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经济(2018届版)
- 格式:ppt
- 大小:896.00 KB
- 文档页数:58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5)第五章、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一. 单项选择1、甲午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日本推行殖民掠夺与统治的必然结果。
2、李鸿章与日本政府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中向日本的陪偿金额是:二亿三千万两。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划时代”的卖国条约,共有:11款。
5、<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6、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7、义和团组织源于:长江以北各省的白莲教;根据地是在:山东。
8、<辛丑条约>共有:12款,共赔款金额达:九亿八千多万两,分:39年还清。
9、被称为“庚子赔款”的是:<辛丑条约>。
10、不仅使沙俄掠取中国东北路权,而且为俄国军队入侵中国领海和口岸的条约是:<中俄密约>。
11、使沙俄取得南满铁路修筑权的是:<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2、甲午战争后,英国的势力范围是:长江流域;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特别是东北地区;德国的势力范围是:山东。
13、在近代创办的在华外国企业中,英国人的投资企业数占:60%以上。
14、俄国在华资本到1902年,已经跃居首位。
15、帝国主义开始了攫取中国路、矿权的活动的是:<奥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16、甲午战争后到清朝覆灭,外国在华投资兴办的各工矿企业达:147家之多。
17、19世纪70、80年代,外国在华制造业中的投资以:船舶制造业投资最多。
18、清末纺纱行业最大的外资企业是:日本纺织托拉斯内外棉纺绩公司。
19、外国资本投资的面粉工业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20、最早在华投资兴办的机器面粉厂是:增裕面粉厂。
21、日本在华最早兴办的面粉企业是:东亚制粉株式会社。
22、中国采矿权的丧失是从1895年的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开始的。
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全面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主题纵向贯通•……………………………………………………………………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6·江苏高考)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B[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直隶玉田县地区日用品中洋货所占比重不少于1/2,而雄县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
]考向二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2.(2014·江苏高考)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自然经济瓦解的表现。
自然经济瓦解的特征有:纺、织分离;织、耕分离;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农产品的商品化。
下管村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并不能说明自然经济瓦解,因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也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故A项错误。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10)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汇总第十一章、国民党政府独裁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崩溃一.单项选择1、二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3/4。
2、二战后,美国为了独占中国市场,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是主要和危害最大的是:<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3、二战后,为美国全面控制中国奠定基础的条约是:<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4、对美国开放中国领空的协定是:<空中运输协定>。
5、美国取得在中国领空上任意侦察和飞行的特权的协定是:<美国在华空中摄影协定>。
6、美国既向中国倾销其过剩物资,又借以控制中国农业的不平等条约的协定是:<关于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之换文>。
7、美国取得“援助”物资和款项的最高监督权和决定权的协定是:<中美双边协定>。
8、允许美国不必呈报资本额,就可以向一切重工业部门进行投资的协定是:<新公司法>。
9、美国战后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比抗战前增加了近:5倍。
10、扬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孔祥熙家族创办的,“中国实业公司”是由美军少将陈纳德与:宋美龄创办的。
11、国民党政府的<新公司法>公布后,其投资目标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
12、美国和国民党政府规定以3500万美元作为美国在中国圈占土地之用的协定是:<剩余物资售卖协定>。
13、抗战以后,美国对华输出资本约占各国在华资本的:80%强。
14、国民党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决定实行币制改革,于1948年8月19日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
15、世界金融史上寿命最短的货币之一是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元券。
16、标志着国民党政府金融彻底破产的是:银圆券的崩溃。
二.多项选择1、美国取得监督“援助”基金与物资的使用,并控制了国民党政府财经部门的先生管理特权的协定是:<中美救济协定>、<中美国际关税与贸易一般协定>。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1)第一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经济与中外经济关系一. 单项选择1、我国封建社会中保持和平与统一最长久的时期是:明朝和清朝中前期。
2、我国农业采用间作套种出现在:明代中期。
3、我国人口达到了4亿,是在:清嘉庆末年。
4、我国耕地达到了11-12亿亩是在:清中叶。
5、明清以来工商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集中于:南方。
6、我国封建社会最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是:个体小农经济。
7、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8、我国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确立起来是在:明清时期。
9、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大量,最普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10、租佃制经济关系决定着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性质,是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11、我国封建社会最有利,最获益的土地经营形式是:租佃制经营。
12、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万历年间。
1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确立起来是在:英国。
14、英国是资本主义的故乡,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最早的最典型的国家。
15、被称为海盗之国的是:英国。
16、沦落为殖民地国家,最典型的是:印度。
17、沦落为半殖民地国家,最典型的是:中国和伊朗。
18、独立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理最典型的国家是:日本。
19、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闭关锁国。
20、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机构是:商行制度。
2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出口的农副产品中长期居于首位的是:茶叶。
22、西方列强对华贸易扩张,最早到中国垄断海上霸权的是:葡萄牙。
二. 多项选择1、明清时期粮食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方式是:引进高产新品种、增加对土地的劳动投入、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2、我国封建社会,国家从传统农业中取得大量剩余农产品和其他财富的途径主要是:贡赋、控制传统农业较先进的地区、控制粮仓。
3、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有:个体小农经济、地主制经济、国家经济。
4、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性质特征表现为:自给性、封闭性、离散性、稳定性、同构性。
中国近代史主题八:《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复习课教案
市级一等奖教案
【复习目标】
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4、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复习重点】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复习难点】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2、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类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在探索中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教育等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转型。
本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学生阅读本节课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三、生依提纲批注,读记掌握(时间:10分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全版)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一、考试题型多选简答题论述题二、复习重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1)旧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新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比较复杂。
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
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①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
③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