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②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⑵过程与方法:①围绕近几年,我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
②学习方法主要为合作讨论法、主动探究法、活动参与法等。
③教学方法主要是设疑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总结法等。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⑴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⑵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小组合作探究1:媒体展示图片<<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设问:断臂钢琴师为什么能感动中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刘伟身上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梦想敢于挑战,敢于超越的精神都是让人感动和敬佩的。
他身上的这些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2学生展示预习过程中已搭建好的知识体系.教师进行补充修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民族精神的含义(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2、能力目标(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为什么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一节【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包容性的含义及作用新课教学:在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七课的学习。
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课堂探究P71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设问二: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精神?请你举实例说明?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英雄壮举。
2005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和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最温馨的感动。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2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三、新课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经辉煌过,也曾经衰落,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又一次次的站起来,一场逐梦的奔跑,奔跑了五千年,中华民族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在一次次跌倒中站起来的?导入——视频我们的自信文化篇(中华之魂)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板书)1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板书)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含义:P72过渡(师)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来告诉我们大家它们有什么关系?生: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板书)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板书)师: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这样的作用呢?(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①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师;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这就告诉了我们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同样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3.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难点: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基础·初探]一、中华民族之魂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1)地位:中华民族之魂。
(2)作用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它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核心:爱国主义。
2.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意义: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是具体的。
(1)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时期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预习·提升]1.判断(1)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3)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之中。
(.)(4)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的核心。
(.)(5)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1)×.(2)×.(3)×.(4)×.(5)√.(6)×2.思考: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提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韶关市浈江曲仁中学李丹各位评委⽼师,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段、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来说,以下是我对本课题进⾏的分析:⼀、说教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七课第⼀框的内容。
是在感受中华⽂化的伟⼤⼒量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伟⼤的中华民族精神,从⽽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化,承上启下,是全单元的核⼼。
2、教学⽬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年级学⽣的认知结构及其⼼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标:(1)知识⽬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2)能⼒⽬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辩证思维能⼒;联系历史和现实,提⾼明辨是⾮的能⼒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通过学习,提⾼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民族⾃豪感和⾃信⼼,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的⼒量。
3、教学重难点及确⽴依据(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确⽴依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意义是引导学⽣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前提。
(2)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确⽴依据:学⽣对“爱国主义”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的理解不够透彻,⽐较抽象。
⼆、说学情⾼⼆年级的学⽣已初步具备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但这⼀阶段的学⽣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
⽽我校属于浈江区的⼀所普通⾼中,学⽣理解能⼒、思维能⼒普遍较差。
因⽽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法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围绕本课的教学⽬标和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了如下教法:(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结合教材收集材料,探究问题,培养学⽣的团结协作精神,提⾼思考、辨析,⽣成观点的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7.1《永恒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位于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在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的根底上,深刻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可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本课既是对前边教学内容的逻辑延伸,又是后边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承上启下,是全书的核心。
2、本框教材的结构本框位于第七课的第一框,既是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实践的依据。
本框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一层次为铺垫,第二层次先总后分论述了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第三层次重点强调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我校学生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特性。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开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报效祖国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及其核心,因为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内涵及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前提。
2.教学难点:“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与“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作为难点,因为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认识不够透彻,比拟抽象。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学情分析
本框节属于第三单元知识点,学生前期掌握了有关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有一定帮助作用。
3重点难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爱国主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导入设计
典型案例导入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
师: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触?
生:听了这首歌,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们。
师:每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时,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
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推进新课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