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生物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4.86 MB
- 文档页数:30
高一生物必修一生物必背生物分类高一生物必修一: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帮助我们了解和组织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分组和分类。
1. 生物分类的目的生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 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分类将生物根据其共同的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群,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 方便命名和描述:分类系统可以为每个物种分配一个独特的名字,使得我们可以更方便地交流和记录生物的相关信息。
- 预测性研究:通过了解各类群内物种的特征和行为,我们可以推测其他未知物种的特点和行为。
2. 生物分类的原则生物分类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标准,常用的包括:- 有机体的结构:通过观察和比较生物的形态结构、器官结构和细胞结构等来划分不同的类群。
- 生物发育过程:通过比较生物的胚胎发育和个体发育过程的相似性来进行分类。
- 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比较生物的遗传物质(如DNA)的相似性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
- 生物生态位和行为: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生活性和行为等特征来进行分类。
3. 生物分类的分类等级生物分类将生物从大到小划分为一系列的分类等级,常用的分类等级有:- 界:包括一组相似的门,如植物界和动物界。
- 门:包括一组相似的纲,如哺乳动物门和鸟类门。
- 纲:包括一组相似的目,如鱼纲和爬行纲。
- 目:包括一组相似的科,如鸟目和昆虫目。
- 科:包括一组相似的属,如猫科和狗科。
- 属:包括一组相似的种,如狮属和老虎属。
- 种:包括具有相似性状的个体群体,如非洲狮种和亚洲狮种。
4. 生物分类的挑战和争议生物分类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其中存在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 物种定义问题:对于某些生物,确定其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还存在争议,特别是在一些物种之间的交配能力模糊或难以观察到的情况下。
- 分类体系的改变:随着我们对生物更深入的了解和新的科学发现,一些物种的归属和分类等级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给生物分类带来一定的挑战。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主讲人:罗廷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尝试根据的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以及分类的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或其他可以利用的实验材料,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的热爱,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生物分类的方法
难点
1.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2.活动:编写检索表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一、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二、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其进行分类
1、分类单位
2、分类的依据
3、分类举例
三、依据生物的特征来编写检索表。
生物的分类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一、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活动过程】展示图片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
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二、生物的命名【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补充】林奈的双命名法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所使用。
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分类方法又逐渐被引入生物分类领域中从而使生物分类方法更为科学合理、准确可靠以便人们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思考与练习小明在植物上找到8只“甲虫”为了便于辨识请你依据“甲虫”的足、触角、背部形状、色斑的不同编制一个生物检索表。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生命起源的过程是()A.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B.有机物→无机物→无机物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2.下列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A.黑猩猩B.狗C.狒狒D.鱼3.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历程中,下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直立行走B.产生语言C.防御敌害D.制造工具4.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生物分类总表1 古菌域(Archaea)2 细菌域(Bacteria)3 真核生物域(Eukarya)3.1 植物界(Plantae)3.2 真菌/后生动物组3.2.1 动物界(Metazoa)3.2.2 真菌界(Fungi)3.3 其余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真核藻类)4 病毒和类病毒古菌域(Archaea)包含嗜盐菌、一些超嗜热菌、嗜酸菌等。
参见古菌分类表。
细菌域(Bacteria)包含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参见细菌分类表。
真核生物域(Eukarya)植物界(Plantae)包含绿藻、轮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
参见植物分类表。
真菌/后生动物组真菌/后生动物组除动物界和真菌外,还包含领鞭毛虫、鱼醉菌等。
动物界(Metazoa)即“后生动物”。
参见动物分类表。
真菌界(Fungi)参见真菌分类表,包括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壶菌、Glomeromycota 和微孢子虫。
金藻纲(Chrysophyceae)硅鞭藻纲(Dictyochophyceae)针胞藻纲(Raphidophyceae)前毛壶菌纲(Hyphochytriomycetes)卵菌纲(Oomycetes)褐藻门(Phaeophyceae),如海带、巨藻、马尾藻、墨角藻。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黄藻门(Xanthophyceae)囊泡虫类(Alveolata)顶复门(Apicomplexa),如疟原虫。
纤毛虫类(Ciliophora),如喇叭虫、中缢虫、榴弹虫、草履虫、四膜虫。
甲藻门(Dinophyceae)单孢子虫门(Haplosporidia)丝足虫类(Cercozoa)根肿菌类(Plasmodiophorida)粒网足虫类(Granuloreticulosea),如有孔虫。
叶足纲(Lobosea),如变形虫(阿米巴)。
黏菌门(Mycetozoa)灰胞藻纲(Glaucocystophyceae)红藻门(Rhodophyta),如石花菜、紫菜。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2章第1节-生物的分类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的意义。
2.了解生物分类的历史和现状。
3.理解生物分类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生物分类的历史和现状。
2.生物分类的方法。
3.生物分类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2.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
3.理解生物分类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教师多问学生,学生多答问题。
3.组织生物分类实验课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让学生听一首与生物相关的歌曲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带领学生复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进化等。
2. 学习(1)生物分类的历史和现状1.讲解生物分类的历史,如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方法等。
2.介绍现代生物分类的概况,如目、科、属、种的概念。
(2)生物分类的方法1.系统分类法。
2.传统分类法。
(3)生物分类的意义1.工具意义:研究生物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
2.理论意义:研究生物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
3. 生物分类实验1.集中实验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2.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4. 与拓展1.通过讨论、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
2.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生物分类和生物进化间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表达、合作等方面。
2.经常与学生进行问答、讨论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生物分类的掌握程度。
3.组织小组讨论、写作、报告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分类的完整理解。
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分组。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特征、细胞结构、生态性等。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生物分类的层次体系生物分类的层次体系是将生物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的系统。
目前,生物分类的主要层次体系是基于卡尔·林奈的分类方法。
该方法将生物分为七个主要层次: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 界(Kingdom):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级别,代表了生物的最大分类单位。
目前,生物界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古菌界。
- 门(Phylum):是界下一级的分类单位,代表了具有共同特征的生物的集合。
例如,动物界下的门包括脊椎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
- 纲(Class):是门下一级的分类单位,代表了具有共同特征的生物的更细分。
例如,脊椎动物门下的纲包括鸟纲、兽纲等。
- 目(Order):是纲下一级的分类单位,代表了更具体的生物特征。
例如,鸟纲下的目包括鸽目、鹦鹉目等。
- 科(Family):是目下一级的分类单位,代表了更具体的生物特征。
例如,鸽目下的科包括鸽科、鸽鹊科等。
- 属(Genus):是科下一级的分类单位,代表了更具体的生物特征。
例如,鸽科下的属包括鸽属、鸽鹊属等。
- 种(Species):是属下最低的分类单位,代表了相同物种的个体。
例如,鸽属下的种包括鸽子、斑鸠等。
总结生物的分类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共同特征将生物分组,而生物分类的层次体系则是将生物按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的系统。
通过了解生物的分类体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生物的性质和生态环境。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最新的生物分类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和调整。
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第1节生物的分类章节知识网络图学习目标1.列出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说出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举例说明对生物进行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3.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编制一张简单的生物检索表。
基础梳理知识点一生物的分类1.在生物分类过程中,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依据,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
2.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________,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______;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______。
知识点二生物的命名4.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研究、交流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学家________于1753年创立了__________。
5.五界系统把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精讲【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近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例2】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根、茎、叶B.花、果实、种子C.种子的结构D.叶的形态课堂巩固知识点一生物的分类1.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是()A.认识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便于人类采集生物标本C.消灭所有对人类有害的生物D.大量捕获对人类有用的生物2.同一目的生物,它们一定是()A.同一属B.同一纲C.同一种D.同一科3.对于生物分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对于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有帮助B.生物分类完全按照生物的外形来划分C.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划分D.生物分类中,所有的生物都处于同一个等级上4.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A.形态结构特征B.营养方式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D.以上都是5.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A.门、纲、目、种、属、科B.种、属、科、门、纲、目C.种、属、科、目、纲、门D.科、种、属、目、纲、门6.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八年级下册生物集体备课教案砚山县XX中学主备教师:XX参备教师:XX生物的分类一、教材内容分析1 、内容分析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化孕育了生命,从冰封的北极雪原到炎热的赤道,从喜马拉雅山之巅到大西洋的深层海底,地球上到处充满着生命,展示着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可是至少400 万种的生物,如果不将它们加以分类,人类就无法研究它们并加以利用,所以说本节课很关键,只有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及比较抽象的分类等级,才能为以后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打下坚定基础。
2 、重点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3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的升化,又是本章后三节内容学习的基础,并且为后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物的进化等章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学生情况分析1 、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这对学生接受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2 、难点及其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常看到和接触到不少动物,但生物分类的等级是将各级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特别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它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只有了解它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其它分类单位,而它的概念却很抽象,所以把“种的定义”作为难点,并通过观看短片,小游戏拼图和讨论方式来抓住种的基本特征,尽而引出种的概念。
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②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③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