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掌握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表现、标志,理解其意义。了解稻 作农业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的基本状况。通过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解释: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识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 志。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掌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特征,认识自然地 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唯物史观:了解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情况,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 元一体的特征。 家国情怀: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 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特点一: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多 特点二:沿河流分布(如长江、 黄河)
1、河姆渡遗址发现概况
发现地点: 浙江余姚( 长江中下游地区)
距今年代:
约7000年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 , 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 5000年前)遗址 。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河姆渡 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 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河姆渡遗址以其丰富 而鲜明的文化内涵,确立了其在中华民族远古发展史、中国考古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被学术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 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彭林《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
4、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问题:考古证据能证明有水稻,有没有实物或文字证据推测这
不是野生稻,而是人工栽培水稻? 耒 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