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检测 :第27讲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806.00 KB
- 文档页数:7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大全五篇]第一篇:高考地理总复习第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课后达标检测中图版解析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天津河西二模)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
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 B.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C.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2.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 C.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解析:第1题,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
第2题,注意题干关键词“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1.B 2.A (2016·内蒙古赤峰一模)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报告显示,煤炭运力仍是制约国内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煤炭运输制约,资源地产能难以释放,消费地则无煤可供。
读我国区域煤炭调动流量图,完成下题。
3.下列措施中既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的是( ) A.革新煤炭开采技术 C.扩大煤炭运输通道B.建设坑口电厂D.产业集聚,获得规模效应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坑口电厂是山西变输煤为输电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这有利于山西释放煤炭产能,同时又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B正确。
(2016·哈三中一模)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
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4~5题。
4.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承载力高 C.森林覆盖率较高B.能源需求量少 D.产业结构轻型化5.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禁止煤炭外运,发展第三产业D.延长煤炭产业链和促进非煤产业发展解析:第4题,乙省是广东省,低碳区的形成与环境承载力和森林覆盖率无关;该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需求量大;产业结构轻型化,消耗的能源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因此该省成为低碳区。
考点规范练32德国鲁尔区的探究一、选择题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千米,人口1 700万,是国家炼铝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读图,完成第1~2题。
1.黄河“金三角”地区()A.包括晋、秦、鄂三省B.主体属于黄河中游地区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位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2.该区进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是()①环境美丽②能源资源丰富③内河航运发达④亚欧大陆桥经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
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此完成第3~4题。
3.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峻的缘由可能是()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峻的土地沙漠化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峻的水污染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峻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进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4.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1浙江六校模拟)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6.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乐观影响有()A.进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两地进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宽敞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8.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阅历,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的措施是()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进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退污染,美化环境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同步测试【典型例题】[例1] 图中甲、乙是“中国和德国最大工业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5-23(1)图甲是中国的____________工业区,图乙是德国的_____________工业区。
(2)比较甲、乙两地区位优势的异同点,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图四中相应的小圆内(每个小圆内只能填一项,有的选项可不选用)A. 地理位置优越B. 著名国际金融中心C. 煤炭资源丰富D. 水陆交通便利 E . 水能资源丰富 F. 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G. 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解析:本题通过中外对比,进一步理解传统工业的形成和特点,同时考察读图、识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等。
答案:(1)沪宁杭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2)左 G ,中 ADF ,右C[例2] 2003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三访我国工业最老的基地——东北地区,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称为“东西互动的两轮子”,且强调前者是我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中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使“振兴东北”获得了“国策”地位。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温家宝总理强调,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方式,走出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东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鞍山的________、沈阳_______、大连______ 和________、长春________、哈尔滨_______工业等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部门。
(2)东北发展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东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切入点,考核学生对东北工业基地的原有基础,发展条件,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原因、整治措施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27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选择题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
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
我国于2017年5月在南海试开采可燃冰并获得成功,在可燃冰开发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读下图回答1~3题。
1.可燃冰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量少B.对环境影响大C.开采难度大D.海上交通不便2.该群岛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带状波纹(见上右图),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洋流B.夏季风C.潮汐D.地壳运动3.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其主要意义是( )A.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占领开采技术高端位置C.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D.减轻我国空气污染解析:第1题,可燃冰主要处于深海中,开采的难度大是其目前没有被大规模开采的主要原因。
第2题,通过图中波纹的走向可以判断出其是受夏季盛行的偏南风影响形成的。
第3题,因为除我国以外还没有国家能成功开采可燃冰,所以掌握开采的核心技术是其主要意义。
目前该技术还没有应用到商业开采,还不能促进南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1.C 2.B 3.B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因皖北地区煤炭开采而设立的新兴工业城市。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采煤矿至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使得淮北市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
下图为不同时段淮北市生态系统不同服务价值变化量示意图(图中数值从低到高代表服务价值的增加)。
读图回答4~6题。
4.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中,产生价值最大的是( )A.气体调节B.土壤更新C.生物多样性D.废物处理5.据材料推测,1987-2000年淮北市( )A.农田面积增加B.水体面积减少C.林地面积增加D.建设用地面积减少6.2000-2007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进程加快B.生态建设加强C.大多煤矿被关停D.实施退耕还林解析:第4题,从示意图中能够直接读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所对应的价值,其中废物处理产生的价值最大。
一、选择题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有名的工业区之一。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还没有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据此回答 1~ 3 题。
1.与鲁尔区对比,山西省较贫乏的自然资源是()A.水资源B.铁矿石C.土地资源D.煤炭资源2.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广阔的市场B.政府的支持C.便利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3.以下山西省经济构造调整举措不合理的是()A.增添原煤的生产数目,提升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家产,协调三大家产的发展C.增添科技投入,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D.增设道路网,改良交通条件【分析】第 1 题,鲁尔区天然河流和人工河流众多,有充分的水源;山西省不只降水少,并且降水集中,水资源严重不足。
第 2 题,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山西省交通条件较差,影响煤炭外运。
第 3 题,山西省经济构造调整,应由单调煤炭开采转变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 1.A 2.C 3.A4.与新兴工业对比,传统工业的显然特点是()①公司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③工业分别布局④资本高度集中A.①②C.①④B.①③D.②④【分析】传统工业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大型工业公司为中心,工业集中分布,资本高度集中,而新兴工业多以中小型公司为主,以分别化布局为特点。
【答案】D读图,回答 5~ 6 题。
5.致使图示地区工业衰败的主要原由是()①生产构造太复杂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升④世界性钢铁剩余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20 世纪中叶,一些新兴公司不肯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由是()①该区工业公司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备不齐备,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第 5 题,从其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进行剖析。
第 6 题,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公共设备配套齐备,劳动力技术也较强。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9·某某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C.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1.A2.B[第1题,左图为德国鲁尔区,右图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没有铁矿;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德国劳动力不廉价。
第2题,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是受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 (2019·某某模拟)某某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
下图为某某省1985~2002年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据图回答3~4题。
3.1990年至2002年,某某省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4.2000年以后,某某省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降低运输成本④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B4.D[第3题,考查某某省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的原因。
全省煤炭生产量稳步增加;交通运输能力有限导致煤炭调出量减少;某某省省煤炭储量丰富,材料中未体现某某省控制煤炭调出;某某省内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条,消耗量减少。
第4题,某某省对外电力输出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在本地区发电增加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019·模拟)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概括归纳法记忆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兴起”“衰落”和“振兴”(1)“兴起”于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接近法国东北部铁矿资源。
位于欧洲的心脏,交通便捷,自身及欧洲是其广阔市场。
(2)“衰落”于世界经济的冲击:内因是其单一的产业结构,主因是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次因是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根本原因是受新技术冲击。
(3)“振兴”于可持续发展探索: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依托科研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拓展交通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吸引投资。
鲁尔区的兴起与衰落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1)产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
(2)煤炭危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和新技术炼钢,使 煤炭需求量明显下降煤炭开挖深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使鲁尔区煤价缺乏竞争力(3)钢铁危机⎩⎪⎨⎪⎧产钢和出口钢的国家增多,世界钢铁 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危机及钢产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鲁尔区因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图表解读鲁尔区优越的区位图[信息获取](1)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欧洲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交会处。
(2)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莱茵河及其支流为鲁尔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靠近铁矿产地,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
(3)由图中的河流、铁路、公路的分布,可看出鲁尔区的交通有何优势?提示: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
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处在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
这里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以及人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4)除鲁尔区外,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共同条件有哪些?提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高中业水平考试地理复习题——《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是:A.丰富的铁矿资B.丰富的煤炭资.发达的技D.有莱茵河和鲁尔河的水读“某国示意图”,回答2~3题:2、下列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北高南低B.气候北干南湿.北部以畜牧业为主,南部以种植业为主D.新兴工业区分布在北部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3、以下不属于...A.煤炭资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D.铁矿石储量丰富4、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的D.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5、下列属于鲁尔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煤炭资储量丰富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③离铁矿区较近④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A.①②B.①③.①④D.②④读下图,回答6~8题:6、图中H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它是:A.美国东北部工业区B.英国中部工业区.俄罗斯西北部工业区D.德国鲁尔工业区7、该工业区得以发展的资基础是:A.煤炭资丰富B.铁矿石资丰富.石油资丰富D.劳动力资丰富8、20世纪50年代以,该区域传统产业明显衰落,其中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机械B.钢铁、煤炭.石化、煤炭D.钢铁、电子德国是欧洲西部的经济强国,对外贸易居本区第一位。
工业高度现代化,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
据此回答9~10题:9、有关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多瑙河流域B.煤田面积小,储量少.主要有煤炭、钢铁、电力、化、机械工业D.铁矿资丰富10、20 世纪50 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A.工业结构单一B.煤炭能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11、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地位下降B.煤炭资枯竭,环境污染.生产设备老化,生产效率太低D.煤炭、钢铁产量严重过剩,工业用地十分紧张12、鲁尔区出现“煤炭危机”的原因是:A.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B.世界能消费量减少.炼钢的耗煤量逐渐增加D.煤炭资需求量增加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
第27讲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鲁尔区的区位条件鲁尔区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煤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产业。
各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联系密切,具体如图所示:三、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1.表现:煤炭、钢铁工业走向衰落;失业问题严重。
2.原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煤炭资源枯竭技术发展,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减少四、鲁尔区的环境恶化1.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表现⎩⎪⎨⎪⎧煤渣、矿渣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五、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鲁尔区实施的各项整治措施是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1.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3.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4.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微点1鲁尔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为基础,并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部门。
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当某种工业部门(如煤炭、钢铁)市场不景气时,就会引起全区的经济衰落。
微点2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限制传统工业的发展,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微点3当前发展中国家大都处在传统基础工业的建设阶段,为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应当借鉴鲁尔区的宝贵经验,努力创建一个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同时要注意发展科技、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微点4新能源的开发,除了要考虑与矿物能源相似的条件,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1)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2)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往往决定着新能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检测:德国鲁尔区的探索一、选择题玉门隶属酒泉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玉门风能资源丰富,1997年玉门建成了甘肃省首个示范型风电场,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投产20多个风电场。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2003年,玉门实施了政府驻地搬迁工程。
玉门政府驻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是( )A.老城区石油资源枯竭B.新城区风能资源丰富C.新城区靠近铁路干线D.新城区位于绿洲边缘2.风电产业成为玉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希望,然而已建成的风电机组运行率却很低。
玉门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风速变化大,风力发电不稳定B.当地技术水平低,设备维修难C.本地电力需求大,电力供应紧张D.风力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低3.近年来,玉门尝试在风电场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其作用是( )①可实现“风”“光”互补②可增强风电储能③可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④可解决“弃风”现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100%清洁能源供电一周。
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范围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右图示意青海省电力生产结构。
读图,完成第4~5题。
4.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地域广,土地辽阔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⑤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A.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④⑤5.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B.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C.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D.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37美元/桶涨到85美元/桶。
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
一、选择题(2020·上饶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某年年底发电装机中各类型电源发电占比及年发电量、用电量占比。
据此回答1~3题。
省区各电源发电占比(%)发电量占比(%)用电量占比(%)水电燃煤燃气其他①72.20 16.53 0.00 11.27 31 16②38.25 53.37 0.01 8.17 17 13③9.48 59.02 15.08 16.42 40 57④53.39 40.19 0.40 6.03 12 141.A.①为广西B.②为贵州C.③为云南D.④为广东2.关于③省区能源结构、发电量、用电量占比的特点和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煤炭资源丰富,燃煤发电比重大B.水力发电成本高,水电发电比重小C.能源资源丰富,发电量占比大D.人口多、经济发达,用电量占比大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未来下列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第1题,四个省区中,云南地势落差大、有多条大河流经而水能资源丰富,则水电占比最大的①为云南;贵州号称“江南煤海”,则燃煤发电比重大,②代表贵州;广东经济最发达,发电量、用电量最大,则③为广东;④为广西。
第2题,广东常规能源缺乏,但经济发达而用电量大,主要是从北方运送煤炭到广东发电,以满足市场用电需要。
广东主要位于珠江下游,地势低平而水能资源较缺乏,故水电比重小。
第3题,表中数据显示,①发电量远大于用电量,则最需要把电能输送出去;而③电力缺口最大,最需要从省外调入电能;故输电线路中输电量增加最明显的应该是①→③。
答案:1.B 2.D 3.B海洋渗透能是利用咸水与淡水之间的渗透压力推动涡轮发电机而获得的能源。
在盐度大的水域里,渗透发电的效果更好,但在发电厂附近必须有充足的淡水供给。
挪威能源集团研发出了获取这种新绿色能源的技术,目前我国海洋渗透能的研发尚处于初期阶段。
下图示意海洋渗透能的工作原理。
读图,回答4~6题。
4.我国依靠海洋渗透能发电最理想的盐湖是()A.青海西部察尔汗盐湖B.山西南部运城盐湖C.江苏东部盐城大盐湖D.新疆东部巴里坤盐湖5.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的最大优势是()A.受天气影响小B.受地域的影响小C.电站建造成本低D.技术简单便于操作6.我国利用海洋渗透能的天然优势是()A.有雄厚的经济基础B.山地多,地势起伏大C.有众多的内陆湖D.有漫长的海岸线解析:第4题,察尔汗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盐分浓度大,但由于气候较干旱,缺乏充足的淡水,A、B、D错;盐城大盐湖地处江苏东部,濒临海洋,且有充足的淡水,C对。
第5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受天气影响小,A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渗透能发电都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受地域的影响都很大,B错;海洋渗透能发电需在水体中进行,电站建造成本高,C错;海洋渗透能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刚刚研发成功,在我国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说明其技术难度较大,D错。
第6题,我国海岸线漫长,发展海洋渗透能的自然条件优越,D 对;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天然优势,A错;海洋渗透能的开发,与地形关系不大,B错;海洋渗透能的利用需有充足的淡水,有众多的内陆湖不是优势,C错。
答案:4.C 5.A 6.D(2020·衡水安平中学月考)安徽省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已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平均沉陷七米左右。
漂浮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150兆瓦漂浮光伏电站在淮南市刘龙采煤沉陷区正式并网发电。
据此回答7~9题。
7.在淮南市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A.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B.淮南市科技力量雄厚C.长期采煤已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积水成湖D.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8.淮南市漂浮式光伏电站()A.发电稳定性比传统火力发电强B.可从根本上解决淮南市能源不足问题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的水资源D.有利于淮南市成为我国未来的“光谷”9.下列最适合建设大规模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是()A.贵州贵阳B.江苏徐州C.四川成都D.内蒙古呼伦贝尔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中“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最大”等信息判断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A不符合题意;淮南市位于安徽省,科技力量并不雄厚,B符合题意;由材料“长期采煤已导致大面积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可知C不符合题意;材料“全球最大”说明有政策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
第8题,光伏电站依赖于太阳光照,故发电稳定性较差,A错;可以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问题,B错;漂浮式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可阻挡阳光照射水面从而减少蒸发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当地的水资源,C正确;淮南市整体科技水平较低,不会成为我国未来的“光谷”,D错。
第9题,由材料可知,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地区主要在矿产资源枯竭地区,而江苏徐州是我国传统煤炭产区,地面沉陷面积大,有利于建设大规模漂浮式光伏电站,而选项中其他三个城市不具备此特征,故B正确。
答案:7.B8.C9.B(2020·广州高考模拟)传统火电厂的湿冷系统是利用大量自然状态水对锅炉水蒸气进行蒸发冷却。
建在新疆戈壁滩上的五彩湾火电厂是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也是我国疆电外送配套工程之一,其新型风冷系统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0~11题。
10.五彩湾火电厂在新疆戈壁滩布局的主要优势是()A.原料丰富B.风力强劲C.地价低廉D.市场广阔11.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风冷火电厂()A.发电量大B.耗水量少C.废气量少D.耗煤量少解析:第10题,火电厂对煤炭消耗量大,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是其发展火电的主要优势。
风力对火电影响小。
新疆地广人稀,戈壁滩地价低廉不是主要因素。
新疆市场较小。
故选A。
第11题,新型风冷火电厂利用空气进行冷却,传统火电厂利用水进行冷却,故与传统火电厂相比,新型风冷火电厂耗水量少。
故选B。
答案:10.A11.B二、非选择题12.(2020·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法国决定将核电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大力研发新型核电技术,全国核电比重达到70%,核电技术全球领先。
2017年,中国与法国共同投资建设的英国欣克利角新核电站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正式开工。
该项目仅一期造价就达180亿英镑,是迄今全球造价最高的核电站,我国将投资1/3,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
材料二法国和英国主要核电站分布图。
材料三英国1975-2015年能源结构示意图。
(1)据图对比法国和英国核电站的特点。
(2)据图说出英国1995-2015年能源结构中比重上升的能源类型。
(3)指出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对英国的积极作用。
(4)你是否赞成我国投资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解析:(1)法国与英国核电站的特点主要从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2)从1995-2015英国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煤炭及石油的占比降低,而水电、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比重上升。
(3)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对英国的积极作用主要从能源结构、大气环境及能源安全和就业等方面分析。
(4)是否赞成我国投资欣克利角新核电项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赞成主要从建设该电站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
不赞成主要从对国内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1)法国核电站数量多,分散于全国;英国核电站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沿海,多在英格兰。
(2)天然气、水电、其他能源。
(3)优化英国能源结构,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保障英国能源安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就业。
(4)赞成。
加强同世界核电大国的技术合作;促进核电站建设和管理的经验积累;推动我国的技术、资本向全球市场的迁移(输出、转移);打造中国制造核电新名片。
或不赞成。
投资巨大;风险大;不利于带动国内就业。
13.(2020·重庆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5.6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此后,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
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
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简析柴达木盆地矿产类型众多的形成条件。
(2)说明图中干盐湖开发利用盐类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4)根据材料判断,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1)金属矿产属于内生矿产,煤、石油等属于外生矿产,因此应分别从地壳运动——有色金属,海陆变迁和沉积环境——油气,岩石风化侵蚀和气候变干——盐类等角度去分析。
(2)食盐、钾盐等易溶于水,气候干燥利于加工盐产品。
因此本题应从资源分布状况和气候等角度去思考。
(3)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作答。
(4)主要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等角度综合考虑。
答案:(1)随海陆变迁,大量掩埋在地下的海洋生物遗体、森林,逐渐转化为石油、天然气和煤;地壳运动造就了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岩石风化后,经过长期的流水作用,在盆地低洼处,大量盐类物质汇集,随着气候变干,湖水蒸发,浓度变大,在内陆湖盆形成盐湖和盐类矿床。
(2)盐湖资源裸露地表,便于开采和加工;盆地气候干燥,可通过自然日晒工艺加工盐产品。
(3)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答2点即可)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4)生态环境脆弱(或植被稀少,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