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特色优选教案弟子规.doc
- 格式:doc
- 大小:678.04 KB
- 文档页数:12
弟子规初中教案一、教学背景《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本书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
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本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与核心思想。
3. 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自学指导法:引导学生自学《弟子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收集与《弟子规》相关的资料,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教学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方面。
4. 自学报告: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
通过本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国学教案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培养幼儿尊敬师长、友爱同伴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国学素养,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第一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 《弟子规》第二则: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 《弟子规》第三则: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4. 《弟子规》第四则: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5. 《弟子规》第五则: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熟记《弟子规》的前五则,理解其含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有关尊敬师长、友爱同伴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诗歌朗诵:让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朗诵,感受国学的韵味。
3. 情景表演:设置情景,让幼儿参与表演,体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行为。
4.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2.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有关尊敬师长、友爱同伴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
3. 学习《弟子规》:让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前五则,理解其含义。
4. 诗歌朗诵:教幼儿朗诵《弟子规》前五则,感受国学的韵味。
5. 情景表演:设置情景,让幼儿参与表演,体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行为。
6.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
8.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弟子规》第六则: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2. 《弟子规》第七则:身有四大,善莫大焉;敬天法地,顺道而行。
3. 《弟子规》第八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4. 《弟子规》第九则:闻过则喜,知错即改;闻善则拜,见贤思齐。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亲所好——挞无怨”,理解原文意思。
2、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学会理解父母,指导孩子孝顺父母的具体行为。
3、教育孩子发现父母过错时,应当用恰当的方法劝诫父母改正过失,探讨学习规劝父母的方法。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原文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难点:教育孩子发现父母的过错时,应当用恰当的方法劝诫父母改正过失。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故事资料,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父母呼——亲心伤”,检验学习成果。
2、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弟子规》中“入则孝”中的部分内容。
二、熟读原文,理解文意(一)学习“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1、教师带读,指导学生断句2、男女生对读,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3、学生质疑,提出难以理解的地方,共同探究,借助工具书或学习资料理解句子的意思4、教师小结,疏通文意: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子女应当尽力去准备,父母的厌恶的东西,子女应当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5、想一想,父母亲最希望你做些什么事?最不喜欢你做的事是什么?(二)学习“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1、学生自由练习读句子2、同桌共同探究,理解句子的意思3、请同学担任小老师,教授句子的意思4、教师小结,疏通文意: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会让父母担心忧虑;而我们的品行有失,将会让父母蒙受耻辱。
5、说一说,什么样的行为会使得“德有伤”?(三)学习“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在这里,“爱”是什么意思?“憎”指的是什么?2、听故事,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古史传说中舜是大孝之人,但舜的早期生活,非常不幸。
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过世了,舜的父亲瞽叟据说很有音乐天才。
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
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舜的父亲和后母喜爱象而疏远舜。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一、学习内容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无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种过错;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了,就会受到眼里的惩罚。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知错就改。
三、教学目标1、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2、养成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曹操割发》的故事导入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去打仗。
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要毁坏麦田,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杀无赦。
队伍正在田间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对军法官说:“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
”说着,他拔出了宝剑,说:“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曹操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品质,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
2、指名读出学习目标。
3、齐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读背这一内容。
4、检查背诵情况。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6、指名小组发言,说一说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
其他小组补充矫正。
7、教师重点点拨突破难点。
8、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中学生?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9、集体交流10、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无心)非——错(有心)非——恶非既是错严于律己有错必纠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弟子规关于诚信的有关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诚信是金,《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闻过则喜是其中心内容,漂亮话、奉承话往往害人害己。
活动内容《弟子规》1课时活动目标学习《弟子规》中“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两句,感受其语认知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开一、复习导入幼儿朗读始部分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学习“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1.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观看课件2.幼儿欣赏。
欣赏朗读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基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本藐视长辈。
部三、幼儿学念“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分能。
”学习朗读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分组赛读。
四、巩固学习结束部分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望庐山瀑布》 1 课时活动目标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一、复习导入开始部分幼儿复习朗读已学过的李白的古诗,看谁记得幼儿朗读多。
二、揭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是唐观看课件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欣赏朗读首诗中的一首。
基三、幼儿学念古诗本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部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分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学习朗读3.打节奏读。
4.男女分组赛读。
四、巩固学习结束部分师幼一起朗读。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弟子规》1课时活动目标认知复习《弟子规》中学过内容,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教育幼儿孝敬长辈。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开始部分一、故事引题课件播放音乐,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听音乐跟读二、复习学过的内容〈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基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部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掌握每一节的主要含义,并能够背诵一部分章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弟子规》的核心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概述√背景介绍√内容结构√主要思想2.《弟子规》逐节讲解√第一部分:总序√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第三部分:三纲(君臣父子)√第四部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五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规矩3.实践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训练与行为规范4.总结与评价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1.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与《弟子规》相关的短片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对《弟子规》的初步理解,例如:“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它是什么样的书?”。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家庭中与《弟子规》相关的习俗。
√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兴趣。
2.背景介绍√教师活动:√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以及编写背景和历史意义。
√解释《弟子规》的目的:规范学生行为,培养道德品质。
√学生活动:√阅读《弟子规》的概述,讨论其编写背景和目的。
√提问学生对《弟子规》的初步看法和理解。
第二节:逐节讲解《弟子规》第一部分:总序1.内容:总序部分概述了《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教师活动:√逐句解读总序的含义,解释为何《弟子规》值得学习和传承。
√强调学习《弟子规》的态度,鼓励学生用心学习,付诸实践。
3.学生活动:√背诵总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总序的理解。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总序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1.内容:介绍天地人的关系,以及作为人的行为规范。
2.教师活动:√解读“天地人”的含义,讲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
《弟子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
》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13篇)《》范文篇1活动目标:1、掌握读书方法,知道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2、懂得读书学习时要用心专一。
3、理解认读句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活动准备:1、ppt(人物行为对错图片、所学句子及译文、幼儿身体力行表图片)。
2、故事录音《喜欢阅读的小猴子》。
2、图书区的图书。
3、《幼儿身体力行表》。
活动过程:一、师幼谈话,说说自己平时读书的方法1、师幼问好活动开始,师幼互行鞠躬礼,问好。
2、师幼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平时读书吗?你们喜欢读哪些书?幼儿回答。
(童话故事、动物大百科、漫画等)3、分享交流师:你们读的书可真多啊!那你们平时是怎样读书的?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幼儿回答。
(一页一页的读、轻轻的翻页、边看边读、不东张西望、坚持读完一本书再读另外一本等)4、教师小结师:刚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有的说一页一页的读,有的说轻轻的翻页,还有的说边看边读,那么到底怎样读书是正确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图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观察图片,辨别图中人物行为的对错1、提出问题出示图一(男孩儿边读书边看窗外的蝴蝶),师:男孩儿读书时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看窗外的蝴蝶)师: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回答。
(不对,读书时要专心,眼睛看着书上的内容)出示图二(阅读时用手指着),师:他们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用手指着阅读,对)出示图三(认真阅读),师:再来看看这幅图,他们这样读书对吗?幼儿回答。
(这样读书是对的)出示图四(读书时一本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师:他是怎样读书的?这样做对吗?幼儿回答。
(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看另一本书,这样做是不对的)2、教师小结师:看了刚才这几幅图,我们知道在读书时要专心,要用眼睛认真看,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不要去读另外一本。
三、倾听故事,知道读书时必掌握的方法1、倾听故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喜欢阅读的小猴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2、提出问题师:森林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幼儿回答。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动准备: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视频。
三、活动过程1.教师给幼儿讲述“百善孝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规》总序内容。
2.教师出示本段内容的大范例,逐字讲解《弟子规》总序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朋友相处时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本领了。
”的道理。
4.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10,感受经典美文的韵律感。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的总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以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小百科:《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弟子规》教案篇2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初中弟子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作者及其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观念。
3. 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3. 逐条讲解《弟子规》的主要条款,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
三、教学重点:1. 《弟子规》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践行《弟子规》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将《弟子规》的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背景、作者及基本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的意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弟子规》的感悟。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原则。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及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其意义。
3. 逐条讲解《弟子规》的主要条款,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
4. 分析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弟子规》的原则。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弟子规》的感悟。
6. 总结讲解,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践行《弟子规》的计划或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将《弟子规》的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程度。
4. 学生对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背景、作者及其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教案(通用1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创设情境: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理解原文意思。
2、教育学生明白姿态不端是不尊重他人、有失礼仪风范的行为。
3、指导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礼仪规范,从细节之处塑造礼仪之美。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原文,理解文意,明白姿态不端是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礼仪规范,从细节之处塑造礼仪之美。
教学准备:指导部分同学排演动作,为游戏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趣味故事,导入学习1、讲故事《小老鼠的故事》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理解:不会尊重别人,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对别人的尊重,体现在一言一行中,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礼貌的,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人反感,有失君子风范?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
二、熟读原文,理解文意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原文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正读音3、小老师带读4、布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步、立、揖、拜、勿、践阈、跛倚、箕踞、摇髀”各是什么意思?5、教师检验学习成果:请所有同学随老师的指令做出“步、立、揖、拜、践阈、跛倚、箕踞、摇髀”这些动作。
6、边指导学生动作,边疏理原文意思: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问候他人时,不管是鞠躬还是拱手作揖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
大班语言教案《弟子规》教案标题:弟子规——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其作用和价值;2.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4.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弟子规》的内容分析和理解;2.帮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道德要求;3.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逐条讲解《弟子规》的内容和意义;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交流;3.引导法:通过教师给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弟子规》中的原则进行道德判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弟子规》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引发学生对于规则和道德的思考。
2.介绍《弟子规》(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价值。
3.学习《弟子规》(15分钟)教师逐条讲解《弟子规》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4.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学习《弟子规》的道德原则1.复习(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复习《弟子规》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2.学习《弟子规》的道德原则(15分钟)教师逐条讲解《弟子规》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情景引导(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弟子规》中的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并让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4.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弟子规》对于自己的意义。
五、教学资源1.《弟子规》的教材资料;2.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2.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3.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4.学生对于《弟子规》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延伸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弟子规》知识竞赛和道德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国学班《弟子规》教学教案1、《弟子规》教材简要分析:《弟子规》原文《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所作。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字一韵编纂而成。
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和求学时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堪称是启蒙养正,教育敦伦尽份、防邪存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引用圣贤的智慧,熏习我们的学生,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美满的自在人生。
2、学习《弟子规》的培养目标:教导儿童读诵《弟子规》,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培养孝心、爱心,并落实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培养儿童纯正身心的优良种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敦厚善良的品性、无私奉献的爱心。
为他们今后完善人格、生存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家庭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3、学习《弟子规》的重点:1、熟读熟背《弟子规》,落实到字字句句中,变成自己日常生活行为、处世待人的原则。
2、教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时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3、教学生在家做个好儿女,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4、学习《弟子规》的方法和措施:1、教师首先熟读熟背《弟子规》,并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教师要富有爱心、感恩心,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诵的方式,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
3、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互动,互谈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体会。
串以小品、游戏、故事、音视频等方式,直契学生的心灵。
把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爱心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一言一行中,是学生懂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时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
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4.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6.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7.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8.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9.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10.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1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12.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13.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14.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15.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16.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17.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18.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
19.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20.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21.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2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23.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2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25.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活动内容《弟子规》 1 课时活认知学习《弟子规》中“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两句,感受其语动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开一、复习导入幼儿朗读始部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分二、学习“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1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观看课件2 .幼儿欣赏。
欣赏朗读3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基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本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部三、幼儿学念“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分能。
”学习朗读1 .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 .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 .打节奏读。
4 .分组赛读。
结束四、巩固学习部分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望庐山瀑布》 1 课时活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动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一、复习导入开始幼儿朗读部幼儿复习朗读已学过的李白的古诗,看谁记得分多。
二、揭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 -《望庐山瀑布》,是唐观看课件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欣赏朗读首诗中的一首。
基三、幼儿学念古诗本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部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分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学习朗读3 .打节奏读。
4 .男女分组赛读。
结束四、巩固学习部分师幼一起朗读。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弟子规》 1 课时活认知复习《弟子规》中学过内容,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动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教育幼儿孝敬长辈。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开一、故事引题始听音乐跟读部课件播放音乐,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分二、复习学过的内容〈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基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部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结束部分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男女小朋友分组朗读。
3.幼儿完整地诵读四、朗读表演请朗读的好的幼儿上台表演。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望庐山瀑布》 1 课时活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
动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开一、复习导入始幼儿朗读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幼儿朗读。
部分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1 .教师示范朗读。
观看课件,欣赏朗读。
2.请幼儿轮来朗读读3.简单理解古诗含义。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基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学习朗读。
本到人间。
[部三、幼儿学习诵读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分 2 .男女小朋友分组朗读。
3.男女分组赛读。
结束四、巩固学习部分师幼一起朗读。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夜宿山寺》 1 课时活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动目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标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一、导入激趣《夜宿山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开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始部分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二、学习古诗《夜宿山寺》1.教师示范朗读。
幼儿观看课件。
2.请幼儿轮来朗读读基3.简单理解古诗含义。
本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我部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分三、幼儿学习诵读学习朗读。
1 .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 .男女小朋友分组朗读。
3 .男女分组赛读。
四、接龙游戏结束让幼儿自愿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部分准、接得牢。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活认知动目标情感活动准备《拔苗助长》 1 课时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感受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一、导入激趣开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始部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分二、揭示课题《拔苗助长》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他成长。
幼儿观看课件。
三、成语典故基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本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部“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分学习朗读。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四、师幼讨论结束为什么这个人的禾苗全死了呢?这个故事告诉部分我们什么道理呢?活动效果活动内容《弟子规》 1 课时活认知学习《三字经》中“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两句,感受其语动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开一、复习导入始部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幼儿朗读。
分基二、学习“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1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观看课件,欣赏朗读。
2.幼儿欣赏。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部三、幼儿学念“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学习朗读。
分立。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男女分组赛读。
结束四、巩固学习部分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课时活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
动目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标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开一、复习导入始部幼儿朗读王维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分基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本1.教师示范朗读。
2.请幼儿轮来朗读读部3.简单理解古诗含义。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节分日,我对家乡 ,对亲人,对老友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
遥想,兄弟们一定正在登高山吧!一定都插上了茱萸,唯一可惜的就是少了“我”一人。
三、幼儿学习诵读1 .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 .男女小朋友分组朗读。
3 .男女分组赛读。
结束四、巩固学习部分师幼一起朗读。
活动效果教学备注幼儿朗读。
观看课件,欣赏朗读。
学习朗读。
活动内容《弟子规》 1 课时活认知学习《三字经》中“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馀。
”两句,感受其语动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开一、复习导入始部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幼儿朗读。
分基二、学习“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馀。
”1 .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观看课件,欣赏朗读。
2.幼儿欣赏。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本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部三、幼儿学念“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学习朗读。
分馀。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男女分组赛读。
结束四、巩固学习部分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活动效果活动内容《独坐敬亭山》 1 课时活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 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动目标情感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教学备注一、导入激趣开介绍《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始部分的一首五言绝句。
二、幼儿学念古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幼儿观看课件。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教师示范读。
2 .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基3 .简单理解古诗含义。
本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学习朗读。
部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分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三、幼儿学习诵读1 .打节奏读。
2.分组赛读。
四、接龙游戏结束让幼儿自愿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部分准、接得牢。
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