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4
·肿瘤学研究·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 系统医学2018年7月第3卷第13期DOI:10.19368/ki.2096-1782.2018.13.126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治疗体会钱涛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苏州215200[摘要]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展开肺叶切除。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1.67±39.18)min、(110.75±39.19)mL、(12.38±0.57)个,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1.20±40.19)min、(109.00±48.76)mL、(12.45±0.60)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2、2.231、0.357,P>0.05);对照组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分别为:(4.96±1.08)d、(12.61±2.18)d、(6.42±1.32)分,观察组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分别为(2.35±0.27)d、(7.12±2.21)d、(3.72±1.27)分,因此,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2、10.265、9.224,P<0.05)。
对照组有2例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有1例肺不张,0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 P<0.05)。
260 引言肺癌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目前,手术式治疗发展特别快,最近20年来看,肺癌胸腔镜手术由于康复快、创伤小、效果不错、美观等特点已成为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推荐的早期治疗肺癌的标准手术方法。
而近几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其效果显著[2]。
现将58例患者纳入研讨范围中,其目的则在于分析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58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中筛选而出。
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均为周围型肺癌。
58例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分布44-73岁,平均年龄(58.7±11.6)岁。
病变位置:其中16例为左肺下叶、8例为左肺上叶、12例为右肺下叶、9例为右肺中叶、13例为右肺上叶。
术前cTNM分期为I-Ⅱ期,其中4例为I A期,17例为I B期,20例为ⅡA期,17例为Ⅱ B期。
经CT检查显示出肿瘤直径约20-50mm,均未行化疗和放疗。
所有患者以往无胸部手术史,也无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准备好胸腔镜系统、手术器械、缝合器、超声刀、内镜用血管锁及电凝钩等,并备好常规开胸包。
病人全身麻醉,气管内插入双腔管,患侧单肺通气。
侧卧位,手术者和第一助手均位于病人前侧,在腋前线第五肋间行切口采用切口保护套,切口长约40-50mm。
下叶切除时若肺裂发育较好,其处理顺序应当为动脉→肺下韧带→静脉→支气管→肺裂;对于一些肺裂发育不良者,采取无裂缝肺叶切除术的方式进行切除,其处理顺序依次为肺下韧带→静脉→支气管→动脉→肺裂。
而左肺上叶切除的处理顺序依次为尖前干动脉→上肺静脉→后端动脉→上叶支气管→舌段动脉→肺裂,在处理静脉之前游离显露出动脉干,同时将静脉尽量向远端游离;对于右肺上叶切除的处理顺序依次为前干动脉→上肺静脉→后升支动脉→上叶支气管→肺裂,在游离动脉前支后再对静脉进行处理,打开水平裂利于牵拉以及显露肺叶;对于右肺中叶切除的处理顺序依次为斜裂→静脉→支气管→动脉→水平裂。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及体会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部手术,可以用于治疗肺癌、肺部感染等疾病。
相比传统手术方式,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我个人在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的一些心得如下:
1.手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手术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手术可行性。
同时需要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了解,包括手术步骤、可能的并发症等。
2.团队合作至关重要: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需要一个高度协调的团队进行操作,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等。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紧密合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术后恢复需要时间:虽然胸腔镜手术相对传统手术来说创伤较小,但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在术后需要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遵守医生的医嘱,进行康复训练。
4.术后的生活调整:手术后需要进行一些生活上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度的体力活动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复发。
总的来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肺部手术方式,但仍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在手术前后认真配合,并遵循医嘱,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
果和康复效果。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我们要了解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的优势。
传统手术方式要通过较大的切口来进行手术,患者术后可能会有较大的疼痛感以及术后恢复周期较长的问题。
而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则是通过仅在患者胸腔切一个小孔来进行手术,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恢复周期也缩短,术后美观度更高,从而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效果。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还有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操作精细等优势。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临床有效性也得到了临床实验的验证。
据相关研究表明,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术后恢复快,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单孔胸腔镜技术在手术中对患者的影响较小,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好处。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临床有效性确实是得到了广泛认可的。
我们也要看到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操作孔位较窄,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手术难度较大,需要手术医生有着更高的技术水平。
由于单孔胸腔镜技术的相对新颖,目前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更好地了解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临床有效性。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是得到了广泛认可的。
尽管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相信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临床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lobectomy,SPTL)是指通过一个4-5厘米的单个孔径进行肺叶切除手术的一种微创肺癌手术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多孔径胸腔镜手术,SPTL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
SPTL手术的关键技术是建立有效的肺叶切口和胸腔操作空间。
在手术开始前,患者需要完成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肺癌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手术需要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被置于侧卧位,手术区域被清洗消毒。
通过一个4-5厘米的孔径,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和肺的腋前线穿刺进入胸腔,建立操作通道。
然后,在胸腔镜的引导下,在胸膜腔内完成肺叶切除手术。
SPTL手术需要使用弯曲度更大的器械,以适应单一通道的需要。
手术时需要注意保护肺组织和维护肺功能,防止空气漏入胸腔和切除后的血管破裂。
SPTL手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肺腺癌,SPTL手术是一种肺叶切除的有效方法。
相比于开胸手术,SPTL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减轻了。
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SPTL手术可以联合术前化疗或放疗,作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SPTL手术的优势在于术后疼痛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由于SPTL手术只需要一个小孔径,术后的疼痛程度较小,患者术后需要的镇痛药物减少了。
SPTL手术没有大切口,对皮肤和软组织的破坏也较小,患者的切口美容效果较好。
SPTL手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由于操作空间狭小,手术的操作困难度较大,需要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生进行操作。
SPTL手术器械长度有限,操作的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
在一些复杂的病例中,仍然需要开胸手术来完成肺叶切除。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微创的、具有很多优势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方法。
它不仅可以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进行肺叶切除,还可以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作用。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蒋先学【期刊名称】《系统医学》【年(卷),期】2018(003)010【摘要】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肺癌患者,2016年6月—2017年11月开展单孔腔镜手术病例为实验组,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三孔胸腔镜为对照组.采取通过数字排列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4)和对照组(n=44),实验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单孔VATS),对照组采用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三孔法VATS),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体会.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192.26±40.32)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72.12±52.23)min,对比值为(t=2.024,P=0.046);其术中出血量(231.12±50.23)mL、手术切口长度(4.68±1.62)cm个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48.82±51.42)mL、(14.23±5.3)cm(t=4.358,11.430,P=0.000<0.05);组间淋巴结清扫数量(21.3±3.4)枚、胸腔引流量(157.42±50.23)mL及并发症总发生率(6.82%)与对照组(20.1±3.8)枚、(162.23±54.12)mL、(13.64%),(t=0.480,2.296,P=0.488,0.129、χ2=2.532,P=0.111).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与三孔法VATS的疗效相差不大,虽然单孔VATS的手术时长要长于三孔法VATS,但该方法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的近期疼痛及远期感觉异常,其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总页数】3页(P118-120)【作者】蒋先学【作者单位】岳池县人民医院胸外科,四川岳池 63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相关文献】1.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 [J], 蒋先学;2.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 李东涛;高军;刘成昌;陈秀科;罗佩3.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J], 丁理星;夏俊4.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J], 刘旭东;赵桂5.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疗效分析 [J], 庞永通;冯华飞;张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体会近年来,肺癌案例发病率持续上升,使得肺癌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肺癌治疗中,放射治疗和化疗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最有效的仍然是手术治疗。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相对较高的治疗成本,使得患者无法承受。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低损伤甚至免痛的新型手术治疗方法。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一种以经气管胸腔镜和腹腔镜为组合的胸外科术式,由一个操作口在胸腔内实现肺部和腹部的操作和视野。
它将传统开胸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结合起来,只需一个切口,可以治疗胸腔和腹腔的全部病灶,减少患者的创伤,减少恢复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于2020年11月开始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有9例患者接受了该项手术。
患者平均年龄为67岁,患者均经过放射治疗和化疗后,仍有病灶无法消失,最终决定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肺造影、肺功能检查、血液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过程中,采用胸腔镜结合肺部托塞德利技术,以一孔结合胸腔镜和腹腔镜进行操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切除范围内均没有肿瘤残留,病灶完全切除。
术后随访发现,9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无复发,比传统开胸手术减少了恢复期,手术创伤也较小。
经过以上9例患者的治疗,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安全、进行及恢复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具有更优越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恢复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费用,是一种理想的肺癌治疗方法。
然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包括其复杂的技术要求,需要多名外科医生共同操作;腹部操作需要长期经口气管需要师兄训练;腹腔镜拥有独特性,特别是在器械操作时,可能由于操作者技术不足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服药及护理费用较高,部分患者可能负担不起。
单孔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研究摘要:本综述探讨了单孔胸腔镜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研究。
文章首先介绍了单孔胸腔镜技术的背景和发展,强调了其微创性和个体化优势。
随后,详细探讨了单孔胸腔镜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接着,文章深入分析了该技术的优势,同时也揭示了其局限性。
最后,文章思考了单孔胸腔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之,单孔胸腔镜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它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外科手术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精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在传统的胸腔镜手术方法中,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微创外科技术正逐渐走进临床实践。
本综述将聚焦于单孔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旨在系统梳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单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单孔胸腔镜手术概述单孔胸腔镜手术作为微创外科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探讨。
与传统的多孔胸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以其更少的创伤和更为美观的外观,逐渐成为了外科医生和患者的优选之一。
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单一的小切口实现多个器械的进入,从而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侵害,降低了手术后的疼痛感和并发症风险。
随着器械技术和显微镜系统的不断创新,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外科手术领域不断演化和发展。
手术操作使用的单一入口减少了对胸腔内器官的干扰,同时也使外科医生能够更加精准地操作,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2.非小细胞肺癌介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占据了肺癌病例的大部分比例。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摘要】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然后分析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
接着详细探讨了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技术路线、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术后恢复期的优势。
同时也指出了该手术的局限性,但强调了其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预计将在未来肺癌治疗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治疗现状、技术路线、疗效、安全性、术后恢复、手术优势、发展方向、局限性、生活质量、手术安全性、重要角色1. 引言1.1 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胸腔镜进行操作的微创手术技术,旨在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术后恢复时间。
胸腔镜手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胸膜镜检查,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胸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肺癌等疾病的治疗中。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也在不断演进。
最初,胸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肺和食管等部位的手术,随着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胸腔镜手术逐渐拓展到了心脏、食道癌等更多领域。
胸腔镜手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专家团队的努力。
随着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出现,胸腔镜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肺癌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胸腔镜手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1.2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的优势1.手术创伤小:相比传统的开放胸腔手术,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只需要在患者体表做一个较小的切口,通过该切口插入镜头和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减少了对胸腔的侵入性,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2.更美观更舒适:由于手术切口小,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不会留下明显的疤痕,提高了患者的美观度和自信心。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体会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技术,由于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
现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应用,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做生物统计学评价时发现,使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较传统手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收
缩期纠正率较传统手术高,术后疼痛缓解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护士的管理和护理经
验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临床医生也对这项技术表示了肯定。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操作技术要求高,护士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
在操作过程中,应小心谨慎,注意入路的准确性,以避免肺组织损伤,防止出血和
并发症;上腹以及侧面围手术台,能有效地保护器官,并减少植入物和其他青霉素产品对
肺组织的损伤;观察病人术中情况,以便及时进行穿刺与引流介入操作;术中注意完整性
核心护理准则,保证安全,确保术后患者身心健康。
不得不说,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实施过程中,高质量的护理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护士要负责给病人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估,详细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护理
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要与专家紧密配合,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
作为健康工作者,我们不断改进技术,以降低术后损伤并提高根本疗效。
同时,我也体会到,作为青年护士,不仅要掌握新理论,学习新技术,更要有责任心,虚心学习,不断地改善自身素养,做到调整心态,勇于担当,为病人贡献最宝贵的护理力量。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贺长军;郎耀国;李英滨;白雪;孔祥龙;朱开彬;孙凤林;曲昌发;徐世东【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NSCLC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仓血管组(n=78)和传统组(n=102).单仓血管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器械费用情况.结果 180例NSCLC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仓血管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手术器械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单仓血管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简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还降低了手术费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8(016)012【总页数】4页(P1518-1521)【关键词】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肺癌【作者】贺长军;郎耀国;李英滨;白雪;孔祥龙;朱开彬;孙凤林;曲昌发;徐世东【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15008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哈尔滨 15008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全球男性和发达国家女性肿瘤病死率最高的疾病[1-2].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肺癌的外科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开胸手术逐渐过渡到胸腔镜手术.而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疗效,同时也对术后创口的美观、术后较轻的疼痛及快速康复等有较高的需求[3-4],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胸腔镜手术已经从传统的3~4个操作孔逐渐过渡到1个操作孔进行操作和手术.Yamamoto等[5]和Rocco等[6]首先利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胸膜活检和一些较小的肺部手术,包括肺叶楔形切除.而单孔胸腔镜的开展是由Gonzalez团队[7-8]开始的,并且进行了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双袖式切除的探索并取得成功.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是先打开右肺上叶的斜裂和水平裂,充分暴露动脉血管,然后游离右肺上叶支气管和右肺上叶静脉,首先离断支气管,再将淋巴结向远端充分游离,将游离的右肺上叶尖前干动脉、右肺上叶后升支动脉和右肺上叶静脉用一个血管钉仓离断,完整切除肺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15年6月成功进行了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开始的2年时间中,已经为800多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单孔胸腔镜下胸膜活检、亚肺叶切除、肺叶切除、肺段切除、肺叶的袖式切除等手术,其中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术前根据影像学证据等证实,临床分期为T1~2N0M0,肿瘤位于右上肺,纵隔淋巴结最大径<1 cm;②行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③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④有完整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NSCLC患者180例,其中有48例患者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检查,均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或放射性浓聚,119例患者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omputer tomography,CT)引导下肿瘤穿刺术,明确病理诊断.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仓血管组和传统组,其中单仓血管组患者78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肺叶切除术治疗;传统组患者102例,采用传统的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表1 单仓血管组与传统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缩略语: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传统组(n=102)单仓血管组(n=78)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岁,x-±s)吸烟史男女42 36 61.9±6.15 54 48 59.9±8.69肿瘤直径(cm,x-±s)TNM分期有无46 322.37±0.87 56 46 2.24±1.02ⅠⅡⅢa 7083 6 13病理类型腺癌鳞癌其他类型FEV1肺部感染3 5 4 8 19 11 2.21±0.55 65 24 13 2.40±0.59有无12 66 18 84 PET-CT检查有无14 64 32 701.2 手术方法1.2.1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通气,健侧90℃侧卧位,取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的第五肋间长约3.5 cm切口,放置切口保护套,在保护套上缝合双七线固定胸腔镜,扶镜助手站于患者背侧,操作者站于患者腹侧,采用电钩和钝头吸引器的方法首先打开右肺上叶的斜裂和水平裂及纵隔胸膜,暴露右肺下叶背段动脉、右肺中叶动脉、右肺上叶后升支血管,游离右肺上叶支气管,在离断右肺上叶支气管后,游离右肺上叶静脉、右肺上叶尖前干动脉,继而联同右肺上叶后升支动脉一起一钉仓完整切断血管(图1).切除右肺上叶.1.2.2 传统的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采用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切口等操作与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解剖顺序的改变.传统的右肺上叶切除手术过程即电钩或超声刀打开纵隔胸膜,由浅入深逐层游离右肺上叶静脉,镜下血管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右肺上叶静脉,电钩或超声刀游离右肺上叶尖前干血管,镜下血枪离断右肺上叶尖前干血管,解剖游离右肺上叶后升支血管,镜下血枪离断,解剖游离右肺上叶支气管,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右肺上叶支气管,最后离断叶裂,切除右肺上叶.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根据术中淋巴结分组清扫和术后病理结果统计)、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器械费用情况等.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180例早期NSCLC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术中未增加操作孔、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期间死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仓血管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手术器械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17、14.032,P<0.01);单仓血管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2,P<0.05)(表2).单仓血管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4/78),低于传统组的14.71%(1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5).表2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s)指标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VAS评分24 h胸腔引流量(ml)术后住院时间(d)手术器械费用(千元)31.90±6.15 142.80±86.43 6.67±1.43 19.07±4.87 3.23±1.18294.07±132.87 5.07±0.87 17.87±3.23 49.05±6.21 125.90±86.69 6.80±2.43 17.24±4.02 3.71±1.19 315.07±124.87 5.73±1.37 29.07±6.54单仓血管组(n=78)传统组(n=102)3 讨论目前,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仍然居世界恶性肿瘤首位,而右肺上叶是肿瘤的易发部位,因此,右肺上叶肿瘤的切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术式.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加上有限的医疗资源,如何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完成手术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是临床需要面临的一个课题.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口小、创口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呼吸道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9-10].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入人心,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日益增多,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多种术式,如传统的肺叶切除、单向式肺叶切除[11]等,而每一种手术术式均有其优缺点.传统的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的肺门解剖顺序通常为动脉-静脉-支气管,该手术术式的风险相对较小,通常用于比较复杂或困难的手术中;但其缺点为手术过程繁杂,需要反复上下前后牵拉肺叶,手术时间较长.单向式右肺上叶切除的流程是从肺门表层结构开始向里依次解剖,按先后遇到的结构顺序一一处理,上叶由前到后,下叶由下往上,操作在一个方向上前进,术中暴露较为简单,该手术术式先避开叶间裂的操作,准确处理肺血管,对叶间裂发育不全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其缺点为单向式操作与传统解剖顺序及位置的变化,对初学者而言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如误切上下叶交界处动脉支,下叶切除误把主支气管当成下叶支气管等.而本研究创新应用的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首先打开叶裂,然后处理支气管,最后利用一个血管闭合器将右肺上叶静脉、右肺上叶尖前干动脉、右肺上叶后升支动脉3支血管同时闭合切断,切除肺叶.这种手术方法避免了传统手术方式所要做的透静脉、右肺上叶尖前干动脉、返支动脉和气管等4次游离过程,只需要游离2次的时间,在缩短了手术时间的同时简化了手术流程.无论是传统的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还是单向式肺叶切除,静脉和动脉均需要一支一支清除,因此需要2~3个手术钉仓,而本研究采用的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只需要1个钉仓,降低了手术耗材,减轻了患者的手术费用.但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也有局限性,如安全性问题,其要求术者的手术技巧要比较熟练,器械安全性要强.另外术中操作要注意动静脉瘘的问题,在组合处理血管时要注意血管不能重合或叠加,将待处理的血管充分游离裸化,使血管自由度增加,将血管平铺于血管闭合器上,避免血管的重叠与交叉,从而避免动静脉瘘的形成.由于血管之间、血管与气管之间往往会有淋巴结,如果病灶为恶性,采用血管组合处理时有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的风险,因此单仓血管组合处理需要将血管之间、血管与气管之间靠近血管的淋巴结向血管远端游离或清除.综上所述,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肺癌根治术和右肺上叶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其不仅能够简化手术流程,节约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够节约患者的手术费用降低手术成本,不失为一种好的新型手术方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这种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不仅对于右肺上叶切除适用,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手术难度较大的左肺上叶切除的患者也是适用的,而且更加节约时间,手术费用节约的更多,条件合适的患者,一仓可以同时闭合左肺上叶6~7支血管,简化了手术步骤,但对于术者的手术技巧要求更高.而且,该种方法必须是合适的患者,对于有些难度较大的患者仍需要按照常规手术方式切除.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Islami F,Torre LA,Jemal A.Global trends of lung cancer mortality and smoking prevalence[J].Transl Lung Cancer Res,2015,4(4):327-338.[2]Chen W,Zheng R,Baade P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J].CACancer JClin,2016,66(2):115-132.[3]Palade E,Guenter J,Kirschbaum A,et al.Postoperative pain in the acute phase after surgery:VATS lobectomy vs.open lung resection: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trial[J].Zentralbl Chir,2014,139 Suppl 1:S59-S66.[4]Higuchi M,Yaginuma H,Yonechi A,et al.Long-term outcomes after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lobectomy versus lobectomy via open thoracotomy for clinical stage IA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Cardiothorac Surg,2014,9:88.[5]Yamamoto H,Okada M,Takada M,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through a single skin incision[J].Arch Surg,1998,133(2):145-147.[6]Rocco G,Martucci N,La Manna C,et al.Ten-year experience on 644 patients undergoing single-port(uniport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J].Ann ThoracSurg,2013,96:434-438.[7]Gonzalez D,Paradela M,Garcia J,et al.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1,12(3):514-515.[8]Gonzalez-Rivas D,Yang Y,Stupnik T,et al.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bronchovascular,tracheal and carinal sleeve resection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6,49 Suppl 1:i6-i16.[9]李剑锋,杨帆,李运,等.连续10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9,16(1):1-5.[10]吴维栋,陈椿,林若柏,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2例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44(1):49-66.[11]韩雾,康明强,陈椿,等.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43例报告[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187-188.。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治疗体会钱涛涛【期刊名称】《系统医学》【年(卷),期】2018(003)013【摘要】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展开肺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1.67±39.18)min、(110.75±39.19)mL、(12.38±0.57)个,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41.20±40.19)min、(109.00±48.76)mL、(12.45±0.60)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2、2.231、0.357,P>0.05);对照组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分别为:(4.96±1.08)d、(12.61±2.18)d、(6.42±1.32)分,观察组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分别为(2.35±0.27)d、(7.12±2.21)d、(3.72±1.27)分,因此,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52、10.265、9.224,P<0.05).对照组有2例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有1例肺不张,0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7%,因此,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等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总页数】3页(P126-128)【作者】钱涛涛【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苏州 21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14例临床治疗体会 [J], 郝迎涛;董晓鹏;赵小刚;孙启峰;赵云鹏;丛波2.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J], 李东涛;高军;刘成昌;陈秀科;罗佩3.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治疗体会 [J], 钱涛涛4.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治疗体会 [J], 林洁桓; 马骏; 陈福楠; 吴灿兴5.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J], 刘旭东;赵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体会近年来,胸腔镜临床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改变了肺癌根治术的方式。
孔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已被广泛用于肺癌根治术。
本文就近年来我院肺癌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实践进行体会总结。
一、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我院从2015年开始使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截至2018年底,累计实施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39例,占肺癌根治术总例数的80.96%,表明单孔胸腔镜在我院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
其中男性397例,占90.45%;女性42例,占9.55%;年龄以60~69岁组为最多,占34.30%;20~39岁组为最少,占2.04%。
病变位置以右肺为最多,占68.11%;左肺为次多,占30.48%;两肺为最少,占1.41%。
病理类型以小细胞癌占比最高,占67.34%;非小细胞癌占比其次,占32.66%。
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经济分析1.施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费用明显降低。
我院2015~2018年应用单孔胸腔镜实施的肺癌根治术的中位整体费用(其中包括检查费、住院费、手术费和药品费)为20700元,较2014年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的21000元明显降低了,虽然我院从2015年开始实施肺癌单孔胸腔镜根治术时,设备费用较前有所增加,但可通过多次使用、部分租赁等方式降低费用,有效降低了实施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费用。
2.施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可节约床日费用。
2015~2018年应用单孔胸腔镜实施的肺癌根治术的住院时间为7.09天,低于2014年采用开胸术实施肺癌根治术的8.34天,节约床日费用较2014年显著减少。
三、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分析1.施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
439例肺癌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其中住院时间均在7天以内,术后恢复良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摘要】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一种新兴的肺癌治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然后重点探讨了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随后详细阐述了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手术步骤、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最后总结指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应该加大对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以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手术技术、临床疗效、并发症、应用前景、治疗现状、发展、研究、推广、有效手段。
1. 引言1.1 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技术是一种通过小孔径在患者胸腔内进行手术操作的微创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手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
最早的胸腔镜手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用于诊断性胸腔内腔镜检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治疗性胸腔镜手术。
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影像技术的进步,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肺、食道、纵隔等部位的手术都可以采用胸腔镜进行操作。
胸腔镜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势,如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在肺癌治疗中,胸腔镜手术技术凭借其微创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随着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胸腔镜手术的操作变得更加精准和简便,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
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进一步推动肺癌治疗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好处。
1.2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非小细胞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
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体会近年来,胸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推动了临床治疗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肺癌治疗的一个主要手段。
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以提供有效的护理,它能够创造一个术式来给病人提供最佳的中长期结果。
本文将通过总结近年的应用和实践,讨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体会等。
一、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应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胸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疗效。
根据不同情况对病例进行治疗,用单孔胸腔镜及相关设备进行摘除手术,减少胸部其他器官的损伤,取得更佳的疗效。
其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1、术创伤小:单孔胸腔镜的腔镜杆直径只有5mm,从而减少壁的损伤,减少创伤和出血。
2、料及穿刺方式多样:采用多种材料,如碳纤维或碳烷纤维,并采用不同的穿刺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3、间节省:不需要进行拆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麻醉时间,从而降低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后痛苦。
4、可能多的保留器官:在完成根治术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周围的器官,减少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更好的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体会1、术安全性高: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损伤,改善术后疗效和恢复,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2、术时间短: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不需要复杂的拆线,术中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减少恢复时间,完全满足患者的需要。
3、料新颖: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采用多种新颖材料,减少创伤,同时又不会影响病人的手术效果和术后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4、术精湛:手术要求耐心、严谨的态度,仔细的操作,胸腔镜的技术要求高,需要提前进行演练,熟悉设备的功能,才能保证手术安全。
三、总结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现代肺癌治疗的新型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材料新颖、技术精湛、时间节省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和青睐,必将成为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以本院为单位,在2019年1-12月间,选取肺癌患者5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25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
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员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偏短(P<0.05)。
结论针对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能加速康复进程,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肺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早在2004年,有研究便率先对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肺楔形切除术进行了报道[1],此后,其适应证不断扩展,已囊括多种胸部疾病,如肺、纵膈、胸膜等。
在此背景下,采用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逐渐得到临床的认可。
本文针对所收治的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现就其效果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9年1-12月,选取来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共计5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癌,且没有发现纵隔淋巴结、放射性浓聚情况。
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中,男性15例,女10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70岁,平均(56.4±5.6)岁;观察组25例中,男性14例,女11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69岁,平均(56.2±5.3)岁;两组上述数据经全面、深入比对,所存在差异均不明显(P>0.05)。
1.2方法(1)观察组。
用STORZE胸腔镜系统及双关节腔镜手术器械(德国)、爱惜龙可旋转内镜切割缝合器(美国强生)、超声刀、内镜用血管锁等。
全麻,气管内插双腔管,且患侧单肺通气。
行仰卧位,术者与第一助手站在患者前侧,在腋前线第5肋间,作一切口,长度控制在4~5cm,用保护套进行保护。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治疗体会目的探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肺癌患者均进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并对患者的淋巴结进行清除;记录全部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的数量和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情况。
结果24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是(159.35±21.36)min,平均的术中出血量是(183.54±13.65)mL,平均的住院时间为(4.02±0.5)d。
全部24例患者在手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
清扫出的淋巴结数量平均为(6.02±1.5)个,并且24例患者在术后30天并无死亡情况的发生。
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并且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标签: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肺癌其实是一种肿瘤,并且在肿瘤中属于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该病的致死率比较高,也是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威胁的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在临床中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近年来治疗肺癌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1];如今临床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肺癌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为了进一步探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影响。
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24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在单孔胸腔镜下进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方法。
分析肺癌患者的治疗结果显著,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在单孔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并且所有患者均已经进行穿刺活检检测和CT造影检查;并且通过支气管镜进行了确诊。
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45±4.21)岁。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治疗体会郭勇;董家豪;时大雨【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安全有效,术后置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2【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胸腔镜;单操作孔;临床效果;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作者】郭勇;董家豪;时大雨【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中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胸外科,吉林吉林132021;吉林省吉林市中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胸外科,吉林吉林132021;吉林省吉林市中石油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胸外科,吉林吉林13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临床上肺癌发生率不断增高,对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影响,因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单孔或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及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分别以传统手术方法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以探讨单操作孔胸胸腔镜的临床效果,为今后更好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及理论支持,从而使肺癌临床治疗更加微创及有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3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40例),对照组采用三孔胸腔镜手术(40例)。
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单孔胸腔镜手术是一种较新的微创手术技术,其通过仅在患者的一个胸壁入口处完成手术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比传统的开放性胸腔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因此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在治疗早期NSCLC患者中,单孔胸腔镜手术同样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临床有效性备受关注。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NSCLC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单孔胸腔镜手术能够实现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手术操作。
单孔胸腔镜手术通过仅在一个胸壁入口处完成手术操作,因此可以避免传统多孔胸腔镜手术中多个孔道带来的遮挡和干扰。
这使得医生能够获得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更加精准地进行手术操作。
研究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进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手术操作时,能够获得与传统开放性胸腔手术相当甚至更好的手术效果,为此单孔胸腔镜手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由于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单孔胸腔镜手术使得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与传统开放性胸腔手术相比,单孔胸腔镜手术使得患者术后对于自身日常生活的恢复能力更强,术后的心理负担也得到了一定缓解。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NSCLC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有效性。
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好等诸多优势,对于早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单孔胸腔镜手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对于早期NSCLC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单孔胸腔镜手术在治疗早期NSCLC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有效性,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手术操作技术上对医生的要求较高,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较高等。
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量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