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 中国电影发展 获奖记录共3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18 MB
- 文档页数:35
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的入围影片名单,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秘书长何平等出席了活动。
组织机构吴天明、谢飞、郑洞天、张艺谋、滕文骥、陈国星、张建亚、李少红、塞夫、宋江波、贾樟柯、陆伯炎、王亨里、周力、张国立、路学长、章明、徐耿、常君、周有朝、李欣、冯小宁、霍建起、王一持、王小帅、宁赢、宁浩、吴天戈、黄建中、张扬、管虎、施润玖、张一白、朱文、徐静蕾、司马瑞东等。
终身成就奖:吴贻弓举办时间:2012年1月—4月举办地点:北京基本宗旨:建立一个专业性的、权威性、有尊严的充满荣誉感的行业表彰鼓励机制。
表彰内容:年度影片、年度导演、年度青年导演、年度男女演员等海报1海报2评论亲切的饭局——最民主,也最专业的颁奖2012年04月09日06:37腾讯娱乐[微博]曾剑我要评论(10)字号:T|T[导读]2011年度导演协会表彰大会于昨晚圆满落幕。
基于300多位专业人士的评选意见,这次的表彰大会确实可以被称为是中国目前最专业也最民主的颁奖。
转播到腾讯微博姜文三度登台,成为全场大热。
腾讯娱乐专稿(文/曾剑)乍一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搞的这个2011年度表彰大会更像是一个饭局,大厅内摆了几十张饭桌,男人西装革履,女人斗艳争芳,大厅灯光昏暗,他们就着桌上的台灯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菜单,不时侧身交流下意见,身旁助兴的有懒洋洋且开胃的爵士乐。
哦,谁能相信这竟然是中国电影到目前为止可能最专业,也最民主的颁奖呢?李少红(微博)的大饭局李少红为这个大饭局筹备了许久时间。
这个女人至少从今年1月就开始张罗这档子事了。
从1月份的启动仪式,到3月份公布24部入围电影和入围名单,李少红每次都将自己套进那件黑色小西服中,脸上挂着微笑,张罗着宾客。
她手下繁多的工作人员不断来向她征求意见,或获得许可,李少红总是不动声色的做出各种指令。
是的,她看上去不动声色,但是,天知道,她内心有多焦虑。
直到8日晚上的表彰大会结束,李少红才得到了解放。
她太想把这个表彰大会做得与众不同,而她确实做到了。
中国电影华表奖历届获奖名单(一览表)中国电影华表奖历届获奖名单历届华表奖获奖名单第一届(1994年度)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爷》优秀故事片:《弹道无痕》《步入辉煌》《留村查看》《一家两制》《天网》《绝境逢生》《警魂》最佳导演:张建亚(《绝境逢生》)最佳编剧:毕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爷》)第二届(1995年度)最佳故事片:《孔繁森》优秀故事片:《赢家》《七七事变》《士兵的荣誉》《-办主任》《九香》《红樱桃》最佳导演:陈国星、王坪(《孔繁森》)最佳编剧:郑沂、沈贻炜(《-办主任》)、思芜(苏小卫)(《赢家》)第三届(1996年度)优秀故事片:《大转折》《红河谷》《喜莲》《夫唱妻和》《离开雷锋的日子》《男婚女嫁》《彝海结盟》《军嫂》《青年刘伯承》《一棵树》最佳导演:韦廉(《大转折》)、冯小宁(《红河谷》)最佳编剧:王兴东(《离开雷锋的日子》)、郭中束、郝国忱(《喜莲》)第四届(1997年度)优秀故事片:《鸦片战争》《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安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惹事生非《黑眼睛》《长征》《红西服》《灯塔世家》、《非常爱情》最佳导演:胡炳榴(《安居》)、杨光远(《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最佳编剧:刘一兵(《朗朗星空》)、赵冬苓(《激情辩护》)第五届(1998年度)优秀故事片:《春天的狂想》《男妇女主任》《世纪之梦》《快乐老家》《一个都不能少》《故园秋色》《不见不散》《龙飞凤舞》《良心》《上海纪事》最佳导演:孙沙(《快乐老家》)、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滕文骥(《春天的狂想》)最佳编剧:张笑天(《世纪之梦》)、张继、何庆魁、赵德平(《男妇女主任》) 第六届(1999年度)优秀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国歌》《紧急迫降》《我的1919》《黄河绝恋》《我的父亲母亲》《女帅男兵》《冲天飞豹》《赛龙夺锦》优秀导演奖:陈国军(《冲天飞豹》)、吴子牛(《国歌》)、张建亚(《紧急迫降》)优秀编剧奖:黄丹(《我的1919》) 唐娄彝(《西洋镜》)冯小宁(《黄河绝恋》)孙晓青、缪鲁(《女帅男兵》)第七届(2000年度)优秀故事片:《生死抉择》《相伴永远》《真心》《月圆今宵》《英雄郑成功》《-与斯诺》《彩练当空舞》《詹天佑》《走出硝烟的女神》《走过严冬》优秀导演:于本正(《生死抉择》)、陈力(《月圆今宵》)、霍建起(《蓝色爱情》)优秀编剧:贺子壮、宋继高(《生死抉择》)胡建新、顾保孜(《相伴永远》) 第八届(2001年度)优秀故事片:《-在1925》《冲出亚马逊》《背水一战》《声震长空》《天上草原》《法官妈妈》《荔枝红了》《面对生命》《高原如梦》《嘎达梅林》优秀导演奖:宋业明(《冲出亚马逊》) 塞夫、麦丽丝(《天上草原》)第九届(2002年度)优秀故事片一等奖:《惊涛骇浪》优秀故事片二等奖:《美丽的大脚》《首席执行官》优秀故事片三等奖:《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周恩来万隆之行》《和你在一起》《暖春》优秀导演奖:翟俊杰(《惊涛骇浪》)、杨亚洲(《美丽的大脚》)第十届(2003年度)优秀故事片奖:《台湾往事》《天地英雄》《惊心动魄》《三十八度》《疑案忠魂》《心跳墨脱》《暖》《婼玛的十七岁》《-去安源》优秀导演奖:郑洞天(《台湾往事》)、霍建起(《暖》)第十一届(2004年度)优秀故事片奖:《一轮明月》《任长霞》《我的法兰西岁月》《郑培民》《花腰新娘》《风起云涌》《可可西里》《沉默的远山》《张思德》优秀导演奖:尹力(《张思德》)、陆川(《可可西里》)第十二届(2005-20XX年度)优秀故事片奖:《太行山上》《东京审判》《我的长征》《云水谣》《千里走单骑》《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小巷总理》《山乡书记》《生死托付》《香巴拉信使》优秀导演奖:尹力(《云水谣》)、高群书(《东京审判》)优秀编剧奖:刘恒(《云水谣》) 陆柱国(《我的长征》、《太行山上》) 第十三届(20XX-20XX年度)优秀故事片奖:《突发事件》《铁人》《沂蒙六姐妹》《高考1977》《集结号》《梅兰芳》《大河》《我的左手》《八月一日》《袁隆平》优秀导演奖:冯小刚(《集结号》)、陈凯歌(《梅兰芳》)优秀编剧奖:思芜(苏小卫)(《沂蒙六姐妹》)、张冰(《大河》)第十四届电影华表奖完全获奖名单 (20XX-20XX年度)优秀故事片奖:《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飞天》《杨善洲》《秋之白华》《山楂树之恋》《钢的琴》《建党伟业》《郭明义》《赵氏孤儿》优秀导演奖:王珈、沈东(《飞天》) 韩三平、黄建新(《建国大业》) 优秀编剧奖:《老寨》《建党伟业》第十五届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20XX-20XX年度)优秀故事影片奖:《中国合伙人》、《一九四二》、《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失恋33天》、《辛亥革命》、《忠诚与背叛》、《钱学森》、《金陵十三钗》、《搜索》、《万箭穿心》、《警察日记》优秀导演奖:冯小刚《一九四二》/陈力《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优秀剧作奖:原创剧作周智勇,张冀《中国合伙人》改编剧作刘震云《一九四二》第十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20XX年度)优秀故事片:《捉妖记》《破风》《狼图腾》《失孤》《解救吾先生》《亲爱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智取威虎山》《百团大战》《战狼》优秀编剧奖:邢原平、贾茹《土地志》优秀导演:徐克第十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奖名单(2018年度)优秀故事片:《红海行动》《战狼2》《十八洞村》《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大鱼海棠》《大唐玄奘》《老阿姨》《龙之战》《明月几时有》优秀编剧:苗月《十八洞村》优秀导演:林超贤《红海行动》中国电影华表奖2023举办时间“奋楫扬帆正当时——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将于5月23日举行,对四年来中国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
第一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定军山》。
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
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
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他们作为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既缺乏经验,拍摄条件又非常简陋的情况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 先后拍了十八集 ) 。
就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处于摸索阶段。
第二代导演 -- 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
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
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
中国各代导演中国第一代导演(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1.郑正秋:1913年与张石川合组新民公司,共同编导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被夏衍誉为“为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922年与张石川等共同创办明星影片公司,设立明星影戏学校。
1923年摄制完成《孤儿救祖记》,是郑正秋的第一部社会片,使演员王汉伦成为中国第一位悲剧女演员。
1924年郑正秋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电影剧本《玉梨魂》。
1933年编导的《姊妹花》是中国最早的有声故事片之一,1935年参加苏联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
2.张石川:1928年导演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
1931年导演了以蜡盘配音的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
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导演艺术家。
中国第二代导演(夏衍的《春蚕》,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1.吴永刚:1934年编导无声片《神女》。
1936年编导国防影片《壮志凌云》。
1947年拍摄《终身大事》。
1978年导演戏曲艺术片《刘三姐》。
1980年与吴贻弓合作导演的《巴山夜雨》,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2.费穆:1932年执导了《城市之夜》。
1948年导演《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
3.蔡楚生:1929年拍摄了《战地小同胞》(1929)、《碎琴楼》(1930)、《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
1931年夏先后创作了《南国之春》(1932)和《粉红色的梦》(1932)。
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
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4.沈西苓:1931年编导《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等影片。
中国电影导演范文王家卫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被誉为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独立的思考,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从爱情片到悬疑片,每一部作品都以细腻的手法和深复杂的情感打动了观众。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强调个人情感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他经常运用慢镜头、追逐镜头和快速剪辑等技巧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他独特的摄影风格和音乐选择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电影常常通过细腻的画面展示人们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王家卫的作品还经常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
他的电影《花样年华》和《一代宗师》都分别以背景中的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为主题,通过个人故事展示了大时代中人们的困惑和挣扎。
他的电影表现了一个个普通人物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的坎坷和辛酸,引发观众对生活意义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除了创作独特的电影作品,王家卫还积极参与电影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他作为制片人和导演为一众年轻导演提供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他主导的“喜剧之王”系列电影项目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王家卫的成功不仅在中国电影界取得了广泛的认可,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他的电影作品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并得到了国际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人物的独特性,也通过电影语言引发了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思考。
总之,王家卫是中国电影导演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情感深刻,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他不仅以个人作品卓越,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成功不仅在国内得到了认可,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展示了中国电影导演的独特魅力。
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代--------第六代)来说说中国的电影导演吧在网上搜罗了一些资料,做了些整理.大家可以进一步补充.第一代导演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20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郑正秋·任彭年、侯曜·沈浮·史东山·何非光·袁牧之·蔡楚生·洪深第二代导演“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
“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
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
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影表演艺术也属于由萌芽到起步阶段。
·陈怀皑·桑弧·崔嵬第三代导演第三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谢晋·谢铁骊·谢添·沙蒙·水华·林农·李前宽肖桂云·凌子风第四代导演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情况1950年《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1951年《钢铁战士》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白毛女》获“特别荣誉奖”、《新儿女英雄传》获“导演特别荣誉奖”、《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获“一等斯大林奖金”。
1952年《人民的战士》获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战的越南》获“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内蒙人民的胜利》获“电影编剧奖”。
1954年《智取华山》获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音乐片奖”。
1955年《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鸡毛信》获“优胜奖”。
1956年《神笔》获“大马士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第一奖章、威尼斯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
1957年《神笔》获华沙第二届国际儿童娱乐片比赛大会特别优秀奖。
《女篮五号》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祝福》获卡罗维发利第十届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58年《边寨烽火》获卡罗维发利第十一届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1959年《老兵新传》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章。
《小鲤鱼跳龙门》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章。
1960年《五朵金花》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
《聂耳》获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传记片奖。
《女篮五号》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1961年《革命家庭》获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
《非洲之角》获第四届国际非洲电影节最高奖----非洲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人参娃娃》获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62年《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美术电影节儿童影片奖。
《大闹天宫(上集)》获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百鸟朝凤的获奖记录电影《百鸟朝凤》是中国导演桑弧执导的一部家庭剧情片,于2024年上映。
这部电影凭借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音乐,获得了多个国内外的奖项和提名。
首先,电影《百鸟朝凤》在国内获得了五项华表奖提名,分别是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最佳美术、最佳摄影。
这些提名充分证明了电影在制作和创作方面的优秀。
此外,该片还获得了第九届深圳华语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等国内重要电影节的奖项肯定。
在国际上,电影《百鸟朝凤》也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
2024年,该片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参与展映,引起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广泛关注。
电影里的民间音乐和独特的表演艺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最终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审团特别奖。
这个奖项充分肯定了电影在为观众呈现优秀的艺术品质方面的努力。
随后,《百鸟朝凤》还参加了其他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并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
例如,在第19届亚太电影奖中,该片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摄影奖。
这两个奖项再次突出了电影在摄影和表演方面的卓越贡献。
此外,电影还在第47届金马奖上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编剧奖提名,再度获得了台湾电影界的认可。
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上,《百鸟朝凤》也获得了一定的票房成功。
该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成为了2024年度中国电影票房的佼佼者之一、这个成绩进一步证明了观众对电影的认可和喜爱。
总体来说,电影《百鸟朝凤》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优秀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中国特色,在国内外取得了一系列的奖项和票房成绩。
这些荣誉证明了电影制作团队的努力和才华,也体现了观众对电影的高度认可。
《百鸟朝凤》的获奖记录充分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水平和魅力,并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中国电影发展史及中国电影节及奖项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
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
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
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
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
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
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