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物理实验 示波器的使用 实际体会详细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29
示波器使用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示波器的调节、信号的输入与显示等。
3、学会使用示波器测量正弦波、方波等信号的电压、频率和周期等参数。
二、实验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探头、连接线等。
三、实验原理示波器是一种用于显示电信号波形的电子仪器。
它通过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从而使我们能够观察到信号的变化情况。
示波器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成。
电子枪产生高速电子束,经过偏转系统的作用,使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按照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行偏转,从而形成信号的波形。
示波器的显示原理是基于电子束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
当在垂直偏转板和水平偏转板上分别加上适当的电压时,电子束就会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波形。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示波器的调节(1)打开示波器电源,预热一段时间。
(2)调节辉度和聚焦旋钮,使荧光屏上的亮点清晰可见。
(3)调节水平和垂直位移旋钮,将亮点移至屏幕的中心位置。
(4)选择适当的触发方式和触发电平,使示波器能够稳定地显示输入信号的波形。
2、正弦波信号的测量(1)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为 1kHz,峰峰值为 5V。
(2)调节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和水平扫描速度,使正弦波的波形在屏幕上显示完整且清晰。
(3)测量正弦波的峰峰值、有效值、频率和周期。
峰峰值:通过示波器的垂直刻度读取正弦波的峰峰值。
有效值:根据公式 U 有效值= U 峰峰值/√2 计算正弦波的有效值。
频率:根据示波器水平刻度上一个周期所对应的时间,计算出正弦波的频率。
周期:直接从示波器上读取正弦波的周期。
3、方波信号的测量(1)设置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方波信号,频率为 500Hz,峰峰值为 3V。
(2)按照上述方法测量方波信号的峰峰值、频率和周期。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示波器的使用引言示波器是一种常用于实验室、工程领域的仪器,用于观察电信号波形的仪器。
在物理实验中,示波器常常被用来测量和显示电压、电流和频率等物理量,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波形的变化。
本实验将重点介绍示波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一、基本原理示波器主要由示波管、水平和垂直系统以及触发系统组成。
1. 示波管示波管是示波器核心部件,通过控制电子束的运动和偏转,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视化的波形。
示波管属于真空管,内部有阴极、阳极和偏转板等元件。
当加上适当的电压后,阴极会发射出电子,通过偏转板的控制,电子束会在荧光屏上形成一条亮线。
2. 水平和垂直系统水平和垂直系统分别用于控制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偏转。
水平系统负责控制时间轴的水平位置和扫描速率,而垂直系统则负责控制信号的垂直放大倍数和偏移量。
3. 触发系统触发系统用于控制示波器何时开始显示电信号。
通过触发电路的设置,可以使示波器在信号达到一定条件时进行显示,以确保波形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二、操作方法使用示波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连接测试电路首先需要将待测信号的电路正确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端口。
一般示波器会有不同的通道,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通道连接测试电路。
2. 调节垂直和水平控制根据待测信号的幅值范围,调节垂直控制旋钮,使信号的波形适当放大或缩小。
同时,根据信号的频率和时间跨度,调节水平控制旋钮,使波形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完整显示。
3. 设置触发条件根据需要,设置触发条件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显示。
可以设置触发电平、触发边沿和触发源等参数,使示波器在信号满足设定条件时开始显示。
4. 观察和分析波形将示波器的时间基准和垂直基准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即可观察到待测信号的波形。
可以通过改变时间和垂直基准的位置,观察不同的波形细节,并对信号进行分析和测量。
三、使用技巧在实际操作示波器时,还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提高使用效果:1. 选择合适的探头示波器通常配备了多种类型的探头,如10:1和1:1的差分探头、高阻抗探头等。
示波器使专心得领会【篇一: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实验目的与要求:(1)认识示波器的工作原理(2)学习使用示波器察看各样信号波形(3)用示波器丈量信号的电压、频次和相位差主要仪器设施:yb4320g双踪示波器,ee1641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原理和内容: 1. 示波器基本构造示波器主要由示波管、放大和衰减系统、触发扫描系统和电源四部分构成,此中示波管是中心部分。
示波管的基本构造以下列图所示,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个部分构成,由外面玻璃外壳密封在真空环境中。
电子枪的作用是开释并加快电子束。
此中第一阳极称为聚焦阳极,第二阳极称为加快阳极。
经过调节二者的共同作用,能够使电子束打到荧光屏上产生光亮清楚的圆点。
偏转系统由 x、y 两对偏转板构成,经过在板上加电压来使电子束偏转,进而对应地改变屏上亮点的地点。
荧光屏上涂有荧光粉,电子打上去时能够发光形成光斑。
不一样荧光粉的发光颜色与余辉时间都不一样。
放大和衰减系统用于对不一样大小的输入信号进行适合的缩放,使其幅度适合于观察。
扫描系统的作用是产生锯齿波扫描电压 (如左上图所示 ),使电子束在其作用下匀速地在荧光屏周期性地自左向右运动,这一过程称为扫描。
扫描开始的时间由触发系统控制。
2. 示波器的显示波形的原理假如只在竖直偏转板加上交变电压而x 偏转板上五点也是,电子束在竖直方向上往返运动而形成一条亮线,如左图所示:假如在 y 偏转板和 x 偏转板上同时分别加载正弦电压和锯齿波电压,电子受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合理作用下,进行正弦震荡和水平扫描的合成运动,在两电压周期相等时,荧光屏上能够显示出完好周期的正弦电压波形,显像原理如右图所示:3.扫描同步为了完好地显示外界输入信号的周期波形,需要调理扫描周期使其与外界信号周期同样或成适合的关系。
当某些要素改变以致周期发生变化时,使用扫描同步功能,能够使扫描起点自动追踪外界信号变化,进而稳固地显示波形。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示范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了解示波器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配合;2.熟悉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电压幅度和频率;3.观察李萨如图形。
【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GOS-6021型 1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 YB1602型 1台3、连接线示波器专用 2根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请熟读常用仪器部分。
[实验原理]示波器由示波管、扫描同步系统、Y轴和X轴放大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1、示波管如图所示,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
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
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示波管结构简图示波管内的偏转板2、扫描与同步的作用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图图扫描的作用及其显示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
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图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其合成原理如图所示,描出了正弦图形。
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
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第一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
由此可见:(1)要想看到Y 轴偏转板电压的图形,必须加上X 轴偏转板电压把它展开,这个过程称为扫描。
如果要显示的波形不畸变,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
(2)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Y 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 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即:n f f xy = n=1,2,3,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要准确的满足上式,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的,待测电压的频率越高,越难满足上述条件。
大物实验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物实验示波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2.了解示波器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熟悉并掌握示波器的各种基础参数的含义及其测量方法二、实验器材:1.示波器2.信号源3.电缆、万用表等附件三、实验原理:示波器是一种将电路中的信号转化为波形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的仪器。
它通过采样电路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波形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最终将波形显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
示波器的主要参数包括:频率范围、采样率、灵敏度、带宽等,这些参数对于电路分析和测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步骤:1.将信号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示波器的输入端和地端2.打开示波器电源,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使屏幕显示清晰3.进入示波器菜单,设置好所需的参数,包括时间/电压基准、触发方式、扫描方式等4.根据实验要求调整信号源的输出信号,调整频率、幅度等参数,产生所需的波形5.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根据波形的特征和参数,进行分析和记录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示波器的基础使用方法,了解了示波器在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不同波形下的示波器参数和特征,比如幅值、周期、频率等。
通过对波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和判断,比如电路的稳定性、频率响应等。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路中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基本原理,提高了我们对示波器的使用技能和能力。
同时,实验也让我们意识到,电路分析需要细心、耐心和全面性的思维,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和结论。
七、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电路的安全问题,避免造成触电等意外事故2.在接线和操作示波器时,应按照正确的步骤和顺序进行3.合理设置示波器的参数,并针对性地调整信号源的输出参数,避免产生干扰或信号失真等问题4.在实验结果分析中,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结论推断,避免简单地描述波形,缺乏实际意义。
在三个必选实验中,示波器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了,操作过程没那么繁琐,器件不需太多组装,不需要重复测量数据,数据处理也不繁琐,实验前预习一下,实验时仔细一点,整个过程还是很轻松的。
实验报告:新版的蓝皮物理实验书里,这一节的错别字比较多,抄写原理和步骤的时候要注意一下,比如说“开关”印成“开并”,“旋钮”印成“旋转”,另外,实验原理部分我不太清楚,不过实验步骤里有几个指示数字标错了:(1)中第一段第三行“内触发选择开关(45)”应为“(37)”。
第二段第二行“聚焦旋钮(6)”应该是“(5)”。
(2)中第一段第二行“标尺亮度旋钮(8)”应为“(6)”。
其他的就没什么错误了,实验记录中需要的表格要画好,实验前的准备就差不多了,网上的视频不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实验前的准备都完成了以后,就该进入实验室了。
(1)实验前贴两张实验室的图左侧是信号发生器,中间是示波器,右侧的板是RC电路。
导线若干。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RC电路(需接线)没什么可准备的,进入实验室以后熟悉一下环境等待老师检查实验报告就好了。
(2)实验开始啦之前看过实验报告的人或许会感觉整个过程有些繁琐,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些步骤被省去,以至于过程得以很大的简化,指导我们实验的老师是高茜老师,很和蔼的一位女老师,我们的实验总共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测校准信号的峰—峰值及其频率,第二个过程是利用利萨如图形测市电频率,第三个过程是双踪示波法测量相位差,没有书上第一步的内容。
1.测校准信号的峰—峰值及其频率在打开电源开关之前我们需要调节一些按钮。
(调节顺序并不固定)1.逆时针旋转10以及10‘一直到最左下方“锁定”位置,旋转10到头的时候会有声音。
2.11、12均拨到最上方。
13按下“自动”,14一般旋到左上部分,14’顺时针旋转到头直到能听到一声响即锁死。
示波器面板上部分3. 9按到Y1或者Y2(一般Y1)。
4. 7‘同14’一样顺时针旋转锁死。
5. 两个5拨到中间接地位置。
大物实验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大物实验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引言:示波器是一种用于显示电信号波形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掌握大物实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电信号波形,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实验一:基本操作1.1 示波器的连接与调节首先,将示波器的输入端与待测电路的信号源相连,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然后,调节示波器的触发电平,使波形在屏幕上稳定显示。
调节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扫描速度,以便观察到完整的波形。
1.2 示波器的触发模式示波器提供多种触发模式,如自由运行触发、外部触发和单次触发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触发模式,可以获得更清晰、稳定的波形。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自由运行触发模式,以便连续观察波形的变化。
实验二:波形测量与分析2.1 波形的幅度测量示波器可以直接读取波形的幅度值。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示波器的幅度测量功能,测量了待测电路输出信号的峰峰值、峰值和平均值。
通过比较不同测量结果,我们可以了解信号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变化范围。
2.2 波形的频率测量示波器还可以测量波形的频率。
通过示波器的频率测量功能,我们可以准确地获取待测电路输出信号的频率信息。
在本实验中,我们测量了待测电路输出信号的频率,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电路的工作状态。
实验三:相位差测量与波形显示3.1 相位差测量示波器可以帮助我们测量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示波器的相位差测量功能,测量了待测电路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通过观察相位差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信号在电路中的传递情况。
3.2 波形显示示波器不仅可以显示简单的波形,还可以显示复杂的信号波形。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功能,观察了待测电路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波形变化。
通过分析波形的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电路的性能和工作原理。
实验四:信号发生器的使用4.1 信号发生器的连接与调节信号发生器是一种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的设备。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示波器测量信号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
示波器是一种测量电信号波形的仪器,它可以显示电压、电流等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像。
示波器主要由垂直放大器、扫描器、横向放大器、触发器等组成。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电路: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的输入端连接;
2.打开示波器:接通示波器的电源,并将触发模式调到自动模式;
3.调整垂直放大器:调节垂直放大器的增益,使信号波形在显
示屏上适中;
4.调整时间基准:调节时间基准,使波形在屏幕上适当显示;
5.触发控制:调节触发控制,使波形图像稳定的显示在屏幕上;
6.观察波形:观察并记录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节示波器的各项参数,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等不同波形。
在调节触发控制时,我们发现当触发控制调得过低时,示波器无法触发波形,波形会闪烁不定;而调得过高时,示波器无法对波形进行稳定的触发,波形也会闪烁不定。
因此,合理设置触发控制对于稳定显示波形至关重要。
六、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示波器,使我们对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调节垂直放大器、时间基准和触发控制等参数,成功观察到了不同波形的变化,并掌握了示波器测量信号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为今后在电子实验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物实验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示波器)??00A9示波器的使用【实验简介】示波器是用来显示被观测信号的波形的电子测量仪器,与其他测量仪器相比,示波器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显示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对被测系统的影响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大,过载能力强;容易组成综合测试仪器,从而扩大使用范围;可以描绘出任何两个周期量的函数关系曲线。
从而把原来非常抽象的、看不见的电变化过程转换成在屏幕上看得见的真实图像。
在电子测量与测试仪器中,示波器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表征的所有参数,如电压、电流、时间、频率和相位差等。
若配以适当的传感器,还可以对温度、压力、密度、距离、声、光、冲击等非电量进行测量。
正确使用示波器是进行电子测量的前提。
第一台示波器由一只示波管,一个电源和一个简单的扫描电路组成。
发展到今天已经由通用示波器到取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数字示波器、逻辑示波器、智能化示波器等近十大系列,示波器广泛应用在工业、科研、国防等很多领域中。
KarlFerdinandbraun生平简介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KarlFerdinandbraun于1897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阴极射线管示波器,至今许多德国人仍称cRT为布朗管(braunTube)。
【实验目的】2、学习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和测量电压、周期及频率值。
3、通过观察李沙如图形,学会一种测量正弦波信号频率的方法。
图8-1KarlFerdinandbraun1、了解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VD4322b型双踪示波器、em1643型信号发生器、连接线及小喇叭等?1051、电源开关2、电源指示灯3、聚焦旋钮4、亮度调节旋钮5、Y1(x)信号输入口6、Y2信号输入口7、8、986图8-2VD4322型双踪示波器板面图入耦合开关(Ac-gnD-Dc)9、10、垂直偏转因数选择开关(V/格)11、Y1位移旋钮12、Y2位移旋钮13、工作方式选择开关(Y1、Y2、交替、断续)14、扫描速度(时间/格)选择开关15、扫描微调控制旋钮16、水平位移旋钮17、电平调节旋钮【实验原理】一、示波器的结构及简单工作原理示波器一般由5个部分组成,如图8-3所示:(1)示波管;(2)信号放大器和衰减器(3)扫描发生器;(4)触发同步电路;(5)电源。
在三个必选实验中,示波器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了,操作过程没那么繁琐,器件不需太多组装,不需要重复测量数据,数据处理也不繁琐,实验前预习一下,实验时仔细一点,整个过程还是很轻松的。
实验报告:新版的蓝皮物理实验书里,这一节的错别字比较多,抄写原理和步骤的时候要注意一下,比如说“开关”印成“开并”,“旋钮”印成“旋转”,另外,实验原理部分我不太清楚,不过实验步骤里有几个指示数字标错了:
(1)中第一段第三行“内触发选择开关(45)”应为“(37)”。
第二段第二行“聚焦旋钮(6)”应该是“(5)”。
(2)中第一段第二行“标尺亮度旋钮(8)”应为“(6)”。
其他的就没什么错误了,实验记录中需要的表格要画好,实验前的准备就差不多了,网上的视频不看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实验前的准备都完成了以后,就该进入实验室了。
(1)实验前
贴两张实验室的图
左侧是信号发生器,中间是示波器,右侧的板是RC电路。
导线若干。
信号发生器
示波器
RC电路(需接线)没什么可准备的,进入实验室以后熟悉一下环境等待老师检查实验报告就好了。
(2)实验开始啦
之前看过实验报告的人或许会感觉整个过程有些繁琐,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些步骤被省去,以至于过程得以很大的简化,指导我们实验的老师是高茜老师,很和蔼的一位女老师,我们的实验总共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测校准信号的峰—峰值及其频率,第二个过程是利用利萨如图形测市电频率,第三个过程是双踪示波法测量相位差,没有书上第一步的内容。
1.测校准信号的峰—峰值及其频率
在打开电源开关之前我们需要调节一些按钮。
(调节顺序并不固定)1.逆时针旋转10以及10‘一直到最左下方“锁定”位置,旋转10到头的时候会有声音。
2.11、12均拨到最上方。
13按下“自动”,14一般旋到左上部分,14’顺时针旋转到头直到能听到一声响即锁死。
示波器面板上部分
3. 9按到Y1或者Y2(一般Y1)。
4. 7‘同14’一样顺时针旋转锁死。
5. 两个5拨到中间接地位置。
设置完成后,首先打开电源开关2,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屏上是否有绿色亮线,根据14旋转到的档位不同,也可能是一道运动的轨迹,如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则调节一下辉度旋钮3观察是否有亮线出现,调节聚焦旋钮4可以调整线的粗细。
如果仍然不出现亮线,那么不要乱拨,从头开始一个一个调节,如果调节其中一个没有效果,那么将其调
回之前的位置继续下一个的调节,实在没有头绪可以对比下周围出现亮线同学的示波器,一般来说都能调节成功。
注:整个过程中有的旋钮经常会调,有的旋钮偶尔会调,有的旋钮开始调完一次后就不可再调(或不用再调),不可再调(不用再调)的有:13、14‘、10、10’、12。
偶尔会调的有:3、4、5、7‘、9、11、8。
经常调的是7、14、15(调节谱线的水平、垂直位置)。
屏上的亮线,如果9中按下了“继续”或者“交替”则会出现两条,否则就是一条
找到亮线,调好亮度与粗细以后就该将校准电压1接到示波器接线柱6(哪边都可以)上,如下图
接线用的线
接线如果接到了左边,则9按下Y1,5、7、15均调节左边的,右边则9为Y2,5、7、15调右边。
旋转14使得屏幕上出现稳定的亮线,然后拨5到下方DC档,旋转7,如果正常的话屏幕上会出现方波。
方波
旋转7会使得方波的上下距离增大,旋转14则会使方波的波长变大。
出现方波后我们便开始读数了,使波形位于显示屏的中心,首先要令波形尽可能的大,在屏幕上至少有一个周期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拉长波形,垂直距离也如此,这样会减小误差。
读数:一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cm,每个小方格的边上有5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为0. 2cm,读数时允许估读半个小格,即精确度为0.1cm,不能再往下估读。
读出上下之间的垂直距离,该距离为数据记录上的信号纵向高度d,竖直偏转因数c 则为目前7上所对应的档位。
读出一个周期的长度,该长度为数据记录上信号一周期的水平长度l,扫描时间因数c'为目前14上所对应的档位。
至此第一部分结束。
2.利用利萨如图形测市电频率
该步开始要用到信号发生器了,不过在此之前要先对示波器进行一些调节。
1.拔掉1与6之间的线,调节8至X—Y,调节11至“电源”,旋转14至“X—Y |X外接”,这样示波器的前期准备就完成了。
信号发生器的右下方有两个接线柱。
两个都需要接,红色接线柱连接6,黑色接线柱接16。
接好的图如下。
接线完毕后,按电源开关1打开信号发生器,按2使信号得以输出到示波器上,调节相应方向的5至AC,3、4调节信号频率,4左右移动调节的数位,旋转3调节该数位上数字的大小。
调节至一定频率即可观察到利萨如图形。
下面分别给出数据记录上的四个图形及频率的大概值。
图1,ny/nx=1:1 ,频率在50Hz 左右
图2,ny/nx=1:2 ,频率在100Hz 左右
图3,ny/nx=1:3 ,频率在150Hz左右
图4,ny/nx=2:3 ,频率在75Hz左右
刚调到上述图形的时候,图形并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运动,只有等它固定住了我们才可以读取频率值,由于变化比较小,所以我们可以从小数点后第5位开始调节,观察运动的快慢,如果越调越快就往反方向调,直到图像停止不动了为止(注:并不一定非要永远不动才可以,停住2、3秒不动就可以读数了),最后记录的数字取6位有效数字。
此时第二部分结束。
3.双踪示波法测量相位差
首先要再一次调节示波器,将11拨回上方的“内”,14旋转到左上方,8拨回上方“Y方式”,两个5均拨到AC,9按下“继续”,示波器调节完毕。
然后要连接RC电路,电路连接如下
RC电路上的连接
整体连接图连接完成后,打开示波器开关;打开信号发生器开关,调节频率到500Hz,此时应该在屏幕上有两个正弦波(余弦波),如果看到的不是正弦波(余弦波)而是两条线,则说明7的电压档位过高,应适当地顺时针旋转即可看到正弦波(余弦波)。
看到的两个正弦波(余弦波)调节15使得两个波的振幅相等,上下位置关于X对称(可以先调节一个波使得上下峰值均位于关于中心轴对称的两条线上,然后以调好的波形为基准调节另一个波形),然后读X与Xt,此时同样应该使波形尽可能大,注意由于两个波周期相同,所以读Xt的时候可以按下9的Y1或者Y2读单个波形的周期即可。
调整好的两个波形,可以看到上下峰值均处于与中心轴对称的线上
读数完毕后就可以交由老师检查、签字了,至此整个实验过程完毕。
(3)实验结束喽
最后别忘了关闭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电源,把线整理一下放回原位。
另外,思考题只做第一题就可以。
之前已经说过了,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比如想要的波形出不来,最好与身边的比对一下,很快就会找到问题的,如果实在不行,问老师吧,已知的两个老师都是脾气比
较好的,没什么特殊的缘由应该不会扣分。
毕竟还是个不算太难的实验,仔细一点很容易就会完成。
PS:最后感谢一下坐在我附近的同学,帮了我不少忙~
最新更新:实验报告的处理(扣分点!)
今天前几周做完示波器实验的同学的实验报告发下来了,结果很惨⋯⋯扣分的地方比较多,这里总结一下,
最近要上交的同学可以参照一下,尽量别被扣分了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部分,实验原理有两个图是必须画上的,一个是图2.7.2 示波管结构,另一个是图2.7.3 扫描过程,每个图0.2分,没有要扣分的。
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不算太多,保险起见还是都写上并把图都画上吧。
数据记录:利萨如图形的频率fy那要写够6位有效数字,不够的可以补点0。
数据处理:测校准信号的峰—峰值及频率那电压峰—峰值一定要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比如假设你算出来的数正好是0.5V要写成0.50V,写成0.5V的会被扣0.2分的。
频率f=1/T,得到的频率最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我看到的两份实验报告中,同一个老师批的,一份写的909Hz被扣了0.2分,一份写的9.1*10^2Hz 判对了。
利萨如图形那里最后的fx平均值一定不要忘了写,忘了会扣0.3。
测量相位差那里的相位差Δφ的写法也有讲究,应写成Δφ=分数* 丌或者Δφ=0.x * 丌,不过有的老师批的时候如果写成Δφ=分数* 丌也会扣分,所以最保险的是先写出Δφ=分数* 丌然后下起一行再写出Δφ=0.x * 丌。
这里如果错了会扣0.2分。
思考题:思考题要求的图是与图2.7.3 扫描过程类似的图,画得太过简单的画会被扣0.2分。
贴一张最近学长们在人人上分享的实验报告以供参考,推荐按照上面的图全画下来。
实验当天老师可能并不说这些东西,不过批阅的时候该扣还是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