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团体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26
一、名词解释政治:由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和制约的,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全部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的总和。
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依赖于社会形态,有相对独立性的有机体,是政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表现与形式和阶段。
政治力量:是政治形态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可以是政党、民族、社团、阶级、政治人物。
政治组织:是政治活动的主体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设施。
政治意识:是政治活动的理论原则和经验,包含各种法律理论、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政治行动:是政治活动的过程,包含统治、管理、决策、选举参与等。
政党:一定阶级和阶层中的活跃分子,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特别是为夺取和维持政权,影响政权的行使而建立起来的成为某一阶级或阶层的政治力量的组织。
政党制度: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程度、状态,又称为政党政治。
政治团体:又可以称为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指的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政治文化: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个体的政治意识:个体对自身在政治共同体当中的地位,身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的政治利益的认识群体的政治意识:在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由个体组织而成的正规或非正规的政治集团,关于集团内在的政治关系和外在政治关系的反映。
社会的政治意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政治形态的意识。
政治管理:政治权利主体按照其某些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地控制和引导的活动过程。
政治参与:公民自上而下参与,旨在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等政治过程的活动,这种活动集中表现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产生以及政府决策过程的影响。
二、简答题1.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
(1)美国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总统竞选的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
(2)英国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一、引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的发展历史和学科定位二、政治学的理论基础1. 实证主义理论- 杰出代表:韦伯、辛普森- 核心观点:关注政治现象的事实和数据,追求客观、可验证的研究结果- 方法论:政治学研究的定量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2. 规范主义理论- 杰出代表:洛克、罗森堡- 核心观点:研究应该关注政治现象的价值和道德问题,追求对社会公正和理想政治秩序的思考- 方法论:政治哲学、伦理学和规范性研究方法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 定义和目的:通过向被调查对象发送调查问卷收集信息,以了解其政治观点和行为- 步骤:设计问卷、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2. 案例研究- 定义和目的:深入研究特定政治事件或个案,以获取详细的信息和洞察力- 步骤:选取案例、收集案例相关数据、分析案例数据、撰写案例分析报告3. 实验研究- 定义和目的: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作一些因素来观察政治现象的变化和关系- 步骤:制定实验计划、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四、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1. 政治制度- 定义和分类: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度、总统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性质和运行机制2. 选民行为- 定义和影响因素:政党认同、政治态度、经济利益等- 选民投票行为和参与度的分析和解读五、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理论- 现实主义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的对比- 构建和维护国际秩序的努力和挑战2. 国际安全与冲突- 定义和类型:战争、恐怖主义、地缘政治争端等 - 国际安全问题的政治背景和应对措施六、政党与政治参与1. 政党理论- 党派系统的起源和发展- 政党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角色和功能2. 社会运动与公民社会- 定义和目的:社会运动和公民社会的概念和作用 - 社会运动的策略、组织形式和影响力七、公共政策与决策1.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定义和阶段:议程设置、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政策影响力2. 决策理论与决策模型- 经济人假设、理性决策和制约决策等- 决策过程中的困难和决策者的局限性八、政治变革和全球化1. 民主化与政治变革- 民主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民主化的挑战和影响2. 全球化与政治- 全球化的概念和影响- 国家主权、文化认同和经济发展等问题结语政治学概论各章节重点的总结和回顾。
政治学概论核心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涉及到政治的本质、政府的组织与功能、政治过程的运行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等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政治学包含众多的核心知识点,本文将就政治学概论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政治学这门学科。
一、政治学的定义与范畴1.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研究政治的本质、政府的组织与功能、政治过程的运行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等内容。
2.政治学的范畴政治学的范畴包括政治哲学、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过程、政治文化等。
二、政治的本质与功能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通过制定规则和决策来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它涉及到资源分配、权力运行、决策制定等内容。
2.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在于权力的运行,即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3.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秩序的维护、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利益的调节等。
三、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一种人为设计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用来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和分配。
2.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和混合制度等,其中民主制度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政治制度。
3.政治制度的功能政治制度的功能主要包括权力分立、政治参与、政治监督等。
四、政治参与与政治行为1.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参与可以分为选举投票、政治组织、政治示威等形式。
2.政治行为的特征政治行为具有目的性、非常规性、有组织性等特征。
3.政治参与的意义政治参与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政治过程1.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获取政治知识、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
2.政治决策政治决策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决策的过程。
3.政治沟通政治沟通是政治参与者之间通过言语、文字、符号等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4.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政治决策受到利益、观念、权力等因素的影响。
六、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共同体验和共同意识。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解析介绍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府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权力、决策、社会公正等政治问题。
本文将介绍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核心内容。
政治学基本概念1. 政府与国家政府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法律、规章及公共政策。
而国家则是指一个独立的主权实体,包括领土、人民和政府。
2. 权力权力是指能够影响他人行为并使其按照特定目标或意愿行事的能力。
在政治学中,权力通常分为形式权力(例如官方职位所产生的权力)和实质权力(个人或团体对资源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控制)两种形式。
3. 政策制定与决策过程政策制定是指确定某个问题上政府所采取措施的过程,而决策过程则涉及到选择合适选项并做出决策的过程。
这两个概念在政治学中被广泛研究,包括利益协商、意愿形成和决策实施等方面。
4. 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交往,涉及到领土争端、贸易合作、外交政策等问题。
全球政治则更加关注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跨国性的问题。
政治学理论解析1. 政府类型:民主与专制民主和专制是最常见的两种政府类型。
民主政府强调人民参与和权力制衡,而专制政府则较为集中权力在少数人或单一实体手中。
不同政府类型对社会发展和公民权利产生不同影响。
2.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点系统,它描述了如何看待社会运作方式、价值观和公共目标。
例如,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强调平等与公有制。
3. 政党与选举政党是组织公民的政治团体,他们竞争并赢得选举以进入政府。
选举是决定政府领导人和政策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反映社会意愿并实现权力交替。
4. 政府行为与经济影响政府行为对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制定税收政策、颁布市场规则等决策都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一领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
结论上述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析,其中包括了政府、权力、决策过程、国际关系等主题。
第一章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1、社会分工的发展2、阶级社会的出现二、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即政治的根本属性。
它综合地和多方面地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具体事物和现象中,表现在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中。
1、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来看,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存方式2、政治是经济的集体表现3、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4、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5、政治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活动6、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即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属性7、政治空间或政治关系也体现在超越国家范围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关系的集中体现三、政治的社会功能1、政治对于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是孕育新社会的“产婆”,政治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动力之一3、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第二节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研究政治的科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政治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新政治学的逻辑框架:1、逻辑支点:政治本质及政治演变规律2、逻辑结构:政治社会、政治行为、政治发展3、逻辑要素: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思潮、政治发展二、政治学的历史沿革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政治意义研究方法: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2、吸收和借鉴各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全方位地透析政治学理论3、正确采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赋予政治学研究以新的时代特色意义:1、学习政治学理论,有助于加强和完善政治理念,增长政治技艺,提高政治水平,适应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2、学习政治学理论,有助于了解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总结社会发展的政治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学习政治学理论,有主意比较和鉴别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分辨是非,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现代化第二章第一节领袖一、领袖的内涵及分类领袖:领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现象。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的《政治学概论》是一部经典的政治学著作,该书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书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出发,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
《政治学概论》首先明确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并从政治学的定义和范畴入手,对政治学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界定。
孙关宏认为政治学的核心问题有四个,即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
他认为这四个问题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这一核心问题上,孙关宏深入探讨了政治权力的本质、形式和来源,以及政治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他认为政治权力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能力,是实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手段和途径。
政治组织是政治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国家、政党、群众团体等。
孙关宏还着重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问题,以及政治组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孙关宏分析了政治行为的特点和类型,以及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他认为政治行为是人们在政治环境中自觉地采取的行为,包括选举、游行、示威等。
政治制度则是政治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包括宪法、法律、选举机制等。
孙关宏特别关注了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强调了制度对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同时也指出行为对制度的塑造和改变。
在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的问题上,孙关宏提出了政治变革的主要方式和动力,以及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规律。
他认为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常常伴随着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的调整和重构。
政治发展则是政治变革的长期结果,包括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等方面的发展。
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的问题上,孙关宏回顾了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特别着重探讨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等思想传统的内涵和特点。
他认为政治思想是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对于政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的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的名词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自考本科《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1.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3.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4.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5.民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6.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7.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11.共和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2.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两党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的研究领域之一,它研究的是政治过程、政治制度和政治意识形态等内容。
同时,政治学也是一门争议较大的社会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政治决策的合理性、公正性以及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政治意识形态等。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构成、政府机构、选举制度、法制体系等,政治行为则指政治人物和政治组织为获取、行使和维护政治权力所采取的行动,例如竞选、立法、执政、抗议、游行示威等。
而政治参与则是指公民通过选举、表决、抗议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最后,政治意识形态则是反映人们政治信仰、理论、观点和价值体系的文化因素。
政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此之后,政治学者们开始把重点放在正式的政治制度和行为上,例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
然而,政治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例如现代西方政治学是在启蒙时期发展起来的,其对政治涵义的解释受到了启蒙运动理性思维的影响。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紧密相关,如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交叉和互相渗透的关系。
因此,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不过,尽管政治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其实践中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政治研究的主观性、时效性、伦理性等方面。
政治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在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和全球政治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影响。
政治学的研究可以为政治领袖、政府机构、公民社会和民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从而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态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同时,政治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在人类社会进步、政治问题解决和世界和平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