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43 KB
- 文档页数:5
高血压病患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引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养生保健方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调整身体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保健方案,帮助高血压病患者管理自己的健康。
方案一:饮食调理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惯的调理,以促进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
- 控制盐的摄入:减少对食盐的使用,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降低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 限制咖啡因摄入:咖啡因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应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
方案二:生活惯调整
改变生活惯也是管理高血压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生活惯的调整建议: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适量的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方案三:中医保健方法
中医保健方法是中医传统的疗法,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中医保健方法的建议:
- 中药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有助于降低血压。
-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舒缓身体的不适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结论
通过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和中医保健方法的综合应用,高血压病患可以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
然而,本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定。
请高血压患者在尝试中医养生保健方案之前,先咨询医生意见。
几种慢性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中医药有很好的健康管理方案。
一、高血压平时保健治疗1.减体重:通过减少热量摄入,保持膳食平衡,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BMI指数保持在20~24kg/m2之间。
2.增加体育锻炼:适当保持锻炼,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
3.少吃钠盐:每日摄入量应低于6克(WHO建议量),并注意补充钾和钙。
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多摄入2克食盐,就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
4.改变做菜方式: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5.少吃脂肪和糖类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奶类。
6.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7.戒烟,限酒,因为烟草和酒精会促进身体释放儿茶酚胺,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对酒的建议是:越少越好。
8.考虑茶疗方法,如蕃楸草茶、禾箐草茶等,这些茶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多数患者有用。
9.推荐长效制剂的中药利压肽药,它药性平和,药效持久,无副作用和依赖性,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还可以软化血管,清除血液垃圾,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缓解西药的副作用,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并能起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作用。
可以配合蕃楸草泡茶喝,或者将蕃楸草用沸水冲泡做茶饮,有消炎抗菌、清热解毒、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功效。
10.[辨证要点]高血压的病位虽在心脉,但常常影响脑神经,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高血压。
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故临床主要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二、中医辨证治疗1.肝阳上亢证:表现为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精选6篇)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1)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医治末病,根据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制定20xx年度辖区内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1. 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 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 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 中医药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4. 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等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 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高血压,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头疼。
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中医药在这方面可以帮上大忙。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中医药保健来管理高血压。
一、生活方式的调整1. 饮食习惯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可不小。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像是菠菜、香蕉、苹果,这些都是天然的“降压药”。
而咸食,像泡菜、咸鱼,最好还是少碰。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像大枣、枸杞,这些补血养心的食材,不妨常常加入到你的餐桌上。
2. 适量运动运动是控制高血压的另一个重要法宝。
每天快走半小时,真心能让人心情大好。
中医提倡“动则生阳”,简单的散步、太极、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运动并不一定要多剧烈,轻松愉快就好,运动也要讲究个“持之以恒”。
二、中医调理的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在中医里可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
像内关、合谷这些常用的穴位,能有效帮助降低血压。
不过,选择合适的针灸师也很重要,找到一个靠谱的师傅,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2. 中药调理中药的调理更是高血压患者的福音。
比如,天麻、杜仲,这些药材都有降压的作用。
不过,记得在使用中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合的方子也不一样,没必要跟风。
3. 心理调节心态也是关键。
有些人因为工作压力、家庭琐事,导致心情低落,进而影响血压。
中医强调“心为君主”,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促进身体健康。
可以试试冥想、深呼吸,或者听听音乐,放松心情,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定期监测1. 血压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很有必要。
建议每周量一次,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
可以使用电子血压计,简单又方便。
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别耽搁。
2. 记录生活记个小本子,记录每天的饮食、运动和情绪变化,能让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样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帮助调整生活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四、总结高血压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咱们如何去应对。
中医药提供了丰富的调理方案,结合饮食、运动、针灸、中药,效果会更好。
基层常见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服务方案常见慢性病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
虽然中医古籍中没有高血压的名称,但是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录,如头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
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高血压的预防1) 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高纤维素、优质高蛋白质为原则。
减少膳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
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因为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多食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的摄入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因为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
低盐饮食,少吃咸菜及腌制品。
少饮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提倡饮用绿茶。
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提倡多吃海藻类和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和茯苓),提倡多吃一些杂粮和薯类。
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
2) 控制体重: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它与肥胖有着先天的“亲密”联系,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
3) 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因此应不吸烟及尽早戒烟。
同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平均比非饮酒组高倍。
4) 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按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的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只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主要消耗脂肪,而高强度的运动主要利用糖原,增进食欲明显,不利于饮食控制。
每周可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
每天可做10分钟的“深呼吸,下蹲起”的动作。
深呼吸是通过腹式呼吸,使膈肌下降,使腹部内脏器官受到温和的按摩,改善微循环;下蹲起动作通过体位改变可以增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血管的功能,是消除许多症状的有效办法。
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5篇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计划1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医治末病,根据国家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中《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制定度辖区内重点人群、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一.完善制度,细化管理: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我院各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技术操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组织领导,由马正林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冯廷兵同志任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责任人,各包村医生以及村卫生所负责人为具体工作执行人,负责中医药健康服务日常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好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工作:今年4月份开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重点做好辖区人群中65岁以上老年人档案中增加中医辨识内容,同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内容,具体完成发下工作指标:1.掌握辖区内65以上老年人口现状,根据规范要求,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养生保健指导,管理率暂定80%以上。
2.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到年底完成中医药体质辨识占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80%的计划,并将结果录入电子档案系统。
3.中医药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干预。
4.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健康干预(包括健康咨询与指导)等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2)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5.对辖区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药健康服务不少于一次,每年进行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随访,进行证候辨识,传授简单的中医药保健技术,对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糖尿病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健康指导。
精心整理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一、目的意义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属身心疾病之一,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与中医药保健预防指导。
三、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和/ 2四、分类干预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以及中医药的保健知识讲解。
1、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及日常生活中中医药保健锻炼。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如中医药制剂等,2周时随访。
周内一般中医将高血压病的辨证类型分为肝阳亢盛型、肝肾阴虚型(含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含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含痰湿壅阻)等类型。
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类型进行中医、中药、药茶、食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干预。
(一)肝阳亢盛证【主症舌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红口渴、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泻肝热,平肝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龙胆泄肝汤克洗2次,【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汤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代偿阶段。
【中成药】脑立清胶囊,重镇潜阳,平肝熄风。
每次3粒,每日2次,疗程4周。
牛黄降压丸,平肝潜阳,清热化痰。
每次1-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每次5粒,每日2次,疗程4周。
XXX中心卫生院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为全面促进我镇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平稳发展,进一步提高我镇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XXX 市XXX区医院管理办公室关于下达2014年度目标工作考核的通知》(XXX发〔2014〕X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内容组织开展辖区内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利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意识和能力;为辖区内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养生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食物疗法指导和中药治疗。
二、工作目标全年向确诊慢性病人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人群覆盖率不低于30%。
每年4次高血压、糖尿病随访工作至少一次包含中医药指导内容。
三、职责分工办公室: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筹划协调、组织实施、综合管理等工作;制定项目工作方案。
公卫科: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细化服务规范和工作措施,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项目培训、业务管理、质量控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考核评估;负责全镇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
内科:在公卫科指导下,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成立由临床、医技、中医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患者筛查、健康检查、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及随访等工作;负责项目的宣传、动员;负责收集、登记全镇慢性病患者信息,告知服务内容,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负责全镇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
村卫生站:在堪嘉镇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辖区健康教育工作,协助卫生院开展随访及中医药指导,协助开展健康检查;负责项目的宣传;负责收集、登记辖区慢性病患者信息;负责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和上报。
四、工作要求(一)各相关责任科室、责任人应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工作,各负其责,加强协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一、高血压病概述高血压病( hypertensive disease )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 140mmHg(18.6kPa) 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 。
亦即收缩压在 141-159mmHg(18.9-21.2kPa) 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12.1-12.5kPa) 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 90mmHg(12.0kPa) 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分类类别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 1 级高血压(“轻度“) 2 级高血压(“中度”) 3 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收缩压(mmHg ) <120 120〜 129 130 〜139 > 140 140 〜159 160 〜179 > 180 > 160 舒张压(mmHg ) <80 80 〜84 85 〜89 > 90 90 〜99 100 〜109
> 110 <90
二、中医药防治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一) 、方药 1 、肝阳上亢型表现:头痛、头晕、头胀,目赤口苦,烦躁易怒,有时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或弦滑。
方药:天麻钩藤饮龙胆泄肝汤 2 、阴虚阳亢型
表现:眩晕,头痛,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燥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细而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汤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代偿阶段。
3、阴阳两虚型表现:头昏眼花,耳鸣心悸,腰酸腿软,步态不稳,口干咽燥,畏寒肢
冷,失眠多梦,夜间多尿,阳痿滑精。
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方
药 :金贵肾气丸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第二期失代偿阶段。
4、风
痰痹阻型表现:手足麻木,拘急,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
苔白腻,脉象弦滑。
方药:涤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病合并脑血栓形成。
5 、气血上逆型表现: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牙关禁闭,两手握固,面红气粗,痰多,烦躁身热。
苔黄燥或黄腻,脉象弦数有力。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此型多见于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
(二)、中药验方天麻 12 克,钩藤 15 克,生地 15 克,地龙 10 克,大黄 10 克,石决明 15 克,川穹 10 克,丹参 10 克,女贞子 15 克。
(三)、针灸疗法取穴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曲池、阳陵泉。
用泻法,不留针,每天取一组穴,交替使用。
(如图 1-4 )另外还有市面上卖的智者赢家健康管理器针,也是中医针灸的原理: 1 )降低血压:曲池——尺泽、内关——外关(如图 1-1 ) 2)头痛 /头昏症状:风池——风池(如图 1-2 ) 3 )调节血压 /行气活血:足底健康管理(如图 1-3 )
(四)、药枕疗法杭白菊、桑叶、野菊花、辛夷各 500 克,薄荷、花红各 150 克。
混合粉碎后另外拌入冰片 50 克,装入布袋做枕头使用。
每剂药可以用 3-6 个月。
凡高血压病,正偏头痛,既可以此缓解症状,又可以预防早期病人复发。
此外还可以用菊花 1000 克,丹皮、白芷、川穹各 250 克,制成药枕防治。
(五)、气功疗法一般取内养静功法,可以取坐姿或站姿。
坐
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
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
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
每次10〜30分钟,
每日1〜2次。
(六)、饮食疗法高血压病人要吃的科学,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水果和蔬菜,因时因地坚持食疗。
洋葱、芹菜、海蜇皮、大蒜、海参、绿豆等都是防治高血压的食物。
其他的有助于防治高血压
的食物还有:香菇——研究证实,香菇可降低血内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变性,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牛奶——含有羟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生姜——生姜内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该物质的稀溶液是
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甲鱼——具有滋阴、进补作用。
实验证明,甲鱼能有效地降低高脂饮食后的胆固醇含量。
海带——海带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海带中的食物纤维能调顺肠胃,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控制胆固醇的吸收;海带中钙的含量极为丰富,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压。
海带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钙的协同作用产生的降血脂效果极好,有很高的食疗价值。
苹果——含极为丰富的果胶,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浓度,还具
有防止脂肪聚焦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每天吃一两个苹果的人,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降低 10% 以上。
燕麦——含极其丰富的亚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 35% — 52% 。
维生素 E 的含量也很丰富,而且还含有皂甙素,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浓度。
(七)、其他注意事项 1、减重减重——建议体重指数( BMI )应控
制在23以下。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减重/身高
( m )的平方,用 BMI 评估肥胖,亚洲人诊断标准为: 23 为正常上限, 23〜25为过重,>25为肥胖。
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
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 5 公斤,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 10% ,则可使胰岛素低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
2、增加体
力活动增加体力活动——每个参加运动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增加体力活动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
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迪斯科等。
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 180 (或 170 )减去平时心率,如要求精确则采用最大心率的 60-85% 作为运动适宜心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 次,每次持续
20-60 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3、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尽管有证据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戒烟限酒和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关系,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戒烟也是重要的,虽然尼古丁只使血压一过性地升高,但它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
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减轻精神压力,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它一些慢性病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如参加体育锻炼、绘画等,在社团活动中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劝导和理解。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