。
第十九条药品养护时,应注意药品的清洁和卫生,避免药品受到污染。
第二十条药品养护时,应注意药品的记录和 documentation,确保药品的可追溯性和质量控制。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一、前言药品是医疗机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正确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对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药品陈列管理1. 陈列区域(1)建立专门的药品陈列区域,确保药品陈列的集中统一和便于管理。
(2)根据不同类别的药品,进行分区陈列,保证药品的分类明确。
2. 陈列位置(1)药品陈列区域应远离热源、湿度大的区域,同时避免阳光直射。
应保证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不超过60%。
(2)要与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等隔离开。
3. 陈列标准(1)按照药品生产企业规定的陈列方式进行,不得私自改动药品的陈列位置。
(2)药品的陈列应按照有关要求保持整齐、清洁,尽量减少堆积。
4. 陈列检查(1)定期对药品陈列区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做好陈列环境的清洁与卫生,防止污染。
三、药品储存管理1. 储存条件(1)储存温度:根据药品要求,分类储存,确保温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2)湿度要求:根据药品的特点,确保湿度在规定范围内。
(3)防潮防雨:防止药品受潮和雨淋。
2. 储存场所(1)场所要求:药品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干燥、清洁,避免日晒和雨淋。
(2)空间布局:不同类别药品要分区储存、分层放置,不同属性药品要分开存放。
3. 储存设施(1)储存柜、储存架:应采用抗腐蚀材料制作,保证稳固可靠,方便整理、保持干燥、防火。
4. 储存记录(1)建立药品储存记录,记录药品的进货日期、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以便于及时监控。
四、药品养护管理1. 药品养护要求(1)药品的养护应做到分类、细致,避免错误损坏或药效下降。
(2)药品应避免阳光直射、热源、潮湿、酸碱、氧化物的接触。
2. 药品养护人员(1)明确药品养护人员,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养护人员应熟悉养护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药品养护操作(1)维持环境干燥:定期进行通风、消毒,保持药品存储环境干燥。
药品养护管理制度(精选16篇)药品养护管理制度 1为确保所陈列和储存药品质量稳定,避免药品发生质量问题制定本制度。
1、药品养护工作的职责是:安全储存,降低损耗,保证质量,避免事故。
2、依据陈列和储存药品的.流转情况,制定养护计划,进行循环的质量检查;对质量有疑问的或储存日久的品种,应有计划抽样送检。
3、做好温湿度检测和监控仪器,仓库用计量仪器及器具等的养护管理。
4、对储存的药品应每季度检查一次,一般第一个月检查30%,第二个月检查30%,第三个月检查40%;对陈列的药品应每个月检查一次。
5、在药品养护中发现质量问题,应悬挂明显标志或马上撤下柜台并暂停上柜台,尽快通知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复查。
6、养护人员应定期对药房的温湿度、药品的储存陈列、清洁和防火、防潮、防鸟、防霉、防虫、防鼠及防污染等工作进行检查。
药品养护管理制度 21.为规范本单位药房药品的储存与养护,确保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相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2.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和墙壁,垛与墙的间距不小于30厘米,垛与顶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多余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5厘米,以利于空气流通。
3.做好药品的分类储存工作,根据药品的性能及要求,分别存放于常温处、阴凉处、冷柜:药品应分类相对集中存放,按批号及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应分开存放。
4.报废、待处理及有问题的药品,必须与合格品分开存放,并建立不合格品台账,防止错发或重复报损,造成帐货混乱的严重后果。
5.建立和健全药品养护组织,明确养护人员,养护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6.养护人员应做好药房的温湿度监测和调控工作(药房各类库房的温湿度要求为:常温库0-30℃,阴凉库10-20℃,冷库2-10℃,相对湿度45%-75%),每日上午9时左右、下午3时左右各监测并记录一次药房内温湿度。
药品质量检查制度(一)药品的质量验收、陈列储存、养护制度1、库房发至药房的药品,领药人员应核对药名,清点数量,查对有效期,进行外观验收。
2、药品应按剂型、类别、性质、贮存条件分别进行摆放,如生物制品,酶制剂存放冰箱(温度维持在2℃-8℃)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3、每日上午和下午对室内温湿度、冰箱温度进行检查调控,并同时登记。
(二)效期药品的管理1、效期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过期失效药品不得发给患者。
2、有效期低于半年的药品不得入药房。
3、做到每周计划领药,实行少量多次补充。
4、零发药品做到“先进先出、易变先出”。
5、将近效期药品填入《近效期药品登记表》,对于有效期在半年内的药品,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或通知临床尽量使用。
6、针对有效期在____个月内的药品,通知库房联系供货单位,协商予以退货或换货。
7、一季一大查,____月一小查,每季度对药品逐一过目,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有效期、外观,做到定期登记、杜绝药品过期失效。
(三)不合格药品的管理制度1、验收药品是,发现包装破损、渗漏、瓶口松动、霉变、异物等现象时,应联系库房,予以更换。
2、在调配过程中发现药品变色、裂片、沉淀、无标签等现象时,应联系库房,予以更换。
3、护士在配液过程中,应予仔细检查,若发现有变色、沉淀、异物、瓶口松动、瓶身裂纹等现象时应联系药房,药房予以更换。
4、将不合格药品进行登记,及时上报科主任。
(四)退回药品管理1、发至护士或患者手中的药品,若因特殊情况需要退回,对退回药品应问明原因,仔细检查外包装、内包装,并核对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与药房药品是否一致。
一致方可办理退回手续,并进行登记;不一致不予退回。
2、院内自制制剂、拆零药品、已损坏内外包装的药品不予退回。
3、生物制剂不得退回。
4、对于退回药品属于质量问题的应通知库房联系更换或者报损,并查明原因进行登记,及时上报科主任,不得使用。
(五)卫生管理1、药品储存、陈列场所保持通风、整洁、明亮、墙壁不乱钉,禁止悬挂衣物,屋顶、墙壁、门窗、货架无积尘及蜘蛛网。
药品陈列、储存和养护管理制度
1、药房、库应地面光洁、墙面平整,门窗结构紧密,配备必要的防尘、防虫、防鼠设施;陈列和储存药品的货柜、货架等应保持清洁卫生。
2、药品储存应实行色标管理、分开存放并标示,其中待验库(区八退货库(区)为黄色、合格品库(区)为绿色、不合格品
库(区)为红色。
3、药品陈列和储存区域应配备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施设备阴凉库控制在2-20 C,常温库控制在2-30 C。
需冷藏的药品,应配备有相应的冷藏设施,温度控制在2-10 Co
4、对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陈列和储存,并按药品的用途或剂型分类摆放,标签使用恰当,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拆零药品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药品的原包装或标签。
5、养护员应做好药品陈列、储存区域的温、湿度管理工作,
每日上午9: 30分至10: 30分间、下午2: 30至3: 30分间各记
录一次温湿度。
如温、湿度超标,及时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增温、除湿、加湿等措施,确保药品存放环境达到要求。
6、对药品要按月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质量检查记录,3个月内到期失效的药品为近效期药品,对近效期药品应及时在效期示意牌上标出,通知有关人员加大使用力度,减少损失。
发现过期失效、包装破损等质量问题应及时移入不合格品区(柜)。
7、对不合格药品要做好记录,记录其品名、规格、数量、生
产企业、不合格原因等。
每半年或一年销毁一次,销毁应破坏药品的包装,采取深埋或焚烧等方式,并做好记录,销毁人和监督人均应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