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学-同济思考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23
第一、二章地震的基础知识1、世界地震分布的主要集中区域是什么?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2、地球内部的基本构造是什么?地壳(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岩石)、地幔(上、下地幔、岩石和软流层)、地核(外核、内核)3、4、5、从地震成因、地震序列、震源深度上划分,地震类型主要有哪些?(构造、火山、陷落、诱发)(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单发型)(浅源、中源、深源)6、构造地震发生的宏观背景是什么?板块的构造运动7、简要叙述地震发生机理的弹性回跳说。
地壳由弹性的、有断层的岩层组成;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在断层中长期积累;当弹性应变能积累及其岩层变形到达一定程度时,断层上某一点的两侧岩体向相反方向突然滑动,弹性应变能释放,产生地震,发生变形的岩体又重新恢复到,没有变形的状态。
8、简要叙述地震发生机理的粘滑说。
每一次断层发生错动时,只释放了积累的应变能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余部分则被断层面上很高的动摩擦力所平衡,地震后,断层两侧仍有摩擦力使之固结,并可以再积累应力而发生较大的地震。
9、什么是震级,一般如何定义?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大小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
一般以地震仪记录的水平方向地震波最大位移的平均值来测定震级的大小。
10、什么是烈度?震级和烈度有何关系?烈度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地面和各种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的一个指标。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随地而异。
11、什么是烈度衰减规律?描述烈度随震级和距离变化而改变的统计规律。
实际地震烈度的分布并不十分规则,通常取圆形等震线拟合和椭圆形等震线拟合两种类型。
12、地震波有哪些类型?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波、乐夫波)13、什么是纵波、横波,它们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差异?试从弹性波动方程的角度进行推导。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为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正交的为横波。
波动方程具有同样的形式,但是系数不同,P34,3514、地震动各分量主要由什么波产生的?体波产生水平和垂直分量,面波产生转动分量。
1.2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哪几种波?1.3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1.4什么是【多遇地震】什么是【罕遇地震】1.5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分别是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6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1.7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如何实现”三水准”设防要求的?2.1【场地土】分为哪几类?他们是如何划分的?2.2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2.5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别?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2.9【场地覆盖层厚度】如何确定?2.10如何计算【等效剪切波速】3.1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3.2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他们的系数?3.3什么的【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他们有何关系?3.4什么是【动力系数β】如何确定?3.5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影响α-T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3.6怎样进行【结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怎样进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3.7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怎样确定?3.9什么是【楼板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3.10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竖向作用?3.11什么是【地震作用效应、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1.1】对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值】应按【地震安全评价效果确定】1.2】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包含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瑞雷波,洛夫波)。
1.3】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也是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执行.一般情况下,采用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中规定的基本烈度.1.4】多遇地震烈度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故可将其定义为烈度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峰值点所对应的烈度,及众值烈度时的地震. 当设计基准期为50年时,则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约10%的烈度大体上相当于现行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基本烈度】将它定义为第二水准的烈度.罕遇地震烈度是汉语的地震,它所产生的烈度在50年内的超越概率约为2%,可作为【第三水准的烈度】1.5】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分类标准》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最重要。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单元作业(共10 页)目录第 1 章单元作业........................................................ 3...第 2 章单元作业........................................................ 3...第 3 章单元作业........................................................ 4...第 4 章单元作业........................................................ 4...第 5 章单元作业........................................................ 5...第 6 章单元作业........................................................ 6...第7 章单元作业........................................................ 7...第8 章单元作业........................................................ 8...第9 章单元作业........................................................ 8...第10 章单元作业........................................................ 8...第11 章单元作业........................................................ 9...第 1 章单元作业一简答题1.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烈度与震级有什么联系?答:1.震级是表征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是地震预报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参数。
1、地震按成因分类: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
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2、地球上的4个主要地震带:(1)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约80%浅源地震和90%的中深源地震,以及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这一地带。
(2) 欧亚地震带除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中深源地震外,几乎所有的其他中深源地震和一些大的浅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地震活动带。
(3) 沿北冰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主要山脉的狭窄浅震活动带(4) 地震活跃的断裂谷3地震波类型: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就是地震波。
体波(1) 纵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特点:周期短,振幅小。
(2) 横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5、地震仪组成:现代地震仪:拾震器,放大器和记录系统6、、一、以地面最大加速度为标准以最大速度为标准7、根据里氏震级的定义,在震中100公里外,地震仪监测到最大振幅为1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的地震波,地震便是0级;10微米的地震是1级地震,1毫米的地震就是3级地震。
以此类推,里氏震级每上升1级,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增大10倍近震震级标度ML –地方震级面波震级标度MS –远震、浅地震体波震级标度mb -深源、浅源、远距离10、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是具有一定发生概率的烈度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得来的综合烈度,表明一个地区发生这个地震烈度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
基本烈度是指在一定期限内.一个地区可能普遍遭遇的最大烈度,也就是预报未来一定时间里某一地区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影响程度.基本烈度的时间一般是以一百年为限;基本烈度所指的地区,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筑物场地,而是指一个较大的范围(例如一个区、县或更大的范围)的地区而言,因此基本烈度也叫区域烈度.至于具体工程场地局部浅层构造、地基土和地形地藐等对烈度的影响因素(有时也叫场地烈度或小区域烈度)13、对场地烈度的理解一般有两种.①地震烈度小区域划分方法.该法认为如果以一般中等强度的地基土作为标准,则基岩上的烈度可以降低一度,而软弱地基应提高一度并以此为界限,制定了各种单一土层的烈度调整幅度.当为多层土时将各单层土的烈度调整值按土层厚度加权平均.此外还考虑了地下水位的影响,认为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烈度可提高半度.这种方法对一般建筑物的宏观破坏现象是可行的,但用于新建工程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视了不同结构在不同地基上有不同的反应,对地基失效引起破坏与振动引起的结构破坏不加以区分.②认为所谓场地烈度问题就是建筑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形、地基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要尽量弄清楚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在工程实践中加以适当考虑.地质构造主要是指断层的影响.多数的浅源强地震均与断层活动有关;特别是深大断裂,一般与当地的地震活动性有密切关系,是确定基本烈度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潜在地震活动的断层通常称为发震断层,不属场地烈度问题所考虑的范围.地基土质条件对建筑物震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是这个问题十分复杂:这是因为地震时地面的震动是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通过复杂的中间介质又经过许多层次的地基土的反射、折射和滤波作用,而将震动的能量传给建筑物,引起建筑的震动和破坏;另一方面当建筑物发生振动以后又将一部分振动能回输到地基中去,这样建筑物和地基土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力学系统.。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地震工程学》试题2013级硕士研究生姓名:学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地震震级:地震动三要素:平稳随机过程:位移延性:滞回曲线:二、判断正误(A:正确;B:错误)(2分×7=14分)1、Rayleigh波和Love波都对某一点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有贡献,而SH波则仅对地震动的水平分量有贡献。
(A、B)2、地震动准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Fourier幅值谱具有相同的量纲,且通常无阻尼准速度反应谱值大于相应的Fourier幅值。
(A、B)3、通常,平原地区地震烈度衰减比山区衰减要慢。
(A、B)4、一般情况下材料的动力弹性模量大于静力弹性模量,而动力强度则反之。
(A、B)5、砌体墙的滞回耗能性能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大而退化,这与钢筋混凝土压缩构件的滞回性能是类似的。
(A、B)6、采用振型组合法时均可使用SRSS方法代替CQC方法。
(A、B)7、平稳随机过程是各态历经过程,因此将地震动作为各态历经过程是合理的。
(A、B)三、简答题(6分×11=66分)1、试简述地震发生机制的粘滑说。
2、什么是强度退化、刚度退化与捏拢效应?3、什么是振型参与系数,它具有什么性质?4、试通过两个振型的频率与阻尼比确定Rayleigh阻尼矩阵C=aM+bK的系数a、b(其中M为质量矩阵、K为刚度矩阵)?5、示意画出下图中的反射与折射波(其中界面以下固体剪切波速大于上层物质的剪切波速)。
6、为什么在线性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中,通常高阶振型的影响较小?7、试简要叙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差别。
8、试推导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频域传递函数的形式,并给出二者的关系。
9、试简要叙述幅值法如何识别单自由度体系的频率和阻尼比。
10、试阐述防屈曲支撑和悬挂隔振的基本原理。
11、图中所示为钢-混凝土组合柱截面,用于某多层框架结构,请简述如何采用纤维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分析,以及你将采用的材料模型。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一、选择题1、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C]A. 多于地震烈度B.罕遇地震烈度C. 基本地震烈度D. 震级2、下列哪些为抗震概念设计的范畴?[ABCE]A.房屋的高宽比限制;B. 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C.保证女儿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D.构件截面尺寸的确疋;E.选择有利场地。
3、下列设防烈度的说法中,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 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的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 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
4、通常生命线系统的建筑,包括医疗、广播、通信、交通、供电、供气、消防、粮食等建筑,在抗震规范中列为下列何种?[B]A.甲类建筑B. 乙类建筑C. 丙类建筑D. 丁类建筑5、延性结构的设计原则为[B]A.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B.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C. 进行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承载力不足时,修改截面配筋;D. 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薄弱层、薄弱构件时进行设计。
二、填空题1、世界上主要地震带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2、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这些类别是甲、乙、丙、丁。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范围是6、7、8、9度。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体波的形式传播,它又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7、对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值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8、地震动的三要素为最大加速度、频谱成分和持续时间。
、名词解释震级: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log A ,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 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
地震烈度:度量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目录一、题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解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框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框架内力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梁验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柱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框架杆件模型弹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框架弹性阶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二章地震的基础知识1、世界地震分布的主要集中区域是什么?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2、地球内部的基本构造是什么?地壳(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岩石)、地幔(上、下地幔、岩石和软流层)、地核(外核、内核)3、4、5、从地震成因、地震序列、震源深度上划分,地震类型主要有哪些?(构造、火山、陷落、诱发)(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单发型)(浅源、中源、深源)6、构造地震发生的宏观背景是什么?板块的构造运动7、简要叙述地震发生机理的弹性回跳说。
地壳由弹性的、有断层的岩层组成;地壳运动产生的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在断层中长期积累;当弹性应变能积累及其岩层变形到达一定程度时,断层上某一点的两侧岩体向相反方向突然滑动,弹性应变能释放,产生地震,发生变形的岩体又重新恢复到,没有变形的状态。
8、简要叙述地震发生机理的粘滑说。
每一次断层发生错动时,只释放了积累的应变能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余部分则被断层面上很高的动摩擦力所平衡,地震后,断层两侧仍有摩擦力使之固结,并可以再积累应力而发生较大的地震。
9、什么是震级,一般如何定义?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大小的指标,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
一般以地震仪记录的水平方向地震波最大位移的平均值来测定震级的大小。
10、什么是烈度?震级和烈度有何关系?烈度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地面和各种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的一个指标。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随地而异。
11、什么是烈度衰减规律?描述烈度随震级和距离变化而改变的统计规律。
实际地震烈度的分布并不十分规则,通常取圆形等震线拟合和椭圆形等震线拟合两种类型。
12、地震波有哪些类型?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波、乐夫波)13、什么是纵波、横波,它们的传播速度有什么差异?试从弹性波动方程的角度进行推导。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为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正交的为横波。
波动方程具有同样的形式,但是系数不同,P34,3514、地震动各分量主要由什么波产生的?体波产生水平和垂直分量,面波产生转动分量。
15、Rayleigh波和Love波各有什么特点?瑞利波振幅大,在地表以垂直运动为主,乐夫波类似于蛇形运动,质点在水平向的振动与波行进方向耦合后会产生水平扭矩分量,具有频散性,其波速取决于波动频率。
16、各种波在固体和液体界面反射和折射的性质如何?遵从一般的折射反射定律,但是横波不能在液体里面传播。
第三章地震动特性与反应谱1. 地震仪和强震加速度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依据惯性的原理来进行监测地震仪以弱地震动为主要的测量对象,测量其位移;强震加速度仪以强震动为观测对象,测量其加速度。
2. 如何刻画一个随机过程的概率结构?概率密度形式或特征函数形式,后者实质是前者的傅里叶变换,因此二者是等价的。
3. 什么是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任意两个不同状态x(t1)和x(t2)的原点相关矩。
P424.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函数是什么?是频域中的最重要的二阶统计数字特征,定义为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5. 地震动加速度过程频域表示常用什么模型?白噪声模型、有限宽带白噪声模型、过滤白噪声模型、普里斯特利模型6. 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时域表示常用什么模型?通常用随时间变化的强度函数和平稳过程的乘积来表示加速度过程。
7. 地震动三要素是什么?幅值、频谱特性、持续时间8. 地震动幅值特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9. 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震级越大,地震动记录中的长周期(低频)分量越显著震中距越远,地震动记录中的长周期(低频)分量越显著软土地基上地震记录的卓越周期显著,而硬土地上的地震记录则包含多种频率成分。
10. 为什么地震动持时特性是重要的?在结构的非线性反应阶段,最大变形反应没有达到静力试验条件下的最大变形,结构也可能因贮能能力的耗损达到某一限值而发生倒塌破坏,即积累破坏(低周疲劳问题)11. 地震动衰减主要和什么因素有关?震级M,距离R,局部土质条件S12. 什么是Penzien(彭津)假定?平稳化三维地震波存在主方向的假定13. 什么是地震动反应谱?地震动反应谱主要反应了地震动什么特性的影响?单自由度弹性系统在地震动作用下最大反应的绝对值与体系的自振特征(自振周期、阻尼比)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
主要反应了地震动的频谱特性。
14. 什么是三联反应谱?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用对数坐标把地震中的最大位移、最大相对速度、最大加速度三种反应谱画在一张图上,形成三坐标反应谱,简称三联反应谱。
不同动力特性的结构对一个地震动过程的动力最大反应的结果。
15. 地震动反应谱有哪些基本特点?阻尼比对反应谱影响很大;对于加速度反应谱,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急剧增大,大于某个值时,快速下降。
对于速度反应谱,当结构自振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而增大,随后趋于常数。
对于位移反应谱,幅值随周期而增大。
(对于低频系统,最大位移反应趋于地面最大位移;对于高频系统,最大加速度反应趋于地面最大加速度;对于中频系统,不论阻尼大小,最大反应均比地面运动大,即存在动力放大效应)16. 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和地震动反应谱有何区别?将不同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曲线加以统计平均,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数学上的平滑拟合,基于安全或经济因素的修正,形成设计反应谱。
地震反应谱主要反映了地震动的频谱特性,设计反应谱则是对结构设计地震力的一种规定,两者都统一在反应谱是单质点体系地震最大反应关于结构周期的变化曲线这一普遍定义上来17. 反应谱和Fourier谱、功率谱之间是什么关系?18. 地震动模拟常用哪些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什么?一般工程方法(以仅依赖于场地的反应谱为目标);半经验综合方法(考虑震级、距离、场地的综合影响);理论或半理论方法(考虑发震断层的影响)一般工程方法是利用功率谱或反应谱来预测幅值谱,而将相位谱处理为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
改进的工程方法则以相位差谱反应相位谱,以统计方式给出相位差谱的概率分布。
理论和半理论方法引入了地震物理机制的有关知识。
第四章线性结构的地震反应1. 结构的离散化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广义坐标方法(将无线自由度体系转化成有限自由度体系)有限单元法(以节点的位移作为结构的广义坐标,统一规定了各杆件单元共享的形状函数,使广义坐标获得了直观的物理背景和统一的计算格式,结构的向量方程耦联程度较小)集中质量法(计算更加便利,不适当的集中质量将可能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2. 试从Hamilton原理简要推导Lagrange方程。
3. 试推导时程积分的Newmark方法基本公式。
4. 试述频域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时域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时间过程离散化,在每个小时段内把动力问题化为拟静力问题求解,然后迭加得到总体反应。
频域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将频域离散化,针对每个小频段内的动力问题运用频域传递函数求解,然后迭加得到总体反应。
5. 什么是振型,试证明振型正交性。
在振动的任一时刻,各质点位移的比值保持不变,即振动形状保持不变,将此振动形式称为振型。
Y 为仅与位置坐标有关的向量,可以为振型向量(无量纲形式)6. 试推导振型分解法的基本方程。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时质点所受到的惯性力就是质点的地震作用。
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为:[]00100()()()()()()()()()i i i ni j ji j j i j F t m x t x t m X x t x t x t x t i x t x t j γ==-+⎡⎤=-+⎣⎦⎡⎤+⎣⎦∑式中——地面运动的加速度;——质点的相对加速度;——与第振型相应振子的绝对加速度。
()()i i F t F t 根据上式作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时程曲线。
曲线上的最大值就是设计用的最大地震作用。
由于计算繁琐,一般采用先求出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及其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组合这些效应,以求得结构的最大地震作用效应。
0max 0max ()()()()ji i j ji j j j i i ji j j ji i j j j ji i j i F m X x t x t x t x t G m g gF XG j T j X j i G i γααγαγ⎡⎤=+⎣⎦⎡⎤+⎣⎦===1、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作用在第振型第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绝对最大标准值:令则上式写为:式中——相应于第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振型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即振型位移;——集中于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jj j j i S S S S S j =求出振型质点上的最大地震作用后,就可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力、变形),这里的也是最大值。
但任一时刻当某一振型的地震作用(使其相应的效应)达最大值时,其他各振型的地震作用及效应并不一定也达最大值。
则结构总的地震作用效应近似采用“平方和开方”的方法确定,即:式中——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包括内力和变形。
2、振型组合7. 什么是Rayleigh 阻尼?如何确定Rayleigh 阻尼系数?即将多自由度体系方程中的粘性阻尼矩阵写成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的线性组合形式:[C]=a[M]+b[K]比例常数可以根据振型分解方法由选定的两个振型阻尼比和相应的自振频率表示。
22112()/()j ii j i ja ζζωωωω=--222()/()j j i i j ib ζωζωωω=-- i ζ、i ω为第i 振型的阻尼比和自振频率。
8. 振型参与系数是什么,各阶振型参与系数和振型矩阵有何关系?每个质点质量与其在某一振型中相应坐标乘积之和与该振型的主质量(或者说该模态质量)之比,即为该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振型矩阵是振型参与系数的计算基础9. 地震反应的反应谱组合方法基本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利用振型分解和振型正交性原理,将求解n 个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转化为求解n 个独立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地震反应。
①反应谱虽然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但在设计中仍然把地震惯性力按照静力来对待,所以反应谱理论只是一种准动力理论;②地震动的三要素是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在制作反应谱过程中只考虑了地震动的前两个要素振幅和频谱,未能反映地震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影响;③反应谱是根据弹性结构地震反应绘制的,只能笼统地给出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的结构整体最大地震反应,不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更不能给出地震过程中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内力和变形状态,因而也就无法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10. 利用反应谱获得地震作用设计值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地震作用等于质量阵与绝对加速度的乘积的负值第五章结构的动力特性1. 结构动力特性有哪些基本特征?(1)动力弹性模量与动力极限强度(2)恢复力曲线(3)强度退化与刚度退化(4)裂面效应与包兴格效应2. 动力弹性模量与动力强度与静力相比有何变化?结构材料承受动荷载时的性能与承受静荷载时的性能往往有较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