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北京.ppt
- 格式:ppt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39
Company蜕变,尹同跃新塑奇瑞本刊记者 张艳1997年成立,2010年转型,多品牌战略实施以及大刀阔斧内部组织体制改革,到如今5年时间过去,没有到该总结的时候,但我们可以梳理出多年奔跑下来的奇瑞创新之路。
18年前从一汽-大众“请辞”,一路南下尹同跃来到芜湖创立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那时的他年轻,充满激情;如今53岁的他经过在奇瑞的淬炼,早已变得从容不迫。
从“茅草屋”时代的艰苦创业,到奇瑞连续多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并一度以“超英赶美”的速度在销量上逼近老牌的南北大众,尹同跃和早年的奇瑞享受过做自主品牌汽车的“峥嵘岁月”,现在他更清楚未来奇瑞走向哪里。
前不久,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出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定期举办的信息发布会,就奇瑞转型发展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以当前国内的情况而言,自主品牌车企大多都在进行战略转型,自2011年起,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持续下降,2014年更是出现连续12个月市场份额下降。
奇瑞属于居安思危,并非是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下才开始转型,而是从2010年开始,也就是在奇瑞汽车处于销售巅峰的时候,就深刻地意识到,中国汽车一路狂飙的时代已经过去。
也就是从2010年开始,奇瑞开始了艰苦卓著的转型之路。
5年前的尹同跃已经认识到,“奇瑞汽车要生存发展,不能再以低价取胜,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大打技术战、品牌战、服务战,以先进技术、高品质产品和一流服务取胜。
这才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之道。
” 现在的奇瑞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尹同跃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从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以及奇瑞转型等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讨论。
面对阵痛练好内功“经销商若不能盈利,是奇瑞的耻辱,是奇瑞的无能。
”面对车市销量下滑、奇瑞经销商盈利下滑,尹同跃表示,“由于今年上半年产品上市结构没有安排好,对经销商造成一定影响,现阶段虽不能达到奇瑞每家经销商都能盈利,但经销商盈利率达到70%以上是可以保证的。
”虽然今天的奇瑞已经蜕去成立之初的稚嫩,但发展的道路仍然布满荆棘。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挑战研究赵征(晋中信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800)[摘要]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均有了大幅增长,国产新能源品牌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低温性能下降、芯片供应短缺、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等,因此,我国应提升软硬件实力,合力解决充电问题,缓解新能源车主低温环境下的“里程焦虑”,加快芯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关键词]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现状;挑战[中图分类号]F426.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8-0046-02[作者简介]赵征(1988-),女,山西太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第2022年第8期(总第552期)商业经济No.8,2022Total No.552一、双碳目标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要性我国为积极响应气候的变化,制定了“双碳”目标:2020年9月,中国政府曾经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争取在2030年之前达到顶峰值,并要力争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
自从将二氧化碳作为控制排放的重点指标后,从国家到地方、从产业到各企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我国政府的号召,尽最大努力来实现双碳目标。
汽车行业上下产业链长,涉及的区域较广:无论是汽车原料批量获取及生产加工过程、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过程、整车批量生产过程,还是日常运行与维修保养,以及整车回收再利用过程,都涉及碳排放。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汽车行业碳总量减排对于实现汽车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由新能源汽车工作机理可知,相较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在燃油使用阶段的碳减排效果显著,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汽车行业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1]。
2020年10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写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将于2028年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发展趋势预测1月21日,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会暨《新能源汽车报》创刊发布会在北京隆重进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讨论院的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及各方媒体代表出席大会。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会由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展讨论院主办、新能源汽车报承办。
年会发布了2022新能源汽车十大趋势、2022十大新能源汽车。
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会暨《新能源汽车报》创刊发布会1月21日在北京进行。
会上发布的2022新能源汽车十大趋势如下。
一、销量持续爆发增长,充电桩照旧困扰2022年随着政策推广的深化、产品市场定位的明确,市场自身正在爆发出巨大的力气。
2022年是奠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的一年,产销量将达到20万辆还是30万辆,不行限量。
然而,在这一年,尽管充电设施缺乏的问题将得到缓解,但是仍就难以满意新能源汽车进展的需求。
就犹如当年传统燃油汽车的进展一样,人们照旧受困于先有汽车还是先有基础设施的悖论之中,只等待来自市场的答案。
相关新能源汽车行业报告可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现状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二、市场壁垒将被打破,倒逼机制已经形成2022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参加将加速放开、工信部把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举车型名目》作为工作重点。
充电设施缺乏和地方爱护新能源汽车进展的关键问题将在2022年得到较大程度缓解。
同时,2022年还将有更多城市出于环保和交通压力,加入机动车限购行列,政府对于汽车生产企业各车型的油耗标准也将大幅提高,企业进展新能源汽车、启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愿望变得更加迫切和现实。
三、插电式混合动力引领市场,微型车或将逆袭在短时间内充电设施难以满意需求、人们驾乘习惯难以转变的状况下,2022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依旧是经济有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同时,随着知豆、奇瑞eQ等微型新能源汽车上市,微型新能源汽车不仅突破了“双100”的技术门槛,并在首次全成本核算上远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使整个中国汽车消费格局形成逆袭,开启新能源汽车大众消费时代。
从1956年到2010年 中国卡车大事件回顾 【卡车之家原创】6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去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此时此刻,人们不由得为多年来奋战在汽车工业第一线的几代中国汽车人感到骄傲,也常常回忆起中国汽车发展的那段心酸历史。
这其中,解放,这个名字被无数人提起。
是的,他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他的地位无人能取代。
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
1955年,土建工程竣工,安装工程也基本完成,1956年7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7月14日,当装配出的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
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今天小编就带领各位回顾一下祖国汽车发展的这段历史,从1956年到2010年。
●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汽车开下总装配线1958年,北京的第一辆汽车在天安门广场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出厂1975年6月8日,上海牌轿车第5000辆下线出厂仪式1965年10月,邓小平视察长安汽车制造厂1975年6月,二汽自主开发的第一个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1960年4月14日,第一辆黄河载重汽车下线仪式图为帮助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苏联专家的家属们,为中国制造出第一批汽车热烈鼓掌1984年10月5日,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樊基地奠基●上海大众、一汽丰田、广州丰田等公司成立1985年9月26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资生产的第一款车型— BJ2021(切诺基)汽车驶下生产线1984年10月12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典礼1990年11月20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作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签署了50年长期全面合作协议2004年9月6日,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仪式2009年9月25日,长安福特马自达第三工厂奠基2002年4月29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举行合资签约仪式2005年,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意大利设计中心揭幕●众国产汽车品牌参加国际大型车展2008年9月,解放J6重卡登陆德国汉诺威车展2008年5月30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PIDF集团合作在伊朗生产奔奔项目正式签约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英国技术中心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华”轿车参加巴黎车展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轿车出口海外,在码头整装待发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底特律车展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图为长城牌汽车批量出口中国汽车产销千万辆,基本型乘用车(轿车)进入家庭,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
“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全国行上汽站成功举办作者:赵子垚来源:《汽车纵横》2022年第10期2022年9月13日,“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全国行上汽站——中国汽车工业首款全球车“万辆赴欧”发运仪式暨MG MULAN全球上市发布会(以下简称“上汽站”)在上海宝山举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发来视频致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等行业组织领导,还有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德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等企业高层共同见证中国汽车出口史上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时刻。
作为中国品牌汽车出口海外的领军企业,上汽集团通过全球审美、全球安全、全球性能等全球品质打造出MG MULAN这款全球车型,并以“万辆赴欧”创举开启上汽集团全球化战略新阶段,实现从单向进口到全面对外输出技术、品牌与文化的全新篇章,充分展现了中国品牌汽车出海的成果和实力。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中国汽车质量品牌建设,“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以“看见中国汽车”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并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实施,在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成功举办。
首年专项行动包含“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全国行,成立中国汽车企业首席品牌官联席会(简称CB20),并举办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题论坛、央媒拍摄专题片等系列活动。
专项行动吸引了各大主流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首次实现了多品牌联合行动,提升了中国品牌整体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开启了中国汽车品牌整体向上发展的全新局面。
在首年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继续在工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新一轮活动,活动主线聚焦技术创新与突破,所展示的技术需具有行业首发性、创造性,具有里程碑意义,能够代表中国品牌汽车的突破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